當前位置:首頁 » 資源管理 » 如何推進人力資源強國
擴展閱讀
如何給水加熱又節省成本 2025-01-10 04:05:22
鑽石彩妝盒是什麼牌子的 2025-01-10 04:04:42
中石油股票現價是多少 2025-01-10 03:56:13

如何推進人力資源強國

發布時間: 2025-01-09 17:57:10

❶ 人力資源強國的建設人力資源強國的基本途徑

精英教育
1.從宏觀角度全面把握,實施國家人力資源總體規劃戰略
我國人力資源建設要突出中國特色,發揮我國人力資源開發機制的優勢,通過科學分析,從上到下形成科學的戰略規劃,建立一個國家人力資源戰略體系。這個體系通過人口數量控制、衛生保健、文化教育、環境優化、制度創新等措施進行人力資源開發建設,使所出生人口變成人力資源,用政府來規范人事行為,從人力資源相關法律體系的制定,到人力資源結構調整的有效引導,加快推進實現人力資源強國戰略。
2.完善人力資源培養機制,加大對教育的投資力度,構建學習型社會,搞好人力資源的培養和培訓工作,是中國建設人力資源強國的重要對策。
實踐起來要求:
(1)增加國家財政對教育投資力度,促進教育快速發展。財政性教育經費佔GDP的百分比,准確反映了教育在國家發展中的戰略地位。教育經費相對於GDP的比重,世界平均水平為4.9%,發達國家為5.1%,欠發達國家為4.1%。2005年,中國財政性教育經費占國內生產總值比例為2.82%,還未能達到世界欠發達國家的平均水平。如下圖 [4]
(2)嚴抓基礎教育,並加大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力度。①對西部和其他一些欠發達地區的教育在政策上給予扶持,對城鎮困難家庭孩子入學問題加以關注。②減輕中小學生課業負擔,提高學習能力,使學校教育實現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這也是十七大召開時許多中小學生向代表們吐露的心聲,對中小學生的「減負」勢在必行。
財政性教育佔GDP的比例
(3)重點提高高等教育質量,推進高等教育大眾化,培養領軍式專業科技人才。針對我國實現經濟騰飛關鍵領域,加快培養造就一批具有較強創新能力的科技領軍人物、知名專家學者等,形成一批數量龐大的優秀創新人才群體和創新團隊。以市場和就業為導向,積極調整學科布局和專業結構,加強高等教育與社會需求的緊密結合,提高人才的培訓層次和水平,使高等教育真正成為高素質人才成長的搖籃。
(4)進一步拓展成人教育和職業技術教育渠道。擴大繼續教育辦學規模,提高培訓水平,完善以就業為導向,以各類院校和培訓機構為依託,多元化、多渠道培養人才機制。通過繼續教育和職業培訓,提高勞動力的知識技術和能力。
3.建立統一的市場化人力資源流動機制,促進人力資源合理配置,完善人力資源流動機制。
運用市場機制開發各類人才市場,建立機制健全、運行規范、服務良好的人才市場體系,加快完善人才的配置機制。人才市場發展的水平越高,人力資源配置的效率就越高。放開對人才市場的各種限制,充分發揮市場配置的基礎性作用,形成用人單位和市場 「雙向」選擇機制,促進人力資源自由、有序、合理流動,有效解決人力資源布局不合理問題。 中國的優勢是人力資源豐富,充分發揮好這一優勢,是實現國家繁榮富強的必由之路。中國目前只是人力資源大國,並非人力資源強國,積極探索實現人力資源強國的戰略途徑,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人力資源戰略發展體系,使中國從人口大國走向人力資源強國,為中國的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堅強的人才保證和一流的智力支持。

❷ 人才強國戰略的實施路徑與挑戰分析

人才強國戰略論


目錄


第一章 導論


1.1 時代背景


在全球化趨勢下,人才強國戰略的實施具有深刻的現實意義,它是應對經濟全球化客觀需求的重要手段。


1.2 理論基礎


該戰略建立在深厚的理論基石上,借鑒了國外人力資源管理的理論精華。


1.3 國外人力資源理論


研究國際上的人力資源管理實踐,為我國的人才戰略提供借鑒。


...


第三章 確立與規劃


3.1 全國人才工作會議


會議明確了人才強國戰略的定位,《人才工作決定》的出台標志著重要規劃的開始


3.2 實施規劃與工程


詳細規劃了實施步驟和關鍵工程,以確保戰略的順利推進。


...


第五章 隊伍建設


5.1 成就與問題


人才隊伍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果,但同時也面臨著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


5.2 路徑選擇


針對問題,提出強化隊伍建設,以推動人才強國戰略的深入實施。


...


...


以上僅為改寫片段,完整內容請參考原文。每章節內容豐富,深入探討了人才強國戰略的各個方面,包括戰略的背景、實施策略、隊伍建設、領軍人才開發以及黨管人才的原則與機制創新等。

❸ 面對我國嚴峻的人口形勢,怎樣使我國由人口大國變為人力資源強國

1.對教育和人力資源的開發 以全民提高學習能力和就業能力為核心,使教育和培訓成為弱勢群體改變命運的手段,同時提高勞動能力和勞動效率,擴大就業減少失業,把過去依賴自然資源轉變到培養人才目標和市場聯系起來。實現從教育者為主到學習者為主的轉變,公民要有受教育權、學習權。強化學生在學習中的自主權,從學習本位到能力本位,創造終生受教育體系。通過立法,頒布實施終生教育法。

2..提倡人人學習、終生學習、靈活地學習的氛圍,建成學習之邦。 在未來的學習型社會里,受教育的主體不僅是個人,而且也包括教育機構、企業、社區、家庭。通過具體的行動來實現學習型社會,建成一個學習型的政黨、學習型的機構、學習型的家庭。全社會確立終生學習的理念。開放學校的資源,讓公民共享,建立社區的教育基地,建立網路化開放的學習環境。

3..建立現代國民教育體系 公立和私立學校應該在區域內達到均衡發展。正規和非正規學校要相互溝通;學歷本位和能力本位並重,使全民都擁有受教育的機會。

4.教育與人力資源開發制度的創新 首先,政府和學校的隸屬關系要有一個根本的改變。政府給學校辦學自主權,這是制度創新的最主要的原則。建立省級政府統籌為主的教育管理體制,政府從全能管理轉變為有限管理,從微觀管理轉變為宏觀管理,從直接審批轉向間接備案。政府要協調好新的教育制度下政府和學校的關系。公辦和民辦之間的關系,完善教育的法律體系。從政府職能的轉變到以法治校,樹立好法律與權利的關系。用教育投資法、教育終生法來制約。建立教師的申訴制度,完善程序法,尤其對民辦學校應保障這些制度的落實。 政府對教育的投入應加大,在擴大教育的投入時,建議開發社會公益稅。增大了的國債,應拿出一部分投入教育。政府應建立決策審議、咨詢、問責制度,這樣便於人力資源的開發,促使社會參與、公眾參與的制度化,嘗試董事會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

辦學主體和投資主體應多元化,擴大教育市場的准入制度。對公立學校實行民辦學校的運作方式,吸納民間資金和金融資本進入學校。發展民間中介組織,擴大社會參與,並對市場運作和社會參與加以制度上的保證。對學校實施董事會監管制度,保證投資者和消費者的權益。尤其對民辦學校要進行資質認證,確定其辦學標准。確立學校的法人地位和權利、義務。國家權利和學校權利要分離,區分不同類型的學校,讓民辦學校發展,在民辦和公立學校之間形成競爭,共同發展。確定贏利和非贏利學校,在審批時加以界定。建立靈活的入學制度,採取學分制,建立學分銀行。推進教育信息化建設,形成學習型社會的基礎。 (網友:雲自無心水自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