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資源管理 » 風能資源區的主要指標有哪些
擴展閱讀
嬰兒dha成本價是多少 2025-01-15 19:30:20
鑽石和黃金哪個更昂貴 2025-01-15 19:09:55

風能資源區的主要指標有哪些

發布時間: 2025-01-15 15:56:33

① 電力風車旁邊還有什麼

電力風車旁邊還有空曠的地面。根據查詢相關公開信息得知風力發電對周邊環境的要求:風能資源豐富,評價風能資源豐富與否的3個最主要的指標是年平均風速、年平均有效風能密度和年有效風速時數。這3個指標越大,當地的風能資源就越豐富。具有較穩定的盛行風向。

② 風能資源豐富區的指標是什麼

風能密度和可利用的風能年累積小時數

③ 風能資源的中國的風能資源

我國幅員遼闊,海岸線長,風能資源比較豐富。據國家氣象局估算,全國風能密度為100W/m2,風能資源總儲量約1.6X105MW,特別是東南沿海及附近島嶼、內蒙古和甘肅走廊、東北、西北、華北和青藏高原等部分地區,每年風速在3m/s以上的時間近4000h左右,一些地區年平均風速可達6~7m/s以上,具有很大的開發利用價值。有關專家根據全國有效風能密度、有效風力出現時間百分率,以及大於等於3m/s和6m/s風速的全年累積小時數,將我國風能資源劃分為如下幾個區域。1、東南沿海及其島嶼,為我國最大風能資源區。這一地區,有效風能密度大於、等於200W/m2的等值線平行於海岸線,沿海島嶼的風能密度在300W/m2以上,有效風力出現時間百分率達80~90%,大於、等於8 m/s的風速全年出現時間約7000~8000h,大於、等於 6 m/s的風速也有4000 h左右。但從這一地區向內陸,則丘陵連綿,冬半年強大冷空氣南下,很難長驅直下,夏半年台風在離海岸50km時風速便減少到68%。所以,東南沿海僅在由海岸向內陸幾十公里的地方有較大的風能,再向內陸則風能銳減。在不到100km的地帶,風能密度降至50W/m2以下,反為全國風能最小區。但在福建的台山、平潭和浙江的南麂、大陳、嵊泗等沿海島嶼上,風能卻都很大。其中台山風能密度為534.4W/m2,有效風力出現時間百分率為90%,大於、等於3 m/s的風速全年累積出現7905h。換言之,平均每天大於、等於3 m/s的風速有21.3h,是我國平地上有記錄的風能資源最大的地方之一。2、內蒙古和甘肅北部,為我國次大風能資源區。這一地區,終年在西風帶控制之下,而且又是冷空氣入侵首當其沖的地方,風能密度為200~300W/m2,有效風力出現時間百分率為70%左右,大於、等於3 m/s的風速全年有5000h以上,大於、等於6m/s的風速在2O00h以上,從北向南逐漸減少,但不象東南沿海梯度那麼大。風能資源最大的虎勒蓋地區,大於、等於3 m/S和大於、等於6m/s的風速的累積時數,分別可達7659h和4095h。這一地區的風能密度,雖較東南沿海為小,但其分布范圍較廣,是我國連成一片的最大風能資源區。3、黑龍江和吉林東部以及遼東半島沿海,風能也較大。風能密度在200W/m2以上,大於、等於3m/s和6m/s的風速全年累積時數分別為5000~7O00h和3000h。4、青藏高原、三北地區的北部和沿海,為風能較大區。這個地區(除去上述范圍),風能密度在150~200W/m2之間,大於、等於3 m/s的風速全年累積為 4000~5000h,大於、等於6m/s風速全年累積為3000h以上。青藏高原大於、等於3 m/s的風速全年累積可達6500h,但由於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氣密度較小,所以風能密度相對較小,在 4000m的高度,空氣密度大致為地面的67%。也就是說,同樣是8m/s的風速,在平地為313.6W/m2,而在4000m的高度卻只有209.3W/m2。所以,如果僅按大於、等於3 m/s 和大於、等於6m/s的風違的出現小時數計算,青藏高原應屬於最大區,而實際上這里的風能卻遠較東南沿海島嶼為小。從三北北部到沿海,幾乎連成一片,包圍著我國大陸。大陸上的風能可利用區,也基本上同這一地區的界限相一致。5、雲貴川,甘肅、陝西南部,河南、湖南西部,福建、廣東、廣西的山區,以及塔里木盆地,為我國最小風能區。有效風能密度在50W/m2以下,可利用的風力僅有20%左右,大於、等於3m/s的風速全年累積時數在2000h以下,大於、等於6 m/s的風速在15Oh以下。在這一地區中,尤以四川盆地和西雙版納地區風能最小,這里全年靜風頻率在60%以上,如綿陽為67%,巴中為60%,阿壩為67%,恩施為75%,德格為63%,耿馬孟定為72%,景洪為79%。大於、等於3m/s的風速全年累積僅300h,大於、等於6m/s的風速僅20h。所以,這一地區除高山頂和峽谷等特殊地形外,風能潛力很低,無利用價值。6、在4和5地區以外的廣大地區,為風能季節利用區。有的在冬、春季可以利用,有的在夏、秋季可以利用。這一地區,風能密度在50~100W/m2之間,可利用風力為30~40%,大於、等於3m/s的風速全年累積在2000~4000h,大於、等於6m/s的風速在1000h左右。下面介紹一下國家氣象局的有關專家關於我國風能區劃的劃分意見。採用三級區劃指標體系。第一級區劃指標:主要考慮有效風能密度的大小和全年有效累積小時數。將年平均有效風能密度大於200W/m2、 3~20m八風速的年累積小時數大於500Oh的劃為風能豐富區,用「Ⅰ」表示;將150~200W/m2、 3~20m/s風速的年累積小時數在3000~5000h的劃為風能較豐富區,用「Ⅱ」表示;將50~150W/m2、3~20m/s風速的年累積小時數在2000~3000h的劃為風能可利用區,用「Ⅲ」表示;將50W/m2以下、3~20m/s風速的年累積小時數在2000h 以下的劃為風能貧乏區,用「Ⅳ」表示。在代表這四個區的羅馬數字後面的英文字母,表示各個地理區域。第二級區劃指標:主要考慮一年四季中各季風能密度和有效風力出現小時數的分配情況。利用1961~1970年間每日4次定時觀測的風速資料,先將483個站風速大於、等於 3m/s的有效風速小時數點成年變化曲線。然後,將變化趨勢一致的歸在一起,作為一個區。再將各季有效風速累積小時數相加,按大小次序排列。這里,春季指3~5月,夏季指6~8月,秋季指9~11月,冬季指12、1、2月。分別以 1、2、3、4表示春、夏、秋、冬四季。如果春季有效風速(包括有效風能)出現小時數最多,冬季次多,則用「14」表示;如果秋季最多,夏季次多,則用「32」表示;其餘依此類推。第三級區劃指標:風力機最大設計風速一般取當地最大風速。在此風速下,要求風力機能抵抗垂直於風的平面上所受到的壓強。使風機保持穩定、安全,不致產生傾斜或被破壞。由於風力機壽命一般為20~30年,為了安全,我們取30年一遇的最大風速值作為最大設計風速。根據我國建築結構規范的規定,「以一般空曠平坦地面、離地10m高、 3 0年一遇、自記10min平均最大風速」作為進行計算的標准。計算了全國700多個氣象台、站30年一遇的最大風速。按照風速,將全國劃分為4級:風速在35~40m/s以上(瞬時風速為50~60m/s),為特強最大設計風速,稱特強壓型;風速30~35m/s(瞬時風速為40~50m/s),為強設計風速,稱強壓型;風速25~30m/s(瞬時風速為30~40m/s),為中等最大設計風速,稱中壓型;風速25m/s以下,為弱最大設計風速,稱弱壓型。4個等級分別以字母a、b、c、d表示。根據上述原則,可將全國風能資源劃分為4個大區、30 個小區。各區的地理位置如下:Ⅰ區:風能富豐區ⅠA34a—東南沿海及台灣島嶼和南海群島秋冬特強壓型。ⅠA21b—海南島南部夏春強壓型。ⅠA14b—山東、遼東沿海春冬強壓型。ⅠB12b—內蒙古北部西端和錫盟春夏強壓型。ⅠB14b—內蒙古陰山到大興安嶺以北春冬強壓型。ⅠC13b-c—松花江下游春秋強中壓型。Ⅱ區:風能較豐富區ⅡD34b—東南沿海(離海岸20~50km)秋冬強壓型。ⅡD14a—海南島東部春冬特強壓型。ⅡD14b—渤海沿海春冬強壓型。ⅡD34a—台灣東部秋冬特強壓型。ⅡE13b—東北平原春秋強壓型。ⅡE14b—內蒙古南部春冬強壓型。ⅡE12b—河西走廊及其鄰近春夏強壓型。ⅡE21b—新疆北部夏春強壓型。ⅡF12b—青藏高原春夏強壓型。Ⅲ區:風能可利用區ⅢG43b—福建沿海(離海岸50~100km)和廣東沿海冬秋強壓型。ⅢG14a—廣西沿海及雷州半島春冬特強壓型。ⅢH13b——大小興安嶺山地春秋強壓型。ⅢI12C—遼河流域和蘇北春夏中壓型。ⅢI14c—黃河、長江中下游春冬中壓型。ⅢI31c—湖南、湖北和江西秋春中壓型。ⅢI12c—西北五省的一部分以及青藏的東部和南部春夏中壓型。ⅢI14c—川西南和雲貴的北部春冬中壓型。Ⅳ:風能欠缺區ⅣJ12d—四川、甘南、陝西、鄂西、湘西和貴北春夏弱壓型。ⅣJl4d—南嶺山地以北冬春弱壓型。ⅣJ43d—南嶺山地以南冬秋弱壓型。ⅣJ14d—雲貴南部春冬弱壓型。ⅣK14d—雅魯藏布江河谷春冬弱壓型。ⅣK12c—昌都地區春夏中壓型。ⅣL12c—塔里木盆地西部春夏中壓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