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資源管理 » 一個國家要懂得如何利用資源
擴展閱讀
方舟石油有什麼用處 2025-01-21 20:09:24

一個國家要懂得如何利用資源

發布時間: 2025-01-21 15:45:44

1. 我國是一個水資源短缺的國家。此節約用水,人人有責。請你談生活中節約用水的一點做法與同學交流。

1、節約用水是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措施。
2、努力創建節水型城市,實施可持續發展。
3、大力普及節水型生活用水器具。
4、節約用水、保護水資源,是全社會共同責任。
5、開源與節流並重,節流優先、治污為本、科學開源,綜合利用。
6、國家實行計劃用水,厲行節約用水。
7、惜水、愛水、節水,從我做起。
8、堅持把節約用水放在首位,努力建設節水型城市。
9、節約用水、造福人類,利在當代、功在千秋。
10、依法管水,科學用水,自覺節水。
11、強化城市節約用水管理,節約和保護城市水資源。
12、努力建立節水型經濟和節水型社會。
13、保護水資源,促進西部大開發;節約每滴水,共同創建節水城。
14、節約用水是每個公民應盡的責任和義務。
15、水是生命的源泉、工業的血液、城市的命脈。
16、珍惜水就是珍惜您的生命。
17、請珍惜每一滴水。
18、世界缺水、中國缺水、城市缺水,請節約用水。
19、浪費用水可恥,節約用水光榮。
20、水是不可替代的寶貴資源。
21、節約用水,重在合理用水,科學用水。
22、樹立人人珍惜、人人節約水的良好風尚。
23、水是生命的源泉、農業的命脈、工業的血液!
24、為了人類和您自身的生命,請珍惜每一滴水!
25、樹立人人珍惜水,人人節約水的良好風尚!
26、認真貫徹「開源節流並重,以節流為主」的方針!
27、深入開展創建節水型農業、工業、城市的活動,努力建設節水型社會!
28、滴水在指尖,節水在心田。
29、珍惜用水,別讓地球上最後一滴水,成為人類的眼淚。

2. 關於科學合理配置資源的幾點認識

一、資源(本文主要指土地資源、礦產資源)作為生產資料是生產力的重要組成要素,是生產力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資源配置方式影響生產力發展方式,資源配置方式隨著生產力發展而變化

在目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新的歷史階段,綜合國力大幅提升,經濟實力顯著增強;但生產力水平總體不高,結構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長方式尚未根本改變,經濟增長的資源環境代價太大,造成這一突出問題的深層次原因之一是資源配置的問題。落實科學發展觀的一個重要任務是科學合理配置資源。

二、在我國全面推進小康社會建設進程中,科學合理配置資源,要處理好保障發展與保護資源的關系

目前對這個問題的認識尚不統一。中央和地方、政府和企業、東部和西部等,由於所處的社會地位、所承擔的社會義務的不同而對這一關系的理解上不盡一致,在行動上不盡統一,需要從理論上正本清源,在實踐中統一步調。

——資源配置的目的是為了發展,保障發展。推動社會進步的根本動力是生產力發展。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就要堅持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資源是生產力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資源配置的目的和首要任務就是保障發展。

——資源配置要符合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保障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要堅持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實現速度和結構質量效益相統一,經濟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使人民在良好的生態環境中生產生活,實現經濟社會永續發展。過渡開發資源造成資源浪費、環境污染、生態破壞,不可能全面、協調的發展,也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從總體上講是沒有保障發展。

——資源配置方式隨著生產力發展而變化。人類開發自然資源,促進了經濟增長,推動了生產力發展;同時,開發自然資源是一種反自然活動,造成環境污染、生態破壞。目前,全球氣候變化,極端氣候頻發,自然災害驟增,生態環境惡化,物種逐年減少,人類共同的家園面臨資源和環境的挑戰。自然發展史,人類文明史是一部教科書。300多萬年的人類進化史,5000多年的人類文明史,200多年的工業化史,我國30多年的改革開放史的歷史結論是:人類社會的「生存型」,「掠奪式」發展(人類掠奪自然,人類互相掠奪)已經到了極限。人類已經在處理各國間關系的同時,開始共同研究處理好人與自然的關系,在推進發展中如何保護資源,保護環境,以求得和諧發展,持續發展,已成為人類共同的課題。我國在當前推進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過程中,面對開發資源造成環境破壞,經濟發展帶來環境污染和生態惡化,要著力研究制定資源配置中保障發展與保護資源和保護環境最佳結合點,研究建立開發與補償的雙向機制,研究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建設生態文明戰略措施,進而實現「補償型」、「循環型」、「和諧的」、「可持續」的發展。

——科學合理配置資源,要在生產力發展的一定階段,確定不同類型、不同用途自然資源開發的限度,要使社會物質生產與自然物質生產協調發展。在人類社會發展的任何一個水平上,物質生產都包括社會物質生產和自然物質生產。但人們很容易忽略甚至不承認自然物質生產,常常以損害自然物質生產的形式進行社會物質生產,造成社會物質生產與自然物質生產的尖銳矛盾。然而,整個社會物質生產是以自然物質生產為基礎的。我們不僅要承認社會物質生產,還要承認自然物質生產,不能以損害自然物質生產的形式進行社會物質生產,必須把人類活動控制在生態系統允許的范圍內。因此,在生產力發展的一定階段,對自然資源的開發要有限度,要確定不同類型、不同用途自然資源開發的限度,同時,在每一次開發、利用自然資源過程中,社會必須投入保護資源的資金進行補償,以維持自然資源利用和保護之間的平衡,防止生態潛力的根本喪失。從這個意義上講,保護資源是從根本上保障發展。只有克服「一時發展,長久停滯」、「局部發展,整體後退」短視行為,才能保持可持續發展。

——科學合理配置資源的理論基礎是人與自然協調發展理論。在人與自然關系發展的歷史長河中,產生過的相關理論,曾經對資源配置產生過積極的指導作用。由於歷史局限性,並沒有完全反映客觀規律,在新的歷史時期需要用批判性思維反思、總結。地理環境決定論曾經產生過重大影響,人定勝天論也在實踐中產生過巨大作用,但都具有一定片面性。我們不完全贊成地理環境決定論,也不完全贊同人定勝天論,我們主張人與自然協調發展論。

實踐反復證明,如果違反自然規律,過度開發資源,必然遭到自然報復;而人類不去利用自然,只是保持原生的自然平衡,是自然主義價值觀,同樣是不可取的,而且自然生態系統對人而言不一定是最理想的。正確處理經濟發展與保護資源、保護生態環境關系,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協調發展,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三者統一,是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客觀規律,是科學合理配置資源的出發點和歸宿。遵循自然規律,有限度開發利用,建立補償機制,形成持續發展的生態系統,改變大自然舊有的平衡,建設一種螺旋式發展的大自然的動態平衡,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的統一,這既是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也是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任務。

三、科學合理配置資源要統籌兼顧,處理好人與自然、中央與地方、經濟與社會、區域之間、國內與國外、當前和長遠的關系

當前需要從科學合理配置資源角度統籌解決的幾個突出問題,一是統籌經濟與社會協調發展。目前,經濟與社會的發展不平衡,片面追求經濟發展(追求GDP),其結果是:一方面,資源環境代價太大,社會發展滯後;另一方面,醫療衛生、教育、社保等公益事業發展緩慢,影響民生,影響文明建設,影響社會穩定。二是統籌區域、城鄉協調發展。目前,區域發展不平衡、城鄉二元結構,影響經濟發展,社會和諧。我國國土遼闊,資源分布不均一,區域發展不均衡,需要實施差別化政策。三是統籌利用國內外兩種資源。在經濟全球化格局中,如何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也是當前科學合理配置資源要統籌解決的重要問題。

四、健全法規,完善政策,創新制度、加強監管,保障科學合理配置資源

——實施資源配置開源節流、集約節約戰略。現階段,土地資源開源主要是土地整理與復墾,節流主要是用途管理與提高利用率;礦產資源開源主要是改革完善體制、機制,加大投入,加強地質勘查工作,節流主要是限量開采,提高礦產資源利用率。

——實施區域非均衡發展的差別化政策。在國家規劃的不同功能區,分別確定不同的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指標,在城市和農村分別確定不同的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指標,分別確定不同的資源開發與補償保護的指標體系。

——實施經濟政策調節,建立科學有效的利益分配機制。改革完善有關資源配置的體制、政策,協調中央、地方和企業的利益關系。當前要解決的重要問題,在礦產資源配置方面,協調處理好礦產資源國家所有、中央地方財政分灶吃飯關系,界定集中統一管理與分類分級管理的事權,明確中央、地方、企業和當地民眾在礦產資源開發中的責權利;在土地資源配置方面,堅持城鄉土地一個市場,嚴格區分公益性用地徵收和經營性用地征購,解決土地收益在國家、集體、個人之間合理分配。

——充分發揮市場在礦產資源和土地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推進資源價格形成的市場化進程。明確政府角色定位,一方面強化其公共服務者和市場監督者的職能,另一方面弱化、淡化直至取消政府作為資源直接經營者、交易者的角色。改變目前政府既是土地資源和礦產資源市場管理者,又是市場中利益相關人的狀況。

——對土地、礦產逐步實行資源、資產、資本三位一體管理。當前,土地資源管理重點和難點是集體土地產權問題,礦產資源管理重點和難點是完善礦業權管理問題。

——建立環境產權制度,形成生態補償和環境付費機制,調整利益分配格局,逐步使資源型企業合理負擔其資源開發過程中實際發生的各種成本,形成資源「完全成本價格」。

——推進科技創新,開發新資源,發現新用途,提高資源利用率,潛力很大、前景廣闊,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科學合理配置資源的重要任務。要加大約束和激勵力度,提高資源利用的科技含量。

——建立經濟社會發展評價體系和評價標准,健全完善幹部考核體系和評價標准,形成落實科學發展觀在新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導向和幹部從政作為的價值取向。

五、把完善科學合理配置資源的體制、機製作為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

科學發展觀核心是以人為本,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核心是轉變政府職能,建設服務型政府。強化服務,管理方式從以堵為主轉變為疏堵結合。把行使政府職責的「服務中管理,管理中服務」的運行機制體現在資源配置中的「保障中保護,保護中保障」。運用法律法規、經濟政策、區域差別化管理、發展階段動態調整等綜合手段,力求做到中央和地方,政府和企業,東部和西部等基本做到認識一致,行動一致,實施科學合理的資源配置,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資源保障。

(原載《國土資源部咨詢研究中心專家建議》2008年6月13日)

3. 怎樣合理利用自然資源

1、加強環境意識的宣傳與教育,提高全民族的環境意識

公眾的環境意識對自然資源的利用方式有極大影響,保護環境和自然資源的社會基礎還相當薄弱,盡快提高民眾的環境意識,其意義十分重大。

必須大力加強資源與環境保護的宣傳與教育,採取多種形式努力提高民眾的環境意識,各種宣傳輿論媒介應十分注意引導民眾自覺地珍惜自然資源,保護環境,逐步使保護資源與環境成為每個企業、每個社會組織和每個公民的自覺行動。

2、把保護自然資源提到國策的高度來認識

保護環境和自然資源就是保護生產力,保護好環境就是維護國家的安全和穩定,這是我們各級領導和廣大群眾應有的最基本認識。在生產力中,生產資料的重要組成部分就是自然資源,它是發展經濟的物質基礎。

在推進經濟建設的同時,我們要大力保護和合理使用自然資源,努力開展對環境污染的綜合治理,加強生態環境的保護,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很好地結合起來。

3、加快立法步伐,法律制定法典化,加強執法力度

為了避免自然資源和環境法律、法規和規章之間的交叉、重復和矛盾,要盡快著手制定自然資源和環境保護方面的綜合性法律或基本法律,以構成自然資源和環境保護方面的基本法典。

在健全完善法制的同時,應徹底糾正目前較為普遍存在的有法不依、執法不嚴的現象,加強執法隊伍建設,提高執法人員的政治素質和業務水平,同時繼續加大力度對環境執法進行有效監督。

4、加快自然資源消耗和生態環境破壞損失的研究,並將其計入生產成本

在國民生產總值或國民收入的計算和統計上,應該把資源消耗、環境污染和破壞的程度,以環境資本折舊的形式表現和反映出來。這種價值觀念的轉變,要求實現真正的價值和價格,即把在生產、消費和處理過程中,為保護環境和自然資源而消耗的全部費用真實地反映出來。

5、環境管理中的評價、「三同時」、限期治理等制度在實施中應該進一步加強和完善

現有環境評價制度在某些方面已不能適應形勢的發展和需要,應加以完善,在環境評價工作中對資源消耗、生態破壞和環境污染應明確界限。

成立由掌握自然資源消耗和生態破壞分析方法的專業人員組成的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評價隊伍,對建設項目的自然資源利用率和生態環境影響作出評價和定價,對自然資源消耗和生態環境破壞程度超過生態閾限的建設項目應堅決杜絕上馬。

6、發展循環經濟,走可持續發展道路

利用高新技術和綠色技術改造傳統經濟,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和知識經濟,使我國經濟社會真正走上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3)一個國家要懂得如何利用資源擴展閱讀

自然資源特徵

1、數量的有限性。資源的數量,與人類社會不斷增長的需求相矛盾,故必須強調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與保護。

2、分布的不平衡性。存在數量或質量上的顯著地域差異;某些可再生資源的分布具有明顯的地域分異規律;不可再生的礦產資源分布具有地質規律。

3、資源間的聯系性。每個地區的自然資源要素彼此有生態上的聯系,形成一個整體,故必須強調綜合研究與綜合開發利用。

4、利用的發展性。人類對自然資源的利用范圍和利用途徑將進一步拓展或對自然資源的利用率不斷提高。

4. 土地資源的合理開發與利用原則

對於土地資源的開發利用,我們不能簡單地理解為「開荒」,它既有開墾荒地、開發利用土地後備資源的含義,也有根據市場需求,調整農業生產結構以及變粗放經營為集約經營,變單層次利用為多層利用的內容,同時,還有改良和保護土地資源的含義。根據石家莊市土地資源的特點和社會經濟建設的需要,合理開發和利用土地資源。

(1)堅持和維護社會主義土地所有制,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切實保護耕地的原則。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社會主義土地公有制是社會主義生產資料公有制的基礎,堅持社會主義土地公有制,是堅持走社會主義道路、維護社會主義制度所必需的。它有利於社會主義經濟的發展,有利於保障每個勞動者的勞動權益,有利於避免兩極分化,使全體人民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因此,我們在土地資源的開發利用過程中,要採取強有力的措施,制止有損害於社會主義土地公有制的違法行為的發生,以強化社會主義土地公有制。

「土地是一切生產和一切存在的源泉」。而耕地又是土地資源的精華,國家和民族生存發展的最基本的物質條件。它不但為人類提供生存的立足之地,為一切生產、勞動和人民生活提供必要的場所,並為人類提供所必需的食物,原料及其他生活資料,所以,它是國家最寶貴的物質財富。然而,石家莊市的市情是人多地少,耕地後備資源不足,人口不斷增加,耕地不斷減少,人地矛盾日益突出,農業發展的迴旋餘地較小。回顧歷史,人們在實際工作中,保護耕地並沒有引起全社會的普遍重視。目前,有相當一部分人,包括某些領導幹部還陶醉於我國「地大物博」的傳統觀念之中。如果任憑土地危機繼續發展,勢必又要重蹈人口問題嚴重的歷史性錯誤。我們應該吸取這個歷史性教訓,必須清醒地看到切實保護耕地、穩定現有耕地面積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因此,在土地資源的開發利用過程中,必須認真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基本農田保護條例》落實「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切實保護耕地」的基本國策,以警示和教育石家莊市人民,特別是各級領導幹部,要高度重視土地問題。要像抓計劃生育那樣,列為黨和政府的重要議事日程,抓緊抓實、常抓不懈、抓出成效。

(2)以全面和充分發揮農業資源的生產潛力為前提的原則。農業生產是社會生產中最根本和不可缺少的經濟活動,在整個農、林、牧、副、漁業的生產中,又是一種比較先進的方式,佔有主導地位。但是先進的生產方式,若運用不當,反而會成為掠奪自然資源殘酷的手段,結果造成土地退化、「愈廣種愈薄收,愈薄收愈廣種」的不良性循環。由於林、牧、副、漁業用地無限度的侵佔,而打破了長期以來保持相對平衡的生態環境。這樣就有可能會使整個農業生產走上「殺雞取卵、飲鴆止渴」的路子。

(3)揚長避短,發揮優勢的原則。石家莊市地形復雜,地貌類型比較齊全,氣候、水分條件各異,土壤類型繁多。以上的差異造成了不同地區有不同的土地資源特點。資源特點不同,土地開發利用方式也必然有所差異。如果忽視這種差異,而強求一律進行開發利用,不但不能獲得預期的效果,反而會影響土地的永續利用,不利於農業的發展。因此,土地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必須依據當地的土地資源特點為前提,因地制宜、宜農則農、宜林則林、宜牧則牧,使農、林、牧、副、漁業有主有次地結合起來,全面發展。要注意發揮資源優勢,克服不利因素,做到揚長避短,達到提高勞動效率、增加經濟效益的目的。

(4)堅持土地資源不斷更新和改善的原則。土地資源在合理利用的前提下,通過適當的管理得以不斷地更新和改善。在農業生態系統中,土地是能量轉移、物質循環的一個重要鏈節。從資源的角度觀察農業生產,農業生產的過程就是對包括土壤在內的各種資源的利用和改造。我們所從事的種植業,就是對土地資源的利用,而耕地、施肥以及改良土壤等農業技術措施,就是對土地資源的改造。對土地的利用和改造必然引起土地內部物質和能量的不斷流動,輸入和輸出兩個方面都是經常變動的。當輸入大於輸出時,土地的肥力提高,土地資源就不斷得到更新和改善。反之,就會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在低水平條件下的輸入和輸出的平衡,表現為土地的產量不高、收益不大,這不是我們的目的。我們從事農業,希望土壤中被作物吸收消耗的物質多,同時補充到土壤中的物質多,輸入和輸出都在高水平的條件下進行農業生產。這種在高水平條件下輸入和輸出的積極平衡,對我們是更有利的。因此,我們在土地資源的開發利用上,要做到科學合理,使土地質量越來越好,土地的生產力越來越高,使土地資源不斷得到更新和改善。

(5)以種植業為基礎的原則。種植業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產業。農業生產的最終目的就是生產人們需要的各種農產品,包括糧、棉、油以及其他農副產品。農產品的種類盡管多種多樣,但我們以生態學的理論來觀察和分析農業生產,其本質是生產和轉變人類生存所必需的「潛能」。能量是不能創造的,人類全部生命活動所需要的能量,有相當一部分來自太陽能。而目前人們又不能大規模地將太陽能直接轉化為其他形態的能量,只有加強種植業,通過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將太陽能轉化為化學潛能並貯存起來加以利用。所以,土地資源的合理開發和利用,必須以種植業為基礎。

(6)維持生態平衡的原則。自然界生態系統內部多因素之間,在一定的條件下,保持著一定的相對平衡,進行著正常的物質和能量的轉化。這就是自然界的生態平衡。在這個平衡里,只要有一個生態因素發生變化或受到破壞,則生態系統的其他因素也就產生一系列的連鎖反應,從而使生態平衡受到這樣或那樣的影響,並給人類生產和生活帶來相應的變化。生態系統平衡的破壞,往往與人類活動有關。因為人類是大自然的主宰者,也是生態系統的組成部分,人類本身參與著農業生態系統能量和物質的循環,在農業生態系統結構中佔有一定的地位。其中最主要的、最基本的影響是來自對土地資源的不合理開發和利用。幾十年來,我們在土地開發利用中,由於對自然規律認識不那麼深刻,對生態系統理論研究不夠,自覺或不自覺地破壞了生態系統平衡。在某些地區農業資源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農業生產受到了一定的影響。我們應吸取歷史教訓,在未來的開發利用上,應注意保持農業系統平衡。

5. 如何合理開發利用自然資源

如何合理開發利用自然資源
只要三點。節約利用。合理開發。尋找新能源代替
如何合理開發和利用西部的自然資源
以資源稟賦為依託,優化產業布局。能源的開發利用應充分考慮資源賦存條件,實現產業布局與資源賦存相協調。目前,國家規劃了山西、鄂爾多斯盆地、內蒙古東部、西南地區和新疆五大綜合能源基地,重點圍繞五大基地進行科學布局,依託自身資源條件,建立不同的開發時序和發展層次,形成差異化發展。以山西為例,雖然煤炭資源富集,但煤種各異。晉中、晉東南以優質煉焦煤、無煙煤為主,應重點發展焦爐煤氣、冶金或化工產業;若用於發電,不僅成本高,且難以體現資源的稀缺性。晉北煤炭資源均為動力煤,更適宜建設大型煤電基地,特別是煤矸石發電。而現實情況是,晉南電廠面臨地處資源富集區卻燒不起煤的尷尬局面,必須下大氣力改變這種不合理的產業布局。

建立以產業集聚區為節點的產業布局體系。國內外發展經驗表明,「點軸」系統是典型的產業布局形式。通過基礎設施,將快速發展的區域中心城市「點」連線形成「軸」,對周邊地區產生輻射作用,從而形成區域發展的「經濟帶」。比如,內蒙古沿黃經濟帶發揮鄂爾多斯盆地的資源優勢和沿黃城市臨近水源的區位優勢,將能源開發利用所產生的輻射能力向周邊擴散,形成相應的能源加工、轉化、消費和服務市場,呈現出以能源工業為軸心的區域經濟一體化格局,既推動區域經濟的健康發展,更提供了科學利用資源的範例。

以最優的輸能方式支撐產業布局的優化。我國能源生產與消費呈逆向分布,「西能東送」的總體局面不會改變。近年來,遠距離先進輸能技術的迅猛發展為產業布局優化創造了條件。以特高壓輸電為例,鄂爾多斯煤炭產區輸電到京津冀魯、華東、華中四省的落地電價,均低於輸煤在當地建廠的上網電價,因此,鄂爾多斯的能源輸出應優先鼓勵輸電。

開發利用自然資源,應當什麼開發
合理開發 在不嚴重破壞自然環境與地質環境的前提下以盡量清潔,安靜,浪費少點方式
我國對自然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應採取的態度是()①要合理開發利用資源②要提高各類資源的利用效率③
①我國自然資源的特點是,總量豐富、種類繁多,但人均不足,要合理開發利用資源,①正確;②我國自然資源的特點是,總量豐富、種類繁多,但人均不足,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②正確;③我國自然資源的特點是,總量豐富、種類繁多,但人均不足,為子孫後代的利益,要可持續使用,③正確;④我國自然資源的人均不足,因此我國資源人均量少,應節約使用,④正確.故選:D.
應當怎樣處理發展經濟與合理開發利用自然資源,せ
您好,新疆 *** 爾自治區應充分利用光熱資源,種植長絨棉,瓜果以及相關的加工工業;利用雪山、冰峰、自然保護區、草原、乾旱地區資源發展探險、乾旱地區旅遊業;利用草場資源發展畜牧業;利用與多國接壤和歐亞第二陸橋的優勢發展邊境對外貿易等。希望對你有幫助
怎樣節約並利用自然資源
一、堅持可持續發展的理念。礦產資源是不可再生的耗竭性資源,資源問題事關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和子孫萬代利益,礦山企業要把可持續發展的理念貫穿於企業的一切經濟活動中,不斷強化節約集約利用意識,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將節約光榮、浪費可恥作為企業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持之以恆,常抓不懈,為子孫後代留下可持續發展的廣闊空間。

二、堅持履行好主體責任。節約集約利用礦產資源是我們礦山企業義不容辭的責任。礦山企業作為社會公民,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認真落實節約資源的基本國策,切實履行合理開發利用礦產資源主力軍和第一責任人的主體責任,以身作則,將珍惜資源、節約集約利用變成我們自覺的行動,不斷提高礦產資源合理開發利用水平。

三、堅持技術創新。採用先進適用技術是提高礦產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水平的必由之路和必然選擇。我們要依靠科技進步,強化自主創新,採用先進適用技術、工藝和裝置,做研發、推廣先進技術的倡導者、實踐者和志願者,積極促進礦業發展方式加快轉變。

節約與綜合利用礦產資源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必須從現在做起,從點滴做起。讓我們共同行動起來,為落實節約優先戰略,提高礦產資源合理開發利用水平,增強礦產資源保障能力,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作出更大的貢獻!
合理開發和利用自然資源用英語怎麼說
develop and utilize natural resources in a rational man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