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
一. 非物質文化遺產理論闡述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頒布的《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和我國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加強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意見》以及《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申報評定暫行辦法》,非物質文化遺產被定義為「各族人民世代傳承、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被各群體、團體,有時被個人視為其文化遺產的各種實踐、表演、表現形式、知識和技能及其有關工具、實物、工業品和文化場所。」它可以分為傳統文化表現形式和文化空間兩大類。傳統文化表現形式包括口頭傳說和表述、傳統表演藝術、社會風俗、禮儀、節慶、有關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識和實踐、傳統手工藝技能等;文化空間則是定期舉行傳統文化活動或集中展現傳統文化表現形式的場所。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人類口傳心授、口耳相傳、世代傳承的無形的活態流變的文化遺產,它鮮活地紮根生存於民族民間,主要表現為人民的生活方式和生產方式,是一個民族的生命記憶和活態文化基因,是人類創造力、想像力、智慧和勞動的結晶,是文化多樣性的生動展示。世界上最早對非物質文化遺產實施保護的國家是日本,日本既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理論的提出者,也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理論的第一個實施者。我國在新世紀逐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將非物質文化遺產和物質文化遺產共同構成我國珍貴的文化遺產。近年來,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已由以往的項目性保護走向整體性隱侍、系統性的保護階段。
二.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在長沙的實踐
2005年,長沙市正式啟動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幾年的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首先,長沙市建立了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工作機制,包括保護工作領導小組、專家評審委員會、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等專業工作隊伍,並出台了一系列相關文件全面推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其次,長沙市初步建立了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體系,擁有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如湘綉和瀏陽花炮等,已有多項入選國家級和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此外,長沙市實施了一系列保護措施,如建立相關博物館、開辦學校、將湘綉、瀏陽菊花石納入鄉土教材等,並通過展覽、現場表演等方式增強民眾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意識。以瀏陽花炮為代表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開發式保護成效顯著,產業已成為瀏陽的支柱產業,產品遠銷多個國家和地區。
三.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思考
非物質文化遺產世代相傳、歷史悠久,但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是一個新的課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關注的重點是附著在「物」本身及背後的文化信息,關鍵是對傳承人的保護,最終的目的是讓非物質文化遺產得到傳承和發展。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物」是古墓葬、古遺址、古建築及古代文獻等「過去之物」,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是先人創造、世代相傳、至今一息尚存的活態文化基因。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這種活的特性以及它本身存在形態的復雜多樣性決定了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要做好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必須要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參與、明確職責、形成合力、長遠規劃、分步實施、點面結合、講求實效的工作原則,貫徹「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指導方針。
② 什麼是特色資源
特色資源是指具有獨特性質、特定地域或文化背景下形成的,具有獨特價值、稀缺性、不可替代性的資源。
特色資源的獨特性質
特色資源往往是一種與眾不同的資源,這種不同可能體現在其產生的背景、形成的機制,以及其被使用的方式上。這種獨特性使其與一般的資源區分開來,具有更高的辨識度和認知度。比如,某些地區的特產、獨特的自然景觀、文化遺產等都可以被視為特色資源。這些資源往往是一個地區、一個民族長期積累形成的,具有深厚的歷史和文化底蘊。
特色資源的價值
特色資源的價值不僅體現在其獨特性上,更在於其具有的實用價值和社會文化價值。這些資源通常能夠滿足人們的某種需求,無論是物質需求還是精神文化需求。比如,某些地區的特色農產品,不僅滿足了人們的飲食需求,還因為其獨特的口感和品質,成為人們追求的特色美食。此外,一些特色文化資源,如古建築、傳統工藝等,更是承載著豐富的歷史和文化信息,對於社會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特色資源的稀缺性和不可替代性
特色資源之所以寶貴,還在於其稀缺性和不可替代性。很多特色資源是獨一無二的,或者是在特定條件下才能形成的,這使得它們變得非常珍貴。比如,某些地區的特殊地理環境、氣候條件,或者特殊的文化傳統,都是形成特色資源的重要因素。這些資源一旦被破壞或消失,就無法復制或替代,因此其價值和意義更加凸顯。
總之,特色資源是一種具有獨特價值、稀缺性、不可替代性的資源,它們是一個地區、一個民族長期積累形成的寶貴財富,對於地區的發展和文化的傳承具有重要意義。
③ 文化遺產學有哪些基本理論
遺產理論、遺產保護、遺產資源管理這三個不同的研究方向大致可以涵蓋我國未來建設「文化遺產學」的基本內容。
文化遺產的意義是中華民族精神情感的載體;是民族特徵的藝術體現;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家園。價值是我們的祖先智慧的結晶,它直觀地反映了人類社會發展的這一重要過程;是我們社會發展不可或缺的物證。
2、頤和園
中國清朝時期皇家園林,前身為清漪園。它是以昆明湖、萬壽山為基址,以杭州西湖為藍本,汲取江南園林的設計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園林,也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宮御苑,被譽為「皇家園林博物館」,也是國家重點旅遊景點。
3、長城
又稱萬里長城,是中國古代的軍事防禦工程,是一道高大、堅固而連綿不斷的長垣,用以限隔敵騎的行動。1961年3月4日,長城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12月,長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