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資源管理 » 政府如何促進教育資源平衡
擴展閱讀
60級火箭炮資源島怎麼打 2025-02-12 22:34:11
等級保護產品哪個好 2025-02-12 22:20:20

政府如何促進教育資源平衡

發布時間: 2025-02-12 20:48:32

A. 怎樣促進教育均衡發展

一是「重配置」。 合理配置資源是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根本措施。義務教育是政府的教育,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從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高度,充分認識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的重要作用,把這項工作作為實現「兩基」之後義務教育發展的一項重要任務,研究提出本地區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目標任務、實施步驟和政策措施,並納入當地教育改革與發展的總體規劃。要切實貫徹落實「鞏固、深化、提高、發展」的工作方針,把義務教育工作重心進一步落實到辦好每一所學校和關注每一個孩子健康成長上來,有效遏制城鄉之間、地區之間和學校之間教育差距擴大的勢頭,特別是增加義務教育的經費投入,積極改善農村學校和城鎮薄弱學校的辦學條件,逐步實現義務教育的均衡發展。要從硬體、軟體等各方面促進區域內教育資源均衡配置,努力辦好每一所學校。推進學校標准化建設,取消設置重點校和重點班,統一學校公用經費和生均教育經費標准,加大薄弱學校改造力度。實行區域內教師和校長交流制度,加強薄弱學校教師隊伍建設。加強教育信息化建設,搭建優質教育資源共享平台。

二是「縮差距」。 採取積極措施,逐步縮小學校辦學條件的差距,要集中力量加快薄弱學校改造進程,盡快使轄區內薄弱學校逐年減少。要充分發揮具有優質教育資源的公辦學校的輻射、帶動作用,採取與薄弱學校整合、重組、教育資源共享等方式,促進薄弱學校的改造。要適應各地加快推進城鎮化建設、調整鄉村建制和人口變動等新的形勢,合理配置好公共教育資源,在新建、擴建和改建學校時,適當調整和撤銷一批生源不足、辦學條件差、教育質量低的薄弱學校,並解決好人口集中的鄉鎮、縣城及周邊學校的大班額問題。優化學校布局,改善辦學條件,扶持薄弱學校,是加速推進基礎教育均衡發展的有效措施。上海市1999年正式啟動了「上海市中小學標准化建設工程」,3年撤並520所薄弱學校,按新標准改建300多所中小學,學校設備設施和其他辦學條件有了很大改善,學校之間差異縮小。江蘇省從2001年開始進行新的中小學布局調整,將學校布局調整與改造薄弱學校結合起來,縮小了校際之間辦學水平的差距。

三是「保投入」。 義務教育經費總量不足和地區發展不平衡問題是世界各國在義務教育普及的歷史過程中都不同程度地遇到的兩個問題。政府在義務教育投入中佔有主導地位,並且建立規范的義務教育財政轉移支付制度,是各國解決這兩個難題的共同做法。與我國毗鄰的日本、韓國,是二戰後經濟崛起的兩個典型,其政府非常重視教育投資,把普及義務教育經費列為投資重點。因此,要切實落實教育經費「三個增長」和新增教育經費主要用於農村的要求,在經費投入上對薄弱學校的改造採取傾斜政策,城市教育費附加要優先用於薄弱校改造。要加強對各項教育經費的統籌,千方百計加大對農村學校和城鎮薄弱學校的投入,切實改善農村學校和城鎮薄弱學校的辦學條件。

四是「提質量」。 在人人都有學上之後,人們對教育公平的關注主要體現在教育質量上。促進均衡發展要把提升質量作為根本,更加註重教育的內涵發展。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推進素質教育,深化教學內容、課程體系和教學方法改革,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切實減輕學生課業負擔,讓學生從應試教育的重壓下解放出來,生動活潑學習、健康快樂成長。

還應注意的是,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不是「削峰填谷」搞平均主義,更不是一個模式辦學,千篇一律、千校一面。在大力扶助薄弱學校的同時,要鼓勵優質學校繼續辦出水平、辦出特色。

B. 教育資源均衡應該拿什麼均衡

教育資源均衡是我國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進程中所遇到的眾多問題之一。也是近年來,國家對於教育行業最關注的一個問題。國家曾在2012年提出了《國務院 關於深入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意見》其中規定各地區要充分的認識教育資源的重要意義。不止要讓學生有學上,還要區域之間、城鄉之間、學校之間辦學水 平和教育質量達到平衡,要讓學生不止「有學上」還要「上好學」這也是我們常說的教育公平。《國務院關於深入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意見》中規定各級政 府要充分認識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重要性、長期性和艱巨性,增強責任感、使命感和緊迫感,全面落實責任,切實加大投入,完善政策措施,深入推進義務 教育均衡發展,保障適齡兒童少年接受良好義務教育。 國家對此開展了一系列的舉措,教育部同樣派出督察組對各地教育資源均衡發展情況進行評估。由此可見,國家和教育部在教育均衡中充當著宏觀調控及管控的 作用。就像您問的一樣。教育資源均衡,均衡的一定是教育資源。均衡教育資源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擴大優質教育資源的覆蓋面,發揮優質學校的輻射及帶動作用 ,這在《國務院關於深入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意見》也有提到。想要實現這些則需要優質學校即各大名校實行對口幫扶,幫助貧困學校或資源相對較少的學 校進行資源的共建共享。這里的資源指的是教學資源。相對而言這些「名校」的「名師」同樣應該將自身優質的教育教學的方式、方法或者是教學模式進行共享 ,讓優質的資源得以傳播,讓更多的孩子可以受益。因而,學校和老師在其中則起到一個內容甚至主導的作用。名校名師的教學模式、方法得不到普及,好的資 源仍舊掌握在少數人和少數學校的手中,也是目前教育行業遇到的突出特色,而這僅靠國家和教育部的努力是遠遠不夠的。學校管理者、教師應該以身作則,讓 資源得以保留,優質的資源得以傳播。當然想要促進資源的均衡發展,需要均衡配置教育資源,還包括辦學條件、師資隊伍、教學資源、學生生源的均衡配 置等。這里除了我上面說的教學資源,更多的則需要政府、教育主管部門去進行調控了。 二來針對您說如何才能做好資源均衡的問題。在《國務院關於深入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意見》中也給出了答案——教育信息化。教育信息化是教育變革的推動者,也是教育資源均衡發展必不可少的工具。大力推進教育信息化,讓寬頻網路進入到每一個偏遠山區的學校,遠比派送更多的志願者更具備實際意義及易操作性。當然我同樣期望能夠更多的年輕人能夠充當志願者到邊遠山區去,真正親身的幫助那些孩子走出大山,享受更好的生活。回到我之前說的教育信息化上,教育信息化是一個長期的大工程,但是他的核心一定是教育資源。不解決資源的均衡也只會實現所謂的兩極分化——「貴族」學校更貴,貧困學校更窮。1776年傑斐遜提出《獨立宣言》在其中提到人生來就是平等的。美國憲法中第一條就是:人生來就是平等的。孩子更是如此,每一個孩子都應該擁有享受平等的權利,都應該公平公正公開的享受平等。孔子早在二千多年前就提出了有教無類的觀點。而到今天我們卻還存在著很多孩子不能平等的享受教育資源的問題。當然這是一個國家的課題,而國家政策的陸續出台也可以看到國家對此事的重視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