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人力資源管理 工作內容分析具體包括哪些
1.制訂人力資源計劃根據組織的發展戰略和經營計劃,評估組織的人力資源現狀及發展趨勢,收集和分析人力資源供給與需求方面的信息和資料,預測人力資源供給和需求的發展趨勢,制訂人力資源招聘、調配、培訓、開發及發展計劃等政策和措施。 2.人力資源成本會計工作 人力資源管理部門應與財務等部門合作,建立人力資源會計體系,開展人力資源投入成本與產出效益的核算工作。人力資源會計工作不僅可以改進人力資源管理工作本身,而且可以為決策部門提供准確和量化的依據。 3.崗位分析和工作設計對組織中的各個工作和崗位進行分析,確定每一個工作和崗位對員工的具體要求,包括技術及種類、范圍和熟悉程度;學習、工作與生活經驗;身體健康狀況;工作的責任、權利與義務等方面的情況。這種具體要求必須形成書面材料,這就是工作崗位職責說明書。這種說明書不僅是招聘工作的依據,也是對員工的工作表現進行評價的標准,進行員工培訓、調配、晉升等工作的根據。 4.人力資源的招聘與選拔根據組織內的崗位需要及工作崗位職責說明書,利用各種方法和手段,如接受推薦、刊登廣告、舉辦人才交流會、到職業介紹所登記等從組織內部或外部吸引應聘人員。並且經過資格審查,如接受教育程度、工作經歷、年齡、健康狀況等方面的審查,從應聘人員中初選出一定數量的候選人,再經過嚴格的考試,如筆試、面試、評價中心、情景模擬等方法進行篩選,確定最後錄用人選。人力資源的選拔,應遵循平等就業、雙向選擇、擇優錄用等原則。 5.僱傭管理與勞資關系 員工一旦被組織聘用,就與組織形成了一種僱傭與被僱傭的、相互依存的勞資關系,為了保護雙方的合法權益,有必要就員工的工資、福利、工作條件和環境等事宜達成一定協議,簽定勞動合同。 6.入廠教育、培訓和發展 任何應聘進入一個組織(主要指企業)的新員工,都必須接受入廠教育,這是幫助新員工了解和適應組織、接受組織文化的有效手段。入廠教育的主要內容包括組織的歷史發展狀況和未來發展規劃、職業道德和組織紀律、勞動安全衛生、社會保障和質量管理知識與要求、崗位職責、員工權益及工資福利狀況等。 為了提高廣大員工的工作能力和技能,有必要開展富有針對性的崗位技能培訓。對於管理人員,尤其是對即將晉升者有必要開展提高性的培訓和教育,目的是促使他們盡快具有在更高一級職位上工作的全面知識、熟練技能、管理技巧和應變能力。 7.工作績效考核 工作績效考核,就是對照工作崗位職責說明書和工作任務,對員工的業務能力、工作表現及工作態度等進行評價,並給予量化處理的過程。這種評價可以是自我總結式,也可以是他評式的,或者是綜合評價。考核結果是員工晉升、接受獎懲、發放工資、接受培訓等的有效依據,它有利於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檢查和改進人力資源管理工作。 8.幫助員工的職業生涯發展 人力資源管理部門和管理人員有責任鼓勵和關心員工的個人發展,幫助其制訂個人發展計劃,並及時進行監督和考察。這樣做有利於促進組織的發展,使員工有歸屬感,進而激發其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提高組織效益。人力資源管理部門在幫助員工制訂其個人發展計劃時,有必要考慮它與組織發展計劃的協調性或一致性。也只有這樣,人力資源管理部門才能對員工實施有效的幫助和指導,促使個人發展計劃的順利實施並取得成效。 9.員工工資報酬與福利保障設計 合理、科學的工資報酬福利體系關繫到組織中員工隊伍的穩定與否。人力資源管理部門要從員工的資歷、職級、崗位及實際表現和工作成績等方面,來為員工制訂相應的、具有吸引力的工資報酬福利標准和制度。工資報酬應隨著員工的工作職務升降、工作崗位的變換、工作表現的好壞與工作成績進行相應的調整,不能只升不降。 員工福利是社會和組織保障的一部分,是工資報酬的補充或延續。它主要包括政府規定的退休金或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節假日,並且為了保障員工的工作安全衛生,提供必要的安全培訓教育、良好的勞動工作條件等。 10.保管員工檔案 人力資源管理部門有責任保管員工入廠時的簡歷以及入廠後關於工作主動性、工作表現、工作成績、工資報酬、職務升降、獎懲、接受培訓和教育等方面的書面記錄材料。
Ⅱ 評審一個人力資源管理需要些什麼
工作分析是指對工作進行整體分析,以便確定每一項工作的7個w:用誰做(Who)、做什麼(what)、何時做(When)、在那裡做(Where)、如何做(How)、為什麼做(Why)、為誰做(Whom)。分析的結果或直接成果是崗位說明書。崗位說明書是記錄工作分析結果的文件,它把所分析該崗位的職責、許可權、工作內容、任職資格等信息以文字形式記錄下來,以便管理人員使用。工作分析是現代人力資源管理的基礎,只有在客觀、准確的工作分析基礎上才能進一步建立科學的招聘、培訓、績效考核及薪酬管理體系。 以下簡單介紹工作分析的實施步驟以及注意事項。
第一步:確定組織結構和部門職責。工作分析可展開的前提條件企業里有關組織結構已確定,並具有相對穩定性;在組織結構基礎上,工作流程及部門責任已確定;每個部門應有的工作職位也已明確。有些企業在對人力資源系統進行變革時,沒有與其他組織系統聯系起來,在上述條件不具備的情況下,單獨對人力資源體系進行立項。這樣的結果對工作分析,以及其後的工作評價、績效考核與薪酬體系的效果將會大打折扣。所以在進行工作分析前,首先要進行組織機構調整和部門責任和部門職位的確定。 部門職責梳理的方法與工作分析方法類似,一般與部門經理進行訪談確定其部門職責。
第二步:建立工作小組,並制定工作分析計劃。一般由外部聘請有關專業人事作為工作小組顧問。工作分析涉及企業內所有部門,只有得到各部門充分重視和支持才能順利完成任務。所以最好建立由最高領導牽頭,各部門主要領導參與的領導小組,在領導小組下再設具體操作的工作小組。 工作小組由人力資源部部分成員及各主要部門(如管理、研發、生產、銷售)人員組成。工作分析實施計劃的制定,應根據公司需要、任務量(職位復雜性與多少)來確定。
第三步:設計崗位說明書模板,並進行工作分析和崗位說明書編寫培訓。 崗位說明書模板的設計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明確本次工作分析的主要目標。我國大多數企業過去沒有做過工作分析,第一次進行這項工作很難達到完美,也不應該過分追求完美。崗位說明書模板應根據企業實際情況進行設計第,對所需要填寫的項目有所選擇,刪除除關系不大的項目。其次,對要參加工作分析訪談和崗位說明書編寫的員工進行相關培訓,由專家對工作分析的特點進行講解;引導和控制進行統一規定;並對有疑義的地方進行討論。
第四步:崗位說明書的編寫。在培訓之後,組織參加培訓的人員在規定時間內編寫崗位說明書初稿。並由外部專家對崗位說明書的初稿進行審核,對發現的問題進行總結,並針對發現的問題再次進行糾錯培訓。
第五步:進行工作分析訪談。針對一些公司的關鍵崗位,由外部專家主持進行一對一的工作分析訪談。
工作分析訪談需要的資料是該崗位任職者所編寫的崗位說明書,外部專家與任職者通過訪談,對其工作進行梳理和分析,協助其完成崗位說明書。通過人力資源管理咨詢項目,總結出一下工作分析訪談中常規性問題和注意事項:
首先,在開始工作分析訪談之前,要預先熟悉所要訪談的崗位的崗位說明書,了解其工作內容,並初步擬定工作分析訪談提綱。
其次,在工作訪談的過程中,開始時要讓任職者明確此次訪談的目的,訪談中要從大處往細處梳理。注意發現其是否有遺落或誇大的地方,並及時進行糾正。在提問的時候,可以引導任職者按照工作的重要性進行敘述或者按工作流程進行敘述。
以下是一些常規性問題:
您承擔的工作主要分哪幾大塊?
每一塊大的職責要達到的目標是什麼?
在這一塊職責中,您承擔什麼樣的責任?是計劃、組織還是協調?
就每一塊而言具體有哪些工作任務?
您在這項工作中的動作是什麼?是你做還是組織?你組織,親自寫的,參與的,協助的,監督別人的?
您具體負責什麼樣范圍的?這項工作任務的范圍有多大?
這項工作任務的周期是多長?(月度,季度,年度)
工作結束後是否需要上報?報誰審核審批?
最後,我們再一起看一下,大的職責有沒有遺漏?是否按重要性排序?
第六步:檢查、完善崗位說明書。首先與公司人力資源部門確認各崗位的任職資格。其次,確保崗位說明書形式和內容上的完整。保證沒有標點符號和格式上的錯誤,並對工作職責部分進行復核,檢查其是否按重要性或流程排序,工作職責是否有遺落。
通過以上六步,就大致可以完成工作分析的工作了
Ⅲ 人力資源管理中的工作分析方法有哪些
(一)訪談法 訪談法又稱為面談法,是一種應用最為廣泛的職務分析方法。是指工作分析人員就某一職務或者職位面對面地詢問任職者、主管、專家等人對工作的意見和看法。在一般情況下,應用訪談法時可以以標准化訪談格式記錄,目的是便於控制訪談內容及對同一職務不同任職者的回答相互比較。 (二)問卷調查法 問卷調查法是工作分析中最常用的一種方法,具體來說,由有關人員事先設計出一套職務分析的問卷,再由隨後工作的員工來填寫問卷,也可由工作分析人員填寫,最後再將問卷加以歸納分析,做好詳細的記錄,並據此寫出工作職務描述。 (三)觀察法 觀察法是一種傳統的職務分析方法,指的是工作分析人員直接到工作現場,針對特定對象(一個或多個任職者)的作業活動進行觀察,收集、記錄有關工作的內容、工作間的相互關系、人與工作的關系以及工作環境、條件等信息,並用文字或圖標形式記錄下來,然後進行分析與歸納總結的方法。 (四)工作日誌法 工作日誌法又稱工作寫實法,指任職者按時間順序詳細記錄自己的工作內容與工作過程,然後經過歸納、分析,達到工作分析的目的的一種方法。 (五)資料分析法 為降低工作分析的成本,應當盡量利用原有資料,例如責任制人本等人事文件,以對每個項工作的任務、責任、權利、工作負荷、任職資格等有一個大致的了解,為進一步調查、分析奠定基礎。 (六)能力要求法 指完成任何一項工作的技能都可由更基本的能力加以描述。 (七)關鍵事件法 關鍵事件法要求分析人員、管理人員、本崗位員工,將工作過程中的「關鍵事件」詳細地加以記錄,可在大量收集信息後,對崗位的特徵要求進行分析研究的方法(關鍵事件是使工作成功或失敗的行為特徵或事件,如成功與失敗、盈利或與虧損、高效與低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