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植物資源 和 資源植物 的定義 是什麼
植物資源:為一切有用植物的總和,是在目前的社會經濟技術條件下人類可以利用與可能利用的植物,包括陸地、湖泊、海洋中的一般植物和一些珍稀頻危植物。植物資源按用途分為五大類:食用植物資源、葯用植物資源、工業用植物資源、保護和改造環境用植物資源、種質資源。
資源植物:1、資源植物則是指某種或某一類具有開發利用價值的植物.植物資源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植物資源能夠不斷自然更新和人為的繁殖擴大這是優於非生物資源可實現永續利用的再生性特點。
2、資源植物是指具有葯用、食用、材用、芳香、油料、鞣料、澱粉等一定用途的植物。森林中的植物資源不僅與人類現實生活有密切關系,而且在人類生產和生活的歷史進程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
Ⅱ 關於珍惜樹資源的資料
中國森林面積小,資源數量少,地區分布不均。1990年中國森林面積為1.246億公頃,人均約0.107公頃,而全世界森林面積約40.19億公頃,人均約0.8公頃。中國森林覆蓋率12.98%,而全世界森林覆蓋率為31%。中國森林蓄積量91.4億立方米,人均約8立方米,而全世界森林蓄積量約3100億立方米,人均約72立方米。另一方面,長期以來山區人民積累了豐富的造林、營林經驗,培育了大面積的人工林,特別是南方山區的杉木林和竹林。
中國幅員遼闊,由於各地自然條件不同,加之植物種類繁多,森林植物和森林類型極為豐富多樣:
① 東北針葉林及針闊葉混交林。 中國主要天然林區,現有森林3094萬公頃,佔全國的26.9%;森林蓄積量28.9億立方米,佔全國32%;森林覆蓋率約為37.6%。經過採伐更新和人工改造經營,區內人工林的比重將逐漸增加。本區西北部的大興安嶺主要是落葉松(興安落葉松)林和採伐後的樺木、山楊次生林、部分地區有樟子松林,沿河流有楊樹和鑽天柳(亦稱朝鮮柳),東南部有生長不良的蒙古櫟林。小興安嶺主要是紅松林和針闊葉混交林,針葉樹除紅松外有落葉松、魚鱗松、紅皮雲杉和冷杉(臭松);闊葉樹有椴樹、水曲柳、核桃楸、黃菠蘿、榆樹和槭樹類及多種樺木和楊樹。長白山區的森林與小興安嶺林區相近似,但闊葉樹種的比重增加,並有沙松(冷杉一種)和長白赤松。
②西南亞高山針葉林和針闊葉混交林。位於青藏高原的東南部,是中國第2重要天然林區。這一林區海拔高差很大,森林主要分布於山坡中下部,一般在4000米以下。全區有林地面積2245萬公頃,佔全國19.5%;森林蓄積量35.8億立方米,佔全國39.7%;森林覆蓋率28.3%。林區針葉樹有多種冷杉、雲杉及落葉松、高山松、鐵杉;闊葉樹有多種樺木、槭樹、高山櫟。在海拔較低處還有椴樹、榆樹、 槭樹和高山松、 華山松等,海拔更低的山坡出現殼斗科、樟科等常綠闊葉樹。林區林下植物有杜鵑、懸鉤子、忍冬和箭竹等。林區內棲息著許多珍稀動物。大熊貓即生長於以箭竹為主要林下植物的雲杉、冷杉林內;並有金絲猴、扭角羚等。
本區因位於長江許多支流的上游,森林涵養水源的功能應充分重視。 在陡坡、 山脊的森林應劃作水源林,並應劃定必要的自然保護區,保存珍稀物種和森林類型。
③南方松杉林和常綠闊葉林及油茶、油桐等經濟林。這一地區主要森林樹種有馬尾松、黃山松、杉木、柳杉、柏木,多種竹類(主要有毛竹、淡竹、桂竹、剛竹、南部還有叢生竹)和多種常綠闊葉樹(主要有樟樹、楠木、栲類、石櫟、常綠青岡、木荷、木蓮、阿丁楓、膽八樹等)。此外有許多落葉闊葉樹如多種櫟類(包括栓皮櫟、麻櫟、小葉櫟)、山毛櫸、楓香、檫樹、擬赤楊、光皮樺等。中國多種特有樹種原產於此。針葉樹中有銀杏、水杉、杉木、金錢松、銀松、台灣杉、白頭杉、福建柏;闊葉樹有珙桐、杜仲、 喜樹、觀光木、 伯樂樹、香果樹等。多種經濟林產品重要的有油茶、油桐、烏桕、漆、棕櫚、原朴、杜仲、白蠟。油茶麵積約有 300多萬公頃;油桐約200萬公頃。
南方山區面積大,氣候條件好,具有林業生產潛力,大力發展用材林、竹林和多種經濟林木,能提供大宗竹木材料和多種林產品,既能提供國民經濟建設和各種工業原料,又可用作人民生產生活資料。南方是多山的地區,不少山地坡度很陡,雨量多並常出現暴雨。因此森林對涵養水源、保持土壤,減免洪水災害和下遊河流、湖泊、水庫的淤積有重要作用。
④華北落葉闊葉林及油松、側柏林。這一林區的范圍,大致北自遼寧南部,南到淮河以北,包括華北廣大山區。目前僅有散生的小片櫟類、樺木、山楊為主的落葉闊葉林和小片的側柏、油松等針葉林。在水分條件較好的山谷局部地區有少數白蠟、槭樹、椴樹、青楊等生長。在海拔較高山地還有小片華北落葉松、雲杉(青桿和白桿)及少數冷杉。本區需大力保護和培育森林,生產用材、薪材並涵養水源,保持土壤。
⑤華南熱帶季雨林。分布於北回歸線以南地區。主要林區有海南島及南海諸島、台灣省南部及雲南紅河哈尼族□族自治州和西雙版納地區。森林基本上屬熱帶季雨林,在濕潤的山谷樹木板根現象較明顯,林下有高大的樹蕨、棕櫚科植物,樹干附生蘭科、蕨類及天南星科植物,顯出熱帶雨林的景觀。這一林區蘊育和保存極為豐富的森林植物,有青梅、坡壘、龍腦香、娑羅雙樹等龍腦香科樹木,並有蝴蝶樹、人面子、番龍眼、山楝、麻楝、卵葉阿丁楓等熱帶樹種,在西雙版納和廣西最南部還有野生團花樹。此外,陸均松、雞毛松在海南島和雲南南部也有分布。在海拔較高的山地則有以常綠殼斗科樹木為主的常綠闊葉樹林。在低海拔及河穀雨量較少處旱生型現象明顯,如海南島南部有厚皮樹,閉花木、合歡屬(黑格、白格)、刺竹等近似稀樹草原的旱生型熱帶林。
華南熱帶林區是中國熱量最豐富的地區,但這里有漫長的旱季的偶爾出現的10℃或以下的低溫。因此,要採取防干風、低溫的措施。海南島種植橡膠前,栽種防風林帶收到良好效益。
連年植樹造林,給我國森林資源帶來多大的變化?國家林業局今天公布的第五次全國森林資源清查結果顯示,自1994年至 1998年,我國森林覆蓋率上升了1.43%,凈增森林面積1370.3公頃。從整體上看,我國森林資源狀況喜憂參半,林業生態建設任重道遠。
全國森林資源的現狀是:森林面積15894.1萬公頃,森林覆蓋率為16.55%;森林蓄積量112.7億立方米;全國人工林面積(不含台灣省)4666.7萬公頃,蓄積量10.1億立方米,人工林面積居世界首位。
國家林業局副局長馬福介紹說,第五次全國森林資源清查從1994年開始,19 98年結束。這期間,全國森林面積年均增長273.4萬公頃,其中人工林年均增長 205萬公頃,占年均凈增量的74.8%;林木年均生長量45752.5萬立方米,消耗量37075.2萬立方米。這表明,我國林業工作在加快森林資源培育、強化森林資源管理、合理利用森林資源等方面都取得了顯著成績,保持了森林面積、蓄積量的雙增長和林木蓄積量繼續大於消耗量的良好發展勢頭。
馬福指出,這次清查結果也表明整個林業形勢依然相當嚴峻。一是森林質量不高,單位面積蓄積量低,遠遠低於林業發達國家的水平。二是林齡結構不合理,可採伐資源減少。三是林地被改變用途或佔用現象依然嚴重,保護的形勢更為嚴峻。四是林木消耗量呈上升趨勢,超限額採伐問題十分嚴重。這期間,林木年均凈消耗量達37075.2萬立方米,較上次清查增加了5082.8萬立方米,年均超限額8679.4萬立方米。
據介紹,雖然我國森林資源總量位於世界前列,但人均佔有量很低。我國森林面積居世界第5位,森林蓄積量列第7位。但我國的森林覆蓋率只相當於世界森林覆蓋率的61.3%,全國人均佔有森林面積相當於世界人均佔有量的21.3%,人均森林蓄積量只有世界人均蓄積量的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