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資源管理 » 人力資源公司如何為企業減少稅
擴展閱讀
cis投資費用的構成有哪些 2025-04-22 15:25:59

人力資源公司如何為企業減少稅

發布時間: 2025-03-08 11:15:41

⑴ 人力資源公司怎麼合理避稅

一. 盡量採用實報實銷的報銷方式

企業高管合理避稅最簡單的方法是採用發票報銷,即差旅費補助、誤餐津貼(各200)不徵收個人所得稅。

通訊費:單位因工作需要為個人負擔的辦公通訊費用,採取全額或限額實報實銷的,暫按每人每月不超過300元標准,憑合法憑證,不計入個人當月工資、薪金收入徵收個人所得稅。

職工夏季防暑降溫清涼飲料費,報銷形式可以不計稅,隨工資發要交稅。

二. 提高企業福利降低名義工資

對於企業高管合理避稅,還可以與企業達成協商,要求提高福利降工資,即適當降低員工名義工資,同時為員工提供宿舍以及將繳納的公積金、養老保險等金額適當提高,從而提高員工福利。

增加薪金收入能滿足消費需求,但由於工資薪金個人所得稅的稅率是超額累進稅率,當累進到一定程度,新增工資薪金帶給個人的可支配收入就逐步減少。

因此,想辦法降低名義上的收入,把個人現金性工資轉為提供必需的福利待遇,這樣既滿足了消費需求,又可以少繳個人所得稅。

三. 有關健康險可抵扣部分個稅

根據財政局發布的《關於開展商業健康保險個人所得稅政策試點工作的通知》,對試點地區個人購買符合規定的商業健康保險產品的支出,允許在當年(月)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予以稅前扣除,扣除限額為2400元/年(200元/月)。

試點地區企事業單位統一組織並為員工購買符合規定的商業健康保險產品的支出,應分別計入員工個人工資薪金,視同個人購買,按上述限額予以扣除。

目前,已確定了北京、上海、天津、重慶四個直轄市為試點城市,而各省、自治區分別選擇一個人口規模較大且具有較高綜合管理能力的試點城市,廣東省選擇的是廣州市作為試點城市。

假設白領小李的月收入為10000元,其中繳納五險一金2000元,她一年購買健康險的支出共2400元,那麼她向單位提供保單後,單位可每個月在200元的限額內按月扣除。在免稅前,每個月李小姐繳納個稅=(10000-2000-3500)×10%-105=345元;免稅後,每個月李小姐繳納個稅=(10000-2000-3500-200)×10%-105=325元。也就是說,可省個稅20元。

四. 房貸利息或可抵扣部分個稅

稅制改革最新消息稱,個稅專項扣除漸近破題,房貸利息或部分抵扣。近日財政部調整了部分處室機構設置,單獨設立個人所得稅處。受利更大將主要是城市居民,如中產家庭,改善住房需求,房貸壓力重,供款多且利息高的群體,尤其是對於有改善型需求的家庭是非常有利。

據悉,個稅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稅制模式,具體即通過建立基本扣除+專項扣除機制,適當增加專項扣除,進一步降低中低收入者稅收負擔。

假設小趙的稅前月薪10000元,目前他應繳納的個人所得稅為:

[10000-10000*(8%+2%+0.5%+8%)-3500]*20%-555=300(元)。

計算下來,若是用商貸買一套10000元/每平方米、共90平米大的住宅,首付繳納全套房價的30%,商貸期限為20年,利率95折,等額本息計算的話——那麼他一個月就要還4040元,其中約2400元都是利息。

按照之前媒體報道,如果消息落實了,他能應繳的個稅是:

[(10000-2400)-(10000-2400)*(8%+2%+0.5%+8%)-3500 ]*10%-105=164.4元。

所以小張每年將會省下:12*(300-165)=1620元。

目前,國內企業高管人員的年收入,少則三四十萬,多則百萬以上。因此,為企業高管合理避稅是很有必要的。

⑵ 求一套人力資源中介公司的帳務會計分錄,以及交哪些稅以及如何避稅

現將最近的一些避稅的心得寫下來,供大家一起分享,如有不足夠請指出。
1、增值稅。這里只做一個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和一般納稅人稅負分析(商業企業)
一般納稅人稅負=銷售額*0.17-進貨額*0.17
小規模納稅人稅負=銷售額*0.04
當銷售額*0.17-進貨額*0.17=銷售額*0.04
即銷售額*0.13=進貨額*0.17時, 小規模納稅人和一般納稅人稅負相等;
當進貨額*0.17/0.13>銷售額時, 一般納稅人稅負較輕;
當進貨額*0.17/0.13<銷售額時, 小規模納稅人稅負較輕。
2、 營業稅。(1)營業稅最終總結成一句話,盡量減少流轉環節,主要手段是代理,即通過代購代銷的方式來減少流轉環節,如某房地產甲公司曾在以1800萬購入某地塊後改變戰略放棄開發,又以2000萬將該地塊出售給乙公司,這時甲公司應交營業稅2000*0.05=100萬。之後甲公司要求國土局將行政事業單位收據1800萬抬頭開乙公司,而他將200萬差額作代理費 由他另開發票給乙公司,並補簽了代理建房協議,這樣甲公司應交營業稅200*0.05=10(萬),節稅90萬。代理的形式要件是,發票抬頭一定要開最終的購買方,中介方不得墊付資金,前者最為重要。(2)無形資產或不動產由於金額大,轉讓時都會產生大額的營業稅,但有一種方式可以避免繳納營業稅。即將實質上的轉讓資產從形式上改變為轉讓股權,而我國稅法鼓勵投資,因而對投資這一塊是有許多優惠的,轉讓股權是不用交營業稅的。下面會結合土地增值稅介紹一個我做過的方案。
3、 個所稅。個所稅是一個較少有活動空間的稅種,規定很是詳盡,因而只好在個所稅優惠上下功夫做點文章。與企業最為關系密切的就是「工資薪金」這個稅目的了,對於企業而言幫助高層及高級技術人員合理避稅以實際增加他們的收入也是企業財務人員的責任。目前本人用兩種辦法來解決這一問題,由於差旅費誤餐補貼在當地財政部門限額內(實際上沒有標准,或很少有人知道這個標準是多少)是個所稅免稅項目,因而小額的補貼收入就通過它來實現避稅,關鍵是不要多得離譜,稅務機關是不會太過在意。最最關鍵的就是年終獎了,在2005年個所稅那個用商數確定適用稅率新政策出台前,我想許多公司就已經在執行將年終獎化整為零分配到各月以降低稅率的避稅手法。但有一種新方法效果更加完美,即製造業公司幾乎每月都會有職工離職,職工離職有個稅法優惠,員工領取的離職補償金在當地員工年平均工資三倍以內的免個所稅,以江蘇某市為例,地稅部門公布的當地員工年平均工資為19000多元,這樣每個離職員工可以為企業消化57000元年終獎,並且這57000元不用交任何的個所稅。在企業所得稅中年終獎作為工資超過限額後不得稅前扣除,做離職補償金卻是企業所得稅法要鼓勵的,並且可以全額稅前扣除,一舉兩得。
4、 企業所得稅。外商投資企業所得稅中的諸多優惠是企業所得稅所無法比擬的,因而江蘇出現了許多假外資,許多民營老總到香港或新加坡注冊成立公司再以外國公司名義投資國內以享受外資的待遇,其實內外資企業所得稅法對人工工資的不同規定也導致內資企業的所得稅稅賦過高, 以蘇州為例企業所得稅法規定人員工資可稅前扣除的限額為960元/人/月,這應是一個絕大多數企業藍領工人都會超過的工資,這樣超限額的人員工資企業只能是作為稅後分配。並且發放給高薪人員的工資相當於在交完個所稅後再稅後分配利潤,大大加重了企業負擔。有一種返還式人身險(友邦保險、人保都有),返還保險金額的93%,可以代替工資發放,通過為員工購買該種商業保險可以實現企業所得稅稅前全額扣除(4%范圍內)。
5、 外商投資企業所得稅。說起外商投資企業所得稅或企業所得稅避稅許多網友的第一個反映就是從損益上做功夫,從損益類科目上做文章,但期間費用是稅法禁止規定或限額扣除規定的重點,同時也是稅務機關檢查的重點,其實已無多大的空間。由於稅法對於生產成本或資產價值計量並無太多的規定,只是作了一點原則上的規范,而資產最終會通過折舊、攤銷、銷售等方式轉化為期間費用,現在的資產價值的計量即是今後的期間費用的來源和依據,由於法無禁止即為合法,稅法既然沒說不可以這樣計量資產的價值,那麼會計功夫的深淺就會決定今後期間費用的多少,而會計中又是有許多的估計、許多的會計魔術的手法,飛草兄早已在會計專題中作了詳細的介紹,本文不再細述,這就為今後的納稅提供了廣闊的籌劃空間。例:某外國公司甲擬在中國投資900萬美元成立一外商投資企業乙公司,甲有兩種選擇,一是將900萬美元完全作為注冊資本投入乙公司,二是將900萬美元中的450萬美元作為注冊資本投入,另450萬美元作為借款借給乙公司,多年來累計計提利息2000萬元(當然不能超過銀行同期貸款利率),利息資本化計入乙公司資產價值,乙公司在對2000萬利息代扣代繳10%預提所得稅後,該2000萬利息最終可以作為銷售成本或折舊計入期間費用進行33%稅前扣除。因而合理利用稅法中成本確認、計量的薄弱環節是稅收籌劃的關鍵,更為有趣的是本人曾和一位稅務稽查人員交談,他對稅法中生產成本計量只有一點原則規定也是頗有微辭,認為無章可循,看似剛性十足的稅法更有溫柔的一面。本人總結出一句經驗,即稅法說不可以的則一定不要說可以,稅法說要鼓勵的,則一定要想辦法讓自己成為鼓勵人群中的一員,哪怕是偽裝成鼓勵人群中的一員(當然偽裝是違反稅法精神的,有籌劃風險)。
6、 房產稅。收過租金的人都知道,12%的房產稅是較重的,本人就曾收過租金,交完5%營業稅、12%房地產稅後所剩無幾,被老總們頗多抱怨。後來本人將租金分解成三部分,即房租、場地租賃費、設備租賃費,並重新和客戶簽訂合同,只對房租交房產稅,節稅何止百萬。想起一句話,這世界並不缺少美,只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
7、 土地增值稅。除了房地產公司外,這是一個其它行業並不經常接觸的稅種。但它對房地產公司而言意味著少則幾百萬,多則幾千萬的稅負。高金平教授的事先測算增值率後再定價以降低適用稅率的方法,我想在高教授多次講學後許多網友都已明了,不再細述。下面介紹一個本人接觸過的方案。某公司甲欲將子公司乙公司所有的一塊地賣給丙公司。大家知道,土地現在由政府壟斷只能拍賣取得,企業不得私下買賣土地,這是其一,其二,賣地又涉及巨額的營業稅、土地增值稅。後來的解決方案是,甲公司將乙公司的股權轉讓給丙公司,這樣營業稅、土地增值稅全部免交。股權轉讓可真正是很好的技藝,君不見那些資本大鱷大多通過股權轉讓來實現資本運作,也許稅收的考慮也是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