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美國有哪些豐富資源
儲量豐富的美國礦產資源(一)
美國國土面積937.3萬平方公里,僅次於俄羅斯、加拿大、中國,居世界第四位。全國劃分為50個州和一個特區。本土48個州,位於北美洲中南部,北面與加拿大接壤,西南與墨西哥相連,東南濱墨西哥灣,東、西兩面分別瀕臨大西洋和太平洋。另有兩個海外州,一個是位於北美大陸西北端的阿拉斯加;另一個是位於太平洋中的夏威夷。哥倫比亞特區為首都華盛頓所在地。
美國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礦產資源、生產、消費和貿易國之一,是世界礦業的中心。礦業在美國國民經濟中也佔有較重要的地位,是其基礎性產業之一。
一、礦產資源
美國礦產資源豐富,礦產儲量潛在總值居世界第一。許多礦產的儲量居世界前列(表1)。
美國礦產儲量居世界第1位的有:煤、鉬、天然鹼、硼、溴、硫酸鈉;第2位的有:銅、金、鎘、銀、釔、磷、硫;第3位的有:鉛、鋅、稀土、重晶石、碘;第4位的有:鉑族金屬、鎢;第5位的有:鐵礦石;第6位的有:天然氣、銻、鉍、鉀鹽;第8位的有:鈦鐵礦、鈾:石油居第11位。
美國礦產資源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第一, 美國礦產資源總量豐富, 餘缺並存。美國礦產資源豐富, 發現2500多種礦物, 經地質勘查工作證實,美國探明有礦產儲量的礦產有88 種, 是世界上探明儲量最為豐富的國家之一。美國礦產資源總量雖然豐富, 但有些礦產資源並不豐富,甚至有些礦產資源主要依靠從國外進口。在諸多礦產中, 資源比較豐富的有煤、鈾等能源礦產,銅礦、金礦、鉬礦、鉛礦、鋅礦等金屬礦產資源和硼礦、硫礦、磷礦、天然鹼、膨潤土、硅藻土、高嶺土、硅灰石、滑石、石膏等非金屬礦產資源。其中尤以銅礦、金礦和化肥化學礦產資源最為豐富。對美國來說,石油能源資源、鐵礦和錳礦、鉻礦、鎳礦等鋼鐵礦產資源並不豐富,鋁土礦及砷礦、鉍礦、鎢礦、錫礦、石英、螢石、雲母礦等幾十種礦產則屬於短缺資源。
第二, 美國各類礦產資源豐度狀況不盡相同。就總體來看, 以非金屬礦資源最為豐富, 分布亦廣,金屬礦和能源礦次之。能源礦產以煤礦和鈾礦資源比較豐富, 在世界上佔有重要地位, 而油氣資源豐度一般,金屬礦產中以銅、鉛鋅等有色金屬礦產和金銀等貴金屬礦產較為豐富, 其他金屬礦產一般; 非金屬礦產中以化工礦產和輕工礦產為最豐富。
第三, 美國礦產資源地理分布廣泛, 但不均勻。美國各州均有數量不等的某些礦產,但分布是不均勻的。中部地台區主要有石油、天然氣、煤、鐵、鉛、鋅和銅礦等礦產;東部阿巴拉契亞褶皺帶中主要有石油、天然氣、煤、有色金屬和貴金屬; 西部科迪勒拉褶皺帶是美國礦產資源的主要富集區, 不僅產有大量銅、鉬、金、銀、鈾、釩、鉛、鋅等金屬礦產, 而且非金屬礦產和煤、石油、天然氣、地熱等能源礦產也很豐富;墨西哥灣和大西洋拗陷帶中的礦產以石油、天然氣、褐煤和鉀、硫、磷等沉積礦產為主。總體看來, 固體礦產中金屬礦產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區,中部和東部較少; 非金屬礦產則在東、中、西部州均有分布。
根據美國目前的礦山生產能力(2005年產量數據)計算,美國主要礦產儲量的靜態保證年限如下:銅31年,鉬47年,鋁土礦100年,金11年,鉛19年,鋅40年,銀20年,重晶石51年,石膏33等。另外,美國煤炭儲量佔世界儲量的26.1%,居世界第一;石油和天然氣儲量分別佔世界總儲量的2.4%和3.0%,分別排世界第11位和第6位。
美國礦產資源分布
二、生產和消費
美國目前開採的金屬礦產主要有金、銀、銅、鐵、鉛、鋅、鉬、鉑族金屬等,開發的金屬礦山主要位於西部地區(鐵礦山主要在明尼蘇達州和密歇根州)。而開採的非金屬礦產品主要為石料、石灰、磷酸鹽、高嶺土、鹽、蘇打灰、斑脫岩、鉀岩、硼礦物、硅藻土、石膏、寶石等,主要開采地多位於東部和西部地區,中部地區相對較少。在工業產值上,非金屬礦產的工業產值目前大於金屬礦產的工業產值。
表2
能源礦產
美國是世界重要的能源生產大國,其石油、天然氣和煤產量一直在世界上佔有重要地位。從2001到2005年,美國石油產量從3.49億噸逐步下降到3.10億噸,平均年下降率為2.9%,美國石油產量佔世界的比重也從2001年的9.7%下降到8.0%(表2);同期美國天然氣產量從5658億立方米逐步下降到5257億立方米,平均年下降率為1.8%,佔世界的比重從2001年的22.7%下降到2005年的19.0%;與石油和天然氣不同,從2003年開始,美國煤生產形勢迅速好轉,產量連年增加。由於2002年和2003年煤產量大幅下降的影響,2001年~2005年煤產量只出現了小幅度增長,從2001年的10.23億噸增長到2005年的10.28億噸,平均年增長率僅為0.13%。同期,由於中國和印度等國煤產量的大幅增加(中國和印度的年均增長率分別為12.2%和5.7%),世界煤總產量大幅增長,年均增長率達到了5.0%。相比之下,美國煤產量在世界產量中所佔比重不斷下降,從2001年的21.2%下降到2005年的17.6%。
美國也是世界重要的能源消費大國。2005年美國一次能源消費量為23.37億噸石油當量,與2004年略低,佔世界一次能源消費量的比重為22.2%(表3)。石油、天然氣和煤是美國一次能源消費的主體,2005年佔美國一次能源總消費量的比重分別為40.4%、24.4%和24.6%;而核能和水電則僅分別佔8.0%和2.6%。2001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萬美元)一次能源消費量為2.2噸石油當量,2005年則下降到1.9噸石油當量。2005年美國各種一次能源消費量在世界一次能源消費量中所佔比重如下:石油24.6%,天然氣23.0%,煤19.61%,核電29.6%,水電9.1%。
近5年來,隨著美國經濟的發展,其能源消費穩步增加。石油消費量從2001年的8.96億噸上升到2005年的9.45億噸,年均增長1.3%;煤消費量從2001年的5.52億噸石油當量上升到2005年的5.75億噸石油當量,年均增長率為1.0%;同期天然氣消費量從2001年的6414億立方米下降到2005年的6335億立方米,年均年增長率為-0.3%。
金屬礦產
美國是世界上重要的金屬礦產生產大國和消費大國。鋼、鐵礦石、金、銀、以及主要有色金屬的生產和消費均在世界佔有重要地位特別是銅、鉛、鋅、鉬、鋼材和貴金屬。美國是世界最大鉬生產國,主要是作為副產品從斑岩銅礦中回收的。2005年鉬的產量為5.8萬噸,在世界產量中所佔比重為31.2%。黃金礦山產量為256噸,僅次於南非,在世界產量中所佔比重為11.0%。礦山銀的產量為1178.8噸,在世界產量中所佔比重為6.1%,其中一半以上為銅、鉛、鋅和金的冶煉副產品。此外,氧化鋁和礦山鉛的產量所佔的比重也都超過了10%;鋼鐵、精煉鋁、礦山銅和精煉銅、礦山鋅、鎂和鎂化合物、鈦鐵礦和礦山銀的產量在世界產量中所佔比重也都達到了5%~10%。
2001年~2005年,由於美國經濟增長速度逐漸放緩,對美國金屬礦產品的生產產生了較大影響。通過統計的35種金屬礦產品生產數據來看,17種礦產品的年均增長率為正增長,17種礦產品年均增長率為負增長;但主要原生金屬礦產品的生產均有較大幅度下降。其中,精煉鉛產量從2001年的26.6萬噸下降到2005年的14.3萬噸,年均下降率為14.0%;礦山鉛產量從2001年的46.6萬噸下降到2005年的42.6萬噸,年均下降率為2.2%;精煉銅從2001年的180萬噸下降到2005的126萬噸,年均下降率為8.5%;礦山銅產量從2001年的134萬噸下降到2005年的114萬噸,平均下降率為4.0%;礦山金產量從2001年的335噸下降到2005年的256噸,平均下降率為6.5%;礦山銀產量從2001年的1606噸下降到2005年的1179噸,平均下降率為7.4%;礦山鋅產量從2001年的84.2萬噸下降到2005年的74.8萬噸,平均下降率為2.9%;精煉鋅產量從2001年的20.31萬噸下降到2005年的19.1萬噸,平均下降率為1.5%;精煉鋁產量從2001年的263.7萬噸下降到2005年的248.1萬噸,平均下降率為1.5%。此外,鎂、鉻、鎘等金屬的產量年增長率也為負增長。
多年來,美國由於國內主要金屬礦產資源有限,礦石和金屬產量不斷下降,為了滿足國內日益增長的需求只能不斷增加進口量。為了減少對國外礦產品的依賴,美國逐漸加強再生金屬的回收利用。近幾年在主要原生金屬產量普遍呈下降趨勢,但再生金屬的生產卻出現持續增長的良好勢頭。許多金屬的再生利用發展迅速,特別是金、鉛、鋅、鋁、錫、銻、汞、鎢、鎳和鉑族金屬等。這些再生金屬的產量占其總消費量的比例高的達70%(金),低的為5%(鉑族金屬)。
(信息來源:中國建材網)
❷ 2015中美自然資源比較
國土面積: 中國:陸地945萬 VS 美國:陸地963萬平方公里。
人口:中國13.3億 VS 美國2億
耕地總面積:中國120萬平方公里VS美國200萬平方公里,(中國優質耕地單產超噸,約30萬平方公里,美國則沒有)。
摺合耕地面積:(一年2熟或3熟即乘2或3)中國250萬平方公里VS美國200萬平方公里
森林面積:2010年末中國森林面積超過245萬平方公里,覆蓋率超25%,美國森林面積約300萬平方公里,覆蓋率約33%。
草原面積:中國350萬平方公里,中國有世界最大最優良的天然大草原牧場,草原的牛,氂牛,羊,馬都搖搖居世界第一位,
美國號稱有100萬平方公里的草原,但美國的牛都在圈場里吃飼料,美國沒有羊,更沒有氂牛。總之,美國幾乎沒有草原畜牧業。
領海面積:中國350萬平方公里,中國渤海黃海東海南海均為我國內海(目前有部分海域為一些外國人叫囂),美國東西兩海岸幾乎沒有什麼大陸架海,離開大陸沒多遠即為世界共有的太平洋和大西洋。美國南部有灣,但主要是與墨西哥共有,所以美國領海共約有100萬平方公里。
水熱資源情況:中美基本相當都較適中。
資源情況:
1能源資源:以2006年公布的數據,中國煤炭資源總量超過1145億噸,已探明儲量超過40萬億噸,按照目前年開發35億噸算,可用1萬1千年。石油儲量約1200億噸,已探明儲量230億噸,按2010年產量2.05億噸,可開采115年。其他能源包括水能,風能,太陽能,均為世界第一位,並遙遙領先。美國能源儲量,煤炭約2446億噸,石油約300億噸,天然氣較多。其他可再生能源水、風、陽光也很可觀,約為中國的十分之一。
2金屬資源情況:中國幾乎所有金屬資源都居世界前列,目前幾乎所有金屬產量都居世界第一位,產量第一的包括,鐵,銅,鋁,鉛,鋅,錳,鎢,錫,銻,黃金,稀土等,中國資源中主要缺少鉀鹽(生產化肥),鎳,鉻等,對外依賴較大,但上面產量第一的各金屬進口量也很大,自身儲量也很大,要麼第一或前三的儲量。美國的情況要差很多,現在不過相當於中國的一個大省的級別,約為中國的5分之一到十分之一。但美國的資源量還是相當可觀的,雖然品種相對就貧乏了一些,這主要是原始地理環境決定的,我們本來就是地形復雜多樣,上天賜予。
難以利用土地(荒漠高山極寒等):中國共有約235萬平方公里,其中有約63萬平方公里的沙漠沙地,另外有約100萬平方公里的荒漠;美國有約300萬平方公里,其中沙漠沙化面積約150萬平方公里。
❸ 那美國水資源情況呢
一、美國水資源概況
美國地處北美洲中部,總面積937萬平方公里。地形多樣,包括平原、山脈、丘陵、沙漠、湖泊和沼澤等。美國的地勢東西高,中間低,東部和西部分別以落基山東麓為界,這也是美國太平洋水系和大西洋水系的分水嶺。東部和西部的氣候和自然條件差異較大。
美國河流大多為南北走向,主要水系包括墨西哥灣水系、太平洋水系和大西洋水系。美國水資源總量為29702億立方米,人均水資源量接近12000立方米,屬於水資源較為豐富的國家之一。
二、美國水資源管理情況
美國的水資源管理以州為主,由於美國是聯邦制國家,水資源屬州所有,水資源管理基本以州為主進行。全國沒有統一的水資源管理法規,管理行為以州立法和州際協議為准繩。州以下通常分成若干個水務局,對供水、排水、污水處理及回用等涉水事物進行統籌考慮和統一管理。
美國水資源管理的主要特點包括:
1. 州為主體的水資源管理體制,管理行為以州立法和州際協議為准繩。
2. 聯邦政府在水資源管理中的作用,通過規劃、計劃的制定和實施,促進水資源管理更趨科學和高效。
3. 發揮市場在水資源配置中的作用,水價制定遵循市場規律。
4. 節約和保護水資源是管理的重點,採取多種措施推廣節水,並對水污染進行防治。
5. 應用新技術於水資源管理,如遙感技術、衛星傳送和地理信息系統等。
6. 不斷進行體制改革,如供水與污水處理業的私有化改革。
三、美國西部水資源開發利用與北水南調工程
與我國相似,美國的西部也是主要的缺水區域。美國西部以山地高原為主,主要由太平洋沿岸山地、哥倫比亞高原、科羅拉多高原以及落基山山地組成。太平洋沿岸地區屬溫帶海洋性氣候,夏季乾旱無雨,以冬季降水為主,大部分地區年降水量少於500毫米,尤其是毗鄰太平洋的加州地區。
為解決西部的水資源短缺問題,美國進行了大量的水資源開發利用工程。墾務局自1902年成立以來,致力於中西部水資源的開發利用。這些工程為美國西部水資源的配置和西部經濟社會的發展奠定了基石。
北水南調工程是美國西部水資源開發利用的一個典型。該工程是一項解決加州水資源短缺問題的配置性工程,通過從東北內華達州科羅拉多河引來的部分河水和地下水,緩解了南加州的水資源矛盾。整個工程全長600多公里,建有28座大壩和水庫,22座抽水站和一些發電站,年調水量近50億立方米。北水南調工程的成功建設,不僅解決了工程建設的資金問題,也為工程的運營管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❹ 水能資源世界水電開發
全球水電資源豐富,蘊藏量巨大,理論蘊藏量約為40,000至50,000TWh/年,其中約有13,000至14,000TWh/年具備技術開發可行性,足以滿足全球當前的用電需求。
美國的水電資源開發利用歷史悠久,技術可開發裝機容量高達146,700億兆瓦,年發電量可達5285億千瓦·時。但水能資源分布不均,太平洋沿岸及哥倫比亞河流域的資源佔全國總量的55%,其餘46個州僅佔45%。美國的水電開發已超過一個世紀,1920年裝機容量為4800兆瓦,至1950年已發展至18674兆瓦,1998年達到94423兆瓦。哥倫比亞河是美國水電開發的集中地,擁有11座大型水電站,總裝機容量為19850兆瓦。此外,美國近期的水電發展策略包括擴建原有水電站、發展抽水蓄能電站以及重新開發小水電。
俄羅斯水電資源豐富,技術可開發水能資源16700億千瓦·時,其中亞洲部分佔14900億千瓦·時,歐洲部分佔1800億千瓦·時。1997年,俄羅斯水電裝機容量為43940兆瓦,水電比重為20.4%,年發電量為1575億千瓦·時,分別居世界第6位和第5位。主要開發區域集中在伏爾加河及其支流卡馬河和葉尼塞河及其支流安加拉河、漢泰河。
加拿大是水電開發的先驅,水電比重曾高達90%以上。1998年,加拿大水電裝機容量為65726兆瓦,居世界第2位,年發電量為3500億千瓦·時,居世界首位。主要開發區域集中在魁北克省和不列顛哥倫比亞省。加拿大在水電開發中,近期轉向北部邊遠地區,如馬尼誇根河、烏塔爾德河、丘吉爾河、納爾遜河、哥倫比亞河上游和皮斯河等。水電開發中所建水庫較大,庫容系數為0.63-1.28,調節性能良好。
巴西的水電資源位居世界之首,理論水能蘊藏量為30204億千瓦·時/年,技術可開發量為13000億千瓦·時/年。巴西水電資源主要分布在東南、東北和北部地區。1998年,巴西水電裝機容量為56481兆瓦,躍居世界第4位,水電年發電量為3012億千瓦·時。水電開發初期在東南沿海一些小河流進行,20世紀60年代開始開發巴拉那河流域。巴西在水電開發中,自1963年在巴拉那河支流格蘭德河上游建成福爾納斯水電站以來,已建成23座1000兆瓦以上的大水電站,其中伊泰普水電站為世界最大的水電站之一。
挪威擁有豐富的水能資源,技術可開發水能資源為2000億千瓦·時/年,按人口平均每人46189千瓦·時/年,是世界人均數約2400千瓦·時/年的19倍。挪威長期依靠水電,1998年水電裝機容量為27410兆瓦,水電發電量為1163億千瓦·時,水能資源開發利用程度為58.2%。挪威的水電開發注重水電站的調節性能,利用天然湖泊和水庫蓄存水能,供電性能良好。挪威所建水電站大多地質條件較好,採用長隧洞和地下式廠房,多數水電站廠房設在地下,地下工程全年施工,不受天氣影響,維護費用較低。
日本的水電資源較少,但通過長期開發,已建成45343兆瓦的水電裝機容量,年發電量為1026億千瓦·時,分別占電力總裝機容量和總發電量的18.1%和9.6%。日本的水能資源開發利用程度為75.5%,主要以中小型水電站為主,最大常規水電站裝機容量為380兆瓦。日本在水電開發中,對一些河流進行重新開發,廢棄原有小水電站,重建較大水電站,以提高資源利用效率。
瑞士的水電資源集中,技術可開發水能資源為410億千瓦·時/年,平均每平方千米有99.3萬千瓦·時/年。瑞士的水電開發歷史悠久,1998年全國水電裝機容量為11980兆瓦,年發電量為345億千瓦·時,分別占電力總容量和總發電量的74.3%和56.3%。瑞士在水電開發中注重利用高山溪流分散的水能資源,通過長隧洞和管道集中到一個水庫後引水發電,充分利用水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