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煤炭資源的特點
1、煤炭資源豐富,但人均佔有量低。中國煤炭資源雖豐富,但勘探程度較低,經濟可采儲量較少。所謂經濟開采儲量是指經過勘探可供建井,並且扣除了回採損失及經濟上無利和難以開采出來的儲量後,實際上能開采並加以利用的儲量。在經勘探證實的儲量中,精查儲量僅佔30%,而且大部分已經開發利用,煤炭後備儲量相當緊張。中國人口眾多,煤炭資源的人均佔有量約為234.4t,而世界人均的煤炭資源佔有量為312.7t,美國人均佔有量更高達1045t,遠高於中國的人均水平。
2、煤炭資源的地理分布極不平衡。中國煤炭資源北多南少,西多東少,煤炭資源的分布與消費區分布極不協調。從各大行政區內部看,煤炭資源分布也不平衡,如華東地區的煤炭資源儲量的87%集中在安徽、山東,而工業主要在以上海為中心的長江三角洲地區;中南地區煤炭資源的72%集中在河南,而工業主要在武漢和珠江三角洲地區;西南煤炭資源的67%集中在貴州,而工業主要在四川;東北地區相對好一些,但也有52%的煤炭資源集中在北部黑龍江,而工業集中在遼寧。
3、各地區煤炭品種和質量變化較大,分布也不理想。中國煉焦煤在地區上分布不平衡,四種主要煉焦煤種中,瘦煤、焦煤、肥煤有一半左右集中在山西,而擁有大型鋼鐵企業的華東、中南、東北地區,煉焦煤很少。在東北地區,鋼鐵工業在遼寧,煉焦煤大多在黑龍江;西南地區,鋼鐵工業在四川,而煉焦煤主要集中在貴州。
4、適於露天開採的儲量少露天開采效率高,投資省,建設周期短,但中國適於露天開採的煤炭儲量少,僅占總儲量的7%左右,其中70%是褐煤,主要分布在內蒙、新疆和雲南。
B. 我國煤炭資源的基本特點是什麼
我國煤炭資源的基本特點是:總儲存量大,種類豐富齊全,但肥瘦不均,優質煉焦用煤和無煙煤儲量不多;分布廣泛,但儲量豐度懸殊,東少西多,北豐南貧;露採煤炭不多,且主要為褐煤;煤層中共伴生礦產多。中國煤炭資源主要集中在山西省、陝北—內蒙古西部地區、新疆北部和川、黔、滇交界地區。這四個地區的煤炭資源分別佔全國煤炭資源總量的9.6%、38%、31.4%和5.3%,共計約佔85.3%。而沿海工、農業發達的13個省、市、自治區總共只有1686億t,僅占總資源的3.4%;其餘省、市、自治區市約佔11.6%。煤炭分布不均衡的表現還有絕大多數都分布於自然條件差,交通不便的地區,且遠離經濟發達區。從而決定了把煤炭從產地運到銷售地必須經過很長一段路線的運輸,加大成本。目前,經過統計,從大興安嶺——太行山——雪峰山一線往東的煤炭資源基本上已經被挖掘盡了,已經沒有多大開采潛力了,也就是說其產量在日後不會再有大的增加了。
C. 請分析我國煤炭工業和石油工業的分布特點
煤是一種可燃性沉積岩,由古代植物遺體在湖盆、海灣、淺海等地方經過復雜的生物和物理化學作用轉化而成。在地質時代,北方地區氣候潮濕、植物茂盛,如石岩紀、二疊紀時期,形成了豐富的森林和密林。這些植物在經歷地殼下沉運動和流水沖刷後,被泥沙所埋藏,而新的森林又在埋藏層上繼續生長,經過長時間的累積和轉化,形成了許多煤層,構成了北方世界性的「煤帶」。
石岩紀、二疊紀是地史上最重要的成煤時代之一,這對世界煤炭資源的分布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我國煤炭資源的分布也受到了這一地質背景的影響,呈現出「北多南少」的特點。在北方地區,由於成煤時期地殼穩定、地勢低平,煤田具有含煤地層厚度適中(一般二三百米,最大可達五六百米)、層位穩定、分布廣、面積大、儲量豐富、質量好的特點。從東北到華北的廣大地帶,幾乎都有石岩紀、二疊紀煤田分布,如著名的開灤、淮南、平頂山以及本溪、大同、太原、峰峰等煤礦。
相比之下,華南地區的情況與華北不同。由於長期被海水淹沒,只有在海退間隙在濱海低地形成了一些小塊煤田。因此,南方煤田分布規模較小且分散。
除了煤炭資源外,中國的石油勘探也已經深入到了5000米以下的深度。由於5000米以上的石油資源幾乎已經枯竭,因此勘探工作不得不向更深的層次進行。中國的石油分布廣泛,包括東北的大慶油田、華北的勝利油田和中原油田、新疆的克拉瑪依油田以及渤海和東海的油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