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小興安嶺的社會經濟
小興安嶺地區的的行政管轄,經過歷代演變,大部分地區先秦時期為肅慎族或歲貊人、挹婁人轄地,漢代為夫余王國,三國時屬北夫餘地,南北朝-唐,為東部為勿吉靺鞨或黑水靺鞨都護府、渤海國,西部為室韋都護府轄地,後為金、遼轄地,元屬遼陽行省,明朝為奴爾干都司,清代黑龍江將軍、吉林將軍管轄,嫩江縣清初,為「達斡爾、索倫、鄂倫春戈獵之地」。民國時期,先屬黑河、龍江、綏蘭三道,後屬設置縣制,1929年2月廢除道制以後至1931年9月日本侵略東北以前,基本形成現代縣治格局。
上京路會寧府,代,鐵力地屬遼陽行中書省水達達路,明代,鐵力地域屬奴爾干都司,到21世紀初,區內行政區域大致有:黑河市、鐵力市、孫吳縣、遜克縣、嘉蔭縣、蘿北縣、訥河市、五大連池市、克東縣、伊春市、湯原縣、鶴崗市、巴彥縣、木蘭縣、通河縣、綏棱縣、依蘭縣、嫩江縣等。 小興安嶺地區,歷史上曾有肅慎人居住地,後歷為女真及其建立的渤海國、金、滿等族人管轄。
區內存有多處原始社會的遺址,比如:訥河市敖包山,山上有二克淺墓群,為青銅時代的墓群。墓群主要分布在山頂和西南坡,面積約1.4萬平方米。經發掘,隨葬品較少,出土的有陶器,種類有壺、罐、碗、杯等;金屬器多為小型飾品,如銅泡、耳飾、小刀、匕首等。對研究松嫩平原的青銅文化與鐵器時代文化的關系具有重要價值。二克淺墓群為黑龍江省文物保護單位。
黑河市卡倫山下有遼金時期的女真古墓群。已發掘19座,出土各種文物150餘件。
鶴崗市將軍石山,據史料記載,公元1616年(明萬曆四十四年),努爾哈赤為統一女真各部,命侍衛扈爾漢等「率兵二千人,征東海薩哈連部(在黑龍江中游),行至兀爾簡河(今鶴崗市境內伏爾基河),刳舟二百,水陸並進,取河南、河北諸寨,共三十有六」。為紀念這一歷史事件,故將此山稱為「將軍石山」。
蘿北縣望雲峰山下,太平溝鄉興東村,清代1906年(清光緒三十二年)設置興東兵備道,有道署遺址。
山區北部,由於與俄國接壤,清代常受俄國軍隊侵擾。卡倫山是清代黑龍江城(又稱璦琿城)的天然屏障,也是清代「庚子俄亂」清軍抗俄的古戰場。1900年7月(清光緒二十六年六月)中旬,沙俄軍隊拖帶四艘駁輪,首先向我卡倫山陣地尋釁,清軍當即奮起自衛還擊,從而揭開璦琿保衛戰的序幕。經過3天的自衛還擊戰,沙俄侵略軍死傷慘重,成為具有重要歷史意義的清軍抗俄古戰場。
20世紀初曾是日本侵略者早期侵佔的地區。山區多處保留有東北抗日聯軍抗日遺址。
伊春市東境老白山曾是東北抗日聯軍的重要活動地區。1933—1942年,先後為湯原游擊隊、東北抗日聯軍第三軍和第六軍的駐地,於今金山屯區(局)白山林場密林深處建有「抗聯營」。著名的抗日將領李兆麟、馮仲雲和陳雷等,均在這里領導過抗日斗爭活動。今已列入黑龍江省抗日紀念地。
駱駝砬子,山上有玉皇廟,曾是東北抗日聯軍的交通站。愛國道士趙青霖以廟為據點,為抗聯傳遞情報,籌集給養,後被捕犧牲在獄中。
東北淪陷時期,1936—1938年,四塊石是中共北滿臨時省委駐地和東北抗日聯軍三軍、六軍的密營地,並設有三軍、六軍醫院、被服廠。李兆麟、馮仲雲、趙尚志、夏雲傑將軍等曾在這里領導抗日斗爭。抗日聯軍將士曾與日偽軍進行過戰斗,部分指戰員犧牲後葬於四塊石山腳下。為黑龍江省文物保護單位。
五大連池市境內朝陽山,1938年冬,東北抗日聯軍由六軍二師十一團、十二團和三軍五師八團二連組成的第二次西征支隊到達五大連池市後,在朝陽山山區創建抗聯後方根據地。1939年1月28日,中共北滿臨時省委決定,在朝陽山建立後方密營,作為部隊的休整基地。同年5月30日,東北抗日聯軍以三、六、九、十一軍為基礎,在朝陽山正式成立第三路軍,張壽篯(李兆麟)任總指揮,總指揮部設在朝陽山。抗日聯軍先後在這里建立了醫院、修械所、被服廠,並成為中共北滿省委駐地,還建立了北滿省委軍政幹校。1940年7月,日偽軍騎兵「討伐隊」襲擊朝陽山密營,第三支隊政委趙敬夫率領教導隊奮勇抗擊,在戰斗中,趙敬夫和省委委員張蘭生等壯烈犧牲,密營也被敵人破壞。
綏棱縣四平山下,有老金溝抗聯密營遺址,原名四平山老金溝遺址,是1939年4月至1944年中共北滿省委機關的所在地。當時金策任省委書記,省委機關的周圍還建有醫院、修械廠、倉庫等,還有數十處掩體和瞭望點。這里是抗聯部隊主要領導人駐地,也是北滿地區黨的地下工作和抗日游擊戰爭的指揮中心。李兆麟、馮仲雲等先後來這里參加會議,討論黨政軍大事。這處遺址不僅是我國東北地區抗聯活動重要歷史見證,同時也是一處重要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該遺址於2005年1月31日被黑龍江省政府公布為第五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遺址由於多年的雨水沖刷和腐蝕以及生物破壞造成的很大程度的損毀,目前僅見建築殘骸遺跡。該遺址對研究綏棱抗日戰爭革命時期的抗聯活動有著重要的參考價值。 黑河市內,嫩江縣被譽為「中國大豆城」、「國家重要商品糧基地」、「農業產業化基地」和「中國最大北葯種植基地」。嫩江縣交通便捷,齊加鐵路、京加G111公路、嫩呼S208公路、嫩黑S301公路、鶴嫩S303公路、加黑S310公路穿境而過,商貿物流繁榮活躍,已發展成為黑龍江省西北部區域中心城市。 五大連池市,是全國500個商品糧基地縣之一、116個基本農田保護示範區之一、國家優質專用小麥原良種繁育基地、全省大豆振興計劃示範市和柞蠶生產基地。用材林總蓄積量2000萬立方米,是重要的木材生產基地。偏硅酸礦泉水儲量豐富,為礦泉白酒、啤酒、飲品、醬油、醋等系列產品開發提供了條件。旅遊資源豐富,具備綜合性旅遊休閑產業開發的潛力。
伊春市,林業城市,是國家的重要木材生產基地。伊春林業管理局轄16個林業局,4個縣團級木材加工、機電、建築企業。全市行政區劃面積32759平方公里,總人口l27.74萬,全林區施業區面積396萬公頃。全市各地已形成了一批具有現代生產水平的人造板、傢具生產企業,產品有硬質纖維板、中密纖維板、刨花板、膠合板、細木工板等;各種規格、材種的居室客房套裝傢具和辦公傢具及椅類等;花色齊全、品位高雅的木製工藝品等。產品行銷全國,部分產品打入國際市場,其中「光明」傢具已成為全國知名品牌,被國家授予「中國傢具之王」稱號。全市共建有15個旅遊區100多處旅遊景點,已開發建設了五營國家級森林公園、金山屯大豐河漂流、美溪回龍灣度假村、南岔仙翁山風景區、朗鄉綠色度假旅遊區等。因此,這里被譽為中國黑龍江小興安嶺上的綠色明珠。目前,伊春市已建成國家級森林公園9處,國家級地質公園2處,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處,省級森林公園18處,省級自然保護區8處,國家4A級、3A級景區3處、2A級景區11處,AS、2S、3S級滑雪場各1處,國家級狩獵場1處,省級狩獵場3處,全市景區建設初步形成了比較合理的產品結構和空間布局。
鶴崗市,是一座緣煤而興的資源型城市。自1917年第一個煤礦開工,已有近百年的開采歷史。煤炭、石墨、糧食、木材等重要資源富集。煤炭地質儲量26億噸,曾是全國四大煤礦之一,是優質動力煤、化工煤重要產地;石墨儲量10.26億噸,品位高、開發條件優良,居世界前列、亞洲第一,年產石墨30萬噸,產量佔全國的1/3,出口佔全國的1/2;擁有黑土良田800多萬畝,年產糧食90億斤,其中優良稻米加工能力650多萬噸,約占黑龍江全省的1/5;林地面積66萬公頃,城市森林覆蓋率達70%。龍煤集團鶴崗分公司是黑龍江四大煤炭企業之一,原煤產量達到1400萬噸,實現稅收8.7億元,占市直全口徑財政收入的17%;黑龍江農墾總局寶泉嶺農墾管理局的14個國營農場有11個在鶴崗,是黑龍江省東部四大墾區之一;省森工總局鶴北林業局是黑龍江省森工系統效益最好的林業生產企業之一;華能鶴崗發電公司裝機容量120萬千瓦,是國家一級火力發電企業;中海油化學公司總投資36.8億元的化肥基地正在建設,2014年投產;中鐵資源集團石墨產業基地已開工建設。 小興安嶺地區諸多山脈,由於植被水源保護較好,許多被開發為旅遊景區。
蘿北縣望雲峰,冬季積雪時間長達6個月,積雪厚度達1米,建有高山滑雪場。
嘉蔭縣觀音山沿東山腳有石砌小徑,其上200米處昔有觀音廟,毀於1900年(清光緒二十六年)「庚子俄亂」戰火。1927年始設縣級建制時,以山命名佛山設治局,後改為佛山縣。已辟為游覽地。
依蘭縣煙囪山,為依蘭縣丹青河風景區東南部一景。
五大連池火山群,地質地貌保存完好,熔岩流動景象清晰,地貌復雜多樣,形態各異,面積達64平方公里,奇麗壯觀。地質專家稱其是「中國少有,世界罕見」,被譽為「天然火山博物館」。12座老期火山已被植物覆蓋。其中最高的南格拉球山海拔602.6米,山頂有高出地面70多米的火山口天池;龍門山有天然龍門石寨、火山口森林;東焦得布山有熔岩冰洞、火山口風洞。黑龍江省各地和省外一些單位已在葯泉山東麓建立了50多所療養院(所),加上有獨特的火山地質地貌,成為全國馳名的療養、旅遊勝地。是1982年國務院批准公布的全國第一批重點名勝風景區之一。為加強名勝風景區的保護和管理,1983年10月設立了五大連池市,市政府駐葯泉山東側。
蘿北縣名山也是觀光旅遊的好去處,登山可望對岸俄羅斯城鎮阿穆爾澤特城和江中的名山島。名山鎮初設建制時,即以此山命名。
通河縣鏵子山,由於山水相連,風景秀麗,距通河縣城較近,已成為通河縣城廣大群眾的野遊勝地。
鶴崗市將軍石山,鶴崗礦務局為煤礦工人遊憩,於山麓古戰場遺址上修建了將軍石山莊公園,佔地500多公頃,其中阿凌達湖水面近100公頃。山莊公園四周群山環抱,峰巒疊嶂。園內建有兒童樂園和槐蔭亭、觀浪亭、神鳥亭、湖心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