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地下水資源合理開發利用建議
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對水資源的需求也隨之加大,但任何資源的過度利用都可能破壞經濟和社會的持續發展,受到自然界的懲罰。保持地下水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十分重要,對促進社會經濟的持續發展尤其重要。因此在對地下水的開發利用中提出以下建議,以使有限的水資源得到合理的、可持續的利用:
1)制定社會經濟發展規劃時應充分考慮水資源的保證程度,要做到「以水定地;先查清水資源,再上新項目」;優先保證人畜飲水,合理兼顧工農業用水,加大生態環境用水;堅持開源與節流並重,把節水放在首位。
2)加強基礎研究,積極採用新理論、新技術、新方法對地下水資源進行勘查和評價,為地下水開發提供依據,提高水資源利用和保護的科技水平。
3)加強上、下游地區水資源的規劃和管理,對地表水和地下水以最合理的方式利用:戈壁礫石平原等地下水深埋區應充分利用地表水,在減少投入的同時,也有利於地表水對地下水的有效補給;充分利用地表水與地下水的特殊轉化關系,提高水資源重復利用率。在地下水位埋深較淺的細土平原區採用井灌井排結合渠灌渠排方式,可以取得綜合治理旱、澇、鹼等自然災害的良好效果。
4)利用各河洪水資源,開展地下水補源工程,把客水資源補充到地下水庫容里,增加地下水補給量,充分利用田間灌排溝渠,增建補滲井和補滲溝,增加入滲量提高地下水調節庫庫容,緩解地下水的超采。
5)對深層承壓水的大規模開采利用一定要進行專門的水文地質勘察工作,不宜盲目開采,必須依據水文地質、地下水資源和開采技術條件,以地下水資源研究成果為依據,科學合理地確定地下水開發利用布局和開采方案。
6)對重要的城市生活供水水源地,在充分論證資源量的基礎上,要加強防止水質污染的研究工作,尤其要結合社會經濟發展,從持續發展的長遠角度進行充分的科學論證。
7)地下水資源開發利用要堅持興利除弊,實現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與生態環境的有效保護,並適應經濟結構調整、節水技術進步等因素對水資源供需再分配的要求;加強對「三廢」污染物的綜合治理,對垃圾堆放場、化工廠、毛紡廠等易對地下水造成污染的企業的選址、排污治理的審查管理工作,同時在農業生產中應減少化肥、農葯的施用量,防止污染物進入含水層而影響對地下水的利用;對局部已受污染的含水層,要查明污染原因,並加強監測工作。
8)堅持預防為主,保護優先的原則,合理制訂地下水開發利用和保護方案,防止地下水污染。開發利用地下水與防治土地鹽漬化、沙漠化相結合,發揮水土資源的綜合效益。
9)在對水資源進行規劃時應充分考慮生態環境對水資源的需求,要通過天然河道泄洪、人工提水等方式開展植樹種草,保護自然生態環境的良性發展;加強地下水動態監測,為合理開發利用和有效保護地下水資源提供科學依據。
10)加強水行政管理,切實加強節水的宣傳和推廣工作:加強宣傳,增強水資源的憂患意識,提高公民保護水資源的自覺性。依法律強化地下水資源保護管理工作。農業上要推廣滴灌、噴灌技術;工業上要推廣新的節水工藝流程;居民生活中要使用節水設備,減少漏水;同時相應採取價格措施和行政管理措施作為保障。
11)不再興建或增加平原水庫、庫容,加大地下水水庫調蓄能力的勘察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