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給我一些地球資源枯竭的資料(比如說石油還有多長時間耗盡)
1、環境污染加劇
全球每年排放進入大氣層的氣體,CO2為57億t,CH4約2億t。排放有害金屬鋁200萬t,砷7.8萬t,汞1.1萬t、鎘5500t,超出自然背景值的20~300倍。SO2的排放,誘發的酸雨的頻度在增加,面積在擴大;空氣質量嚴重下降,全球有8億人生活在空氣污染的城市中;江河湖海的污染日趨嚴重,淡水匱乏使12億人口生活在缺水城市,14億人口在沒有廢水處理設施下生活;水質污染引發的疾病死亡率已成為人體健康最主要的危害;城市垃圾、污水、船舶廢物、石油和工業污染、放射性廢物等大量湧入海洋,每年有200億t污染物從河流進入海洋,約500萬t垃圾被拋進海洋,在入海口處數萬平方公里的臭氧層正在擴大。
2、森林銳減和物種滅絕
生物多樣性的世界正發生著嚴重的危機。研究表明(IIED,1987),在人類活動干擾以前,全世界約有森林和林地60億hm2。到1954年世界森林和林地面積減少到40億hm2,其中溫帶森林減少了32%~33%,熱帶森林減少了15%~20%。近30年來,世界森林,特別是熱帶森林的減少速度明顯加快,平均每年減少800萬hm2。中美洲由1950年的1.15億hm2減到1983年中0.71億hm2。非洲森林減少更快,從1950年的9.01億hm2減至1983年的6.9億hm2。
世界森林的不斷減少直接導致生物品種多樣化的消失和物種滅絕。據估計,地球上曾經有5億個物種,目前尚有500~1000萬個物種,其中占壓倒多數是無脊椎動物和植物(IIED,1987)。一些專家推測,當前每年消失的物種已達數千種之多。
森林銳減和生物物種的大量減少對人類社會和經濟發展將產生巨大影響。特別是森林植被的大量減少,大大改變了碳、氮等微量元素的源、匯分布,使得微量元素在地球系統中的循環遭到破壞,並迫使其從原有的平衡態向新的平衡態過渡,從而給人類社會和自然生態系統帶來巨大影響。
3、淡水資源短缺
據IIED提供的資料1987年,全球約140億m3的水量中,大約有4.2億m3淡水,約佔全球水量的3%,其中約77.2%被冷儲在冰蓋和冰川中,22.4%是地下水和土壤水,約0.4%為湖泊、沼澤和河水。
由於水循環的結果,全球水量分布極不均勻。從作物需水量的角度出發,非洲中東和中亞大部分地區,美國西部,墨西哥西北部,智利和阿根廷的部分地區以及澳大利亞全部都是貧水區,其年蒸發量超過年降雨量。另一方面,20世紀以來,世界用水量大幅度增加,年用水量從1990年的約4000億m3增加到1995年的3萬億m3,增長了6.5倍。到2000年,全球淡水用量已達6萬億m3。目前,世界上已有43個國家和地區缺水,佔全球陸地面積的60%,約20億人用水緊張,10億人得不到良好的飲用水。贊同29| 評論(1)
向TA求助 回答者: 張宇深 | 二級採納率:4%
擅長領域: 穿越火線 星座/運勢 音樂 生活 操作系統/系統故障
參加的活動: 暫時沒有參加的活動
❷ 有關地球資源枯竭的資料
1、森林資源:根據聯合國數據,全球森林覆蓋率約為40億公頃,佔地球陸地面積的約30%。全球森林資源蓄積量推算約為4300億立方米。盡管森林退化和消失的速度有所下降,但全球每天仍有約200平方公里的森林消失。
2、物種滅絕:多種物種已從地球上消失,包括冰島大海雀、北美旅鴿、南非斑驢、澳洲袋狼、直隸獼猴、高鼻羚羊、台灣雲豹、中國犀牛和南極狼等。其他動物,如白鱀豚、蘇門答臘虎、北部白犀牛、奧里諾科鱷魚和小嘴狐猴等也瀕臨滅絕邊緣。
3、淡水污染:水污染主要來源於生活廢水、工業廢水和農業污染物。例如,1986年萊茵河化學品泄漏事故導致萊茵河水長期受污染。據世界銀行報告,由於水污染和供水設施缺乏,全球有超過10億人口無法獲得安全飲用水。
隨著淡水需求的增長,乾旱和半乾旱地區淡水成為經濟發展的重要限制因素。水資源豐富的地區也出現不同用途之間的矛盾和沖突。全球跨國水資源管理成為國際環境與資源保護的重要領域。在乾旱和半乾旱地區,如西亞、北非等,水資源的爭奪十分激烈,有時甚至引發軍事對峙,成為國際沖突的觸發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