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資源管理 » 人類第三類資源有哪些
擴展閱讀
鑽石條紋是什麼面料 2025-04-29 23:16:08
資源股為什麼跳水 2025-04-29 22:54:21

人類第三類資源有哪些

發布時間: 2025-04-29 19:13:51

1. 地球上的資源可分為幾類分別是什麼

首先地球資源有:
1、化石燃料即煤炭、石油、天然氣;
2、水資源;
3、土地資源;
4、森林資源;
5、礦產資源;等等資源
詳細說下各種資源當前的現狀如下:
第一、全球使用的90%能源取自化石燃料,即煤炭、石油和天然氣,80%以上工業原料取自金屬和非金屬礦產資源,但這些資源都屬於用一點少一點的耗竭性資源,是無法再生的。目前在地球上探明的可採石油儲量僅還可使用45~50年,而探明的天然氣儲量總計還有180億立方米,估計只能使用50~60年,煤炭可使用200~300年。至於一些主要金屬和非金屬礦產大概還可使用幾十年至百餘年。如果按照目前的開采規模而不加以控制的話,到2020年,地球上的大多數礦產資源包括銅、鋁、錫、鋅、金、銀等都將被開采完畢。
第二、地球表面的72%被水覆蓋,儲水量是很豐富的,共有14.5億立方千米之多。地球上的水,盡管數量巨大,而能直接被人們生產和生活利用的,卻少得可憐。地球上的水資源有97%被鹽化,僅有3%可直接利用的淡水資源,而且大部分是主要分布在南北兩極地區的固體冰川,但在目前技術條件下還無法大規模利用。人類目前比較容易利用的淡水資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以及淺層地下水。這些淡水儲量只佔全部淡水的0.3%,佔全球總水量的十萬分之七,即全球真正有效利用的淡水資源每年約有9 000立方千米。目前,全球80多個國家的約15億人口面臨淡水不足,其中26個國家的3億人口完全生活在缺水狀態。預計到2025年,全世界將有30億人口缺水,涉及的國家和地區達40多個。
第三、全世界現有的可用耕地約佔地球陸地總面積的10%,其中以美國、加拿大、印度和中國等國的耕地面積占的比例比較大。但由於我們人類的原因,世界土地資源的數量和質量正在不斷下降,主要表現在:土壤的肥力下降,就全世界而言,產量高的耕地面積大大小於產量低的耕地面積;土壤嚴重退化,主要是土壤鹽鹼化、沙化、沼澤化和受農葯化肥污染的情況日益嚴重;土壤遭受侵蝕,在世界上每年因為森林被我們人類砍伐而引起侵蝕的土地面積高達數億畝;農田被侵佔,隨著世界經濟的發展,每年約有數千萬畝農地被工業及交通運輸業等侵佔。據統計,世界上的大部分地區適合耕種的土地都已經被利用了。在亞洲,83%的可耕種土地被利用, 在歐洲這個比例是88%,前蘇聯的比例是61%,在北美洲也有一半以上的可耕種土地已經被開發利用了。世界還可一利用的土地資源正在迅速銳減,我們在土地資源方面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
第四、全球森林損失嚴重
全球森林資源現狀據埃菲社9月2日報道,該報告以美國馬里蘭大學和谷歌公司提供的數據為依據,稱熱帶國家受影響最大,佔990萬公頃,超過了損失林地面積的一半以上。
報告顯示,2014年全球的森林損失面積為2001年以來最多的一年。數據顯示,東南亞湄公河流域、南美的大查科地區(包括巴拉圭、阿根廷和玻利維亞)、西非和馬達加斯加成為新的重點地區。
報道稱,按國家看,2014年森林面臨損失速度最快的國家是柬埔寨,其次是獅子山、馬達加斯加、烏拉圭、巴拉圭、賴比瑞亞、幾內亞、幾內亞比索、越南和馬來西亞等。
報告顯示,對橡膠和棕櫚油需求的逐漸增長,以及大豆種植面積、農場和其他農產品生產的擴大導致在一些意想不到的地區也出現了林地面積縮小的現象。
報告還強調,全球熱帶雨林最多的巴西在過去10年中亞馬孫樹木砍伐率下降了70%,被認為是林地保護方面的成功案例。但是,報告也指出,2014年巴西的森林損失率出現顯著上升,這可能是受到某些消費產品價格變化的影響。
外媒稱,總部位於華盛頓的世界資源研究所2日發布報告稱,2014年全球損失了超過1800萬公頃林地,相當於兩個葡萄牙的國土面積。
據埃菲社9月2日報道,該報告以美國馬里蘭大學和谷歌公司提供的數據為依據,稱熱帶國家受影響最大,佔990萬公頃,超過了損失林地面積的一半以上。
報告顯示,2014年全球的森林損失面積為2001年以來最多的一年。數據顯示,東南亞湄公河流域、南美的大查科地區(包括巴拉圭、阿根廷和玻利維亞)、西非和馬達加斯加成為新的重點地區。
報道稱,按國家看,2014年森林面臨損失速度最快的國家是柬埔寨,其次是獅子山、馬達加斯加、烏拉圭、巴拉圭、賴比瑞亞、幾內亞、幾內亞比索、越南和馬來西亞等。
報告顯示,對橡膠和棕櫚油需求的逐漸增長,以及大豆種植面積、農場和其他農產品生產的擴大導致在一些意想不到的地區也出現了林地面積縮小的現象。
報告還強調,全球熱帶雨林最多的巴西在過去10年中亞馬孫樹木砍伐率下降了70%,被認為是林地保護方面的成功案例。但是,報告也指出,2014年巴西的森林損失率出現顯著上升,這可能是受到某些消費產品價格變化的影響。
第五、礦產資源是指經過地質成礦作用,埋藏於地下或出露於地表,由地質作用形成的呈固態、液態或氣態的具有現實或潛在經濟價值的天然富集物。礦產資源是重要的自然資源,是社會生產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現代社會人們的生產和生活都離不開礦產資源。礦產資源屬於非可再生資源,其儲量是有限的。目前世界已知的礦產有200多種,其中80多種應用較廣泛。對人類最為重要的有煤礦、鐵礦、石油、黃金等。

2. 什麼是自然資源

顧名思義,自然資源是指人類可以利用的、自然生成的物質與能量。也就是說,自然界和人類社會一切有價值的物質,即為資源。

自然資源是自然環境中與人類社會發展有關的,能被利用來產生使用價值並影響勞動生產率的自然諸要素。它包括有形的土地、水體、動植物、礦產和無形的光、熱等資源。自然資源是社會物質財富的源泉,是社會生產過程中不可缺少的物質要素,是人類生存的自然基礎。自然資源類型,有多種劃分方法:

(1)按其在地球上存在的層位,可劃分為地表資源和地下資源。前者指分布於地球表面及空間的土地、地表、水生物和氣候等資源,後者指埋藏在地下的礦產、地熱和地下水等資源。

(2)按其在人類生產和生活中的用途,可分為勞動資料性自然資源和生活資料性自然資源。前者指作為勞動對象或用於生產的礦藏、樹木、土地、水力、風力等資源,後者指作為人們直接生活資料的魚類、野生動物、天然植物性食物等資源。

(3)按其利用限度,可分為再生資源和非再生資源。前者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循環利用且可以更新的水體、氣候、生物等資源,亦稱為「非耗竭性資源」,後者指儲量有限且不可更新的礦產等資源,亦稱為「耗竭性資源」。

(4)按其數量及質量的穩定程度,可分為恆定資源和亞恆定資源。前者指數量和質量在較長時期內基本穩定的氣候等資源,後者指數量和質量經常變化的土地、礦產等資源。

3. 大自然能源分為哪3種

地球上的大自然能源主要分為三類:
第一類是來自地球外部天體的能源,其中最主要的是太陽能。太陽能不僅直接輻射,還為風能、水能、生物能和礦物能源等提供能量基礎。人類所需的大部分能量都直接或間接來自太陽。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將太陽能轉化為化學能存儲在體內,而煤炭、石油、天然氣等化石燃料實質上是由古代生物固定下來的太陽能轉變而來。水能、風能、波浪能和海流能等也都是太陽能的轉換形式。
第二類是地球本身蘊藏的能量,例如原子核能和地熱能。原子核能是指原子核內部的反應產生的能量,而地熱能是地球內部的熱能,例如溫泉和火山爆發噴出的岩漿,這些都是地熱能的表現。
第三類是地球與其他天體相互作用產生的能量,例如潮汐能。潮汐是由月球和太陽的引力作用於海洋而產生的,可以轉化為電能等用途。
總的來說,地球的大自然能源豐富多樣,為人類提供了寶貴的能量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