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資源管理 » 歐盟領海有多少礦產資源
擴展閱讀
如何算出機構的成本 2025-01-11 20:07:40
炸雞用什麼石油最好 2025-01-11 20:07:06

歐盟領海有多少礦產資源

發布時間: 2022-01-27 08:05:14

❶ 中國的海洋資源有哪些

我國大陸位於西北太平洋沿岸,大陸海岸線長達18000多千米,海洋漁場面積200多萬平方千米,大陸架面積130多萬平方千米,擁有豐富的灘塗資源、海洋漁業資源、海洋礦產資源、港灣資源、海洋旅遊資源、海洋能源等海洋自然資源。我國的內水和領海面積約38萬平方千米,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因劃界工作尚未完成,確切面積還難於確定,估計為200萬平方千米左右。這些管轄海域是中華民族長期生存繁衍的重要基礎。我國還可以方便的進入世界大洋,開發利用公海和國際海底區域的海洋資源。

❷ 海洋礦產資源主要有哪幾類

海洋礦產資源,是海濱、淺海、深海、大洋盆地和洋中脊底部的各類礦產資源的總稱。按礦床成因和賦存狀況分為:

1、砂礦:主要來源於陸上的岩礦碎屑,經河流、海水(包括海流與潮汐)、冰川和風的搬運與分選,最後在海濱或陸架區的最宜地段沉積富集而成。如砂金、砂鉑、金剛石、砂錫與砂鐵礦,及鈦鐵石與鋯石、金紅石與獨居石等共生復合型砂礦。

2、海底自生礦產:由化學、生物和熱液作用等在海洋內生成的自然礦物,可直接形成或經過富集後形成。如磷灰石、海綠石、重晶石、海底錳結核及海底多金屬熱液礦(以鋅、銅為主)。

3、海底固結岩中的礦產:大多屬於陸上礦床向海下的延伸,如海底油氣資源、硫礦及煤等。在海洋礦產資源中,以海底油氣資源、海底錳結核及海濱復合型砂礦經濟意義最大。

隨著工業發展步伐的逐漸加快,人們對於礦物資源的需求越來越多,陸地資源經過長時間的掠奪式開發後,開始逐步枯竭,且現有的開發產量也無法滿足人類社會的發展需求。因此,將海洋作為開發資源的轉折點,在新的資源開發基地中緩解資源危機非常有必要。

全球海底礦產資源根據礦產的產出情況可以分為濱海砂礦資源、海底礦產資源和大洋礦產資源等。濱海砂礦資源和海底礦產資源通常分布在沿海國家的領海或者專屬經濟區內;而大洋礦產資源則多數分布在國際公海區域內,只有少部分分布在國家專屬經濟區范圍內。

(2)歐盟領海有多少礦產資源擴展閱讀:

要實現海洋礦產資源的可持續發展,必須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要從海洋擴展資源相關行業入手,著重改革海洋礦產資源勘探、開發採集等工作。制定海洋礦產開發資源的規劃藍圖,強化資源的管理水平,針對我國海洋中的礦產資源進行合理的開發利用,遵循保護與開發並重的原則,並盡快制定好關於海洋礦產開採的規章制度。

2、並通過政府幹預等手段,強化我國海洋礦產資源的宏觀調控和政策支持。此外,海洋礦業是高科技產業,科技、資金投入高,風險也高,為此,要堅持走自我開發與國際合作並舉的道路,努力吸收國外的先進技術和資金,並要樹立保護海洋環境的意識,努力在企業中推廣實施清潔生產,盡可能地減少對周圍海域環境的污染和破壞。

3、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海洋礦產資源的開發還處於初級階段,政府部門應該針對資源進行政策支持和引導,鼓勵相關企業進入這一新興領域。

4、在資源開發領域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使資源開發技術可以得到更快更好的發展。對於海洋礦產公司而言,需要採取科學的措施來降低自身的成本,提高礦產開發效率,在不破壞環境的前提下,合理開發海洋資源。

❸ 歐盟和美國之間國際貿易主要經過的海洋是什麼哪個海洋

地球上第二大洋。位於歐洲、非洲與南、北美洲和南極洲之間。北以冰島-法羅島海丘和威維爾-湯姆森海嶺與北冰洋分界,南臨南極洲並與太平洋、印度洋南部水域相通;西南以通過南美洲最南端合恩角的經線同太平洋分界,東南以通過南非厄加勒斯角的經線同印度洋分界;西部通過南、北美洲之間的巴拿馬運河與太平洋溝通,東部經歐洲和非洲之間的直布羅陀海峽通過地中海,以及亞洲和非洲之間的蘇伊士運河與印度洋的附屬海紅海溝通。大西洋的赤道區域,寬度最窄,最短距離僅約2400多千米。

大西洋在世界航運中處於極為重要的地位,它西通巴拿馬運河連太平洋,東穿直布羅陀海峽、經地中海、蘇伊士運河通向印度洋,北連北冰洋,南接南極海域,航路四通八達、十分便利。同時大西洋沿岸幾乎都是各大洲最發達的地區、經濟水平較高的資本主義國家,貿易、經濟交往頻繁,是世界環球航運體系中的重要環節和樞紐。在全世界2000多個港口中,大西洋沿岸佔有3/5,其中不少是世界知名港口。每天在北大西洋航線上的船隻平均有4000多艘,擁有世界2/3的貨物周轉量和3/5的貨物吞吐量,是世界航運最發達的大洋。有5條主要航線:①歐洲與北美間的北大西洋航線;②歐洲與亞洲、大洋洲間的遠東航線;③歐洲與墨西哥灣和加勒比海間的中大西洋航線;④歐洲與南美間的南大西洋航線;⑤從歐洲沿非洲大西洋岸到開普敦的航線。其中北大西洋航線最繁忙,世界商船的1/3以上航行在這條航線上。海運的主要貨物是石油和石油製品,其次是鐵礦石、穀物、煤炭、鋁土及氧化鋁等。米,其中16條是連接西歐與北美間的海底電纜。大西洋的上空是聯系西歐、北美、南美和非洲間的交通要道。

❹ 規定一個國家的領海有多少

關於領海的劃法,目前世界上公認有兩種,即正常基線法和直線基線法.正常基線法,又叫低潮基線法,就是以落潮時海水退到離岸邊最遠的哪一條線為基線;再向外延伸到國家規定的領海寬度,即為領海線.領海線和領海基線之間的海域,就是一國的領海.另一種是直線基線法,又叫折線基線法.這種基線法就是在大陸沿岸突出部或沿海島嶼上選定某些點作為基點,把連接各相領基點所得到的折線作為領海基線,以此作為基線的起點,向外延伸到國家規定的領海寬度即為領海線.領海線與領海基線之間的海域就是領海.我國實行的就是折線基線法.1996年5月15日,我國政府正式頒布中國領海基線的聲明.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根據 1992年2月2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領海及毗連區法》,宣布了我國領海基線為兩部分組成:一是大陸領海的基線為山東高角至峻壁角之間各相領基點之間的直線連線.二是西沙群島領海基線為東島至南島之間各相鄰基點之間的直線連線.我國政府還將再行宣布其餘領海基線.領海(亦稱領水)是指沿海國家根據主權規定的與其海岸或內水相鄰接的一定范圍的海域,包括領海的上空、海床及底土.群島國的領海則是指與該國群島水域相鄰接的一定范圍的海域及其上空和海底.一國在其領海內享有刑事、民事的司法管轄權.領海的寬度,國際上很不統一,目前最窄的為3海里(1海里約等於1.85千米),最寬的為200海里,大多數國家宣布的領海寬度為12海里,符合《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規定的12海里要求.我國政府於1958年9月4日發表聲明,宣布中國領海寬度為12海里.劃定領海時,需要在海岸或沿岸島嶼上確定一條線,以便從這條線起向外測量出一定寬度的海域作為領海,這條線就叫做領海基線.基線有三種;一、正常基線(亦稱低潮線),就是以退潮時海水退到離岸最遠的那一條線作為基線.海岸平直的國家多採用這種基線.二、直基線(亦稱折線基線),即在大陸沿岸或沿岸島嶼上選定一些點作為基點,以連接相鄰各基點形成的折線作為基線.海岸曲折或沿海有島嶼的國家多採用這種基線.三、混合基線,即兼用正常基線和直基線確定的基線.海岸較長,地形復雜的國家多採用這種基線.我國領海的劃定採用直基線法.

❺ 世界上領海面積較大的10個國家,分別是多少

NO.1 美國,世界唯一超級大國,世界上軍事力量和經濟最強盛的國家。美國總人口3.231億(排世界第三位),陸地面積963.14萬平方公里(排世界第四位),海洋面積1217.46萬平方公里,位列世界第一位。
NO.2 法國,歐洲四大經濟體之一,西方工業強國。法國總人口6690萬(排世界第二十一位),陸地面積67.28萬平方公里(排世界第四十九位),海洋面積1008.42萬平方公里,位列世界第二位。
NO.3 澳大利亞,世界上唯一國土覆蓋一整個大陸的國家,南半球最發達國家。澳大利亞總人口2413萬(排世界第五十二位),陸地面積769.20萬平方公里(排世界第六位),海洋面積850.53萬平方公里,位列世界第三位。
NO.4 俄羅斯,軍工實力雄厚,擁有世上最大的核武器庫。俄羅斯總人口1.443億(排世界第九位),陸地面積1709.82萬平方公里(排世界第一位),海洋面積756.66萬平方公里,位列世界第四位。
第五到第十位分別是:紐西蘭、印尼、加拿大、英國、日本、中國(海洋面積396.28萬平方公里)。

❻ 中國四大領海

南海、東海、渤海、黃海。
我國的四大領海:渤海,黃海,東海,南海。
渤海位於:遼寧、河北、山東、天津三省一市之間。
黃海位於:中國與朝鮮半島之間,北面和西面瀕中國,東鄰朝鮮半島。黃海面積約38萬平方公里(有北黃海和南黃海之分,面積分別是8萬平方千米和30萬平方千米),平均深度44米,漁業資源豐富,南黃海油氣資源和濱海礦產資源豐富。
東海位於:中國大陸與九州島、琉球群島和台灣島之間的西太平洋邊緣海。東海面積77萬多平方公里,多為水深200米以內的大陸架。中國沿海島嶼約有60%分布在該區,主要有台灣島、舟山群島、澎湖群島、釣魚台等。東海漁業資源豐富,是中國最主要的良好漁場,油氣資源十分豐富,其中估計約有250億噸,中國在東海之上建有春曉等幾口油田。
南海位於:中國大陸南部與菲律賓群島、加里曼丹島、蘇門答臘島、馬來半島和中南半島之間的太平洋邊緣海。 南中國海面積350萬平方公里,為深海盆,平均深度1212米,最深處達5559米。政治、軍事、經濟戰略位置極其重要。生物資源、礦產資源、油氣資源等甚是豐富,有「第二波斯灣」之稱。
中國四大領海分別是渤海、黃海、東海、南海,領海總面積約300萬平方千米。四大領海之中遼東半島和山東半島環抱的渤海和雷州半島與海南島間的瓊州海峽為中國僅有的兩個內海,面積分別是7.7萬平方千米和0.24萬平方千米。
渤海位於:遼寧、河北、山東、天津三省一市之間。
黃海位於:中國與朝鮮半島之間,北面和西面瀕中國,東鄰朝鮮半島。
東海位於:中國大陸與九州島、琉球群島和台灣島之間的西太平洋邊緣海。
南海位於:中國大陸南部與菲律賓群島、加里曼丹島、蘇門答臘島、馬來半島和中南半島之間的太平洋邊緣海。

❼ 一個國家的領海和專屬經濟區各位多少海里

領海由一個國家確定其寬度,但領海寬度從領海基線量起不應超過12海里。專屬經濟區從測算領海寬度的基線量起,不應超過二百海里(370.4公里)。

1982年《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規定,「每一國家有權確定其領海的寬度」,但對其最大范圍作了限制,即:「從按照本公約確定的基線量起不超過12海里的界限」。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第三條的規定,沿海國的領海寬度從領海基線量起不應超過12海里。

專屬經濟區是指從測算領海基線量起200海里、在領海之外並鄰接領海的一個區域。專屬經濟區從測算領海寬度的基線量起,不應超過二百海里(370.4公里)。

(7)歐盟領海有多少礦產資源擴展閱讀

在實踐中,目前絕大多數沿海國(110國)的領海寬度為12海里。但仍有一些國家的領海寬度不是12海里,有的國家採用低於12海里的領海寬度,如3海里、4海里、6海里等;有的國家的領海寬度高於12海里,如20海里、35海里、50海里、200海里等。

依照1958年9月4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關於領海的聲明》,「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領海寬度為12海里。

專屬經濟區域內沿海國對其自然資源享有主權權利和其他管轄權,而其他國家享有航行、飛越自由等,但這種自由應適當顧及沿海國的權利和義務,並應遵守沿海國按照《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規定和其他國際法規則所制定的法律和規章。

❽ 領海范圍是多少

中國領海為鄰接其陸地領土和內水的一帶海域,寬度從領海基線量起為12海里;海域面積約473萬平方公里。
根據1982年《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規定,整個海洋可劃分為內水、領海、群島水域、毗連區、專屬經濟區、大陸架、公海和國際海底區域等海域。其中,領海和內水屬於國家領土的范圍,而毗連區、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則組成國家管轄區域。
中國主張12海里領海權,即領海的寬度從領海基線量起為十二海里,12海里外就不是中國領海。

大家常說的300多萬是指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的面積。
專屬經濟區,為領海以外並鄰接領海的區域,從測算領海寬度的基線量起延至二百海里。
大陸架,為領海以外依本國陸地領土的全部自然延伸,擴展到大陸邊外緣的海底區域的海床和底土;如果從測算領海寬度的基線量起至大陸邊外緣的距離不足二百海里,則擴展至二百海里。

❾ 海洋礦產資源勘查區劃建議

4.1.1 區劃的原則

4.1.1.1 以服務經濟與社會需求原則

國土資源部和中國地調局領導多次指出:「近年來,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石油、煤、鐵、銅、鋁等重要礦產的消費量大幅增長。礦產資源的消耗量增長速度大於儲量增長速度,出現了『寅吃卯糧』的情況。一些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礦產資源,特別是油氣資源嚴重短缺,已成為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大瓶頸、大制約。」因此,海洋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區劃必須堅持以國家需求為導向。

我國管轄海域油氣資源勘探開發區劃以海域各盆地剩餘資源量的大小進行排列,依次為:①增儲上產主力產區——渤海盆地;②後備儲量接替區——南海北部陸架珠江口盆地;③戰略後備儲量准備區——東海陸架盆地的基隆凹陷及海礁凸起,其次是黃海盆地;④南海中南部海域是中外共同勘探開發區域。

我國近海建築砂礫石勘查開發區劃主要考慮以下5種因素:①海砂的主要類型;②海砂的分布與資源量;③海砂開採的經濟性需求;④海砂開採的環境限制;⑤礦政管理與管轄海域區域地質調查規劃的銜接。綜合考慮上述5種影響因素,特別是海砂需求的市場驅動,我國建築砂礫石勘查開發區劃可以分為與主要沿海經濟區相關的3個區域分別為:①珠江三角洲區域;②長江三角洲區域;③黃、渤海區域。

天然氣水合物資源勘查區劃則根據勘查的程度劃分為2個區域分別為:①南海北部陸坡;②東海沖繩海槽及陸坡區。

4.1.1.2 當前利益與長遠利益兼顧原則

海洋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區劃要兼顧當前利益和長遠利益,既重視當前經濟效益好的海洋礦產資源的開發利用,也要重視將來有潛力的礦產資源的研究。例如,國家在加大海洋油氣勘探開發力度的同時,也不放鬆對21世紀的新能源——天然氣水合物資源的調查評價、實驗模擬和綜合研究,為2010年前提供可勘探獲儲量的靶區做好准備。

4.1.1.3 資源開發與環境並重原則

1992年聯合國環發大會確立了可持續發展的思想,強調了發展經濟與環境保護及治理的重要性。目前海洋環境惡化和海洋自然災害日益嚴重(如海岸侵蝕、海水侵入、地面沉降和由地震引發的海嘯等)應引起高度重視。我國政府已將可持續發展列為一項基本國策,強調實施海洋開發,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建設,大力發展環保產業,加強重點區域、海域污染防治和城市環境綜合整治。提高海洋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的環保意識,力求使海洋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既能滿足我國經濟快速增長的需求,又能符合國家環保規范,做到海洋礦產資源開發與海洋環境保護並舉,實現可持續開發利用的目標。

4.1.1.4 資源綜合開發利用原則

發展循環經濟,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是我們始終應遵循的基本指導方針。為了使海洋礦產資源開發服務於社會,滿足我國國民經濟的快速增長,同時又能保護海洋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海洋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區劃應以同類或不同類礦產資源合並考慮為原則。例如,海洋油氣的勘查開發可以與天然氣水合物的勘查開發同步進行,既可增加產量,又可減少環境污染。

4.1.2 礦產資源勘查區劃建議

4.1.2.1 油氣勘探開發區劃

從各盆地剩餘資源量來說,當數渤海盆地尚未發現資源量最多,東海陸架盆地次之,珠江口盆地第3,鶯歌海、瓊東南盆地位居第4,沖繩海槽盆地第5,北部灣盆地第6,黃海3個盆地排在最後。這也決定了我國海域油氣資源勘探開發區劃與規劃的順序(圖4.1、圖4.2,表4.1)。

圖4.1 中國海域盆地油氣勘探規劃圖(渤海、黃海及東海)

圖4.2 中國海域盆地油氣勘探規劃圖(南海海域)

表4.1 我國海洋油氣重點調查評價區建議

4.1.2.2 天然氣水合物勘查區劃(表4.2)

表4.2 我國海洋天然氣水合物調查評價區建議

1)增儲上產主力產區。從盆地剩餘資源量、目前石油新增地質儲量及油氣剩餘可采儲量指標分析,渤海及周邊是當前增儲上產最具潛力地區之一。據國家專項工作評價,渤海海域擁有103.00億~104.00億噸油當量的油氣資源,至今已在該區發現了40.00億噸油當量的地質儲量,盆地內剩餘資源潛力巨大。在渤海盆地中又以渤中坳陷為勘探重點,其次是遼東灣坳陷和埕寧隆起。預計我國海域近幾年的增儲上產主要就在渤海盆地內獲得。2007年5月,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宣布,在渤海灣津塘黃驊灘海曹妃甸港區發現儲量規模高達10.23億噸的南堡大油田。

2)後備儲量接替區。後備儲量接替最為現實的區域將是南海北部陸架珠江口盆地。目前珠江口盆地已將掌握的探明儲量全部動用,僅有PY4-2、PY5-1和幾個小含油氣構造儲量經評價後還可提升少量探明儲量外,近幾年來一直未找到新的接替後備儲量。因此,除近期開發的WC13-1/2油田能接替一部分產量任務外,整個珠江口盆地的油氣產量遞減的局面尚難改變。因此,加強珠二坳陷及其神狐低凸起區勘探以尋找新的儲量接替區就顯得非常迫切。

3)戰略後備儲量准備區。海域戰略後備儲量准備區首選是東海陸架盆地的基隆凹陷及海礁凸起,其次是黃海盆地。從剩餘資源量指標分析,東海陸架盆地應是未來幾年勘探重點海區,從油氣地質條件分析,由於基隆凹陷比西湖凹陷發育更多的新生界海相地層,其油氣地質條件及資源潛力均優於西湖凹陷。近年由於釣魚島和東海中日海域劃界爭議,造成我國在東海基隆凹陷的資源調查工作受阻,至今尚未能在該凹陷投入鑽探工作量,甚至地震測線網密度也僅5千米×5千米。西湖凹陷南部春曉氣田群(距中間線僅5千米)的開發引起了日方對東海油氣的極大關注,並於2004~2005年投資建造三維地震船,計劃勘探開發東海油氣資源。我國無論從後備戰略儲量接替的准備,還是為海域劃界准備基礎資料都應加緊東海基隆凹陷的油氣勘查工作。位於東海陸架盆地西部的海礁凸起,雖然無海域劃界的問題,但據有關資料分析,西湖凹陷內生成的烴有相當一部分已運移到海礁凸起上,且該凸起上中新統中上部及上新統下部有2套相當穩定的泥岩段分布,為良好的區域蓋層,使西湖凹陷運移到該凸起上的油氣得以保存。

4)中外共同勘探開發區。南海中南部海域是中外共同勘探開發區域。我國在南海的油氣開發,目前僅在南海北部陸架區的珠江口、北部灣及鶯-瓊盆地,而南海周邊國家在我國南海中南部傳統斷續疆界線內不斷強化其油氣資源勘探開發活動,並已形成巨大產能。而我國在南海中南部海域至今尚未開展實質性的勘探開發活動。

目前,我國3大油公司在南海主要沉積盆地進行了油氣礦業權登記,共有206個勘查區塊,面積123.48萬平方千米。

1)南海北部陸坡。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將南海北部陸坡勘查區劃分為11個區塊:台西南、東沙南、神狐東、西沙海槽、西沙北、西沙南、中建南、萬安北、北康北、南沙中、禮樂東。其中,西沙海槽、神狐、東沙已完成4個航次的天然氣水合物調查,是「十一五」的首選靶區(圖4.3)。

2)東海沖繩海槽。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將東海沖繩海槽勘查區劃分為3個區塊:沖繩海槽北部、沖繩海槽中部和沖繩海槽南部。其中,沖繩海槽中南部已完成1個航次的天然氣水合物調查(圖4.4)。

4.1.2.3 建築砂礫石勘查開發區劃

我國海洋建築砂礫石勘查開發區劃主要考慮以下5種因素:①海砂的主要類型;②海砂的分布與資源量;③海砂開採的經濟性需求;④海砂開採的環境限制;⑤礦政管理的需要與管轄海域區域地質調查規劃的銜接。為此,將管轄海域資源勘查劃分為3個區域9個區塊,國土資源部和中國地調局已安排了礦產資源補償費和地質大調查經費設立了調查評價專項,分期逐年逐塊進行調查評價工作,預計2012年完成海上全部區塊的調查,2015年前完成資源評價(表4.3)。

圖4.3 南海天然氣水合物資源遠景及規劃圖

圖4.4 東海沖繩海槽天然氣水合物資源遠景及規劃圖

表4.3 我國近海建築砂礫石勘查開發區建議

1)海砂的主要類型。我國擁有漫長的海岸線和廣袤的淺海陸架,蘊藏豐富的海砂資源。海砂分布受水動力、地貌、地質及海面升降等因素控制。根據沉積環境,大體可以分為海岸帶、近岸淺海和大陸架3個海砂堆積體系。

2)海砂的分布與資源量。從分布水深看,海岸帶海砂分布在0~15米水深范圍,近岸淺海海砂分布在5~50米水深,陸架海砂分布在50~150米水深。海砂的分布與沙礫質海岸類型密切相關,砂質海岸長度佔大陸海岸線總長的25.6%,包括海南、台灣2島在內,全國沙礫質海岸主要有9段。在中國大陸10個沿海省(區、市),砂質海岸線長占海岸線全長比例前6位是:山東(1321.9千米)、廣東(1005.1千米)、福建(455.3千米)、遼寧(315.4千米)、廣西(204.6千米)、河北(150.8千米)。

3)海砂開採的經濟性需求。海砂的3大用途包括海洋工程填料、建築用砂、海灘養護。海砂的需求與沿海經濟發展密切相關,在我國珠江三角洲經濟帶、長江三角洲經濟帶和環渤海經濟圈,海砂的需求呈現逐年增長趨勢,目前主要為海洋工程填料和建築用砂,海灘養護應成為潛在需求。同時,海砂的市場需求還來自日本、韓國等鄰國拉動,海砂的國際需求值得關注。海砂開採的經濟性還包括開采技術的發展和開采成本方面的考慮,目前發達國家的海砂開采技術已可以達到開采水深50~100米的海砂。

4)海砂開採的環境限制。海砂開采不當會直接造成環境破壞,主要包括海岸侵蝕、海水入侵以及與海洋漁業之間的沖突等。因此,海岸帶海砂特別是海灘砂不宜開采,陸架海砂因調查程度的限制不能確定合適的目標區域進行開采,因此近岸淺海領海基線以外20~100米水深的海砂應是今後尋找和開採的主要目標。

5)礦政管理與管轄海域區域地質調查規劃。我國陸架重點地區補充調查的最大精度為1∶50萬,「十五」期間已經完成。1∶100萬海洋區域地質調查以及重點海岸帶1∶25萬環境地質調查將在「十一五」期間逐步展開,涉及海岸帶地區的還有「908」專項調查等。上述調查僅提供區域地質背景資料,對於海砂所需要的大比例尺地質調查(國外通常為1∶5萬)無法提供足夠精度的資源評價數據。

綜合考慮上述5種影響因素特別是海砂需求的市場驅動,我國建築砂礫石勘查開發區劃可以分為與主要沿海經濟區相關的3個區域分別為:①珠江三角洲區域;②長江三角洲區域;③黃海、渤海區域(表4.4,圖4.5、圖4.6)。

表4.4 中國近海海砂重點調查區塊資源量簡表

1)珠江三角洲區域。相鄰行政區包括廣東、廣西、海南、台灣,主要城市有廣州、香港、澳門、海口以及主要由中等城市組成的城市群。該區域經濟發達、開發活動頻繁,大型海洋工程在建或籌建項目眾多。從海岸帶類型來看,該地區存在5段砂質海岸:①粵東岬灣型砂質為主的海岸;②粵西岬灣型砂質為主的海岸;③廣西岬灣型砂質海岸;④海南島岬灣型砂礫質海岸;⑤台灣島西部砂礫質海岸。這些岸段以華南山地、丘陵為地貌背景,幾十米厚的花崗岩風化殼提供了豐富的砂礫石來源,眾多短源河流將砂礫石輸運到海岸帶及相鄰淺海沉積,是海砂勘查、開採的理想場所。

2)長江三角洲區域。包括江蘇、浙江、福建和上海,特別是以上海為中心的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經濟增長迅速,其經濟實力已超過了珠江三角洲和環渤海地區。區域經濟發展使之對建築用砂的需求持續增長,目前建築用砂主要來自河砂或山砂,海砂成為潛在選擇。從海岸帶類型來看,該地區北部以粉砂、淤泥質海岸為主,腹地則主要為沖積平原,上海南部則以基岩海岸為主,浙江南部與福建山地丘陵直臨東海,海岸帶范圍狹小,在鄰近淺海區域有海砂分布,但缺少大面積分布的砂體。

3)黃海、渤海區域。包括山東、江蘇北部、河北和遼寧,海域包括黃海和渤海,該區域北部屬於環渤海經濟帶,目前是我國第3大集約程度高的經濟協作區域。重要城市包括北京、天津、唐山和遼東半島城市群以及膠東半島城市群。從海岸帶類型來看,該地區的膠東半島以及延伸到江蘇北部的區域存在多處砂質海灘,山東半島西起萊州灣並包括整個膠東半島,向南延伸至江蘇連雲港,總長1800多千米。由於山東半島突出於黃海之中,海岸線比較曲折,大量的花崗岩山地丘陵和短小河流提供了較多的粗粒物質。渤海北側砂質海岸有遼東灣東部的砂礫質海岸和遼西-冀北砂質海岸,前者從復縣東崗至蓋縣蓋平角,沿岸分布有前震旦紀混合花崗岩和花崗閃長岩丘陵、侵蝕平原,為海岸帶提供了大量的砂礫石來源,後者北起遼寧興城,南至河北灤河口,背靠混合花崗岩剝蝕平原和燕山山脈,10幾條短小的山溪性河流,提供大量粗粒物質。

4.1.2.4 地下淡水和地下鹵水開發區劃

1)地下淡水。在長江口以南(包括長江口)沿海地區水資源總體比較豐富,長江口以北沿海地區地表水資源相對缺乏,水資源短缺。因此,根據水資源的總體豐富程度把沿海地區地下淡水資源的開發劃分為長江口以南地區和長江口以北地區。

2)地下鹵水。我國沿海地區地下鹵水的凈儲量、儲層結構及水化學特徵隨著各海區岸段的不同存在著一定的差異,這與鹵水賦存區所經歷的第四紀古海洋環境、古氣候環境、地貌及構造活動的演化歷史密切相關,並受地下水和地表水體混合作用的影響。結合沿岸地區的地質地貌特徵、第四紀地層分布和已有的勘探研究程度等,沿海地區地下鹵水的開發可劃分為:南方華南及東南沿岸濱海區和北方黃海、渤海沿岸濱海區。根據現有的研究程度和鹵水富集的區域分布,在黃海、渤海沿岸濱海區又可劃分為鹵水廣泛分布的渤海沿岸濱海地區和南黃海沿岸濱海區。

圖4.5 中國近海海砂資源調查區劃與規劃圖(渤海、黃海、東海海域)

圖4.6 中國近海海砂資源調查區劃與規劃圖(南海海域局部)

4.1.2.5 海底煤田勘查開發區劃

由於龍口北皂煤礦地質構造較復雜,斷層比較發育,為了擴大採煤區,增加儲量和產量,2002年北皂煤礦首次針對海上煤田開展了高精度三維地震勘探。勘探面積為6.44平方千米,工區水深為0~12米,目的層埋深為809米。勘探目的要求查清煤層中落差為3~5米的斷層與褶曲,以便向北進一步擴大其採煤區,查明整個海底煤田的范圍、煤層及可采厚度和計算探明儲量,為煤田開采設計最佳方案提供依據。

4.1.3 礦產資源開發與經濟發展、環境保護的關系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沿海地區海洋礦產資源的勘查開發,特別是近海域油氣資源的勘探開發,海上油氣工業迅猛發展,在我國海洋產業經濟中的比重列居第4位,對海洋經濟發展起著重要作用。然而,沿岸地區地方性的民采(建築砂礫等)大多數都是無序無度的濫挖亂采,嚴重破壞海洋生態環境和造成海岸侵蝕。

近海油氣開發迅猛發展,石油鑽井平台向周圍海域泄漏原油和油污水。渤海、東海、南海北部油氣開發區油污染程度逐年上升。污染海區大多超出漁業水質標准,最高超標達幾十倍,對漁業資源、水產養殖業和濱海旅遊業造成了嚴重影響。

為此,在規劃海洋礦產資源開發過程中,應嚴格執行《礦產資源法》的有關規定,在礦產項目開發前必須做出環境保護評價,在開發過程中始終要注重生態環境保護,做到礦產資源可持續開發利用,生態環境可修復利用。

❿ 海洋礦產資源調查

三、未來海洋礦產資源開發的趨勢

21世紀是發展海洋經濟的時代,浩瀚的海洋是資源和能源的寶庫,也是人類實現可持續性發展的重要基地。當今世界人類正面臨著日趨嚴峻的陸地資源和能源危機威脅,世界各國都把經濟進一步發展的希望寄託在佔地球表面積71%的海洋上,越來越多的國家都把合理有序地開發利用海洋資源和能源,以及保護海洋環境作為求生存、求發展的基本國策。海洋中蘊藏著豐富的各類礦產資源、能源和生物資源。20世紀以來,各國科學家的積極努力使人類極大地增長了對海洋資源的認識,目前全球已興起一個開發利用和保護海洋資源、攻克海洋開發高新技術的熱潮,海洋經濟已成為世界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成為我們這個時代的特徵。

1.加強海洋資源的調查評價是實施海洋開發戰略的前提條件

我國的海洋國土面積很大,內海和領海面積達40多萬平方公里。內海是內水的一部分,是指伸入一國大陸內部,有狹窄的水道與大洋相通,與本國領海相連的海域。渤海、瓊州海峽和長江口、珠江口都是中國的內海。即使不算南沙海域,中國內海和領海也有38萬平方公里,幾乎占我國陸上國土面積的30%。它們與我國960萬平方公里的陸上國土一樣,中國擁有絕對的主權。

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和我國的主張,我國管轄的海域面積約300萬平方公里,包括渤海的全部7萬平方公里,黃海38萬平方公里中我國主張的部分,東海80萬平方公里中我國主張的部分,南海350萬平方公里中我國主張的部分。

世界公海和國際海底是人類的共同繼承財產,全球的公海面積約為2.3億平方公里,公海對所有國家開放,我國享有公海,包括海底區域海洋資源開發利用的權利。

國土資源部的一項基本職能是進行海洋資源調查評價。海洋資源調查就是對我國的領海及管轄海域的資源環境的基本特徵、資源開發利用現狀、開發利用前景,以及海洋環境和地質災害情況進行綜合調查及評價分析。海洋資源調查是人們認識和掌握海洋資源環境要素的分布及變化規律,獲取資源環境資料的最基本最經常的工作,是海洋科學研究、海洋資源開發利用、海洋工程技術、海洋環境保護的基礎工作。

海洋開發具有重要戰略地位,從我國國情出發,我國海洋資源調查與評價必須把海岸帶到大陸架專屬經濟區的廣闊區域作為一個整體來考慮。主要任務是:根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基本查清從海岸帶到大陸架、專屬經濟區廣闊區域的海洋資源開發利用現狀,發現一批新的可開發資源,重點是一海(渤海)、一灣(北部灣)、一峽(台灣海峽)、三洲(黃河三角洲、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調查海岸帶、大陸架及專屬經濟區海洋資源類型、數量、特徵、分布規律及開發現狀;開展海洋災害類型、引發機制及變化規律研究,建立災害及海平面變化動態監測網;調查我國海岸帶最大環境承載量;完成大陸架及專屬經濟區底土環境質量評價與功能區劃;查明軍事海洋環境與國防建設要素,為維護國家海洋權益、統籌海洋開發和整治服務。同時,開展大洋深海資源及極地的調查研究。

目前,我國的海洋資源調查評價工作還剛剛開始,裝備力量都非常單薄,需要有一個大的發展。尤其需要具備不同噸位與不同功能的海洋科學考察船、資源調查船、海洋環境監測船以及各種海巡船隻。

2.濱海砂礦的開發將從以岸上為主轉變為水上、水下並舉

我國人口眾多,資源相對貧乏。社會經濟的高速度發展對礦產資源的需求越來越大。在經過幾十年的強化開采之後,濱海砂礦在岸上的部分已經越來越少,日益嚴格的資源管理制度,將迫使人們把眼光投向水下,濱海砂礦開發的趨勢必然是水上、水下並舉。

顯然,礦業開發部門需要有更多的抓鬥式和吸揚式挖泥船及其他功率大、效率高、砂礦回收率高的海上采礦設備。

3.深海油氣資源開發迅速發展,已成趨勢

深海油氣資源潛力巨大,隨著海洋石油鑽探和開采技術及其裝備的迅速發展,海洋勘查開發深度不斷增加,海洋石油勘查開發成本不斷降低,海洋石油產量不斷增加。目前深海石油勘查已經達到在2500米的深水區作業,鑽探深度達到1萬多米;「智能完井」技術實現了實時數據的採集;鑽探成本從1980年的平均每口井(深度平均在3000米以上)530萬美元降到1999年的100-120萬美元。目前,世界石油產量中約30%來自海洋石油。

深水勘探技術進步迅速、勘查成果顯著。深海油氣鑽探始於1965年,早期鑽探深度大多限於水深600米以內,先後探明了一批具有相當儲量規模的油、氣田,包括墨西哥灣地區的布理文科爾、萊納油田,加利福尼亞地區的派因特阿古洛、佩斯卡多油田,巴西坎波斯盆地的科維納等油田,挪威的特羅爾的大型氣田。這些油氣田的發現表明深海油氣有巨大的資源前景。

80年代中期,深海油氣開發幾乎集中在200-600米的中深海區,主要是美國的墨西哥灣和加利福尼亞灣(400-450米)。美國在墨西哥灣水深200-400米的海區進行石油開采,Sohio公司的油田每日每桶生產能力的投資為15000美元,每桶的技術開采成本只需5美元,但是需要有不打瞎井、集中開采和快速開採的有利條件來保證。一般情況下,開采一個5000萬桶石油的油田,每日每桶生產能力的投資估計達20000-25000美元。在更深的海區(400-600米,甚至800米),投資會更高,北海Conoco公司的油田每日每桶生產能力的投資達30000美元。但是中深海區開發石油的成本和投資隨環境的不同而變化很大。到80年代末期鑽井水深已經突破2300米,海底完井工作水深接近500米。

90年代以來,深海鑽探和開采深度進一步擴大,海底完井水深1991年達到752米,1997年達到1614米,1999年巴西在近海安裝的採油樹已經達到1853米。海底完井工作將很快突破2000米,目前,可用於2500米的半潛式鑽井綜合平台已經研製成功,這意味著在大部分陸坡上都可以進行油氣的勘探開發。據預測,未來20年內將有工作水深4000-5000米的半潛式平台出現。埃克森-美孚公司2000年獲得的墨西哥灣深水區塊,水深從3000米到8000米。

世界海洋平均深度約為3730米,水深0-200米僅占海洋總面積的7.49%,水深在6000米以上僅占海洋總面積的1.38%,90%以上的水深在200-6000米之間,大量海域面積等待人們開發。海洋勘查開發技術的發展是未來海洋油氣資源勘查開發的關鍵。

美國的深水油氣勘探開發進展迅速,到1997年,水深1625米的門薩油氣田開始投產。墨西哥灣水深大於300米的已經投產的油氣田30個。

巴西把開發深海石油當作石油開發的重點,巴西國家石油公司不斷刷新世界深海油氣勘探開發的水深紀錄,巴西石油公司利用三維地震技術陸續發現了大批深水油田,其中有4個是可采儲量大於1億噸的巨型油田,可采儲量共達13.51億噸。到2000年底,巴西石油公司在海上有固定大型鑽井平台13個,大型浮動鑽井平台21個。巴西石油公司在深海石油開發技術上已經處於世界領先的地位,並利用深水開采技術到海外尋找市場。

法國海洋工業的長期目標是發展水深達3000米的海底勘探和生產油氣能力,法國各石油公司的海洋石油勘探區分布於13個國家,總面積達230萬平方公里。到1995年底,已經投資85億法郎用於海底石油開采工程,開發深水開采工藝技術,提高油田採收率。法國海洋潛水技術公司的潛水作業佔世界深潛作業量的30-50%,其中90%左右是海底礦產資源調查和深海油氣層調查。

跨國公司競爭深海盆地,引發深海油氣勘探開發熱。安哥拉是世界上最具有勘探前景的熱點地區之一。埃克森-美孚公司擁有11個區塊的權益。並在1997-1999年期間的初探鑽井中獲得6個發現,勘探成功率為86%,水深都在1000-1400米之間。據估計,可采儲量超過20億桶油當量,而且該區塊還有很大的勘探開發的潛力。2001年殼牌公司計劃向安哥拉深水的超深水域石油項目投資數十億美元。深水項目將成為殼牌勘探和生產的重點之一。雪佛龍-德士古公司在14區塊有數個開發項目,安哥拉深水石油資源是雪佛龍-德士古公司的重要增長點。奈及利亞深水區內,殼牌公司是最大的生產者,大陸石油公司是進行鑽探的跨國公司之一,擁有200億桶石油儲量。雪佛龍將獲得兩個新的有前景的區塊。

我國海洋石油開采技術與裝備落後,目前只能在內海的部分海域以及南海的淺水區進行。但隨著國際上深海油氣勘探開發熱潮的不斷發展與海洋石油開采技術的進步,我國的海洋石油勘探與開發活動,也必然需要順應這一潮流,從目前的以淺水區為主,而逐步走向深水區,由目前的以近海區為主,而逐步走向中深海區。為適應這一戰略轉變,這個的石油工業也必須對其勘探和開發裝備進行必要的更換。現在尤其迫切需要能適應在大陸架海域活動、水深在2500米以上的中深海域進行作業且機動性能比較優異的海洋地球物理勘測船,在水深100-400米的海區進行作業的石油開采裝備。

海底石油的開采過程包括鑽生產井、採油氣、集中、處理、貯存及輸送等環節。海上石油生產與陸地上石油生產所不同的是要求海上油氣生產設備體積小、重量輕、高效可靠、自動化程度高、布置集中緊湊。一個全海式的生產處理系統包括:油氣計量、油氣分離穩定、原油和天然氣凈化處理、輕質油回收、污水處理、注水和注氣系統、機械採油、天然氣壓縮、火炬系統、貯油及外輸系統等。

供海上鑽生產井和開採油氣的工程措施主要有:①人工島,多用於近岸淺水中,較經濟。②固定式採油氣平台,其形式有樁式平台(如導管架平台)、拉索塔式平台、重力式平台(鋼筋混凝土重力式平台、鋼筋混凝土結構混合的重力式平台)。③浮式採油氣平台:其形式又分:a.可遷移式平台(又稱活動式平台),如坐底式平台(也稱沉浮式平台)、自升式平台、半潛式平台和船式平台(即鑽井船)。b.不遷移的浮式平台,如張力式平台、鉸接式平台。④海底採油裝置:採用鑽水下井口的辦法,將井口安裝在海底,開采出的油氣用管線直接送往陸上或輸入海底集油氣設施。

供開采生產的油氣集中、處理、轉輸、貯存和外運的工程設施:①裝有集油氣、處理、計量以及動力和壓縮設備的平台。②貯油設施,包括海上儲油池、儲油罐和儲油船。③海底輸油氣管線。④油氣外運碼頭,包括單點系泊裝置和常規的海上碼頭(有固定式和浮式兩種)。

4.海底多金屬資源的勘查、開采和冶煉技術進一步提高

以錳多金屬結核為代表的海底固體礦產資源的開發利用主要取決於勘查、開采和冶煉技術的進步。經過幾十年的研究,這一方面我們人類已經取得顯著進展。

現在,一般利用采礦船來開采錳團塊。由裝有深海電視的采礦機在海底收集錳團塊,通過軟管抽氣像吸塵器一樣,把錳團塊經軟管連續地吸到地面上的采礦船中,每天采礦量可達3000噸。

日本的深海礦產資源開發技術居世界領先地位,已經研製出具有高效率及高可靠性的流體掘式采礦實驗系統,進行了錳結核基礎性冶煉技術研究、有經濟價值和有效率的冶煉技術開發,並將成熟技術封存。

日本的潛水技術是世界一流的,1981年建成的第一艘2000米級潛水器「深水2000號」是多功能大型載人潛水器,下潛深度2000米。1989年又建造了「深水6500」號載人潛水器,下潛深度達6500米,並裝有聲成像聲響系統,即「觀測聲吶」,可獲得三維立體圖像。為了觀測全球海洋,日本於1993年研製了11000米工作水深的深海無人潛水器,同年研製了智能機器人,可在海底進行各種海洋資源的勘探作業。

英國研究深海錳結核和結殼的生成模式,研究深海錳結核、鈷殼、硫化物或金屬沉積采礦是英國礦業公司有興趣的長期戰略。英國在政治上和科學上介入這些資源的開發,不但能使深海采礦技術發展保持與世界同步,而且確保英國公司擁有最終開發這些資源的權利。英國深海采礦試驗性開采系統由泵吸采礦式、連續鏈庫或無人遙控潛水式組成,日產量可達1萬噸。英國對紅海多金屬軟泥的開發也進行了大量的調查研究。

法國法國研製成新型深海多金屬采礦系統,可以從6000米的深海底高速采礦,然後按自控程序返回海面。

5.天然氣水合物的研究進展顯著,商業開發已經為期不遠

幾項重要的國際合作研究項目和世界主要國家的研究為天然氣水合物研究進展做出巨大貢獻:深海鑽探計劃/大洋鑽探計劃(DSDP/ODP)調查世界海洋天然氣水合物的分布,阿拉斯加天然氣水合物研究項目研究一個地區天然氣水合物的可能成因模式、埋藏深度、厚度、區域分布及資源量等,為今後的進一步勘探開發作了大量前期工作;四國聯合國際合作項目因深鑽和淺層取樣的成功,從不同角度研究海洋氣水合物組成和成分、產出狀況、在沉積物中的分布等一系列相關問題;三國麥肯齊天然氣水合物研究項目實施鑽探研究天然氣水合物儲層,評價原始天然氣水合物的性質,評估電纜測井儀器表徵水合物的能力,計算了鑽井周圍1平方公里范圍內水合物中天然氣儲量。

美國2000年美國國會通過了「天然氣水合物研究與開發法」,目的是支持更好地認識天然氣水合物、含天然氣水合物沉積物、全球天然氣水合物儲層與世界海洋及大氣圈間的相互作用的特性等研究項目,以達到兩個重要的能源供應目標:第一,為了保證鑽透上覆在海底天然水合物的覆蓋層所需要的深水油氣研發作業的安全;第二,到2015年,通過研究,提高地質認識,在技術上實現對天然氣水合物礦床的商業開發,以保證美國的天然氣長期供應。

日本的天然氣水合物研究在世界處於領先地位。2001年,日本完成了分別在加拿大北部馬更些三角洲陸上鑽探井和在日本近海水域深水鑽探井的分析研究,分析結果使日本受到激勵,計劃於2002年在已探明的天然氣水合物氣田進行工業性試驗開發,到2010年實現對其海域的天然氣水合物資源進行商業性開發。

加拿大在胡安-德富卡洋中脊斜坡區的工作引人注目,天然氣水合物評價儲量為1800億噸石油當量。在加拿大西北部永久凍土帶鑽探的麥肯齊河三角洲MallikZL-38井深1150米處取得的37米岩心保留了天然氣水合物層序互層的特徵。

開采天然氣水合物需要有專門的設備,我們對此正予以密切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