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什麼叫教學資源
教學資源是為教學的有效開展提供的素材等各種可被利用的條件,通常包括教材、案例、影視、圖片、課件等,也包括教師資源、教具、基礎設施等,廣義也應該涉及到教育政策等內容。
從廣義上來講,教學資源可以指在教學過程中被教學者利用的一切要素,包括支撐教學的、為教學服務的人、財、物、信息等。
從狹義上來講,教學資源(學習資源)主要包括教學材料、教學環境及教學後援系統。
(1)教學資源如何提供擴展閱讀:
教學資源的分類:
AECT』77定義曾經把教學資源分為兩大類:設計的資源和利用的資源。AECT』94定義對教學資源的界定有所修改,主要包括教學材料、教學環境及教學支持系統.教學資源。
通俗的說,是指一切可以幫助學生達成學習目標的物化了的顯性的或隱性的、可以為學生的學習服務的教學組成要素。比如教材,是學習中的物化了的資源。
教材只是為教師指導學生學習可資利用的一個材料,必須有教師的二次加工,必須結合學生的特點,進行科學合理的開發利用。又如作為教學中的媒體要素,也是一個資源。
如何將計算機與新課程進行整合,充分發揮現代信息技術對新課程的支持,不僅反映教師的認識問題,也反映了教師對現代信息技術的駕馭能力。
學習情境則是要靠教師創造性地創設的教學組成要素。良好的學習情境,將有利於學生事半功倍的學習。
② 論述:如何利用現有的教學資源為學生提供有效的教學途徑
一、「多元感悟」——創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材是我們的主要課程資源,從教材出發,鑽研教材、合理利用教材中的文字和圖片信息是有效利用教學資源的第一步。但教材並不是單一存在的個體,它是和實際生活緊密相關的課源。
二,充分利用學校現有的教學資源
③ 如何幫助老師建立教學資源包
為落實「十二五」時期教育信息化重點推進「三大任務」的戰略部署,根據我國教育教學改革發展的需要,在《推進國家數字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和應用工作方案》基礎上,特提出利用國家數字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台為教育教學提供的專遞課堂
④ 教學資源是什麼意思。詳細點
教學資源是為教學的有效開展提供的素材等各種可被利用的條件,通常包括教材、案例、影視、圖片、課件等,也包括教師資源、教具、基礎設施等,廣義也應該涉及到教育政策等內容。
從廣義上來講,教學資源可以指在教學過程中被教學者利用的一切要素,包括支撐教學的、為教學服務的人、財、物、信息等。從狹義上來講,教學資源(學習資源)主要包括教學材料、教學環境及教學後援系統。
不僅教學媒體(中考資源網,小學資源網,高考資源網,中職教學資源網 等) 是教學資源,教師和學生也是教學資源,要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為學生創造一個更完善的環境。
(4)教學資源如何提供擴展閱讀
教學資源還可以認為包括教學資料、支持系統、教學環境等組成部分。
教學資料為蘊含了大量的教育信息,以能創造出一定教育價值的各類信息資源。信息化教學資料指的是以數字形態存在的教學材料,包括學生和教師在學習與教學過程中所需要的各種數字化的素材、教學軟體、補充材料等等。
教學環境不只是指教學過程發生的地點,更重要的是指學習者與教學材料、支持系統之間在進行交流的過程中所形成的氛圍,其最主要的特徵在於交互方式以及由此帶來的交流效果。教學環境是學習者運用資源開展學習的具體情境,體現了資源組成諸要素之間的各類相互作用,是我們認識學習資源概念的關系性視角。
⑤ 如何有效利用教學資源進行教育教學
內容如下:
一、認真地了解遠程教育的起源及發展慨況,掌握遠程教育與傳統教育的聯系與區別,在此基礎上深入弄清遠程教育對我們的影響和輔助作用。
二、通過實踐操作對遠程教育的運用,每天抽取一定的空餘時間加強對遠程教育的學習,保證了學習的時間;在學習的過程中,盡力多學一些與自身教學有關的科研課題,只有採用這種循序漸進的學習方法,才能做到學為所用。
三、加強理論知識的學習,對其重要的知識點加以歸納整理,把學到的理論知識在上機操作上加以實踐,多次反復練習就會做到理論和實際相結合,從而促進自身教學的不斷提高。
四、充分地利用了音像教學設備和網路教學資源,豐富了自己的教學內容和形式,也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學習興趣,在開發語文課程資源時,充分利用信息和互聯網路,學習別人先進的教學方法。
⑥ 如何開發和利用教學資源
教學資源顧名思義是教學中有利於教學的人力、物力、財力等因素。同時也應該包括一些學生的非智力因素、老師綜合修養、教學過程中的師生關系、教學模式的因素。對這些因素的有效的開發和利用,可以促進我們的有效教學,提高教學的效果和教學效率,也為創造有活力課程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一、 明確學科和目標 教師在使用資源之前,首先要明確學科的特殊性以及這節課所需要達到的目標。學生的情感態度是容易被喚醒的,如果他們的學習活動能伴隨著情感,那麼他們對客觀世界的認識會更為豐富、更為深刻、也更為主動。教師的語言、情感、教學內容連同渲染的課堂氣氛,只要作用於兒童的心理,就能促使他們主動積極地投入到整個學習活動中,達到學生整體和諧發展的目的。在現有的教學條件下,信息技術最可能為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情感提供比較大可能性和比較好的視聽覺效果。 二、 尊重學生,共享資源 備課是一件比較繁瑣的事情,上課前就要用大量的時間進行資料的收集、整理,而課堂上的使用僅僅只需要幾分鍾。如何使收集到資料能夠有效運用呢?我是這樣做的:課前讓學生認真預習,要求找出概念、定義,讀熟例題,可以參考相關輔導資料,有疑問的、有不同見解的地方在書上做出標記。每節課開始時讓學生閱讀教材,藉此檢查學生的課前閱讀情況,在學生閱讀時我來回巡視,督促每一位學生認真閱讀分析,同時也檢查了學生對要學習內容的預習情況。這樣做,大致了解了學生對數學概念、定義、應用題理解程度,還知道了學生在哪些方面比較困難,靈活調整教學的側重點。而讓學生參與到資源的收集與整理,提高了我所准備的資料的時效性,也促使我更加精心地去把握住教材與學生。從我自身來講,我在備課、上課、與學生的互動中獲得了更大程度的提升。從學生的角度來說,他們渴望從多方面去主動獲取學習信息,並且在教學流程中地位是與老師平等的,發揮了他們的主體作用,讓他們積極參與在學習中,學得積極、有趣,學習能力得到鍛煉,為自主終身學習打下良好基礎。 三、 靈活運用,注重生成 當我們手中擁有了大量的資源,就要合理靈活地利用這些資源,首先,我們資源的使用是為了強調教學重點,降低教學難點的難度,讓學生更容易理解學習的內容。如教學《長方形、正方形周長》時,當學生只找到兩種計算方法的時候,我用課件將長方形四條邊分解,同時動畫演示了拼圖與組合,學生豁然開朗,而且一氣呵成,找到了所有可以計算長方形周長的辦法,而且能用實際生活中的例子來進行解釋。在開發利用教學資源過程中,不管運用什麼方法,唯一的目的是為了教學,為了學生的能力發展。所以,我們在選擇資源的同時,必須與學生的認知情況聯系在一起,讓他們容易接受、容易理解,才能達到我們的目的。
⑦ 如何整合教學資源,提高教學質量
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過程是一個動態需要不斷調整的過程。 隨著課改的變化, 課堂教學的理念、內容、方法都在發生著改變; 應該將最先進的、最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的、最有利於學生發展的優質教學資源應用到課堂教學中, 並有機的整合在一起, 以促進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 一、應用先進教學理念,指導教學實踐。 教育教學理念必須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教學理念的轉變是教師進一步課堂教學實踐的前提。培訓學校的教學提倡民主、科學、開放的教育理念,倡導學生主動參與、勇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的交流合作能力、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關注學生終身學習的願望和能力,學生的獨立追求、人格的自由發展,同時實現與社會的全面、和諧發展及可持續發展。 教師應首先明確及理解這些先進理念,在課堂教學的實踐中,運用這些理念去思考教學中的每一個環節, 並將這些理念融入到課堂教學過程之中。 二.培養學生健康的情感態度,激發學習興趣. 學生在學習中,首先要擁有自信, 擁有自信學生才能進入狀態,專注學習。興趣會使學生對學習「全神貫注」、「樂此不疲」。 合作互助、雙贏共進, 使學生在學習中內心穩定、快樂和諧。 堅強的毅力、不畏挫折,會使學生在學習中克服困難、肯於堅持、在學習中勇於實踐、不斷進取。滿足學生智力及心理需求的教學內容,多種多樣活潑有趣的教學方法 教師和藹親切幽默鼓勵, 學習過程中成功的體驗,將有助於學生在教學中主動參與並建立良好的心理狀態。 三.選擇教學內容,合理安排進度 知識的價值在於讓學生同時獲得對現實生活的體驗,在於讓學生獲取進一步發展的能力。因此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傳授知識的過程不僅僅是根據教學目標,完成教學計劃的過程;不僅僅是用一本教材反復的教練過程,應該具有選擇的能力,能夠充分利用自身的、學生的、學校的、社會的各種資源, 如社區、學校、家庭、圖書館、書籍(書店)、公園、廣場、報刊、各種產品廣告、標牌、音像製品、網上資源、與他人交流等, 及政治經濟文化各方面的、跨學科的知識, 在使用教材的同時,根據實際需要,將這些資源進行選擇之後整合到教學內容之中。教師對社會的發展與需求應該高度敏感,教師應感知學生的需求及社會的脈搏, 根據學生的認知、心理及需要, 對教學內容和進度進行適當的調配、補充和整合。教學的內容和進度在達到新課標要求的同時,要跨越和超越新課標;在使用教材的同時,要跨越和超越教材。 四.優化知識結構,將知識系統化、網路化。 知識就是力量,課堂教學的過程是學生學習和探索知識的過程.教師應把握好知識點,突出重點、難點,精講、精選、精練、精評。將知識內部的概念、公式、原理橫向聯系、縱向遞進。通過教學計劃、講授課、復習課、活動課、研究課、輔導課、練習課、考試課、講評課、自習課、答疑課、試驗課 及課後反思,將知識歸納分類、綜合比較、拓展延伸、提煉精華。通過對知識的厚化與薄化過程,將知識系統化、網路化,使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將知識內化和順化;通過協調的、知識量的積累,使學生的心智發生質的變化. 五、培養自主學習能力,指導學生主動獲得學習方法:. 學生學習的過程應該是一個循環往復、不斷熟練與提升的自我管理過程,應該養成習慣, 從而成為自主自覺的學習過程。運用目標管理的方法將自主學習的基本程序分為學習計劃 ——預習——聽課——復習——作業——小結——拓展性學習——自我評價。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有計劃和培養學生的學習方法、學習習慣,通過講解、訓練、鼓勵、提高、調整, 在學習的過程中使學生養成計劃性的學習習慣 、獨立鑽研、學求甚解的習慣 、專時專用注重學習效率的習慣、查閱工具書和資料的習慣和善於向他人請教的習慣。 六.注重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 學生所學的知識應基於生活、源於生活、用於生活。因此學生要在學習中去體驗, 要在學習中去實踐。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運用各種教學內容和方法, 去培養學生的收集與處理信息、綜合分析解決問題的的實踐能力。學生學習的目的是為了創造, 在已有知識架構的基礎上去創造。教師要在課堂教學中去激發這種創造性, 讓學生樂於去創造、易於去創造; 體驗創造的精彩、創造的激情、創造的奇跡。 七.應用成功教學方法和策略, 提高教學效果. 在課堂教學中應用目標教學、任務教學使學生在認知、技能及情感的層面上合理遞進,取得大多數學生都能學會的結果。在課堂教學中應用分層教學,可以使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做到因材施教。使後進生學有所得,提高學習興趣,優等生增強自學能力及吸取知識的獨立性,不斷超越自我, 飛的更高更遠。在課堂教學中進行小組學習, 通過智慧的碰撞、心靈的溝通 使團隊精神、合作意識,互補共進、雙贏發展的理念內化到學生的真實的行為之中。在課堂教學中應用任務型教學, 學生主動融入與參與, 運用所學知識去理解生活、探究生活, 理解世界、探究世界。激發學生的興趣, 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研究性學習是讓學生在在教師指導下,自主地發現問題、研究問題、獲得結論的過程。在綜合運用學生知識及能力的同時,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 強調從學生自已的思考與立場出發, 觀察生活、關注他人, 觀察自然、關注發展,培養學生的實踐和創新能力。 八.運用現代信息技術, 加大信息的沖擊力度 多媒體技術是一種把文字、圖像和聲音等多種信息媒體集合在一起,並由計算機綜合控制的技術。它不僅有傳統媒體:幻燈機、投影儀、錄音機、錄像機的全部優點,而且實現了集成和交互。它是把成熟的圖像處理技術、聲音處理技術、視頻技術革新和三維動畫技術等有機結合,同時在它們之間建立密切的邏輯關系,使這些本來互相游離的技術在計算機中相輔相成,形成有機的整體,使教育思想、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課堂結構等發生巨大變化,對實現數學教學現代化,提高教學質量,全面發展學生的個體的素質都帶來了革命性的進展。 多媒體、互聯網等現代化信息技術及設施的應用,使學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礎上,實現多種感官的有機結合,從而使知識、情景多層次、多維度、直觀形象地展示於學生面前,這樣會在單位時間內給予學生最大容量的信息」沖擊」。 在虛擬情景中激發求知慾望。多媒體以其特有的功能,可創設貼近學生生活的教學情景,讓學生感到這些事就發生在自己身邊,喚起學習興趣。正如著名數學家哈爾莫斯說:「問題是數學的心臟。有了問題,思維才能有方向;有了問題,思維才有動力。」因此,在教學中要不斷地藉助現代教育手段設計問題情境,使學生「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之感,促使其自始至終都能主動參與學習活動,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喚起學習慾望,提高教學質量。 教學的資源是一個大的系統, 我們需要關注各個方面.但在教學實踐中我們應該重點把握上述關鍵的教學環節, 選擇優質的理念、內容、方法,以有利於我們以點帶面, 事半功倍的優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