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提高自我約束的能力
激活自我約束力的策略 一、自我約束力生成於自主精神
自己是事務的決定者、發展的促進者、前途的把握者、命運的主宰者,要獨立地去面對自己所遇到的一切問題,要獨立承擔作為一個社會的人應當承擔的責任和義務。而有無自主精神、自主能力,可以決定一個人生命內涵意蘊開掘的深度,決定一個人人生價值意義展現的廣度,一句話,決定一個人發展的程度和質量。這就需要對生命、對人生、對生活、對社會作深入思考,自我確立發展目標、定位人生境界、計劃發展策略、選擇發展道路、尋求發展動力、監控發展過程、矯正發展失誤、評價發展結果,充分的發揮自主性和自主能力。這種自主精神一旦播種於心靈的土壤根深葉茂,就會產生對有利於發展進步的因素的張揚力和對阻礙、束縛發展進步的因素的抑制力,激發強大的自我約束力。
因此,要充分尊重獨立人格,尊重自主發展,歸還創造權利,解放生活時空,重視強化主體意識,宏揚其自主精神,養護好自我約束力產生的精神源頭。
二、我約束力生成於對理想和願望的追求
「信仰、理想、人生觀、價值觀是一個人的全面發展、走向成功的內在動力的核心。」人有了一種心理需求,有了一種渴盼、一種希冀、一種信念,有了明確的人生奮斗目標,在學習、生活、創造方面有了追求優秀追求卓越的良好願望,那麼,他時時刻刻會告誡自己該怎麼做、不該怎麼做,思考哪些是有利於理想和願望達成的東西、哪些是有害於理想和願望達成的東西,警示自己哪些是道德行為、哪些是不道德行為,嚴格的自我規范、自我矯正、自我發展,堅忍不拔的去追求,矢志不移的去付出,在逆境中沉著冷靜、昂頭挺胸,在順境中也深沉穩健、不得意忘形。
心理學研究表明:要維持一個好行,關鍵是要把人內在動機激發出來。在崇高理想的召喚下,在良好願望的牽引下,就會擁有長盛不衰的進取意識,就會自覺的約束自己。相反,一個准備混一輩子、胸無大志的人,整天無所事事、不思進取,他就會無限的、無節制的放縱自己,浪費掉自己的時間、生命和才智。觀察現實情況,我們發現,缺乏自我約束力的,往往是沒有理想、學習目標不明確、自我形象模糊的那部分人。所以,要激發學生內在動機,激活學生自我約束力,我們必須指導引領樹立崇高的理想、遠大志向,堅定立志做一個有抱負、有社會價值、展現生命意義的創造者的信念。這看來是一個老話題,其實,在新的社會背景、新的教育背景、新的個體心理背景下,還很值得我們下功夫去做細、做新、做實。
三,自我約束力生成於對美好形象和榮譽的自愛自護
一個人要獲得他人對自身形象的認可,贏得某一方面貨真價實的榮譽是困難的,而維護、鞏固和發展形象與榮譽,則是更困難的。人人都不願意看到通過自己努力得來的榮譽,通過自己精心塑造而樹立起來的形象被「摘牌」、被損毀、被否認。在對形象和榮譽的自愛自護的情感態度中孕育著可以引爆的自我約束力。
一位同學,一向不識大體,不知文雅,做事拖拉懶散,我行我素,是非正邪含混,缺乏起碼的自我約束力,多次批評教育都不見成效。在學校舉行的一次「風箏節」上,她製作的風箏出人意料的被評為「最佳創意獎」和「最佳製作獎」,被譽為「創造之星」。在班上同學們一片「創造者」的美稱聲中,她感到了什麼才是榮耀,自己應該是一個什麼樣的形象。於是開始關注自己的形象和榮耀,留心自己的言行,在她身上產生了不曾有過的自我約束力,剋制了以往的種種不良習氣。很快,便成為一個明是非、知進退的嚴謹之人,向著真正的創造者形象進發。
從這位女生的轉變過程中,我們領悟到,作為要經常變換著角度、變換著花樣兒的去肯定、贊美、給以美譽,讓時時既有成功感,又珍視自己的形象和榮譽,並在自我反省、自我約束、自我教育中自覺追求真、善、美。
四、自我約束力生成於身邊榜樣的引領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卓超是一位在學習、生活、道德品質、工作、體育鍛煉、自我潛能開發等等方面都十分出色。:「人任何時候都要講自我約束,沒有自我約束力,就削弱了前進的動力。如果我不約束自己的話,可能在上課時出現遲到現象,做操時也就會動作不到位,課堂上可能走神、開小差、與人說話,對班務工作也有可能應付了事,還有可能看大自己、不尊重他人……或許這一切,我都還以為正常、自然、或者無所謂。其實,我是在自我約束中前進的,是在自我約束中成長的……我現在發展的也不是大家想像的那麼好。我感覺一個人的潛力是非常巨大的。不是有研究表明,一個人的所有活動才用到自身潛力的10%嗎?所以,我覺得我還應該在自我約束自我管理中更多的開發自己潛在的能量,向更好的境界發展……」他的一席話,不僅深深的打動了在座的所有同學,而且也得到了所有同學的認可,贏得了熱烈的掌聲。從此,同學們掀起了「向卓超學習,在自我約束中前進」的熱潮。正是因為在榜樣的引領下,同學們的自我約束力被激活了,個個擁有了改變現狀、發展現狀的動力。
當然,作為教育者,特別是德育主力軍班主任,一言一行都會在學生的身上、心靈上、思想精神上留下痕跡。因此,要嚴於律己、以身作則、率先垂範、克己奉公,也要讓自身「榜樣」力量在各方面發生震撼作用,以引發學生啟迪自我約束力,蓬蓬勃勃的開展自我教育活動。
五、自我約束力生成於相互間的競爭
競爭,是時代的主流機制,在各個領域,都算得上是最能啟迪一個人或一個集體的潛力、發展一個人或一個集體的優勢、扭轉一個人或一個集體自身弱勢的有效手段。同學與同學、小組與小組、班級與班級、學校與學校間開展競爭,會使每一個參與競爭的成員自覺展示自身的「美麗因子」,產生「揚善」、「求美」、「向上」的心向,激活自我約束力。
我班女生寢室的內務、衛生、紀律一度出現滑坡的現象,在整個年級比較起來,算得上是「後進室」了。針對這種狀況,我在女生寢室之間開展了「爭創明星寢室」的活動,明確指出,獲得「明星寢室」稱號的寢室成員,不僅可以獎勵操行分20分,而且寢室還可以免檢一學期。於是,同學們之間、寢室與寢室之間「命爭暗競」,每個學生的自我約束力一下子增強了,大家都自覺的按照標准嚴格要求自己,整個寢室管理很快提升了檔次,同學們其他方面也隨之得到改進與優化。
我們在開展教育活動的時候,要盡量多的組織學生個體與個體間、小組與小組間、班級與班級間在學習、生活、活動、創造、日常行為、講文明講道德以及自我約束自我管理等等方面展開競爭。在競爭中去激發學生潛力,在競爭中去培養學生的自我約束力,使其逐步發展得更全面、更健康、更充分、更具活力。
六、自我約束力生成於肩負的責任
「從來沒有重大責任交付與他們擔當,這就無法激發他們最偉大的內在力量。」這也就是說,當責任壓上肩頭,自我約束力也就會「壓」出來。
我班馬力,活潑好動,但安全意識淡薄,他時時不顧後果的行為舉止,著實叫人為他的安全擔憂,被同學們定義為「班上不安全隱患」。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我與班委會商議,把安全委員這一職務分派給了他,要他負責本班安全事務,開關教室門窗、開關燈扇、監督和規范同學們課間的休息娛樂行為等。結果,他不僅很好的履行了自己的職責,而且自我言行管理也取得了極大成功,摘掉了頭上那頂「不安全隱患」的帽子。這就是擔當了責任,催生了自我約束力所帶來的成果。
其實,每個人都肩負著責任,只是平時沒大用心去關注去「大視」這些責任而已。教育要讓每個學生明確他們肩負著的歷史使命,肩負著祖國、民族的發展希望。要要求他們對自己的學習、生活負責,對今天對未來負責,對生命對人生負責,對他人對社會負責,對眼下自己正干著的事、正發生著的事負責,培養他們的責任心,強化他們的責任感。這樣,他們才能產生克服惰性、積極進取、改進不足、奮發向上的勇氣,生成強大的自我約束力和自我教育力。
七、自我約束力生成於外界的監督
活在世上,人人都離不開監督,人人都需要監督。沒有監督,就會有放縱,就會有墮落,就會出現混亂局面,即使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出現了一定優勢,也會被無監督帶來的惡果給吞噬。從整個社會來看,制定法律、建設社會公眾道德,就是用法律的威嚴和道德標準的評判來監督。對於一個班集體、學生個體,也離不開校紀校規、班紀班規以及道德力量的監督。所以,班集體要建立有效的「監督系統」,如組建強有力的班委會、制定獎懲標准、檢查評比、科任教師對學生課堂表現的評價、班主任隨時到班調查了解學生情況給予及時指導點評等等。有了顯性的、隱性的、剛性的、柔性的監督,就促使學生自我要求、自我改進,發揮自我約束力,最終養成自覺遵紀守法、自覺講道德求美善的良好習慣。
八、自我約束力生成於自身的體驗和感悟
人在一定氛圍中,猶如進入一種「磁場」,會自覺的按照「慣性」運作。比如自習課,人人都在看書、寫作業、搞創作、靜思默想,十分投入,整個教室充滿學習的氛圍。處於其中,不僅能體會到「這氛圍真好啊」,而且會暗暗產生誰破壞了這種氛圍誰就在犯罪的想法。於是,自覺的對自己的言行、對自己的「邪念」進行管制約束,產生對這種氛圍的維護之情。
體念和感悟不只來自正面的,也包括來自反面的。如組織學生觀看過馬路不遵守交通規則而命喪車輪的實況錄象,在鮮血淋淋的事實面前,學生會感悟到不走人行道的危險、不走人行道所帶來的嚴重後果,從而自覺反省、自我約束,過馬路時不再隨心所欲、想從哪裡過就從哪裡過了。
我們的教育要從空洞的說教的圈子中跳出來,多多引導學生在情境中、在事實面前體驗和感悟,從正反兩方面吸取經驗和教訓,不僅為理智的選擇提供依據,而且為前進尋求動力。
總之,學生的自我約束力的產生,是各種內外部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在培養訓練、啟迪激發中,我們要用聯系的觀點發展的觀點全面辯證的對待和處理所出現的問題。如此,才會有可喜的「整合效應」。
⑵ 什麼是資源均衡,在資源約束條件下,我們如何進行資源均衡
這里把兩個概念混淆了。
資源均衡是用市場手段配置資源的結果。對於資源的需求和供給在資源交易市場上形成均衡價格和交易數量。這跟一般商品的市場均衡概念差別大。
但是資源約束則是商品市場均衡的條件。資源約束情況下,商品市場的均衡不能只考慮該商品本身的價格因素,而是需要引入資源約束條件。
通常資源約束情況下,商品市場的均衡數量低於不考慮資源約束情況下市場的均衡數量,價格則要高於不考慮資源約束情況下市場的均衡價格。
在確定了商品市場的均衡之後,再反過來考慮資源市場的供給需求情況,就可以實現資源市場的均衡了。
⑶ 不甘於資源約束就是創業者突破資源束縛,通過以下哪一途徑來實現創業目
創業者突破資源束縛通過資源整合來實現創業目標。資源整合,是企業(如騰訊眾創空間)戰略調整的手段,也是企業經營管理的日常工作。整合就是要優化資源配置,就是要有進有退、有取有舍,就是要獲得整體的最優。 資源整合是指企業對不同來源、不同層次、不同結構、不同內容的資源進行識別與選擇、汲取與配置、激活和有機融合,使其具有較強的柔性、條理性、系統性和價值性,並創造出新的資源的一個復雜的動態過程。在介紹資源整合內涵的基礎上, 提出了企業資源整合過程模型,分析了企業資源整合能力,旨在為企業提供如何提升資源整合能力,進而增強企業競爭優勢提供建設性建議。
-
⑷ 怎樣提高自己的自我約束能力
改變壞習慣,養成好習慣。拿出你的意志、魄力和自信,好習慣最終會屬於你。
1、保持頭腦不受種種雜念的干擾,不去想還有什麼其他事應當去做等等從各方面不斷轟擊我們頭腦的雜念。我們必須養成一種把那些對創造性過程沒有好處的東西全部阻擋在外的習慣。
2、一個人的自我約束能力的提高主要來自於鍛煉和平時的行為習慣,重要的是如何面對來自於各方面的「引誘」,鍛煉主要是克服心理上的「意志品質」的薄弱,以提高專心致志的自製能力,習慣當然是經過鍛煉養成的。
3、自己控制好自己就行了,時刻的提醒自己什麼是自己要做的什麼是自己不能做的。
4、不過建議你使自己忙起來,尤其是做那種有成就感的事和自己感到充實的事!
⑸ 如何理解能源發展面臨資源與環境的約束
能源資源約束是指在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由於能源資源供給數量減少、質量下降、可開發利用的難度提升,以及國家資源稟賦變化導致能源資源供需不均衡對經濟增長的約束。這種約束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能源資源短缺,即供不應求對經濟增長的約束,屬於數量控制約束;二是由資源稟賦優越產生的對經濟增長的約束,即所謂的資源詛咒,屬於質量控制型約束。
形成能源資源約束的主要原因有兩個方面:一是礦產資源以及能源主要使用的化石資源具有不可再生性,泥炭、煤、石油、天然氣、金屬礦產、非金屬礦產等生長過程與人類社會發展相比,其形成非常緩慢,與其他資源相比,再生速度很慢,或幾乎不能再生,對不可再生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只會消耗,而不可能保持其原有儲量或再生;二是經濟的粗獷式發展,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其經濟發展初期都依賴於對能源和資源的過度消耗,以美國為例,二戰結束後至20世紀70年代,在家電、食品、汽車、建築等初級消費的拉動下,經濟得以快速增長。而這些初級消費對資源和能源的依賴都很強。
⑹ 如何克服資源約束
黨的十七大強調:「堅持資源節約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並提出經濟發展要「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質資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髙、管理創新轉變。」(1)目前,我國經濟發展遇到了資源供給的約束,這是我國宏觀戰略中的一個重大問題,又直接關繫到民生。本文認為,緩解資源約束的基本戰略路徑是在科學發展觀指引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一、我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同時資源約束在強化
上世紀70年代末開始的以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目標的改革開放,極大地解放了社會生產力,促進經濟近30年的持續高速增長。經濟總量由1978年的居世界第10位,上升到2006年的世界第4位;外貿進出口總額由1978年的世界第27位,到2004年即已上升到世界第3位;外匯儲備由1978年的世界第40位,到2000年即已上升到第2位。鋼、煤、水泥、化肥、穀物、肉類、籽棉、花生、油菜籽、水果等工農業主要產品產量,到2000年均已躍居世界第1位。此外,科技文教事業也得到了迅速發展,每10萬人擁有的髙等學校在校學生數1990年為326人,2006年即上升到1816人。16年間,增加了4.57倍。與此同時,人民收入也有明顯增長,如以1978年的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為100,到2006年則均已增長為671,增加了5.7倍。(2)上述各個方面的增長速度,不論橫向與世界各國相比,還是縱向與自已已往的發展水平相比,都是十分罕見的。但就在我國經濟社會迅速發展、經濟規模不斷擴大的同時,卻遇到了資源供給的瓶頸。這是一個值得髙度重視的戰略向題。
「資源」一詞涵義寬泛,目前尚無確切界定,一般而言,泛指經濟發展所需的各種投入,其中包括人力資源、土地資源、水資源、礦物資源、生物資源、氣候資源、技術資源、人文資源、信息資源甚至政策資源等等。如果加以概括,從自然性來劃分,可分為自然資源和社會資源兩大類;從物質性來劃分,可分為物質資源和人文資源兩大類;從再生性來劃分,又可分為可再生資源和不可再生資源兩大類。一切資源對於經濟發展來說都是不可缺少的,但從目前我國經濟發展所遇到的主要困撓而言,主要是指不可再生的物質資源,如礦物資源、土地和水等。
2005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按當年平均匯率計算為2.26萬億美元,約佔世界生產總值的5%左右,而為創造這些產值所投入的各類國內資源和進口資源,卻比產出所佔比例髙得多。這年,我國消耗石油3億噸、原煤21.4億噸、粗鋼3.5億噸、水泥10.5億噸和氧化鋁1561萬噸,分別約為世界消耗量的7.8%、39.6%、31.8%、47.7%和24.4%。(3)農業灌溉用水則比國外先進水平髙出一倍,不管怎麼說,我國為經濟發展所付出的資源消耗代價實在是太大了。
我們的資源消耗雖多,但我們的資源擁有量卻並不多。有些資源的總量雖然不少,但由於我國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國,人均資源擁有量大大低於世界平均水平。例如,石化能源摺合成標准油當量只佔世界的11%;號稱「煤炭大國」的中國煤炭儲量也只佔世界總量的16%;石油儲量僅佔世界的1.8%;天然氣只佔0.7%;鐵礦石佔世界的比例不足9%;錳礦石約佔18%;銅礦石佔比不足5%;鋁土礦佔比不足2%;鉀鹽礦佔比小於1%;鉻礦石只佔0.1%。(4)與佔世界21%的人口比例而論,中國已探明的主要礦產資源儲量都不算多。
在資源儲量不多而又過度消耗引起國內資源嚴重短缺的情況下,我們只好每年靠不斷支付更多的外匯,大量進口各種資源來滿足發展之需了。2003年以來,中國資源消耗對進口的依賴快速提升。例如,鐵礦石和氧化鋁50%要靠進口;銅礦資源60%要靠進口;原油近40%來自國外。據預測,到2020年,石油消費的60%以上將依賴進口。(5)也就是說,經濟發展和資源供給的矛盾將不斷加深。
二、造成資源約束強化的原因分析
造成資源供給緊張的原因很多,這里就若干主要方面作一簡要分析。
(一)我國正處於高投入、髙消耗的工業化中期階段。
除當年蘇聯以外,從世界主要國家的工業化發展歷史來看,工業化初期階段,以發展輕紡工業和小型工業為主,資金投入較少、勞動投入較多,資源消耗較少,相應地污染也較少;工業化後期階段包括後工業化時期,以發展服務業和高科技產業為主,資金和技術投入多,資源消耗少,相應地污染也小;而工業化中期,以發展重化工業為主,資金和勞動投入多,資源消耗髙,環境污染也大。我國現在正處於工業化的中期階段。
目前,我國經濟增長主要依靠第二產業帶動,這一趨勢還在繼續強化,這就進一步加重了資源的壓力。第二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2002年以來不斷攀升。由44.8%提高到2006年的48.7%。第三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在2002年達到峰值以來一路走低,由41.5%減低到2006年的39.5%,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由45.7%降低到38.6%。(6)由於重化工業資源消耗多,所以第二產業的產值比重雖然不過半,而其能源消耗在全社會能源消耗總量中就佔到70%。在全部工業的能源消耗中,鋼鐵、建材、化工、石油加工、有色等五大重化工行業的能耗又佔了近70%(69%)。(7)
(二)城鎮化的快速發展
長期以來,由於歷史的和體制的等原因我國的城鎮化水平低於工業化水平,更低於世界城鎮化的平均水平。所以,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工業化的推進,城鎮化正在快速發展。1982年,我國城鎮化率僅為21.1%;到2000年,城鎮化率達到了36.2%,18年中城鎮人口年遞增1.23%。2000年後,城鎮化速度加快,到2006年達到近44%,6年中城鎮人口年遞增3.89%。城鎮的發展將增加大量的基礎設施建設、公共設施建設、居民住宅建設以及二、三產業的發展等,這一切就要消耗遠比農村發展為多的大量資源。單就能源而言,當前城鎮人口年均消耗能源為農村人口的3.5倍。(8)到2020年預計我國城市化率將達到55%至60%,屆時由於城鎮人口的大量增加而擴大的資源消耗將更為可觀。
(三)居民消費結構的變化
隨著經濟的發展,城鄉居民的消費水平不斷提升,由原來以滿足「衣」、「食」為主的低耗能、低耗材型的消費向以滿足「住」、「行」為主的高耗能、高耗材型的消費升級。這可以從下列數字看出。我國城鄉居民住房面積1990年分別為13.7平方米和17.8平方米,到2005年則分別上升到26.1平方米和29.7平方米。汽車產量1990年僅為51.4萬輛,2006年則上升到727.9萬輛。(9)居民消費結構的升級在城鎮表現得更實出。
(四)出口規模的擴大
出口產品等於出口資源,因為任何產品的生產都離不開能源和金屬與非金屬材料的投入,也離不開水源和土地的佔用。值得特別重視的是:第一,我國經濟的發展對出口的依賴較大,而且長期形成國際貿易順差;第二,我國進口的是低消耗的高端產品,我國出口的則是高消耗的低端產品。所以出口規模的不斷擴大就加劇了我國的資源約束。例如,我國出口總額,1990年為620.9億美元,2000年上升為2492億美元,2006年則高達9096.7億美元。16年間,出口增加了13.7倍。更有甚者,從眼前的比較利益出發,我國還不得不出口大量的能源產品。比如,我國焦炭出口從1991年的108萬噸增加到2006年的1450萬噸。2006年凈出口煤炭2500多萬噸。同時,我國還間接出口了不少能源。2006年,我國凈出口粗鋼3434萬噸、未鍛軋鋁70萬噸、彩電及整套散件1.04億台、機電產品1217億美元。(10)這些產品的出口等於間接出口了大量能源和其它相關資源。
(五)經濟發展方式粗放
由於歷史的、科技的體制的和管理的等多種原因導致我國經濟發展方式至今還比較粗放。其集中表現是「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中國不可再生的礦物資源雖不豐富,如果能夠節約使用,也可彌補數量之不足,但我們的經濟發展方式過於粗放,資源投入多而利用效率卻很低。火電單位能耗比國際先進水平髙22%;噸鋼可比能耗髙21%;水泥綜合能耗高45%;乙烯綜合能耗高31%;機動車百公里油耗比歐洲高25%、比日本高20%、比美國高10%;載重車百噸公里油耗比世界先進水平高l倍;單位建築面積採暖能耗是同緯度發達國家的2---3倍。中國人均水資源僅為世界的1/4,而水資源浪費卻很嚴重。城市供水管網損失率超過20%。(11)上述種種我國生產單位產品所消耗的資源與世界先進水平相比要高得多的狀況,換一種表述方法就是,我國投入單位資源所能生產的產品,要比世界先進水平少得多。
由於上述種種原因,再加上經濟規模和社會事業規模的不斷擴大,以及人口的增加和人民生活質量的逐步提升,對資源的需求將更加旺盛,如無有效對策,資源對發展的約束將更加凸顯。所以,如何緩解資源約束、消除資源瓶頸已成為一個廹切需要解決的戰略問題。
三、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緩解資源約束的基本戰略路徑
緩解資源約束的路徑很多,可以粗分為兩個方面:一是開源;一是節源。在開源方面又有各種路徑:(1)發現資源新儲量;(2)開發新資源;(3)從國外進口資源;(4)從國外進口本國所需要的高耗能、高耗材的產品;等等。在節流方面也有多種路徑:(1)創新技術和提高勞動者的技能,提升資源利用效能,即提高單位資源的產出量;(2)調整產業結構,絕對或相對降低高消耗產業的比重(3)發展循環經濟,實施「生產---排放---再利用」,變廢為寶,最大限度節約資源;(4)開發消耗低、產出多的新產品;等等。
上述緩解資源約束的路徑都是可行的,認真實施都會取得一定的效果和效益。但是,這些舉措大都只具有戰術意義,要想從全局上和長遠上改變資源約束的格局,就應該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引下,調整、選擇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這才是一種戰略性抉擇,它可以將上述種種對策性的舉措涵蓋其中。
經濟發展方式可以分為多種類型,但概括地說主要有兩類:一是粗放型的發展方式,一是集約型的發展方式。用科學發展觀來審視,粗放型的發展方式是一種:「髙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產出、低效益」的發展方式,因而是一種不可持續的發展方式;集約型的發展方式是一種「低投入、低消耗、低污染、高產出、高效益」的發展方式,因而是一種可持續的發展方式。因此,粗放型的發展方式是不符合科學發展觀和新型工業化道路要求的發展方式;而集約型的發展方式則是符合科學發展觀和新型工業化道路要術的發展方式。所以,黨的十七大指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這是關系國民經濟全局緊迫而重大的戰略任務。」(12)可見,依據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努力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才是有效緩解資源約束的基本戰略路徑。為此,須落實以下各項要求。
(一)先要轉變思想觀念。
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與工業化道路的轉變和發展觀的轉變是同向緊密相關聯的。所以,要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就必須首先轉變思想觀念。把思想觀念從對傳統發展觀的認同轉向對科學發展觀的認同、從對傳統工業化道路的認同轉向對新型工業化道路的認同上來。要徹底擯棄那種認為「只要發展就是好的」的粗淺看法,必須關注發展的導向和路徑,不能盲目發展,也不能為發展而發展;還要扭轉認為「搞工業化就是要發展重化工業」的簡單看法,要懂得優化產業結構對節約資源和合理利用資源的重要性;更要改變那種早應改變的「先污染、再治理,先粗放、再集約」的想法和做法,在發展的起點上就要定位在集約型的發展方式上。
全體社會成員在思想認識上都必須明確,粗放型的經濟發展方式是一種低效率的浪費的發展方式,也是一種不可持續的發展方式。可見,向集約型的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就是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而力爭實現可持續發展,則是關系國家民族命運的唯一正確的戰略選擇。
(二)促進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投資、出口拉動向依靠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轉變。
這是需求結構的整體調整和優化問題,包括內外需求,內需中又包括消費與投資需求。國內需求一直是拉動我國經濟增長的動力。1979---2005年,國內需求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高達92.6%。問題在於國內需求中投資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增長過快,而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則下降過多。投資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2000年尚為21.7%,2006年則增加到40.7%。最終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則由2000年的63.8%,下降到2006年的38.9%。(13)問題還在於在消費需求中,農民和城市低收入者的需求增長過慢;投資需求和高收入層需求增長過快。這種消費結構及其發展趨勢,必然導致對資源的需求過旺,造成資源過度消耗。所以,要從主要依靠投資、出口拉動經濟增長轉變為依靠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經濟增長。
(三)促進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第二產業帶動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協同帶動轉變。
這是三次產業之間的關系調整和優化問題。三次產業之間的關系擺正了,進一步才可調整和優化行業之間的關系。農業基礎薄弱、工業大而不強、服務業發展滯後,這是我國當前三次產業的基本狀態。
要實現三次產業協同帶動經濟增長,就要提升第一產業,優化第二產業和強化第三產業。我國農業「靠天吃飯」的局面尚未根本改變,今後的任務是要增加科技投入、提高勞動者素質和優化經營組織模式,逐步改變一家一戶就是一個生產經營單位的狀態。2005年,我國第三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為40.3%。OECD國家這一比重則高達70%以上,發展中國家巴西為75.1%,另一發展中大國印度也有51.2%。據有人測算,如果我國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增加1個百分點,第二產業增加值比重降低1個百分點,萬元GDP能耗就可相應降低l個百分點。我國第二產業中高能耗工業比重過大,以致高能耗的一般加工工業生產能力過剩。(14)
(四)促進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質資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轉變。
這是經濟發展中要素投入結構的調整優化問題。長期以來,我國經濟的增長過多依賴物質資源的投入和簡單勞動的增加,而科學技術、復雜勞動和管理創新的貢獻不大,這就造成了「高投入、低產出」的結局。2005年,我國投入生產過程中的主要資源佔世界消費量的比例:原煤為39.6%、粗鋼為31.8%、水泥為47.7%、氧化鋁為24.4%、石油為7.8%,而我國產出的GDP佔世界生產總值的比重才5%。如果我們的科技水平提高了、科技投入增加了;如果我們的勞動者素質提高了,復雜勞動投入增加了,管理效率更高了,自主創新能力也增強了;並且有了自主知識產權和世界知名品牌,那麼,在國際貿易中,我國每部手機售價的20%、計算機售價的30%、數控機床售價的20%----40%就不必支付給外國專利持有者,而歸我們自己所有了。(15)
還有,2005年,我國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占工業增加值的比重僅為10.3%。如果我國高技術產業增加值提高1個百分點,而冶金、建材、化工等高耗能行業增加值比重下降1個百分點,則萬元GDP能耗就可相應降低1.3個百分點。(16)
(五)全社會都要厲行節約
節約資源是我國的基本國策。國家實行資源開發與資源節約並舉而把節約放在首位的資源戰略。全體社會成員對於資源的短缺要有憂患意識。在全社會要實行全方位的節約,包括建設過程的節約、生產過程的節約、生活過程的節約和管理過程的節約等。要發展循環經濟,變廢為寶,創新資源節約的途徑。要把對資源的節約落實到國家決策、政府行政、企業管理、社會交往和百姓家庭度日等各個方面。要建立和健全有利於資源節約的體制機制和政策法規。
要使每個社會成員不論是老人、成人和兒童都認識到,節約不僅是一種社會行為,而且是一種社會道德和社會責任。大家都要以厲行節約為榮、奢侈浪費為恥。要樹立節約每一寸耕地、每一升油、每一滴水、每一粒米和每一分錢,為了中華民族的復興,為了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結束語
在新的發展階段繼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任務,擺在我們的面前。我們堅信,只要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旗幟,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一定能夠實現;到本世紀中葉實現現代化的戰略任務也一定能夠完成。但是,在戰術上我們必須認真對待前進道路上的每一個障礙。我國發展中的資源約束問題就是一個重大的現實困撓。但是,困難和解決困難的辦法是同時存在的。切實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就是緩解和克服資源約束的有效路徑。不過實現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也不是可以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我們從理念上、體制上、法律上、技術上、管理上等各個方面做出「一步一個腳印」的努力。限於篇幅,本文在具體運作層面上未作進一步論述,留待以後再作深入探討。
⑺ 面對資源約束趨緊 環境污染嚴重必須堅持
(1)我國生態環境的基本情況是:總體在惡化,局部在改善,治理能力遠遠趕不上破壞速度,生態赤字不斷擴大。(2)①必須堅持以人為本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觀 ② 我國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規,使得資源與環境保護做到依法維護與治理 ③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 ④堅持保護環境、合理利用資源的基本國策 ⑤堅持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之路 第六,實行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 (3)①我們青少年應該從現在開始樹立可持續發展觀念,積極向公眾宣傳保護環境和合理利用資源的基本國策。②從身邊的點滴小事做起,培養保護環境,節約資源的習慣,為國家的可持續發展做出貢獻。 分 析: (1)樹立科學發展觀,走可持續發展之路。分析我國面臨的環境形勢:環境問題嚴重。我國生態環境的基本情況是:總體在惡化,局部在改善,治理能力遠遠趕不上破壞速度,生態赤字不斷擴大。(2)建設美麗中國。我國還需要做出哪些努力?注意答題的角度是從國家的角度。從觀念上,從方法和措施上:從戰略、決策等方面。(3)承接第二問,再從青少年個人的角度來分析怎樣為保護環境做貢獻:還是從觀念上;日常生活中的具體行為要求;包括向群眾宣傳,同破壞環境的行為做斗爭。 考點: 走可持續發展之路。
⑻ 如何在資源約束條件下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
當社會資源比較匱乏,人民勞動水平有限的時候,高度統一的計劃經濟就有一種優勢,可以實現資源的合理分配,當經濟水平發展到一定階段的時候,計劃經濟不能適應復雜的經濟環境和復雜的勞動力環境,所以市場經濟相對可以更快的實現經濟的發展,但是市場經濟有其不足之處,所以當社會發展到更高一級階段的時候,社會產品極大豐富,勞動效率極高的時候,計劃經濟就會成為主導. 共產黨要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宏偉目標,必須緊密圍繞黨的基本路線,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以改革創新精神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發揚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不斷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提高拒腐防變和抵禦風險的能力,不斷增強黨的階級基礎和擴大黨的群眾基礎,不斷提高黨的創造力、凝聚力、戰鬥力,使我們黨始終走在時代前列,成為領導全國人民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不斷前進的堅強核心。黨的建設必須堅決實現以下四項基本要求:
第一,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全黨要用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黨的基本路線統一思想,統一行動,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並且毫不動搖地長期堅持下去。必須把改革開放同四項基本原則統一起來,全面落實黨的基本路線,全面執行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綱領,反對一切「左」的和右的錯誤傾向,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加強各級領導班子建設,選拔使用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政績突出、群眾信任的幹部,培養和造就千百萬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從組織上保證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基本經驗的貫徹落實。
第二,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黨的思想路線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系實際,實事求是,在實踐中檢驗真理和發展真理。全黨必須堅持這條思想路線,弘揚求真務實精神,積極探索,大膽試驗,開拓創新,創造性地開展工作,不斷研究新情況,總結新經驗,解決新問題,在實踐中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第三,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黨除了工人階級和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沒有自己特殊的利益。黨在任何時候都把群眾利益放在第一位,同群眾同甘共苦,保持最密切的聯系,堅持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不允許任何黨員脫離群眾,凌駕於群眾之上。黨在自己的工作中實行群眾路線,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把黨的正確主張變為群眾的自覺行動。我們黨的最大政治優勢是密切聯系群眾,黨執政後的最大危險是脫離群眾。黨風問題、黨同人民群眾聯系問題是關系黨生死存亡的問題。黨堅持標本兼治、綜合治理、懲防並舉、注重預防的方針,建立健全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堅持不懈地反對腐敗,加強黨風建設和廉政建設。
第四,堅持民主集中制。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基礎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導下的民主相結合。它既是黨的根本組織原則,也是群眾路線在黨的生活中的運用。必須充分發揚黨內民主,保障黨員民主權利,發揮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的積極性創造性。必須實行正確的集中,保證全黨的團結統一和行動一致,保證黨的決定得到迅速有效的貫徹執行。加強組織性紀律性,在黨的紀律面前人人平等。加強對黨的領導機關和黨員領導幹部的監督,不斷完善黨內監督制度。黨在自己的政治生活中正確地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在原則問題上進行思想斗爭,堅持真理,修正錯誤。努力造成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紀律又有自由,又有統一意志又有個人心情舒暢的生動活潑的政治局面。
黨的領導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組織的領導。黨要適應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要求,堅持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黨必須按照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原則,在同級各種組織中發揮領導核心作用。黨必須集中精力領導經濟建設,組織、協調各方面的力量,同心協力,圍繞經濟建設開展工作,促進經濟社會全面發展。黨必須實行民主的科學的決策,制定和執行正確的路線、方針、政策,做好黨的組織工作和宣傳教育工作,發揮全體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黨必須在憲法和法律的范圍內活動。黨必須保證國家的立法、司法、行政機關,經濟、文化組織和人民團體積極主動地、獨立負責地、協調一致地工作。黨必須加強對工會、共產主義青年團、婦女聯合會等群眾組織的領導,充分發揮它們的作用。黨必須適應形勢的發展和情況的變化,完善領導體制,改進領導方式,增強執政能力。共產黨員必須同黨外群眾親密合作,共同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而奮斗。
⑼ 有資源約束的獨立方案有哪些評價方法應如何選擇
獨立方案互斥化法和效率指標排序法。當方案的個數增加時其組合數將成倍增加。所以獨立方案互斥化方法比較適用於方案數比較小的情況。當方案數目較多時可采效率指標排序法。
但用內部收益率或凈現值指數排序來評選獨立方案並不一定能保證獲得最佳組合方案。只有當各方案投資占總投資比例很小或者入選方案正好分配完總投資時才能保證獲得最佳組合方案因此沒有分配的投資無法產生效益。
(9)如何克服資源約束擴展閱讀:
採用獨立方案互斥化法來進行投資決策,其步驟如下:
首先,列出不超過總投資限額的所有組合投資方案,則這些組合方案之間具有互斥的關系。
其次,將各組合方案按投資額從小到大依次排列,分別計算各組合方案的凈現值,以凈現值最大的組合方案為最佳方案。
獨立方案互斥化法的優點是在各種情況下均能保證獲得最佳組合方案;缺點是在方案數目較多時,其計算比較繁瑣。
⑽ 資源優化原則的優點和缺點
優化配置網路信息資源遵循的原則
2.1 成本效益原則
成本效益最大化是企業追求的目標,高校圖書館卻很少有人去思索成本與效益的關系,這就造成了信息資源的巨大浪費。據統計,我國圖書館、情報單位所收藏的中文文獻70%以上在書庫里「睡覺」,這不僅浪費有限的書庫空間,而且也浪費國家財產。由數據費、通訊傳輸費以及其他相關設備費等成本構成的網路信息資源與傳統的印刷型文獻相比,其成本更為昂貴,因此在配置網路信息資源時,應進行成本效益分析,把有限的資金用在「刀刃」上,選擇價格性能比較高的網路信息資源,使其發揮出最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2.2 整體原則
在以往文獻信息資源建設中,經常會出現高校圖書館條塊分割、各自為政、缺乏協調而造成整體資源布局不合理、重復收藏等一系列問題。在進行網路信息資源配置時,各高校圖書館應在calis(中國高等教育文獻保障體系)所提出的「整體規劃,合理布局,相對集中,聯合保障」的指導下,進行整體戰略思考,各司其職,發揮自身優勢,同時又相互配合,以避免對網路信息資源的重復配置,這樣既節省人力、物力和財力,又提高工作效率。
2.3 合法原則
網路空間給我們自由,但絕不是非法使用版權作品的天堂。現行著作權法中的某些條項,有識之士對知識產權的探討,尤其是國內外知識產權案例已反映出網路環境下知識產權保護的趨勢,為合法使用網路信息資源、防止侵權提供了依據。因而,我們在將網路上的信息下載至傳統媒體上,例如印刷成報刊、刻錄成光碟、磁碟或從圖書館主頁上鏈接其他網站進行網間轉載等時都需要考慮是否合法。為了合法地使用網路信息資源,我們有必要了解《著作權法》,了解網路信息資源的侵權形式和合法使用。
2.4 質量優先原則
網路信息資源優化配置的質量與信息本身的質量休戚相關,所以高校圖書館必須重視網路信息資源配置質量,高質量的信息資源會贏得更多的利用率,隨之會產生更大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3 優化配置網路信息資源的初步設想
3.1 成立網路信息資源選擇小組
這一點,我們可以借鑒香港科技大學圖書館的做法。香港科技大學圖書館設立了一個館藏建設委員會,統一領導資源建設工作,委員會由圖書館最高決策層組成,定期開會,討論制定當前的資源建設方針策略,而且還組成了一個網際網路資源選擇小組,該小組的每個成員維護一個網頁,任務是利用各種資源發現識別網際網路資源,並將其記錄下來。一般說來,圖書情報人員常用的資源發現工具包括郵件列表、新聞信件、搜索引擎、目錄、網址大全、報刊雜志介紹、相關廣播電視介紹等等。
3.2 充分利用免費網路資源
在internet 中,有一些資料庫可提供免費檢索,如美國uncover公司有17 000種期刊的論文目次可提供網上免費檢索服務,其中約1/3附有論文摘要;有些電子期刊和工程技術文獻可免費使用,如美國ibm公司主頁中收集了自1971年以來的全部美國專利文獻,可免費下載;目前,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南京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廈門大學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等七所大學的教職工、研究生、學生可免費訪問isi web of science, 檢索所需文獻;calis已經開通了免費資料庫:science online 、oclc firstsearch的13個資料庫、umi、ebsco。這些既不花錢又方便共享的網路信息資源,是高校圖書館配置網路信息資源的首選對象,要精心收集、充分利用。
3.3 建「鏡像站點」
基於讀者能夠方便快捷地尋找到所需要的信息和減少通信費用的考慮,高校圖書館可以建立「鏡像站點」。如清華大學圖書館作為全國性工程文獻中心,已開始與美國工程信息公司合作,在清華大學圖書館建立該公司網頁的鏡像站點;清華大學圖書館主頁上還有「211」工程鏡像資源,目前建設已經取得部分成果,如華北地區網路中心北大主節點——提供美國西海岸著名大學網站鏡像,廈門大學——物理化學與應用化學信息系統,南開大學——數學信息鏡像服務系統;很多高校也建立了「中國期刊網」的鏡像站點。
3.4 館際協作,合作采購網路版文獻和資料庫
美國學者貝克(s. k. baker)指出:「今天的圖書館正存在一個相互依賴的時代。進一步講,每一個圖書館都必須把自己視為世界圖書館體系的一部分,必須擺脫自給自足的狀態,必須迅速而合算地從世界圖書館體系中獲取資料並送到自己用戶手中,必須隨時准備將自己所收藏的資料提供給世界各地的其他圖書館。」在我國,高校圖書館館際協作正日益增強。1994年起步的cernet(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的建設和1999年啟動的calis更為高校圖書館進行館際協作,合作采購網路版文獻和資料庫提供了技術支持和指導思想。因而,在實際配置網路資料庫和網路電子文獻時,要打破以前那種「各自為政」的狀態,應依據自己的重點配置網路信息資源,然後逐步實現共享。
3.5 建立網路資源導航
前面提到網路資源目前還處於一種無序狀態,因此高校圖書館要憑借自己的優勢,將無序的網路資源組織起來,讓讀者方便快捷地查找到所需信息,其途徑之一就是建立網路資源導航。如清華大學圖書館網頁上有清華大學學科網路導航、calis工程中心重點學科導航庫、calis文理中心重點學科導航庫、calis重點學科導航庫、電子資源/資料庫導航系統、全文電子期刊導航系統及一些重要站點;上海財經大學圖書館的網路導航羅列一些著名財經網站、網上圖書館、上海財經大學重點學科網路資源導航庫、搜索引擎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