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資源管理 » 資源河燈節是多少號
擴展閱讀
醫技是什麼費用 2024-09-21 05:26:02
生活費用怎麼查詢 2024-09-21 05:15:59

資源河燈節是多少號

發布時間: 2022-01-31 02:47:47

㈠ 河燈節幾月幾號

農歷的7月15放河燈

河燈節是赫哲族的民間傳統節日,世世代代靠捕魚為生的赫哲人,年年都在農歷的7月15放河燈、祭河神,以此來祈禱、祝福族人平安、捕魚豐收。夜幕下,家家戶戶把用紅紙、蠟燭、木板等材料製作的河燈放入烏蘇里江中。江面游動的點點燈光、岸上絢麗多彩的禮花、熊熊燃燒的火,把江畔的赫鄉裝扮的五彩繽紛、燈火通明,處處都洋溢著節日的喜慶氣氛。人們圍著火跳起了民族舞蹈——溫基尼。盡情抒發著心中美好的祝願。
每年農歷七月十五日為中國的傳統節日河燈節。由「盂蘭節」,「中元節」逐漸演變而來,也稱「鬼節」。是中國祭奠先人的傳統日子。俗話說:「七月半,鬼上岸,放河燈,燒香秉燭祭河神」。就是說這一天。每年農歷七月十三至十四兩日,是距桂林市 107公里的資源縣各族人民的傳統節日-河燈歌節。每當節日來臨,漢、瑤、苗各族同胞以民風濃烈的傳統習俗來紀念他們的祖先。[1]

㈡ 河燈歌節的介紹

河燈歌節是資源縣具有特色的一個傳統節日,俗稱「中元節」、「鬼節」、「七月半節」。河燈歌節是由資江和潯江兩岸的燈節和五排苗寨的歌節嫁接傳承而來。隨著現代節日經濟的大量興起,資源縣河燈歌節挖掘出了具有地方特色的無形的文化價值,成功地實現了自身的轉型,其活動的形式越來越豐富多樣。它給封閉的山區帶來了巨大的發展機遇,走在文化傳承和人為創造交叉路口的河燈歌節能否突破世俗節日的樊籬,對其未來的發展是很重要的。
資源縣位於廣西北大門,華南第一高峰貓兒山腳下,長江水系與珠江水系的分水嶺地帶。美麗神奇的山水風光吸引著無數的外來遊客,一年一度的七月半民族傳統河燈歌節,又是一道令人迷醉的民俗文化大餐。資源縣河燈歌節是由資源縣五排地區的山歌節與西延地區的河燈節合並而成的。自1995年始,至今已成功舉辦了15屆。主要內容有山歌擂台賽、萬盞河燈漂資江、民間歌舞文藝演出、民族特色體育活動、商貿展銷等。活動期間,先後有40餘位著名藝術家前來獻藝。山歌比賽是整個節日的重頭戲,節日期間,整個縣城成為歌的海洋,河燈漂放則是整個節日的壓軸戲,屆時人山人海,各式河燈競相漂放,河面五彩繽紛,有如九天銀漢落人間,把節日推向高潮。
相傳,放河燈起源於資源縣城合浦街。自古以來,資江是溝通湘桂交通的重要水道,合浦街是湘桂往來客商的聚散地。唐宋年間,由於佛教的傳播,合浦街傳入了「盂蘭盆會」的習俗,每年農歷七月半舉行「盂蘭盆會」超度歷代宗親、不幸喪生水中的船夫、排工,並放蓮花河燈祭祀祈福。至清代,合浦街商會組織實力雄厚,年年承辦河燈節,放河燈組織更加有序,人們通過放河燈,表達對逝去親人的悼念,對活著人們的祝福。現在,每年農歷七月十四日夜,在縣城風雨橋河段集中放河燈,把「七月半」河燈節引向高潮。
夜幕降臨,縣城到處擠滿了來自縣內外的人群,資江兩岸只見密密麻麻的綿延。屆時,禮炮雷鳴,煙花飛舞,徹夜通明。伴隨著少男少女「古來濤濤資江水,月半歌節放河燈;山歌陣陣表心跡,河燈盞盞祈太平」悠揚婉轉的山歌聲,資江九龍燈霎時齊明,盞盞河燈次第點亮並漂放,一時,銀河仙境墜入資江。千魚戲水,喜迎嘉賓,百鳥朝鳳,鶯歌燕舞;五穀豐登,六畜興旺;百花齊放,萬紫千紅。一排排,一組組,一列列創意吉祥、製作精美,花樣繁多、五顏六色的大小河燈,托著心願,帶著祝福,隨江水緩緩前行,伴歌聲流光溢彩,這就是神話般的「萬盞河燈漂資江」奇觀。

㈢ 河燈節幾月幾號

今年農歷七月十五是陽歷9月3號,星期四。

㈣ 河燈節的由來

河燈節的來歷——鬼耶?佛耶?
在民間傳說中,每年從七月一日起,閻王就會下令大開地獄之門,讓那些終年受苦受難禁錮在地獄的冤魂厲鬼走出地獄,獲得短期的游盪,享受人間血食,所以人們稱七月為鬼月,這個月人們任為是不吉的月份,既不嫁娶,也不搬家。過去人們在這天晚上除拜祭自己的祖先外,還准備一些菜餚、酒、飯、金銀衣紙之類到路口去祭祀鬼神。傳說里這天所有游盪的鬼魂們都期盼能寄身在親人放的蓮花燈里渡過陰暗的河流去投胎,好像通往陽間的路很黑需要燈光照亮才能找到方向,所以放河燈成為了這天最重要的祭祀活動,人們都會在這天放河燈來超度迷途在陰陽界間的亡魂。
在佛教中,則有另一個版本的關於河燈節的傳說——「目連救母」:釋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目連成就神通後,欲度化父母,以報生養哺育之恩。他用天眼遍觀三界六道,看到死去的母親居然身墮地獄,轉生為餓鬼(六道中的「餓鬼道」),腹大如鼓,咽小如針,想吃又吃不下,嘴裡冒煙,不得飲食,餓得皮包骨頭。目連非常難過,於是前往地獄探視,只見地獄一派凄慘景象:在此服罪的人,一天要經歷萬次生、萬次死;或者是身陷刀山劍樹,或者被鐵犁耕舌,或者遭汁銅灌口,或者要吞熱鐵火丸,或者手抱銅柱,身體焦糊。還有牛頭每日凌遲,獄卒終朝來拷;鑊湯煎煮,痛苦難當.....為了解救母親,目連施展神通,用缽盛了飯食去喂母親,母親一手持缽,一手遮掩不令旁見,慳貪之習依然如故,心量依然太小;上天罰她飯食未等入口,即化為火炭,無法進食。見此慘狀,目連悲號泣涕,於是返身求佛救度。
佛祖告訴目連,他母親的罪孽實在太多,不是他一人就能救度的,必須聯合眾人的力量,才能有所成效。佛祖還說:「十方眾僧一般在七月十五日出來活動,你要救母出厄難,必須在這天准備百味五果,置於盆中,來供養十方大德眾僧,成就殊勝功德。這樣,不但可以救你的母親脫離苦海,早日投胎,也可以解救別人的父母,讓他們也脫離苦難,福樂百年。」
目連聽佛陀說後,歡喜奉行,在七月十五日供養眾僧以後,其母果然當天就脫離餓鬼之苦,離開地獄,投胎向王城為狗;再經過目接連鋪設49天道場後,他的母親才得以升天。
目連很感激佛陀,四處贊嘆三寶功德,奉勸世間應行盂蘭盆之法,供佛及僧,以報父母生養撫育慈愛的恩惠。這就是佛教「盂蘭盆會」或者叫「盂蘭盆節」的由來。
在中國,最早舉行「盂蘭盆會」的是五代十國時以篤信佛法著稱的梁武帝;到了後來,盂蘭盆會依然盛行,只不過漸漸地由供僧轉變為施鬼,目的是超度死去的亡靈。宋代以後,三教逐漸融合,佛、道在這一問題上達成了默契,將盂蘭盆節改稱為「中元節」,俗稱「鬼節」。其實,盂蘭盆是梵文「ullambana」的音譯,本意是指「救倒懸」,佛經上說亡者的苦有如倒懸,應盡快解救。
再後來,中元節在有的地方又逐漸演變為「河燈節」,以沿河放河燈,來祭祀無主孤魂和意外死亡者。據說,山東德州的中元河燈場面最為壯觀。人們用瓜皮、面碗、紙張製成燈具,並以街巷為單位,製作特大紙船,紙扎目連站在船上,手持九環禪杖。中元之夜,人們把燈具和紙船放入河內,順流而下,河上頓時燈火通明,搖曳擺動,如同天上點點繁星。膠東沿海地區,由道士乘小船在海中放燈,並奏絲竹樂。放河燈前,擺香案,念佛經,佛師一邊念經,一邊朝台下撒小饃饃,小孩子蜂擁而上,一搶而光,據說吃了能消災。

http://www.china-anshun.com/csas/shcs/200710/20071029124552.html

㈤ 河燈歌節的節日起源

歌節起源於五排地區的煙竹村。車田、兩水、河口三鄉所在地俗稱五排地區,是潯水發源地,歷來為苗、瑤、漢等多民族雜居地。相傳,在宋代,五排最大的苗族家族楊氏祖先就為避兵亂遷居兩水鄉的煙竹村,墾荒開地,落戶安居,子孫漸漸興旺,同時山歌也在這里紮根。五排山區交通不便,生活貧困,人們往來交通不便。煙竹苗民便於七月半祭祖期間,男女老少歡聚一堂對唱山歌,一來紀念祖先,二來感嘆生活的艱辛和對未來的憧憬,年輕人則趁機以歌傳情,借歌示愛。
隨著河燈歌節影響力的不斷擴大,「河燈歌節」已成為資源縣富有特色的文化品牌,對資源縣的社會經濟發展產生了重要作用。資源縣山美、水美,旅遊資源十分豐富,生態環境和諧優美,河燈歌節為資源的旅遊開發注入了新的文化內涵,有效地提升了旅遊的品位。2004年國家旅遊局把資源縣河燈節列為「全國百姓生活游」十大主題活動之一,2008年被列入廣西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並於2010年由區文化廳申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保護項目。作為一個文化旅遊品牌,它不僅對資源縣而且對桂林乃至廣西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㈥ 河燈節是做什麼的是哪裡的習俗聽說是七月半,那個中國鬼節有什麼關系么

河燈節
河燈節是赫哲族的民間傳統節日,世世代代靠捕魚為生的赫哲人,年年都在農歷的7月15放河燈、祭河神,以此來祈禱、祝福族人平安、捕魚豐收。夜幕下,家家戶戶把用紅紙、蠟燭、木板等材料製作的河燈放入烏蘇里江中。江面游動的點點燈光、岸上絢麗多彩的禮花、熊熊燃燒的火,把江畔的赫鄉裝扮的五彩繽紛、燈火通明,處處都洋溢著節日的喜慶氣氛。人們圍著火跳起了民族舞蹈——溫基尼。盡情抒發著心中美好的祝願。 每年農歷七月十五日為中國的傳統節日河燈節。由「盂蘭節」,「中元節」逐漸演變而來,也稱「鬼節」。是中國祭奠先人的傳統日子。俗話說:「七月半,鬼上岸,放河燈,燒香秉燭祭河神」。就是說這一天。每年農歷七月十三至十四兩日,是距桂林市 107公里的資源縣各族人民的傳統節日-河燈歌節。每當節日來臨,漢、瑤、苗各族同胞以民風濃烈的傳統習俗來紀念他們的祖先。 節日里,他們舉行盛大的集會,各鄉的舞獅隊、舞龍隊、河燈隊、藝術表演隊都要匯集到城裡大顯身手。夜暮降臨時,人們將自己製作的各式各樣的河燈點亮一起放到江中隨波而去,以此寄報告寄託對先人的懷念,並祈禱先人對子孫的保佑。放逐河燈,其景十分壯觀,五彩繽紛,滿江輝煌。賞燈之後,便是徹夜的文藝表演和山歌比賽。次日滿街的群眾,擁擠在城鄉物資交流的集市上。人流、物流、燈流、歌流、將這個小小山城掀得沸騰起來,一派太平盛世的繁榮景象。

㈦ 河燈節的傳承發展

隨著民族文化頻繁交流,苗、瑤、漢等民族的風俗民情水乳交融,互相結合,相得益彰,逐淅形成了在縣城舉行農歷「七月半」河燈歌節盛會。自1995年始,資源縣委、政府加以引導,進行組織,使民間的傳統節日成了資源的旅遊品牌,成為莊稼活宣傳促銷、為資源經濟服務的重要媒介,至今已成功舉辦了六屆,吸引了成千上萬的國內外遊客。盛會期間,各族人民雲集縣城觀光,資江兩岸三天三夜,歌聲繚繞,整個縣城籠入了歌海之中,十四月夜觀河燈,領略「萬盞河燈漂資江」的人間奇觀,更是盛況空前。近兩年來,廣邀名人前來搭台演出,為節日注入了新的活力。

㈧ 河燈的資源縣河燈節

每年農歷七月十三至十四兩日是廣西桂林市資源縣各族人民的傳統節日-河燈歌節。每當節日來臨,漢、瑤、苗各族同胞以民風濃烈的傳統習俗來紀念他們的祖先。
節日里,他們舉行盛大的集會,各鄉的舞獅隊、舞龍隊、河燈隊、藝 術表演隊都要匯集到城裡大顯身手。夜幕降臨時,人們將自己製作的各式各樣的河燈點亮一起放到江中隨波而去,以此寄報告寄託對先人的懷念,並祈禱先人對子孫的保佑。放逐河燈,其景十分壯觀,五彩繽紛,滿江輝煌。賞燈之後,便是徹夜的文藝表演和山歌比賽。次日滿街的群眾,擁擠在城鄉物資交流的集市上。人流、物流、燈流、歌流、將這個小小山城掀得沸騰起來,一派太平盛世的繁榮景象。 境內漢、苗、瑤等民族雜居,民風淳良敦厚,勤勞儉朴,崇禮尚義,和睦相處,交往密切,習俗相近而各具特色,每年中元節(農歷七月十四日)各族民眾燒香燭,化紙錢,紀念祖先,心願相同,方式各異。縣城大埠頭在中元節之夜,盛行放河燈祭神祭祖,燈式多樣,有飛禽走獸、花鳥魚蟲、寶蓮賜福、龜鶴延年、龍鳳獻瑞、麟趾呈祥燃燭其間,隨波逐流,滿江輝煌,五彩繽紛。觀燈人群相互喝彩,共祈祖先保佑,天下昇平,國泰民安,賜福消災,風調雨順,人旺業興。外來客商亦爭相投放河燈,以圖吉祥。五排山區是苗、瑤民聚居地,相傳中元節是苗族祖先定居五排之日,為緬懷先祖功德,每年七月半舉行歌會,男女老少集會於橋亭、溪畔,互對山歌,歌聲悠揚,彼落此起,連續三天三夜,經此懷念祖先,訴說人間世事,抒發男女愛情,贊頌美好生活 。
隨著民族文化頻繁交流,苗、瑤、漢等民族的風俗民情水乳交融,互相結合,相得益彰,逐淅形成了在縣城舉行農歷「七月半」河燈歌節盛會。自1995年始,資源縣委、政府加以引導,進行組織,使民間的傳統節日成了資源的旅遊品牌,成為莊稼活宣傳促銷、為資源經濟服務的重要媒介,至今已成功舉辦了六屆,吸引了成千上萬的國內外遊客。盛會期間,各族人民雲集縣城觀光,資江兩岸三天三夜,歌聲繚繞,整個縣城籠入了歌海之中,十四日夜觀河燈,領略「萬盞河燈漂資江」的人間奇觀,更是盛況空前。近兩年來,廣邀名人前來搭台演出,為節日注入了新的活力。
資源縣 七月半」河燈歌節已列為2008年中國百生十大生活游之一。

㈨ 聽說吉林市七月一日有河燈節,那天有禮花放嗎

禮花一定會放,今天在江邊看到工人在布置禮花,放心去吧

㈩ 請問桂林十二縣各有什麼風俗節日

補充:
還有恭城月柿節
白沙金橘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