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資源管理 » 開杭州所有的荒地需要多少資源

開杭州所有的荒地需要多少資源

發布時間: 2022-01-31 21:44:21

⑴ 杭州市開放地灘場所有哪些

杭州市開放地攤所有哪些地方嗎?杭州市的開放地攤的經濟,現在都在進行。每個區都有一些場所進行開放了。

⑵ 我們公司要開拓杭州市場,想了解杭州地鐵的廣告投放可以找哪裡要一手資源的公司啊,求大神能專業解答。

目前杭州地鐵經營是杭報集團旗下的浙江風盛傳媒有限公司在做。風盛傳媒擁有杭州地鐵1、2、4號線媒體資源,可以去他們官網看看。

⑶ 土地資源的荒地資源

伴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土地資源短缺問題正日益成為我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制約瓶頸;一邊是城市化需要大量土地,另一邊是政府不斷強調要保18億畝耕地的紅線,並制定出了嚴格的土地保護法。尖銳的供需矛盾促使我們重現關注,長期以來,我們一直忽視了在中國還有大量不適於生產糧食的荒地,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這些荒地的用途和價值開始顯現出來。
根據荒地的利用價值,我們將其分為甲、乙、丙三個等級。調查表明,我國共有各類可利用荒地2680萬公頃,其中各個等級土地佔比如下:
經過調查分析,這些荒地可以直接或經過簡單的改良來種植能源作物和其他一些經濟作物,如:能源林或花卉果樹,開發這些土地將會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對於想要進入這個領域的投資者,深入了解並把握相關知識必不可少。

⑷ 杭州周邊哪裡有菜地租苦有租的話,我想租個幾畝,大摡需要多少錢一畝

大概的話,租金也是比較貴一點的,普遍來說需要500塊錢一畝

⑸ 誰能告訴我浙江杭州土地徵用賠償標准,最好是相關文件或者是中國土地徵用賠償標准

浙江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辦法

(2000年7月5日 浙江省第九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公告第24號公布)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了加強土地管理,促進我省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及其他有關法律、法 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各級人民政府必須執行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實保護耕地的基本國策,全面規劃,嚴格管理,保護和合理開發利用土地資源,制止非法佔用土地和非法交易土 地的行為。

第三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統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土地的管理和 監督工作。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關部門應當按照各自的職責,配合做好土地管理和監督工作。

鄉(鎮)人民政府應當按照土地管理法律、法規的規定,做好本行政區域內土地的管理和監督 工作。

第二章 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

第四條 土地所有權、使用權依法實行登記發證制度,具體辦法由省人民政府規定。

確認林地的所有權或者使用權、水面和灘塗的養殖使用權,分別按照有關法律、法規的 規定辦理。

第五條 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因工作失誤導致土地權屬登記不當的,應當予以更正。造成損失的,應當予以賠償。

上級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對下級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依法應當予以登記而 不登記,或者登記不當應當予以糾正而不糾正的,可以責令限期登記或者糾正。

第三章 土地利用總體規劃

第六條 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應當包括下列內容:

(一)規劃目標、期限、范圍和任務;

(二)土地利用結構和布局;

(三)土地利用分區;

(四)各類土地利用指標;

(五)城市、村莊和集鎮建設用地規模;

(六)實施規劃的措施;

(七)其他需要載明的事項。

第七條 縣(市)、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應當根據需要劃定基本農田保護區、一般農田區、園地區、林業用地區、建設用地區、獨立工礦用地區、自然與人文景觀保護區、 其他用地區等,並明確各分區的土地用途。

第八條 省、市、縣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二十一條的規定實行分級審批。

縣(市)人民政府所在地的鎮和省人民政府指定的鄉(鎮)的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經縣(市) 和設區的市人民政府審查同意後,報省人民政府批准;其他鄉(鎮)的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經縣(市)人民政府審查同意後,報省人民政府授權的設區的市人民政府批准。

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經批准後,鄉(鎮)人民政府應當在本行政區域內予以公告。

第九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土地利用年度計劃管理,實行建設用地總量控制。

土地利用年度計劃的編制審批程序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編制審批程序相同,一經批准下達 ,必須嚴格執行。

省重點建設項目用地,實行年度用地計劃單列。

第十條 沒有農用地轉用計劃指標或者超過農用地轉用計劃指標的,不得批准新增建設用地。

未執行佔用耕地補償制度或者沒有完成土地開發整理計劃指標的,核減下一年度的農用 地轉用計劃指標。

節余的農用地轉用計劃指標,經核准後,可以結轉下一年度繼續使用。

第十一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建立本行政區域土地管理信息系統,對土地資源 及其開發利用和耕地保護情況進行動態監測。

第四章 耕地保護

第十二條 實行佔用耕地補償制度。

非農業建設經批准佔用耕地的,佔用耕地的單位應當負責開墾與所佔耕地的數量、質量 相當的耕地;佔用耕地的單位沒有條件開墾或者所開墾的耕地經驗收不合格的,應當按照省人民政府的規定繳納耕地開墾費。

建設單位繳納的耕地開墾費按照規定作為建設成本,列入建設項目總投資或者生產成本

第十三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採取有效措施,確保本行政區域內的耕地保有量不減 少。

補充耕地不足或者未經依法批准致使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耕地保有量減少的,上級 人民政府應當責令該級人民政府在規定期限內組織開發與所減少耕地的數量、質量相當的耕地,並由上級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會同農業等有關行政主管部門組織驗收。

土地後備資源匱乏,不能確保本行政區域內的耕地保有量的,應當按照省人民政府的規 定,組織易地開墾耕地或者上繳耕地開墾費,由省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統一組織開墾。

第十四條 市、縣人民政府應當採取措施,督促佔用耕地的單位將被佔用耕地的耕 作層土壤用於新開墾耕地、劣質地或者其他耕地的土壤改良。

第十五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按照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有計劃地組織土地整理。土 地整理後的新增耕地按照國家和省的規定折抵建設佔用耕地補償指標。

第十六條 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閑置、拋荒耕地。已經批準的非農業建設佔用耕地 ,未按照規定日期開工建設或者開工後停止建設造成土地閑置的,或者棄耕拋荒的,按照有關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處理。

第十七條 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土地開墾區內,一次性開發未確定土地使用 權的國有荒山、荒地、荒灘從事種植業、林業、畜牧業、漁業生產的,應當向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提出申請,並按照下列程序報批:

(一)四十公頃以下的,由縣級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審核,報縣級人民政府批准, 並報設區的市和省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二)四十公頃以上一百公頃以下的,由設區的市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審核,報設 區的市人民政府批准,並報省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三)一百公頃以上六百公頃以下的,由省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審核,報省人民政 府批准;

(四)六百公頃以上的,報國務院批准。

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土地開墾區內,開發農民集體所有的荒山、荒地、荒灘從事 種植業、林業、畜牧業、漁業生產的,應當徵得土地所在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同意,並報縣級人民政府批准。

開發荒山、荒地、荒灘從事種植業、林業、畜牧業、漁業生產的,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依法 批准,可以確定給開發單位或者個人長期使用,使用期限最長不超過五十年。

開發荒山、荒地、荒灘必須經過科學論證和評估,不得破壞生態環境。

第十八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建立造地改田專項資金,專款用於耕地開墾、土 地整理、復墾和改造。

造地改田專項資金由下列項目構成,其中第(四)項、第(五)項費用為部分納入:

(一)耕地開墾費;

(二)土地閑置費;

(三)土地復墾費;

(四)土地使用權出讓金等土地有償使用費;

(五)新菜地開發建設基金;

(六)其他用於造地改田的資金。

前款規定的各類規費標准及其收繳、使用和管理辦法,由省人民政府規定。

第五章 建設用地

第十九條 建設佔用土地,涉及農用地轉為建設用地的,應當依法辦理農 用地轉用審批手續。

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城市和村莊、集鎮建設用地規模範圍內涉及農用地轉為建設 用地的,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一)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

(二)符合城市總體規劃或者村莊和集鎮規劃;

(三)取得農用地轉用年度計劃指標;

(四)已落實補充耕地的措施。

不符合條件的,不得批准農用地轉為建設用地。

第二十條 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城市建設用地規模範圍內,為實施城市規劃 佔用土地的,按照下列規定辦理:

(一)市、縣人民政府按照土地利用年度計劃擬定農用地轉用方案、補充耕地方案、徵用土地 方案,分批次逐級上報有批准權的人民政府;

(二)有批准權的人民政府的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對上報的方案進行全面審查,並組織現場踏勘 ,提出審查意見,報有批准權的人民政府批准;其中補充耕地方案由批准農用地轉用方案的人民政府在批准農用地轉用方案時一並批准;

(三)農用地轉用方案、補充耕地方案、徵用土地方案報經批准後,由市、縣人民政府組織實 施。

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村莊、集鎮建設用地規模範圍內,為實施村莊和集鎮規劃佔用土 地的,由市、縣人民政府擬定農用地轉用方案、補充耕地方案,依照前款規定的程序辦理。上報材料的人民政府應當對其上報材料的真實性、合法性負責;負責審查的土地行政主管部 門應當對本級人民政府負責。

第二十一條 在已批準的農用地轉用范圍內和原有建設用地范圍內,具體建設項目 用地按照下列規定辦理審批手續:

(一)二公頃以下的建設項目用地,由縣(市)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審核,報同級人 民政府批准,並報設區的市和省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二)二公頃以上五公頃以下的建設項目用地,由設區的市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審 核,報同級人民政府批准,並報省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備案;其中杭州、寧波兩市人民政府可以批准二公頃以上六公頃以下的建設項目用地;

(三)杭州、寧波兩市六公頃以上、其他設區的市五公頃以上的建設項目用地,由省人民 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審核,報省人民政府批准。

具體建設項目需要佔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國有未利用地的,按照前款規定辦理審 批手續。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

審批機關應當自收到材料之日起三十日內作出批准或者不予批準的決定。

第二十二條 徵用土地,征地單位應當自征地補償、安置方案批准之日起 三個月內全額支付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青苗和地上附著物的補償費。

第二十三條 徵用土地的土地補償費按照下列標准計付:

(一)徵用耕地的,按照其被徵用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八至十倍補償;

(二)徵用耕地以外的其他農用地的,按照其被徵用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四至七倍補償;

(三)徵用未利用地的,按照當地耕地補償費的百分之五十補償;

(四)徵用建設用地的,參照當地耕地的補償標准補償。

第二十四條 徵用耕地的安置補助費,按照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數計 算。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數,按照被徵用的耕地數量除以徵用前被徵用單位平均每人佔有耕 地的數量計算。每一個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的安置補助費標准,按該耕地被徵用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四至六倍補助。但每公頃被徵用耕地的安置補助費最高不得超過被徵用前三年平均 年產值的十五倍。

徵用耕地以外的其他土地的安置補助費,參照前款規定辦理。

徵用土地的安置補助費必須專款用於勞動力安置,不得挪作他用。市、縣人民政府應當 組織有關部門和單位採取社會保險、提供就業機會、興辦企業、一次性補助等途徑,妥善安置需要安置的人員。

第二十五條 按照本辦法第二十三條第(一)項、第二十四條第一款規定支付土地補 償費和安置補助費,尚不能使需要安置的農民保持原有生活水平的,經省人民政府批准,可以增加安置補助費。但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的總和最高不得超過土地被徵用前三年平均 年產值的三十倍。

被徵用的土地,自批准徵用的次年起,停止計征該土地所負擔的農業稅和農業特產稅。

第二十六條 被徵用土地上的青苗補償費按照當季作物的產值計算;被徵用土地上 的樹木和建築物、構築物、農田水利設施等的補償費,按照其實際價值計算;徵用土地方案 公告後種植的樹木、農作物或者建造的設施不予補償。

第二十七條 平均年產值計算方法為:徵用前三年的平均年產量乘以國家規定的價 格;國家沒有規定價格的,按照所在市、縣物價部門公布或者認可的市場價格計算。

前款所指的平均年產量,以被徵用土地所在地統計部門統計的該鄉(鎮)前三年的平均年產量 為准。

第二十八條 市、縣人民政府應當根據本辦法的規定,結合當地實際,制定徵用土 地補償的具體標准。

第二十九條 為公共利益需要使用土地或者為實施城市規劃進行舊城區改建,需要 調整使用土地,經依法批准收回國有土地使用權的,對土地使用權人按照下列規定給予補償 :

(一)原以出讓等有償使用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權,合同有約定的,按照合同約定補償;合 同未約定的,按照土地有償使用合同期限的余期、土地用途、開發建設成本等因素予以補償;

(二)原以劃撥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權的,參照收回時徵用非耕地的補償標准予以補償;

(三)地上建築物,按照城市房屋拆遷的有關法律、法規予以補償。

為鄉(鎮)村公共設施和公益事業建設或者實施城市、村莊和集鎮規劃進行舊城、舊村改 造,需要使用土地,經依法批准收回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使用權的,對土地使用權人給予適當補償;地上建築物,根據其實際價值予以合理補償。

第三十條 建設單位使用國有農、林、牧、漁場的土地進行建設的,應當按照有關 法律、法規和本辦法的規定,辦理農用地轉用和建設用地審批手續。

第三十一條 以出讓等有償方式取得國有土地使用權的單位或者個人,應當按照國 務院的規定繳納土地使用權出讓金等土地有償使用費和其他費用。

新增建設用地的土地有償使用費,百分之三十上繳中央財政,百分之七十留給省、市、 縣人民政府,專款用於耕地開發。各級留用的分配比例由省人民政府規定。

第三十二條 劃撥土地使用權不得擅自轉讓、租賃、抵押,確需轉讓、租賃、抵押 的,應當依法辦理相關手續。

第三十三條 因工程施工、堆料、運輸和地質勘查需要臨時使用國有土地或者農民 集體所有土地的,以及從事種植業、養殖業需要搭建臨時建築的,土地使用者應當根據土地權屬與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或者村民委員會、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簽訂臨時使 用土地合同,並按照合同約定支付臨時使用土地補償費。

臨時使用土地二公頃以下,由縣級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批准;臨時使用土地二公 頃以上,由設區的市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批准;其中臨時使用土地五公頃以上的,應當報省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備案。法律、法規規定須事先報經有關部門審核同意的, 在報批前,應當先經有關部門同意。

臨時使用土地的使用者應當按照臨時使用土地合同約定的用途使用土地,並不得修建永 久性建築物。

臨時使用土地的期限一般不超過二年。

臨時使用土地期滿,土地使用者應當退還土地,並恢復土地原狀。

第三十四條 在農村的私營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等從事非農業生產經營需要使用本 集體經濟組織所有的土地的,可以實行有償使用,並提出用地申請,經當地鄉(鎮)人民政府 審核,按照本辦法第二十一條的規定辦理審批手續;其中,涉及佔用農用地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四十四條的規定辦理審批手續。

按照前款規定經批准使用農民集體所有土地的,土地使用者與村民委員會或者農村集體 經濟組織應當按照批准文件簽訂土地使用合同,確定有償使用土地的用途、面積、期限、費用等事項。

使用土地期限已滿的,應當將土地退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地上的建築物和其他設施按照土 地使用合同的約定處理。使用土地期限已滿需要續用的,應當依法辦理續用手續。

第三十五條 農村村民建造住宅應當符合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村莊和 集鎮規 劃,盡量使用原有的宅基地、村內空閑地和村周邊的丘陵坡地;鼓勵自然村向中心村集聚;鼓勵統建、聯建和建造公寓式住宅;嚴格控制佔用耕地建造住宅。

農村村民一戶只能擁有一處宅基地,宅基地的面積標准(包括附屬用房、庭院用地),使 用耕地的,最高不得超過一百二十五平方米;使用其他土地的,最高不得超過一百四十平方米,山區有條件利用荒地、荒坡的,最高不得超過一百六十平方米。

農村村民宅基地的具體標准,由市、縣人民政府在前款規定的幅度內根據當地實際確定 。

第三十六條 農村村民建造住宅用地,應當向戶口所在地的村民委員會或者農村集 體經濟組織提出書面申請,經村民委員會或者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討論通過並予以公布,鄉( 鎮)人民政府審核,報縣級人民政府批准。

農村村民建造住宅使用農用地的,應當依法辦理農用地轉用審批手續。

農村村民經批准易地建造住宅的,原宅基地應當在住宅建成後交還村民委員會或者農村 集體經濟組織,並由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注銷原宅基地的土地使用權;屬於建新拆舊的,地上建築物應當自行拆除,拒不拆除的,由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拆除。

第三十七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其宅基地申請不予批准:

(一)宅基地面積已達到規定的標准再申請新宅基地的,但為實施村莊和集鎮規劃進行舊 村改造的除外;

(二)出租、出賣或者以其他形式轉讓地上建築物,再申請宅基地的;

(三)以所有家庭成員作為一戶申請批准宅基地後,不具備分戶條件而以分戶為由申請宅 基地的。

第三十八條 回鄉落戶的職工、軍人和其他人員申請建造住宅用地的,應當持有原 所在單位或者原戶口所在地鄉(鎮)人民政府出具的無住房證明材料,其宅基地面積按照當地標准執行。

回鄉定居的華僑、台灣和港澳同胞、外籍華人建造住宅的,其宅基地面積參照當地標准 執行。

本條第一款、第二款規定的人員申請宅基地的,應當按照本辦法第三十六條規定的程序辦理 。

第三十九條 土地使用者需改變土地用途的,必須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 的要求, 並依法重新辦理土地審批手續。

在城市、村莊和集鎮規劃區內改變土地用途的,在報批前,應當先經城市、村莊和集鎮 規劃行政主管部門同意。

第四十條 已建的建築物、構築物,需要重建、擴建的,應當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 劃確定的用途和城市規劃、村莊和集鎮規劃,並依法重新辦理規劃、用地審批手續。不改變土地用途並在規定的佔地面積范圍內重建的,應當簡化手續,及時批准。

第六章 監督檢查

第四十一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定期向同級人民代表大會或者其常務 委員會報告下列事項:

(一)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年度計劃執行情況;

(二)基本農田和其他耕地保護情況;

(三)耕地開墾情況和土地使用權出讓金等土地有償使用費的收繳使用情況;

(四)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認為需要報告的其他事項。

第四十二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按照《中華人民 共和國 土地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浙江省土地監察條例》等 法律、法規和本辦法的規定,實施土地監督檢查。

第四十三條 佔用耕地的單位在規定期限內拒不開墾耕地,也不繳納耕地開墾費的 ,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限期開墾或者補繳耕地開墾費。

土地行政主管部門依法收繳耕地開墾費後未按照規定組織耕地開墾的,上級土地行政主 管部門應當上收耕地開墾費,並組織開墾。

第四十四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建立土地巡查制度。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在監督檢查中,發現非法佔用土地或者超過批準的 標准多佔土地進行建設的,應當責令其停止建設;對拒不停止、繼續施工的,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負責人批准,可以查封、暫扣用於施工的工具、設備、建築材料。

第七章 法律責任

第四十五條 對土地違法行為,法律、法規已有行政處罰規定的,按照有 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執行。

第四十六條 超越批准許可權或者違反規定非法批准減免有關土地規費的,批准行為 無效,由上一級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或者有關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限期追繳被減免的規費,對直 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四十七條 逾期不支付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青苗和地上附著物的補償費的 ,由上一級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支付,並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 ,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第四十八條 侵佔、挪用、截留、私分征地補償費用及有關土地規費的,由上一級 人民政府或者有關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限期退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 ,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四十九條 依法收回國有土地使用權當事人拒不交出土地的,臨時使用土地期滿 拒不歸還的,或者不按照批準的用途使用國有土地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 門責令限期交還土地,並處以非法佔用土地每平方米二十元以上三十元以下的罰款。逾期仍不交還的,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第五十條 不依法辦理土地變更登記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責 令限期辦理;逾期不辦理的,給予警告,並可處以每平方米十元以上二十元以下的罰款。

第五十一條 在耕地上發展林果業、養殖業,導致糧食種植條件毀壞的,由縣級以 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恢復原種植條件,逾期不恢復的,處以耕地開墾費一 倍以上二倍以下的罰款。

第五十二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工作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不依法辦理土地權屬登記或者登記不當而不糾正的;

(二)弄虛作假審批土地的;

(三)超越法定許可權、法定程序和法定期限審批土地的;

(四)不按照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土地用途批准用地的;

(五)徇私舞弊,非法低價出讓國有土地使用權的;

(六)對土地違法行為依法應當給予行政處罰而不給予行政處罰或者行政處罰顯失公正的 ;

(七)違反行政程序執法的。

第八章 附 則

第五十三條 本辦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浙江省土地管理實施辦法》同時廢止。

⑹ 杭州哪裡有荒地廢墟這類的地方

看看這個地方

網頁鏈接

廢墟探險錄—杭州東方龍大酒店

⑺ 杭州市城區周邊哪裡有菜地(旱地)或山地租我想租個幾畝種種若有,大概要多少錢一畝

杭州市城北郊區就有菜地出租。 大約1000元左右一畝。有的地還要便宜一點。你可以到那裡去看看。

⑻  杭州市城市土地利用現狀

杭州市區土地利用現狀是以2000年4月拍攝的1∶1.5萬彩紅外航空遙感影像資料基礎進行解譯並結合實地調查分析獲得的(圖8.17,不包括餘杭區)。截止2000年,杭州市區各地類面積總計為351.833km2,其中,耕地134.537km2、其他農用地10.648km2、河流水面39.425km2、其他用地2.805km2、建設用地164.418km2。建設用地中,商業和服務業用地6.369km2、工礦倉儲用地35.612km2、公用設施用地14.161km2、公共建築用地13.198km2、住宅用地67.853km2、交通運輸用地22.362km2、特殊用地4.864km2。表8.2按3級分類給出了不同地類在各區(上城區、下城區、江干區、拱墅區、西湖區、濱江區和蕭山區)的分布情況。下面分別對各主要城市用地類型的情況作進一步分析。

圖8.17杭州市2000年城市用地現狀航空遙感解譯圖為避免圖面內容負擔過重,圖中地類按表8.1中的2級分類表示

8.5.1.1商業、服務業用地現狀

商業和服務業用地包括商業用地、金融保險用地、餐飲旅館業用地及寫字樓、商業樓、旅行社等其他商業、服務業用地。圖8.17反映了杭州市區商業黃金地段位置與分布狀況,可以看出商業和服務業用地特點是以老城區為中心密集分布。商服用地在各區的分布以西湖區所佔比例最大,其次是下城區及江干區。西湖區總面積為28.5426km2,其中商服用地就佔了1.5045km2,在空間上大致圍繞西湖分布。江干區商服用地主要沿秋濤北路和艮山路分布。在新並入杭州市的濱江區和蕭山區商服用地較少,分別只為0.0607kmz和0.1802km2

8.5.1.2工礦倉儲用地現狀

工礦倉儲用地絕大多數都遠離旅遊景點和名勝古跡所在地,在舊城區它們主要分布在拱墅區和下城區,面積分別為6.22490km2和5.7450km2,且大部分位於拱墅區和下城區北部。拱墅區京杭大運河兩岸是工礦倉儲設施的主要聚集地。其次,上城區和江干區南部的錢塘江北岸也是工礦倉儲集中分布區,主要沿鐵路、水路兩側密集分布,如艮山門站以北大片區域多為工礦倉儲用地。新並入杭州市的蕭山區工礦倉儲用地為1 1.3944km2,占目前杭州市工礦倉儲用地32%。表明杭州市工礦倉儲用地歷史沿革特點比較明顯(見圖8.17)。

8.5.1.3公用設施用地現狀

在此主要指名勝古跡、景點、公園、廣場、公共綠地等。西湖風景區是杭州市區最大的公用設施用地,其餘各區都有零星分布的公用設施用地,從統計結果看(表8.2),西湖區公共設施用地為9.0908km2,其他區公共設施用地總和為5.07km2,僅為西湖區公共設施用地的一半多一點。這種情況說明,一是要保護開發好現有公共設施用地,二是要大力開發新的公用設施用地,以利於城市向生態型花園式城市方向更快發展。

8.5.1.4公共建築用地現狀

公共建築用地主要指機關團體、教育、科研設計、文體、醫療衛生及慈善機構用地等。杭州市區公共建築用地分區成片現象比較明顯,江干區、拱墅區及下城區都有比較集中的公共建築用地類型。西湖區的教育、科研用地明顯多於其他區,達3.484km2,占杭州市公共建築用地的26.4%,主要分布於高新技術開發區。濱江區教育科研用地最少,只有0.2135km2,總體公用建築用地也只有0.2509km2,這方面的發展潛力較大(見表8.2)。

8.5.1.5住宅用地現狀

城市是人類的定居地之一,居住是城市的第一活動(李德華,2001),由此可見,住宅用地在城市中的重要作用。從城市用地的航片解譯結果來看(表8.2和圖8.17),住宅用地是杭州市區城市用地最多的一個類型,其中以城鎮單一住宅用地為主,面積達28.0159km2,而城鎮混合住宅用地只佔有極小的比例,只有0.1175km2。另外,在蕭山區和濱江區這兩個新擴展的城市行政區及江干區范圍內,農村宅基地用地仍佔有較大比例,三個區農村宅基地面積分別為17.6639km2、8.7526km2和6.1812km2。在目前所統計的7個區中農村宅基地面積總數達39.7192km2(表8.2),超過城鎮單一住宅用地面積。對這些地區進行統一的規劃改造,興建新式住宅,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潛力較大。這是城市今後發展的重要後備土地來源。

8.5.1.6交通運輸用地現狀

城市的形成發展與城市交通的形成發展之間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杭州市交通運輸用地除在沿江、沿河地區沿江河流向分布以外,其餘地區基本上呈東西南北走向,交通道路密度向城區中心增大,主幹交通道路呈輻射狀向外伸展,布局基本合理,七個城區總的交通用地面積為22.3623km2,占杭州市區建設用地總面積的13.6%(見表8.2和圖8.17)。

8.5.1.7特殊用地現狀

杭州市區的特殊用地主要為軍事設施用地及宗教用地,總計為4.8643km2,占市區建設用地總面積的2.96%,主要分布在江干區(見表8.2及圖8.17)。

表8.2杭州市區土地利用現狀統計結果(2000年;單位.km2

註:表中不含餘杭區數據。代碼289為水產品飼養地。

⑼ 荒地開荒以後算誰的

法律分析:荒地開荒以後屬於國家或集體所有。在農村和城市郊區的土地,除由法律規定屬於國家所有的以外,屬於農民集體所有。而宅基地和一些自留地、自留山等,也是屬於農民集體所有。農民開墾的荒地沒有辦理任何手續,既沒有辦理土地使用權證也沒有和村裡簽訂承包合同的話,這種情況按原則上來說,土地的使用權是歸村集體的,農民開墾的土地就有可能被村集體收回。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二百五十條 森林、山嶺、草原、荒地、灘塗等自然資源,屬於國家所有,但是法律規定屬於集體所有的除外。

第二百六十二條 對於集體所有的土地和森林、山嶺、草原、荒地、灘塗等,依照下列規定行使所有權:(一)屬於村農民集體所有的,由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民委員會依法代表集體行使所有權;(二)分別屬於村內兩個以上農民集體所有的,由村內各該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民小組依法代表集體行使所有權;(三)屬於鄉鎮農民集體所有的,由鄉鎮集體經濟組織代表集體行使所有權。

⑽ 墾荒的荒地資源

包括生荒地和熟荒地。前者指從未進行過墾殖的土地,也稱處女地。後者又稱撂荒地,指曾經開墾種植,但由於土地利用措施不當以致土地生產力嚴重衰退,或因受自然災害、戰亂等原因而荒廢達3年以上的土地,不包括為恢復地力而在輪作周期中有意安排的休閑地。對擬墾荒的土地,首先要進行綜合調查。適宜開墾的條件是:當地氣溫適於作物生長,無霜期長;土壤具備改良條件,土質適宜墾殖,土層厚度在20厘米以上;坡度小於25°;水文條件適宜,能使旱作穩定在濕潤、半濕潤狀態,或可開發灌溉水源的乾旱區荒地。根據上述條件,中國宜農荒地分為 4類:一類荒地指不加措施即可開墾的荒地。其土層深厚,地形平坦,土壤無侵蝕、不積水或排水條件良好、無鹽鹼化。二類荒地指稍加改良即可開墾的荒地。其土層較深,地形坡度為3°~7°的緩坡地,有輕微浸蝕或溝蝕;排水條件較差,需採取防洪排澇措施;或有中強度鹽漬化,但改良條件較好。三類荒地指改良後方可開墾的荒地。其水源困難,旱作不穩定;或坡度較大,有中度侵蝕,需修築梯田;或長期積水,排水條件差,需採取較大型的防洪排澇措施;或為重鹽鹼土而改良條件差,需採取較復雜的改良措施。四類荒地指不宜開墾的荒地。如處於高寒地區、積溫小於1200℃,或無灌溉水源不宜旱作的乾旱地,或坡度在25°以上,或長期積水、排水條件很差、改良困難的土地或重鹽鹼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