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資源管理 » 什麼是資源配置理論
擴展閱讀
石油和貴金屬有什麼關系 2025-01-10 19:34:00
中國每年出口鋼產品多少 2025-01-10 19:33:57

什麼是資源配置理論

發布時間: 2022-02-01 03:26:45

1. 資源配置的原則是什麼 公共經濟學

經濟矢量的合成和資源的有效配置
王見定 李穎伯

{摘要} 按照傳統的經濟學理論,經濟變數是以標量的形式出現的。本文提出:經濟變數實質上是一種矢量。但又不同於物理學中的矢量,有其自身的合成規律。資源的有效配置其實是經濟矢量合成的一種形式。本文以一些實例對經濟矢量合成的法則進行說明,並進一步闡述這一理論在經濟活動中的指導意義。(內容簡介:經濟學新理論)

4噸混凝土和1噸盤鋼構成一個5噸的混恁土構件;一個缸的發動機、一個底盤、一個車身構成一輛轎車;一個顯像管、一個復雜的線路和一個殼體構成一個精美的電視機;一個美容師半個小時的勞務加上對各種美容美發器械及化妝品的使用,產生了一個時髦的發型;一位外科大夫4個小時的手術以及四個同事的合作、醫療器械和各種葯物的使用完成了一個心臟手術....這些都是經濟矢量合成的事例。
混凝土4噸和1噸盤鋼是兩種不同的經濟變數,像這樣既有大小又有一定流向的經濟變數,我們定義為經濟矢量。4噸混凝土和1噸盤鋼構成了一個5噸的混凝土構件,可以看成兩種經濟矢量的合成。它們之間的比例是一定的,是由構件的用途決定的,而且這種比例將隨著生產的發展而變化(當然在一段時間內是相對穩定的)。如果現在有5噸混凝土和1噸盤鋼,也只能構成5噸的混凝土構件,多生產的1噸混凝土在這一組合中是無用的。這就是經濟矢量的合成法則。這個法則對於不同的經濟矢量之間是不同的。這種經經濟矢量的合成可以在多個經濟矢量中進行。例如一個發動機、二個車身、二個底盤也只能構成一輛轎車,其中的一個車身、一個底盤是多餘的。以上例子已說明了經濟矢量概念是客觀的,也說明經濟矢量是按一定法則合成而產生社會的綜合效益。這種法則在一定時期具有相對穩定性,它取決於合成商品和勞務的質量要求,也取決於屆時的生產水平。
通常,我們在經濟學教科書中見到的資源的有效配置,實際上也可看成是一種經濟矢量合成的實例,有效的含義就在於不進行多餘的生產。當然一種商品和勞務是否是有效的,還取決於價格和周圍的環境。例如:一輛賓士轎車,就它的發動機、底盤、車身以及其他一切配套設施都是可以說是一種資源的有效配置,但其10萬美元的價格,相對一般市民來說,就不能說是完全有效的。而對於中產階級來說卻可以看成是一種有效的配置。或者就環境而言,在經濟發達國家的美國、西歐它可能是一種資源的有效配置(當然也不能超過一定的數量)。而在那些經濟正處在發展中乃至落後的地區,它就不能算是一種資源的有效配置。
世界上,任何國家,不管它是發達的國家,還是發展中的國家,都面臨著對資源的有效開發和對資源的有效配置。資源不同程度的無效開發和無效配置,將造成有效資源的大量浪費、環境的嚴重污染乃至經濟危機。
近20年來,社會主義國家都面臨著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過渡,就實質而言,就是對各種資源進行更有效的開發,對各種資源進行更有效的配置。目前我國進行的下崗再就業工程實質上就是全國范圍內進行的各種資源的有效配置活動。所謂新的經濟增長點,就是某些地區、某企業、某產品基本上達到了某些資源的有效配置。我們認為,當這種有效配置的覆蓋面達到50%的時候,由於經濟活動的慣性,全國經濟將出現全面好轉,展示強大的生命力。就一個地區而言,整個經濟活動達到80%的有效將是非常理想的,100%的有效是不存在的,既使是在發達國家美國也至少有20%的無效生產,它需要通過調整,甚至破產來達到有效。
參考文獻

{1}Samueclson and Nordhaus:「Economics」,12th,Ed,McGraw-Hillco.NewYorK,1985.
{2}Parkins:「Modem.Macroeconomics」,Prentice Hall,Canada,1980.
{3}凱恩斯:《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中譯本,三聯書店,1957.
{4}克萊因:《凱恩斯的革命》中譯本,商務印書店,1980.
{5}羅賓遜、伊特韋爾:《現代經濟學導論》中譯本,商務印書店,1982.
{6}高鴻業、吳易乙:《現代西方經濟學》,經濟科學出版社,1990.
{7}王見定:《國民經濟行業排列的有序化與經濟矢量》,第15屆國際統計大會論文集,土耳其,1997.
{8}王見定:《社會統計學與數理統計學的統一》,中國經濟出版社,2006.第160-162頁。
.{9}王見定、李穎伯:《經濟矢量的合成和資源的有效配置》,國際社會和經濟發展大會論文集,1998.

2. 資源配置效率概念

資源配置效率是指在一定的技術水平條件下各投入要素在各產出主體的分配所產生的效益。
概念介紹
資源配置效率問題是經濟學研究的核心內容之一,資源配置效率問題包含兩個層面:
一是廣義的、宏觀層次的資源配置效率,即社會資源的資源配置效率,通過整個社會的經濟制度安排而實現;
二是狹義的、微觀層次的資源配置效率,即資源使用效率,一般指生產單位的生產效率,通過生產單位內部生產管理和提高生產技術實現。現代經濟學認為,市場是資源配置的最重要方式,而資本市場在資本等資源的配置中起著極為關鍵的作用。在此過程中,資金首先通過資本市場流向企業和行業,然後帶動人力資源等要素流向企業,進而促進企業和行業的發展。因此,資金配置是資源配置的核心。
資本市場的資源配置效率也有兩層含義:
一是資本市場本身的效率,指資本市場能否高效和低成本的為需要資金的企業和行業及時提供所需資金,這與資本市場的制度環境、技術環境等密切關聯;
二是各種資源通過資本市場流向不同效益水平的行業和企業的情況,反映資本市場將稀缺資源配置到效率最高的企業或產業部門的有效程度。
資本市場的資源配置功能及其效率一直為人們密切關注,然而目前國內關於資本市場資源配置效率的研究卻為數不多,因為帕累托效率衡量方法在實踐中難以應用,而且資源包括資金、技術和人力資源等多個方面,要想對資源配置效率進行全面而深入的研究殊為不易。由於資金配置是資源配置的核心,資金配置效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資源配置效率,因此我們可以通過分析證券市場的資金配置效率來對資本市場的資源配置效率作大致判斷。
資源配置效率理論指出,在完全競爭市場中,資本市場資源應按照邊際效率最高的原則在資本市場之間進行配置,因此資本市場資源配置效率的重要衡量標准就是看資本是否流向經營效益最好的企業和行業。因此,理論上看,效益應與資金投入相對應,行業和企業的效益應與其獲得的資金份額一一對應。
一方面,效益最好的行業和企業應當獲得最大份額的資金投入,效益次之者獲得資金次之,效益最差者獲得資金最少;
另一方面,獲得資金份額最大的行業或企業的效益也應最好,兩者都實現最優時,資金配置效率最高。前者實際上反映了資金在產業和企業間的配置情況,後者則反映了產業和企業的資金使用效率情況。

3. 高中政治。說明市場經濟是有效的資源配置方式的理論。

⑴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基礎性作用,在市場經濟中,生產什麼,如何生產和為誰生產,主要是通過價格的漲落以及供求行情的變化,由市場安排和調整,好像有一隻「看不見的手」在調節人財物在全社會的配置。
⑵市場通過價格漲落,比較及時、准確、靈活地反映供求變化,傳遞供求信息,實現資源配置。市場能夠利用利益杠桿,通過競爭調動人們的積極性,推動科技和經營管理的進步,推動生產力進步,促進勞動生產率提高和資源的有效利用。

4. 什麼叫資源配置的「帕累托最優」

曹植自此開始研究經濟學理論。他把各種版本的宏觀經濟學和微觀經濟學教科書翻遍以後,發現經濟學所關注的其實並不是教人如何賺錢的學問,而是關於資源配置的學問。經濟學告訴他,在一個自由選擇的體制中,社會的各類人群在不斷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過程中,可以使整個社會的經濟資源得到最合理的配置。市場機制實際上是一隻「看不見的手」推動著人們往往從自利的動機出發,在各種買賣關系中,在各種競爭與合作關系中實現互利的經濟效果。交易會使交易的雙方都能得到好處。另一方面,雖然在經濟學家看來,市場機制是迄今為止最有效的資源配置方式,可是事實上由於市場本身不完備,特別是市場的交易信息並不充分,卻使社會經濟資源的配置造成很多很多的浪費。 提高經濟效率意味著減少浪費。如果經濟中沒有任何一個人可以在不使他人境況變壞的同時使自己的情況變得更好,那麼這種狀態就達到了資源配置的最優化。這樣定義的效率被成為帕累托最優效率。曹植反復揣摩這個經濟學的效率定義,覺得這個義大利人說得還是非常有道理的。如果一個人可以在不損害他人利益的同時能改善自己的處境,他就在資源配置方面實現了帕累托改進,經濟的效率也就提高了。 在實際的經濟生活中,銷售和消費其實是脫節的。由此造成的浪費也是非常驚人的。你說現在反對大吃大喝,可是要吃要喝是人家自己掏錢買的。全國的飯店裡一年吃剩下的飯菜有多少?有人估計往泔水缸里倒掉的在600億元以上。而更多的是那些城裡人,家裡幾乎無一例外的都存放很多本來就沒有穿過幾次的衣服,從來沒有翻過的書,成紙箱的兒童玩具,僅僅看過一遍的電影光碟,甚至連一遍也沒聽完的英語磁帶。一個中學生兩年可以換3部手機,原因很簡單,原來的樣式不時髦了,拿不出門了。至於舊傢具、舊電器更是無處存放,只好該扔就扔。 面對這種情況,曹植和我們一樣,也很難在道德方面對誰進行譴責。消費領域通行的規則是消費者有權處理他自己花錢買來的任何商品和勞務。不論他的處理方式是什麼,哪怕他原封不動地扔掉也屬於完全正當,別人無權干涉。由於商品本身存在著價值和使用價值的雙重屬性,理論上,一件商品在出售給消費者的那一瞬間就實現了自己的價值,而不是消費者將它用掉的時候才實現價值的,後者所實現的是商品的使用價值。在市場經濟里,生產商品僅僅是為了銷售而不是為了消費。銷售和消費的脫節其實是很大的浪費,這種資源配置的效果根本沒有達到帕累托最優。

5. 有關資源配置的一些概念

1.什麼是資源的配置

凡是以商品形式出現在市場上的資源都是稀缺資源,資源產品化和商品化程度反映了資源的稀缺程度。而資源配置之所以成為問題,就是由人類慾望的無限性與資源供應的有限性之間的矛盾引起的。所以,資源配置就是以稀缺為基礎,使稀缺資源最大限度地保持一個合理的使用方向和數量比例,其最終目的還是通過資源配置提高稀缺資源的增量,以滿足人類日益增長的需求。

由此可見,資源配置是指各種資源(包括人力、物力、財力和外匯及土地礦產、技術等),在各種不同使用方向上的分配,是一個動態的概念。資源配置在一定時刻是已定的、固定的、靜止的,但在一定時期的不同時刻,又是未定的、流動的。它不斷隨價格升降調整自己的流向與數量,有一個隨價格波動變化的機制。就是說,資源配置是社會資源在不同生產部門之間的必要的平衡和相互聯系,是資源在不同生產部門之間的限度和比例的確立。在一定時刻建立的這種限制和比例經常被價格升降打破,於是又會引起一種新的限制和比例的再建立,導致社會資源在不同生產部門之間的再分配。

2.資源配置「邊際定律」

傳統微觀經濟理論認為,在完全的競爭條件下,當每一單位生產要素的利用都達到了邊際產量等於其價格的那一點時,資源就達到了最優配置:當所有用途中生產要素的邊際產量都相等時,社會產出(福利)就達到了最大。這一理論被稱為資源配置的「邊際定律」。

資源配置的「邊際定律」以資源配置價格作為資源配置評價的指標。資源配置價格等於在其他資源投入不變的條件下,每增加一單位的某種資源投入所帶來的收益增量或邊際收益。投入效果差,則資源配置價格低;投入效果好,則資源配置價格高;投入無效果或負效益,則資源配置價格為零或負值。

資源配置價格不同於市場價格,市場價格反映的是市場供求對價格的影響,不直接涉及投入效果的問題,而資源配置價格所反映的是單位資源投入的邊際收益的大小。由於資源投入後在生產和流通過程中效果是變化的,所以資源配置價格也是變化的。

顯然,由於微觀經濟效益與宏觀經濟效益並不總是一致,所以在以資源配置價格考察資源配置合理化時應看單位資源的投入是否增加了內部經濟和外部經濟,減少了內部不經濟和外部不經濟。另外,資源配置的效益還要考慮資源配置的目標收益。

3.資源配置方式

(1)市場配製資源。市場配置資源的市場經濟,是商品經濟的發展形態,是具有一定社會化程度的商品經濟,是商品生產已經代替自然經濟占統治地位,以市場作為資源配置的經濟運行的形式和方法。商品經濟的產生和形成,使生產面向市場需要而以利潤最大化為目的和動力,並通過競爭使商品的內在價值轉化為外在價格,以價格為指示器進行資源配置,從而把社會生產與社會消費聯系起來,大致保持生產與消費的比例。運用市場配置資源具有如下優點:①它突破了自然經濟滿足生產者自身需求的局限性,生產面向社會市場需求,由此可以產生因市場的擴大而擴大生產規模,促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②它以追求利潤最大化為生產目的和動力,通過市場競爭促使生產者提高技術水平,提高勞動生產率,節約支付,降低成本,提高收益,增加積累,不斷推動社會生產力的發展。③以價格為信號進行資源配置,把企業追逐最大利潤的積極性和平衡性結合在一起,能夠自動調節資源配置,優化生產結構。

(2)行政性的計劃配置資源。現代宏觀經濟認為,政府配置資源是不可缺少的資源配置手段。在政府認為由市場對資源的配置未能按社會經濟的發展目標將資源有效配置到各部門或各地區,或者說政府認為,為了達到經濟發展目標,通過市場配置資源的成本比通過政府配置成本要高時,政府將採取計劃配置資源的方式配置社會資源,以期用最小的成本達到社會經濟發展目標。計劃配置方式有以下優點:①它能夠兼顧效益與公平,對社會財富在各集團、各階層間進行公平分配,防止貧富分化,或者把貧富分化的差距限制在一定的權力范圍之內,有利於社會的安定。②對於一些非盈利性的公益事業及國防、基礎教育、環保等「公共物品」的建設與保護進行統一安排,優先發展。公益性地質調查就屬於「公共物品」或公益事業。③由於市場配置資源是從微觀配置到宏觀調節,調節過程較長,在短期內調整經濟波動必然會造成資源浪費和資源配置成本的增加。所以,國家要想在短期內對經濟進行較大幅度的調整時,就必須利用政府的強制性行政手段對經濟生活進行干預,將社會資源分配到需要優先發展的部門或行業上去。

綜上所述,市場配置與計劃配置是兩種不同的資源配置方式,但它們對社會條件的要求是相當嚴格的,即產權是集中還是分散。市場配置以產權的獨立與分散為前提,而計劃配置需要的是產權的集中統一管理。

兩種資源配置方式是對立統一、相輔相成的,各有所長。而它們所要達到的共同目標是實現社會資源的合理化配置,與社會制度的性質是沒有關系的。所以,在現代化的社會大生產條件下,採用計劃與市場兩種資源配置方式,具有客觀的必然性,尤其是對廣大發展中國家更是如此。

4.資源配置的目標

資源配置的根本目標就是實現資源的優化使用,使有限的資源在一定的時間和空間范圍內發揮最大的效益。從消費者的角度來看,資源配置的有效性必須有利於實現消費者行為目標。當然,這不是指某一單個人的目標,而是從一般意義上說的消費者所共同追求的目標和共同遵守的某些准則,也就是消費者通過一系列消費決策、選擇,實現其需求的最大滿足,即效用最大化;從社會經濟發展的角度來看,資源配置的有效性,必須有利於社會經濟發展目標的實現,有利於人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這就要求政府在正確理論的指導下,運用政府的行政手段,統管全局,綜合考慮市場配置與政府配置的優勢,合理配置資源,優化經濟結構,使有限的資源在一定的時間和空間范圍內發揮最大效益,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

6. 資源配置的方式有哪些 為什麼要資源配置

資源配置的類型按照資源配置方式的內容的不同可以劃分為三種類型,即自然經濟、市場經濟和計劃經濟。在社會化大生產條件下,資源配置有兩種方式:計劃方式、市場方式。
資源配置可以用最少的資源耗費,生產出最適用的商品和勞務,獲取最佳的效益。
資源配置(resource allocation)是指對相對稀缺的資源在各種不同用途上加以比較作出的選擇。資源是指社會經濟活動中人力、物力和財力的總和,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基本物質條件。在社會經濟發展的一定階段上,相對於人們的需求而言,資源總是表現出相對的稀缺性,從而要求人們對有限的、相對稀缺的資源進行合理配置,以便用最少的資源耗費,生產出最適用的商品和勞務,獲取最佳的效益。資源配置合理與否,對一個國家經濟發展的成敗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
極化方式:計劃部門根據社會需要和可能,以計劃配額、行政命令來統管資源和分配資源。計劃配置方式是按照馬克思主義創始人的設想,在社會主義社會,生產資料將由全社會佔有,商品貨幣關系將不再存在,因而資源配置的方式主要是計劃,即通過社會的統一計劃來決定資源的配置。在前蘇聯和東歐國家,正是按照這一理論來實踐的,把計劃作為資源配置的主要方式。我國改革開放以前的一段時間里,計劃也曾經是資源配置的主要方式,而市場的作用受到很大的限制。在計劃資源配置方式中,在一定條件下,這種方式有可能從整體利益上協調經濟發展,集中力量完成重點工程項目。但是,配額排斥選擇,統管取代競爭,市場處於消極被動的地位,從而易於出現資源閑置或浪費的現象。
市場方式:依靠市場運行機制進行資源配置的方式。市場成為資源配置的主要方式是從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開始的。在資本主義制度下,社會生產力有了較大的發展,所有產品、資源都變成了可以交換的商品,市場范圍不斷擴大,進入市場的產品種類和數量越來越多,從而使市場對資源的配置作用越來越大,市場成為資本主義制度下資源配置的主要方式。這種方式可以使企業與市場發生直接的聯系,企業根據市場上供求關系的變化狀況,根據市場上產品價格的信息,在競爭中實現生產要素的合理配置。但這種方式也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例如,由於市場機製作用的盲目性和滯後性,有可能產生社會總供給和社會總需求的失衡,產業結構不合理,以及市場秩序混亂等現象。

7. 十八屆全會精神要發揮什麼資源配置主體

要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
正確認識和處理政府與市場的關系是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問題,我們黨對這個問題的認識是不斷深化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提出要按經濟規律辦事,重視價值規律的作用;十二大提出計劃經濟為主,市場調節為輔;十二屆三中全會提出我國社會主義經濟是公有制基礎上的有計劃商品經濟;十三大提出社會主義有計劃商品經濟的體制應該是計劃與市場內在統一的體制。十四大明確提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使市場在社會主義國家宏觀調控下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這是一個重大理論突破,對我國改革開放和經濟社會發展產生了極為重要的作用。此後,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的表述,都是不斷強化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
經過市場化改革,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已建立起來,但市場體系還不健全,市場發育還不充分,特別是政府與市場的關系還沒有理順,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發揮受到諸多因素制約。這個問題解決不好,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就難以形成。把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上升為「決定性作用」,反映了我們黨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規律認識的進一步深化,是認識上的一個重大飛躍。
在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市場是經濟運行的中樞和集中體現,市場決定資源配置是市場經濟的一般規律,市場經濟本質上就是由市場決定資源配置的經濟。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健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必須遵循這條規律,著力解決市場體系不完善、政府幹預過多和監管不到位的問題。
經濟發展問題,說到底是要提高資源尤其是稀缺資源的配置效率,以盡可能少的資源投入生產盡可能多的產品、獲得盡可能大的效益。理論和實踐都證明,市場配置資源是最有效率的形式。要配置好各種社會資源,無論政府有多少智慧,計劃有多周密,都不可能比市場這台「超級計算機」更高明。市場藉助其發現價值的功能,不僅能夠讓各類企業通過市場競爭實現各種資源和生產要素的最佳組合以及自身利益最大化,而且能夠讓各種資源按照市場價格信號反映的供求比例流向最有利的部門和地區。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市場通過其內在的供求機制、價格機制、競爭機制的作用,有助於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也有助於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進而奠定實現共同富裕的物質基礎。

8. 如何理解微觀經濟學解決的問題是資源配置,中心理論是價格理論,研究方法是個量分析

單從一個社會學科的角度看這個問題的話,我覺得是沒有答案的,就像在問兒子的爸爸為什麼是爸爸,似乎用哲學才能回答了。如果和宏觀經濟學比較的話就比較容易理解了。
微觀經濟學解決的問題是資源配置,企業生產什麼、如何生產和為誰生產;宏觀經濟學解決的問題是資源利用,以實現社會福利的最大化。
微觀經濟學中心理論是價格理論,可能是因為市場是通過價格這只無形的手來調節經濟生活中的資源配置問題的;宏觀經濟學中心理論是國民收入決定理論。某理論之所以能夠成為某學科的中心理論,我想,那是因為那個理論本來就是學科的一個重點,另外,有一定的延展性,有一定的深度。
微觀經濟學研究方法是個量分析,即研究經濟變數的單項數值如何決定;宏觀經濟學研究方法是總量分析,即對能夠反映整個經濟運行情況的經濟變數的決定、變動及其相互關系進行分析。

不知道是不是這樣的呢?求真理

9. 在市場經濟中資源配置主要通過什麼等來進行

在社會化大生產條件下,資源配置有兩種方式:
計劃方式
計劃部門根據社會需要和可能,以計劃配額、行政命令來統管資源和分配資源。計劃配置方式是按照馬克思主義創始人的設想,在社會主義社會,生產資料將由全社會佔有,商品貨幣關系將不再存在,因而資源配置的方式主要是計劃,即通過社會的統一計劃來決定資源的配置。在前蘇聯和東歐國家,正是按照這一理論來實踐的,把計劃作為資源配置的主要方式。我國改革開放以前的一段時間里,計劃也曾經是資源配置的主要方式,而市場的作用受到很大的限制。在計劃資源配置方式中,在一定條件下,這種方式有可能從整體利益上協調經濟發展,集中力量完成重點工程項目。但是,配額排斥選擇,統資源配置管取代競爭,市場處於消極被動的地位,從而易於出現資源閑置或浪費的現象

10. 資源配置一詞是由誰在哪一本書提出的

亞當斯密《國富論》

資源配置理論是由亞當斯密在《國富論》提出。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望採納。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