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人口、資源、環境與發展的關系如何
人口,資源,環境與發展的關系中,人口是關鍵因素,隨著人口的增長和經濟的發展,人類對自然資源的需求量日益增長,排放的廢棄物也逐漸超過了自然環境的自凈能力。造成了環境污染,由此可見人口,資源,環境與發展組成了一個相互作用,相互依賴的整體,人口、資源、環境相互制約。
人類發展(人類社會生產、人口增長)需要消耗資源,影響環境,不能超過環境、資源的承受能力,在環境、資源能夠承受范圍內,合理、利用資源的發展的。 這就是人口,資源,環境與發展的關系。
對於「可持續發展」的討論總是和兩個根本性的問題糾纏在一起:
一個是環境問題,另一個就是人口問題。從環境問題本身來看,它的產生似乎同人口增長沒有什麼直接的和必然的聯系。但是,自從80年代以來,世界人口和經濟幾乎以同樣的速度增長,加上不可持續的生產和消費模式,給我們這個地球增加了越來越大的壓力,這同樣是擺在人類眼前的事實。
發達國家作為世界環境污染的主要出口商,他們的環境問題主要是生產、生活垃圾和廢物的處理不當造成的,人口增長在其中的影響微乎其微。與發達國家截然相反,發展中國家的人口則是以快於經濟增長的速度在增加,這使本來已經相當脆弱的生存環境受到更加嚴重的破壞。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可持續發展
⑵ 人口,資源,和環境的關系是怎樣的
在過去的20多年裡,中國因為計劃生育少生了3億多人。可想而知,如果再加上這么多人口,我們的生存環境會多麼惡劣,可持續發展會更加的遙遙無期。但我想指出一點,人口數量增長的壓力雖然是基礎性的,但並不是問題的本質,實際上有很多人口密度遠遠要高於貧困地區的城市其生態的壓力卻要輕得多。為什麼這么說呢?關鍵在於我們如何去理解人口對於生態的壓力。
人口問題並不僅僅是數量多少的問題,歸根結底是人口與資源、環境的關系問題。從力量形態說,任何一個人口都是消費力(或者稱消耗力)、養育力和活動力的結合。其中活動力可以有多種理解,譬如旅遊這種地理活動對資源環境就有很大影響,人口的遷徙意味著人口、資源、環境關系的重組。我們人類無時無刻不在消費自然的產品,從空氣、水、食物到通過自然資源加工和轉化的一切社會產品無不如是。
我的研究結論:
-- 人口、資源、環境之間問題的源頭在於人類的生存和發展方式。自然的演變史、文明的進化史就是人類不斷地攫取資源、破壞環境的歷史,也是不斷地再造資源、重建環境的歷史。在浩瀚的自然面前,人類就像一柄雙刃劍,發揮著歷史的作用。
-- 從系統的觀點說,人口與資源、環境的關系從三個方面互相結合:首先,任何一個人類的人口系統都是一個消耗的系統,由此帶出人口的消費力和資源的養育力的關系問題。人類是現今地球上食物鏈中最重要的一個生物環節,最重要的消耗系統。沒有對資源的消耗,人口系統是不可能存在下去的,但這種消耗是有邊界的。其次,任何一個人類的人口系統都是一個排泄的系統,由此帶出人口的污染力與環境的自凈力的關系問題。投入-產出的過程依然可以從人口系統中得到反映。人口系統時時刻刻都在產生垃圾,成為最大的環境污染源,但無論是我們的生活還是生產所產生的垃圾都存在著一個極限:環境的自凈能力和人類使廢物回收的程度。再次,任何一個人類的人口系統都是一個活動的系統,由此帶出人口的活動力和自然的支持力的關系問題。環境是人類活動的舞台,但人類的活動時刻可能給環境帶來壓力。
自然是人類的生存之源、衣食之母、道德之父。沒有自然的存在、自然的恩澤和自然的完美,人類的一切都無從談起。自然是人類最大的財富,也是最值得信賴的朋友。在很多地方,「發展」已經成為奢侈的字眼。所以,我寧願退一步說,我們需要的是新的生存哲學。這樣的哲學不僅僅是人類要在自己的欲求和自然的資源和環境之間建立起建設性的夥伴關系;而且在於要富有遠見地處理人與人的關系、社會與社會的關系。我們需要環境文明,需要環境道德和環境倫理,需要夥伴關系,需要友愛和責任。
既然自然是人類的衣食父母,我們就應該去保護它、去回饋它、去幫助它。這是環境倫理最基本的內涵了。遺憾的是,人口的增長、城市的崛起、欲求的增加使得我們越來越離開了文明的本質。人類大大小小的苦惱都來自文明的異化,我們所看到的文明是人類中心主義的文明,是將自然的演變命運排斥在外的文明,時代在呼喚新的文明形態,這就是有識之士所鼓吹的「環境文明」。這種文明觀,在我看來,就是將人類的命運和自然的命運緊緊相連的發展觀,就是將人類如何對待自然、自然就如何回應人類的理念作為對一切問題考慮出發點的發展觀,就是重新調整和建設人類與自然關系使之達到「天人相應」、「天人合一」境界的發展觀。
「環境文明」是以「親生態人口」為社會生活主體的文明社會。我們要考慮自己的行為可能產生的環境後果,並將一切不平衡的心理所可能產生的惡果消滅在萌芽狀態。人類有文化的自覺---這就是理性的力量,就是真、善、美的力量。所以它可以成為建設性的力量。但一旦人類被欲求所迷惑,就可能成為對資源環境最具有破壞性的力量。由此可見,通過環境教育建立起我們人類對於自身處境的「文化自覺」是何等的重要。
歷史經驗表明,在巨大的人口壓力下,在基本需求得不到充分滿足的情形下,我們對於自然的掠奪傾向會大於對自然的保護。這是中國的百年憂患。中國要重建山川優美的生態環境,面臨著極其巨大的挑戰,根本的一點是要完成歷史性的人口轉型:即從反生態人口轉變為親生態人口。唯一如此,人口才會主要作為建設性的生態因子而存在。毫無疑問,首先人口、資源、環境的關系要互相協調,然後才談得上實現社會總體的可持續發展。
⑶ 如何協調人口,資源,環境和發展之間的關系
協調人口,資源,環境和發展之間的關系。需從各方面同時進行控制。控制人口~也就會相對減少資源的使用,減少環境的破壞,這樣一來,發展的速度也會相對穩定些。所以要想協調好它們的關系,就必須從多方面入手。
⑷ 如何理解「人 口、資源、環境、經濟、發展」這幾個方面的相互作用及該學科研
人口資源與環境經濟學是教育部設立的一門新的經濟學學科。是研究人口發展、自然資源、生態環境與經濟發展相互之間關系的一個經濟學分支學科。它運用經濟學的基本理論和方法來揭示、分析人口經濟過程以及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的基本規律和辯證關系,評價和指導制定相關政策。
一、人口、資源與環境經濟學適合的工作(就業方向):
本專業知識面較寬,具有向經濟學相關領域擴展滲透的能力,能在綜合經濟管理部門、政策研究部門,金融機構和企業從事經濟分析、預測、規劃和經濟管理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在市場經濟中有廣泛的就業路徑。可到高等院校、科研單位、政府部門和金融行業及其他類型企業從事教學、科研和管理工作。
二、培養目標:
人口資源與環境經濟學教研室的培養目標是培養人口資源與環境經濟學高層次理論人才,以及相應的宏觀與區域性人口、資源、環境、經濟協調發展及規劃的高級研究人才。專業注重培養學生有廣博的專業知識,有創新能力,有組織實際工作的能力,能熟練地應用外語。
三、主要專業課程:
主要課程包括:人口、資源與環境經濟學總論、高級環境與資源經濟學、高級環境政策分析、高級環境管理、環境與自然資源價值評估、環境社會學、農村環境保護社會調查與案例研究方法、環境經濟模型原理與方法、環境經濟與管理優化方法、西方經濟學,計量經濟學、財政經濟學、國際經濟學、發展經濟學等。
⑸ 簡述人口,資源,環境與發展之間的關系
人口 資源 環境的關系是人與自然及人與人兩方面的統一。馬克思主義認為,人類活動一個方面人改造自然,另一方面是人改造人,人與自然的關系和人與人的關系是互為前提和互相影響的,馬克思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指出 人是社會關系總和與自然關系總和的統一 。
人口,資源,環境協調的本質是和諧,和解。馬克思把人與人的關系和人類同自然的關系,理解「為人類與自然的和解」,即人與自然的和解及人與人的和諧兩個方面。社會是人同自然界的完成的本質的統一 是自然界的真正復活,是人的實現了自然主義和自然界實現的人道主義 。
⑹ 在人口,資源,環境與發展的關系中,什麼是關鍵
要看是處於發展的那個階段了,不同的階段關鍵不一樣。比如中國,在戰後人口急劇下降,人口就是關鍵;過了幾十年人口快速增長,發展就是關鍵;發展到一定程度,需要大量的資源,那時資源又成為關鍵;目前,發展穩定,經濟高速發展,環境被嚴重破壞,環境就成為關鍵!
⑺ 人口、資源、環境三者的關系以及如何做到可持續發展
1三者間相互聯系相互影響。人口的增長會加大對資源的所取和對環境的破壞,而環境和資源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人口的數量。
2要做到可持續發展就要做到生態可持續,經濟可持續,社會可持續。從我國的角度講應該堅持科學發展觀,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加強能源節約,生態保護等。
⑻ 歷史與社會 請問你是怎樣看待人口、資源、環境與發展之間的關系
人口、資源、環境相互制約;
人類發展(人類社會生產、人口增長)需要消耗資源,影響環境,不能超過環境、資源的承受能力,在環境、資源能夠承受范圍內,合理、利用資源的發展的。
⑼ 人口與社會.環境.資源.經濟發展之間存在著怎樣的關系
我國人口資源環境和經濟的發展關系
1、相互聯系的觀點,世界上任何兩個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他們都存在著一定的聯系。
人口,資源,環境,經濟正是處在相互聯系的關系中並互相作用,人口多,資源消耗就大,要提供這么多資源那麼環境就會遭到破壞,雖然會帶來短期的經濟效益,但長期看,經濟也必然受到牽制,因為環境被破壞而導致的經濟損失,因人口過多導致的就業壓力和養老壓力都必然牽連經濟。因此,他們是相互聯系的。資本主義國家走的是先發展後治理的道路,我們國家堅持的是發展與環保並舉,近些年來加大了環境保護的力度,歸根結底是為經濟發展提供動力
2、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對物質有反作用。當前正確認識兩者關系有利於現實經濟的發展。
有什麼樣的物質,就有什麼樣的意識,人口資源環境經濟也正體現了這種關系,國家根據我國的人口資源和環境制定政策,發展經濟,就是為了適應物質世界,同樣,精神對物質有反作用,這些政策也將對人口控制,資源有效利用和環境保護起到積極的作用,這四者的關系就是一種唯物觀的體現
3、堅持發展的觀點。
一切事情都出在不斷的發展過程中,過去,在奴隸封建社會里,人口資源環境和經濟的矛盾並不是那麼突出,所以表面上看去是很和諧的,但是,到了工業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對資源的消耗超越了以往,為了獲得資源,環境遭到了嚴重破壞,這時候,我們就需要重新審視它們之間的關系,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不應只看到短期的經濟效益,更應該看到長遠的經濟和社會發展,制定積極的政策保護環境,控制人口,提高資源的有效利用率,唯有如此,才能獲得長遠的發展
4、正確的價值觀
堅持正確的價值觀就涉及到是從長遠價值還是眼前價值來判斷問題,怎樣的才是正確的價值觀,既要照顧現在人們對社會物質文化生活的需要,也要為子孫後代著想,這之間的利益如何取捨,就要求我們學會用正確的價值觀處理人口資源環境和經濟的關系
5.堅持正確的矛盾分析方法
現階段的社會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與落後的生產力之間的矛盾,抓住這個主要矛盾才能正確處理人口資源環境和經濟之間的關系,不能一味追求眼前利益而破壞環境,也不能一味以子孫需求而閑置資源停止發展,它們只是社會矛盾中的一個小矛盾,不能因小失大。一分為二的看問題才是我們應該堅持的
總之,人口資源環境經濟是互相聯系互相制約的,它們是一個整體
⑽ 如何處理全球人口與資源,環境,經濟之間的關系
要協調好人口 資源 環境 與社會發展之間的關系,中國必須建立可持續發展與兩型社會(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
人口、資源和環境這三方面,是一個具有內在聯系的系統工程。可持續發展的概念涉及到人口、資源、環境和社會經濟發展等各個方面,但就中國的國情而言,人口問題具有突出的重要意義。中國人口數量眾多、增長量大,給資源、環境和經濟發展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可以說,中國的社會經濟能否可持續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人口問題的解決,包括人口數量問題、人口素質問題和人口結構問題。 人口可持續發展要求妥善處理人口、資源、環境和發展之間的相互關系。它強調實現適度人口規模,提高人口質量,改善人口結構。強調人口結構與經濟結構的協調發展,它要求勞動適齡人口與就業手段、就業結構的協調發展;人口年齡結構老齡化與養老保障事業的協調發展;人口分布與產業結構、生產力布局的協調發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