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貨幣政策工具和目標有哪些
貨幣政策 :
通過中央銀行調節貨幣供應量,影響利息率及經濟中的信貸供應程度來間接影響總需求,以達到總需求與總供給趨於理想的均衡的一系列措施。
貨幣政策分為擴張性的和緊縮性的兩種。擴張性的貨幣政策是通過提高貨幣供應增長速度來刺激總需求,在這種政策下,取得信貸更為容易,利息率會降低。因此,當總需求與經濟的生產能力相比很低時,使用擴張性的貨幣政策最合適。
緊縮性的貨幣政策是通過削減貨幣供應的增長率來降低總需求水平,在這種政策下,取得信貸較為困難,利息率也隨之提高。因此,在通貨膨脹較嚴重時,採用緊縮性的貨幣政策較合適。
貨幣政策的工具主要有:
調整法定準備率、調整貼現率和公開市場業務。
⑵ 貨幣政策工具有哪幾種
現階段,中國的貨幣政策工具主要有公開市場操作、存款准備金、再貸款與再貼現、利率政策、匯率政策和窗口指導等。
1、公開市場操作(公開市場業務)是中央銀行吞吐基礎貨幣,調節市場流動性的主要貨幣政策工具,通過中央銀行與指定交易商進行有價證券和外匯交易,實現貨幣政策調控目標。
2、存款准備金,是指金融機構為保證客戶提取存款和資金清算需要而准備的在中央銀行的存款。存款准備金已成為中央銀行貨幣政策的重要工具,是傳統的三大貨幣政策工具之一。
3、利率政策是一國在一定時期內依據客觀經濟條件和經濟政策目標制訂的關於利率方面的各種制度、法令和條例的總稱。
4、匯率政策指一國政府利用本國貨幣匯率的升降來控制進出口及資本流動以達到國際收支均衡之目的。
(2)貨幣政策工具有哪些擴展閱讀
中國人民銀行可以運用的貨幣政策工具有6種,其作用與意義如下:
①公開業務
運用國債、政策性金融債券等作為交易品種,主要包括回購交易、現券交易和發行中央銀行票據,調劑金融機構的信貸資金需求。
②存款准備金
通過調整存款准備金率,影響金融機構的信貸資金供應能力,從而間接調控貨幣供應量。
③銀行貸款
運用再貸款政策、再貼現政策調劑金融機構的信貸資金需求,影響金融機構的信貸資金供應能力。
④利率政策
根據貨幣政策實施的需要,適時的運用利率工具,對利率水平和利率結構進行調整,進而影響社會資金供求狀況,實現貨幣政策的既定目標。
⑤匯率政策
通過匯率變動影響國際貿易,平衡國際收支。
⑥常備借貸便利工具
提高貨幣調控效果,有效防範銀行體系流動性風險,增強對貨幣市場利率的調控效力。
參考資料:網路-貨幣政策工具
⑶ 財政政策的工具有哪些貨幣政策的工具有哪些
財政政策的工具主要包括財政收入(主要是稅收)、財政支出、國債和政府投資。貨幣政策工具主要有公開市場操作、存款准備金、再貸款與再貼現、利率政策、匯率政策和窗口指導等。
財政政策工具也稱財政政策手段,是指國家為實現一定財政政策目標而採取的各種財政手段和措施,它主要包括財政收入(主要是稅收)、財政支出、國債和政府投資。財政政策工具有收入政策工具和支出政策工具。收入政策工具主要是稅收。支出政策工具分為購買性支出政策和轉移性支出政策,其中,購買性支出政策又有公共工程支出政策和消費性支出政策之別。
貨幣政策工具是中央銀行為達到貨幣政策目標而採取的手段。 貨幣政策工具分為一般性工具和選擇性工具。在過去較長時期內,中國貨幣政策以直接調控為主,即採取信貸規模、現金計劃等工具。1998年以後,主要採取間接貨幣政策工具調控貨幣供應總量。現階段,中國的貨幣政策工具主要有公開市場操作、存款准備金、再貸款與再貼現、利率政策、匯率政策和窗口指導等。2013年11月6日央行網站新增「常備借貸便利(SLF)」欄目,並正式發布今年常備借貸便利開展情況,標志著這一新的貨幣政策工具的正式使用。
⑷ 一般性貨幣政策工具有哪些
一般性貨幣政策工具主要包括(存款准備金制度、再貼現政策和公開市場業務)即所謂的「三大法寶」。
1、存款准備金制度
存款准備金制度開始於19世紀20年代波士頓的蘇弗克銀行的改革。以解決鄉村銀行劣幣驅逐城市銀行良幣,要求鄉村銀行在城市銀行存入足額存款,城市銀行則按面值收兌鄉村銀行的銀行券,維持其面額十足流通,保持了銀行券流通的穩定。這項制度成為1913年美國實行《聯邦儲備法》中法定存款准備金制度的基礎。
存款准備金制度是指中央銀行在法律所賦予的權力范圍內,通過規定或調整商業銀行交存中央銀行的存款准備金比率,控制其信用規模,並藉以間接地對社會貨幣供應量進行控制的制度。自1998年4月起,中國人民銀行有過大幅度降低了商業銀行的存款准備金和備付金比率。
2、再貼現政策
再貼現是隨著中央銀行的產生而發展起來的。英格蘭銀行曾在19世紀上半葉利用再貼現業務向票據經紀人進行短期資金的融通,並利用再貼現業務逐漸完成了其作為最後貸款人的職能,完成了其向中央銀行的自然演化過程。美國聯邦儲備體系成立前的國民銀行體系,主要問題之一是在緊急的時候沒有「後備力量」沒有「彈性」,此後,許多國家的中央銀行都將再貼現業務作為其主要的貨幣政策工具。
再貼現政策是中央銀行通過制定或調整再貼現利率來干預和影響市場利率及貨幣市場的供應和需求,通過規定貼現票據的資格來控制資金投向的一種金融政策。當市場銀根偏松時,中央銀行則提高再貼現率,由於再貼現率提高,貼現成本增加,貼現金額減少;同時市場利率會相應的升高,社會對貨幣的需求會受到抑制,從而使市場貨幣供應量減少。相反,降低再貼現利率,會增加貨幣供應。
3、公開市場業務
利用買賣政府債券來調控經濟則是20世紀20年代美國聯邦儲備體系的偶然發現。當時的再貼現效果因為危機而遭削弱,美國聯邦儲備銀行開始用政府債券的購買,降低利率擴張信用,這樣一個新的貨幣政策工具產生了。
公開市場業務是中央銀行在市場上買賣有價證券,藉以回籠貨幣或投放貨幣,調節貨幣供應量的活動。買賣對象一般為政府債券、國債、外匯。中央銀行可以經常地,連續地買賣有價證券。中央銀行運作公開市場業務的目的在於:公開市場業務對貨幣供求關系和貨幣供應量有微調作用,一般在經濟運行比較正常時使用得較多。以上供參考。
⑸ 貨幣政策工具有哪些
中央銀行貸款
中央銀行貸款又分為再貼現和再貸款
再貸款:就是經濟不景氣的時候,央行希望企業跟銀行借錢投入生產,然後央行就通過再貸款工具投放基礎貨幣,給銀行提供貸款資金。
經濟過熱那就減少再貸款余額,簡單說就是央行分配信貸規模。
再貼現:企業為了急著套現,而將商業票據打折賣給銀行的過程叫貼現。那當銀行手上票據太多,錢不夠周轉,銀行也可以將票據打折再賣給央行,這個就是再貼現。
利率政策
利率應該都比較熟悉,存款利率那是怎麼調整的呢?經濟不景氣,那老百姓的消費意願就會降低,當然,這兩個關系也可以互換,當某些事件的影響,也可能影響老百姓的消費意願,從而影響經濟,比如日本的房地產泡沫事件。
存款利率降低,老百姓就不再願意把錢存銀行,更願意消費;通過降低中期借貸便利MLF的利率,央行可以降低LPR,也就是貸款市場報價利率,這樣大家貸款的成本就降低了,也更願意借錢消費或者投入生產。
相反,緊急過熱的時候,央行就會提升利率了。
直接干預利率也是會有壞處的,利率本質其實是貨幣的價格,市場上的供給和需求決定利率,如果和央行定的利率有差別的化,就會產生貨幣供不應求或者供過於求的情況;
所以我國慢慢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
存款准備金
存款准備金是啥?
假如你要到銀行存一萬元存款,那銀行拿著你存的錢做什麼去了呢?放貸,然後收取利息,簡單說就是賺利差,銀行的產品就是錢。
那銀行拿著你的存款,放貸給其他人,突然過幾天你要急用,想取2000怎麼辦呢?所以央行就出台了一個工具,存款准備金,比如你存了1萬在銀行,那銀行就必須拿出一定比率存央行,以備儲戶取錢。
今年疫情央行就有公布降准,就是降低法定準備金率,讓銀行有更多的錢放貸,向市場投錢,刺激經濟。經濟過熱也會相應的升准,給經濟降溫。
公開市場操作
公開市場其實指的是銀行間市場,銀行缺錢就會找同行借錢,參與的銀行多了,就形成一個市場利率。
央行主要通過正回購和逆回購來進行公開市場操作。
正回購:央行把手上的債券(一般是國債)抵押給銀行,同時承諾未來某天把債券給買回來(央行抵押債券給銀行,向銀行借錢)
逆回購:銀行抵押債券給央行,央行借錢給銀行。
正回購是回籠資金,逆回購是給市場放水。
常備借貸便利(SLF)
銀行有時候沒錢了,借也借不到,央行就推出了常備借貸便利,以解銀行燃眉之急,期限比較短,一般有三個月,7天、1天。
SLF和抵押貸款類似,銀行拿著債券類資產或信貸資產抵押給央行,和央行借錢。這是銀行最後一個借錢渠道,利率也是比較高,一般是銀行實在借不到錢了,才會申請SLF。
銀行也不會隨便申請SLF,這樣會造成外界以為銀行缺錢。其他貨幣工具都是被動,等著央行實行,但SLF主動性比較強,銀行可以主動和央行申請。
中期借貸便利(MLF)
MLF是逆回購與SLF的補充,貸款期較長,期限一般是3個月、6個月、一年不等。
MLF導向性比較強,剛推出的時候,主要會用在三農和小微企業上。銀行要想通過MLF借錢,必須用優質資產抵押。
現在MLF的利率也是LPR的基準,央行通過調整MLF的利率傳導到LPR上,最後影響到企業或居民的貸款利率。
抵押補充貸款(PSL)
這個工具是為了棚戶區改造而推行的貨幣工具,政府要拆遷,那就必須要補償棚戶區的居民,所以為了支持地方政府促進棚改城鎮化,央行推出PSL。
央行先把錢借給政策性銀行(國家開發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中國進出口銀行),政策性銀行就把錢借給地方政府,地方政府就拿錢賠給棚戶區居民。
PSL期限在3-5年。
定向中期借貸便利(TMLF)
為了支持民營企業小微企業,推出了TMLF,期限比MLF要長,一般是1-3年。
TMLF利率要比MLF要低。
⑹ 中國人民銀行的貨幣政策工具有哪些
《中國人民銀行法》對我國貨幣政策工具的種類有明確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人民銀行法》:
第二十三條 中國人民銀行為執行貨幣政策,可以運用下列貨幣政策工具:
(一)要求銀行業金融機構按照規定的比例交存存款准備金;
(二)確定中央銀行基準利率;
(三)為在中國人民銀行開立賬戶的銀行業金融機構辦理再貼現;
(四)向商業銀行提供貸款;
(五)在公開市場上買賣國債、其他政府債券和金融債券及外匯;
(六)國務院確定的其他貨幣政策工具。
中國人民銀行為執行貨幣政策,運用前款所列貨幣政策工具時,可以規定具體的條件和程序。
【拓展資料】
貨幣政策工具是指中央銀行為達到貨幣政策目標而採取的手段。根據本法第三條的規定,我國的貨幣政策目標為「保持貨幣幣值的穩定,並以此促進經濟增長」。
為實現貨幣政策目標,中央銀行要控制一般商業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的信貸活動,從而控制貨幣供應,進而影響整個國民經濟活動。為了調節金融,穩定貨幣,中央銀行要運用經濟手段,同時輔之以行政手段,控制和調節市場的信貸數量。
按照規定的比例交存存款准備金
存款准備金政策是指中央銀行依據法律所賦予的權力,要求商業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按規定的比率在其吸收的存款總額中提取一定的金融繳存中央銀行,並藉以間接地對社會貨幣供應量進行控制的制度。提取的金額被稱為存款准備金,准備金占存款總額的比率稱為存款准備率或存款准備金率。
1.存款准備金制度由兩部分組成:
一是法定準備金。
二是超額准備金。
法定準備金是指以法律形式規定的繳存中央銀行的存款准備金,其運作的原理是中國人民銀行通過調整商業銀行上繳的存款准備金的比率,藉以擴張或收縮商業銀行的信貸能力,從而達到既定的貨幣政策目標。比如提高法定準備金比率,由一定的貨幣基數所支持的存貸款規模就會減少,從而使流通中的貨幣供應量減少;反之,則會使貨幣供應量增加。
超額准備金是銀行為應付可能的提款所安排的除法定準備金之外的准備金,它是商業銀行在中央銀行的一部分資產。
2.我國的超額准備金包括兩個部分:
一是存入中央銀行。
二是商業銀行營運資金中的。
前者主要用於銀行間的結算和清算,以及用於補充現金准備,而後者是用於滿足客戶的現金需要。
⑺ 屬於貨幣政策工具的有哪些
貨幣政策工具——又稱貨幣政策手段,是指中央銀行為調控中介指標進而實現貨幣政策目標所採用的政策手段。
(1)一般性貨幣政策工具:是指法定存款准備率、再貼現政策和公開市場業務,稱「三大法寶」。
◆法定存款准備率:是以法律的形式規定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將其吸收存款的一部分上繳中央銀行作為准備金的比率。調整法定存款准備率可以迅速改變商業銀行的存款擴張倍數和貨幣乘數,以調控貨幣供給量。但該工具的效果過於猛烈,不宜經常使用。
◆調整再貼現率→商業銀行借入資金的成本→商業銀行對社會提供的信用量→ 貨幣供給總量;改變再貼現資格的條件→改變資金流向→抑制或扶持部門經濟。但該工具的主動性差、調節作用有限。
◆通過公開市場業務買賣有價證券:一方面直接增減基礎貨幣→調控貨幣供應量;另一方面 影響有價證券價格→調節社會信用量。公開市場業務具有主動性強、靈活性高、調控效果和緩、告示效應好、影響范圍廣等特點。公開市場業務作用的有效發揮是有條件的 。
(2) 選擇性政策工具:中央銀行對某些特殊領域的信用活動加以調節和影響的一系列措施。
◆消費信用控制:是指中央銀行對不動產以外的各種耐用消費品的銷售融資予以控制。
◆證券市場信用控制:是指中央銀行對有關證券交易的各種貸款和信用交易的保證金比率進行限制,並隨時根據市場的狀況加以調整,目的在於控制金融市場的交易總量,抑制過度的投機。
◆不動產信用控制:指中央銀行對金融機構在房地產方面放款的限制性措施,以抑制房地產投機和泡沫。
◆優惠利率:是中央銀行對國家重點發展的經濟部門或產業,如出口工業、農業等,所採取的鼓勵性措施。
◆預繳進口保證金:是指中央銀行要求進口商預繳相當於進口商總值一定比例的存款,以抑制進口過快增長。
(3其他貨幣政策工具
◆一類是屬於直接信用控制,主要手段包括規定利率限制及信用配額、規定金融機構的流動性比率和直接干預等;
◆一類屬於間接信用控制,如中央銀行通過道義勸告、窗口指導等辦法間接影響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
⑻ 貨幣政策的三大工具
中央銀行傳統三大貨幣政策工具是指:
1.存款准備金
存款准備金是指限制金融機構信貸擴張和保證客戶提取存款和資金清算需要而准備的資金。法定存款准備金率,是金融機構按規定向中央銀行繳納的存款准備金占其存款的總額的比率。
2.公開市場業務
公開市場,是指各種有價證券自由成交,自由議價,其交易量和價格都必須公開顯示的市場。公開市場業務,是指中央銀行利用在公開市場上買賣有價證券的辦法來調節信用規模、貸幣供應量和利率以實現其金融控制和調節的活動,是貨幣政策的最重要的工具。
3.再貼現
貼現,是票據持票人在票據到期之前,為獲取現款而向銀行貼付一定利息的票據轉讓。再貼現,是商業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將貼現所獲得的未到期票據,向中央銀行作的票據轉讓。
拓展資料:
貨幣政策也就是金融政策,是指中國人民銀行為實現其特定的經濟目標而採用的各種控制和調節貨幣供應量和信用量的方針、政策和措施的總稱。貨幣政策的實質是國家對貨幣的供應根據不同時期的經濟發展情況而採取「緊」、「松」或「適度」等不同的政策趨向。
運用各種工具調節貨幣供應量來調節市場利率,通過市場利率的變化來影響民間的資本投資,影響總需求來影響宏觀經濟運行的各種方針措施。調節總需求的貨幣政策的三大工具為法定準備金率,公開市場業務和貼現政策。
中央銀行產生背景:
(1)商品經濟的迅速發展 18世紀初,西方國家開始了工業革命,社會生產力的快速發展和商品經濟的迅速擴大,促使貨幣經營業越來越普遍,而且日益有利可圖,由此產生了對貨幣財富進行控制的慾望。
(2)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頻繁出現資本主義經濟自身的固有矛盾必然導致連續不斷的經濟危機。面對當時狀況,資產階級政府開始從貨幣制度上尋找原因,企圖通過發行銀行券來控制、避免和挽救頻繁的經濟危機。
(3)商業銀行的普遍設立,伴隨著商品經濟的快速發展,銀行業也逐步興盛起來。商品經濟的迅速發展和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興起在推動歐洲大陸的貨幣兌換商轉變成商業銀行的同時也加速了新銀行的涌現。
(4)貨幣信用與經濟關系普遍化。資本主義產業革命促使生產力空前提高,生產力的提高又促使資本主義銀行信用業蓬勃發展。
(5)資本主義商品經濟的迅速發展,經濟危機的頻繁發生,銀行信用的普遍化和集中化,既為中央銀行的產生奠定了經濟基礎,又為中央銀行的產生提供了客觀要求。
⑼ 新型貨幣政策工具有哪些
創新型貨幣政策工具主要包括短期流動性調節工具(SLO)、常備借貸便利(SLF)、抵押補充貸款(PSL)、中期借貸便利(MLF)以及臨時流動性便利(TLF)等。貨幣政策工具是中央銀行為達到貨幣政策目標而採取的手段。 貨幣政策工具分為一般性工具和選擇性工具。在過去較長時期內,中國貨幣政策以直接調控為主,即採取信貸規模、現金計劃等工具。1998年以後,主要採取間接貨幣政策工具調控貨幣供應總量。
新型貨幣政策工具
創新型貨幣政策工具主要包括短期流動性調節工具(SLO)、常備借貸便利(SLF)、抵押補充貸款(PSL)、中期借貸便利(MLF)以及臨時流動性便利(TLF)等。
①SLO是中國人民銀行在2013年初創設的政策工具,作為公開市場常規操作的必要補充,在銀行體系流動性出現臨時性波動時相機使用。SLO以7天期內短期回購為主,遇節假日可適當延長操作期限,採用市場化利率招標方式開展操作。
②SLF是中國人民銀行在2013年初創設的中央銀行借貸便利類工具,最長期限為3個月,利率水平根據貨幣調控需要、發放方式等綜合確定。
③PSL於2014年4月由中國人民銀行創設,PSL期限相對較長,操作對象主要為政策性銀行。
④MLF於2014年9月由中國人民銀行創設,是央行提供中期基礎貨幣的貨幣政策工具,對象為符合宏觀審慎管理要求的商業銀行、政策性銀行,採取質押方式發放,並需提供國債、央行票據、政策性金融債、_等級信用債等優質債券作為合格質押品。MLF起到了補充流動性缺口的作用,有利於保持中性適度的流動性水平。
⑤TLF於2017年1月20日由中國人民銀行創設,向現金投放中佔比高的幾家大型商業銀行提供臨時性流動性支持,以滿足春節前後現金投放的集中需求。
貨幣政策工具
是中央銀行為達到貨幣政策目標而採取的手段。 貨幣政策工具分為一般性工具和選擇性工具。在過去較長時期內,中國貨幣政策以直接調控為主,即採取信貸規模、現金計劃等工具。1998年以後,主要採取間接貨幣政策工具調控貨幣供應總量。
中國的貨幣政策工具主要有公開市場操作、存款准備金、再貸款與再貼現、利率政策、匯率政策、窗口指導、短期流動性調節工具(SLO)、中期借貸便利(MLF)等。2013年11月6日央行網站新增「常備借貸便利(SLF)」欄目,並正式發布常備借貸便利開展情況,標志著這一新的貨幣政策工具的正式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