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人類最早發明的水上交通工具是
獨木舟 獨木舟,又稱獨木船,是用一根木頭製成的船,是船舶的"先祖",是最早的船舶,在世界各地都曾出現過。另有著名期刊寫手獨木舟。
Ⅱ 早期的水路交通工具是怎樣的
長期與自然界的抗爭不斷增添了人們的智慧,自然現象的反復出現也給人以一定的啟迪。古人終於認識到某些物體具有浮性,自然漂浮物成為人們創造舟船工具的最早誘因。
從獨木舟到木板船是我國古代造船史上的一次重大飛躍。在此基礎上,此後的各種弘舸巨艦、樓船方舟也陸續產生。
我國古人對單根竹木浮力的認識是逐步加深的。由於單根竹木浮在水中易滾動而且面積窄小,運載力有限,於是,古人就將數根並扎,以利於平穩漂浮和運載量的增加,這樣可載物又可載人。
古人創制的最早的水上交通工具筏子,是一種用樹干或竹子並排扎在一起的扁平狀物體。筏子,古時也稱為「桴」、「泭」,或「箄」。
繼編木為筏之後,《周易·系辭》中說「刳木為舟」。「刳」是割開、挖空的意思,「舟」是指古代船舶的直系祖先獨木舟。
有了舟,人們尚不能在水中隨意行駛,還必須有推動獨木舟行進的工具。《周易·系辭》中說「剡木為楫」,即是指古人制槳的方法,「剡」的意思是削。削木頭做成槳,以推進舟的行駛。人們才可較隨意地在水面上活動。
獨木舟具體出現的時代尚不能斷定。
1977年在浙江省餘姚河姆渡遺址中,出土一柄用整木「剡」成的木槳,表明至遲在大約7000年前,我國已開始使用獨木舟。同時也說明,我國發明和使用舟船的歷史較之車馬出現的時代要早數千年之久。
我國古代獨木舟的形制,大致有3種:一種頭尾均呈方形,不起翹,接近平底;一種呈頭尖尾方形,舟頭起翹;一種頭尾均呈尖形,兩頭起翹。
獨木舟的優點就在於一個「獨」字,舟身渾然一體,嚴整無縫,不易漏水,不會鬆散,而且製作工藝簡單,所以沿用的歷史很長。直至今日,在我國西南少數民族地區,獨木舟還被用作渡河工具。
筏子與獨木舟的相繼出現,是人類開拓水域交通邁出的第一步。有了它們,人類的活動范圍便從陸地擴大到水上,人類從此可以跨江渡河,大大縮短了地域上的阻隔。
在獨木舟的基礎上,人們開始直接用木板造船,創制出新型的船,這就是木板船。早期的木板船是由一塊底板和兩塊側板組成的最簡單的「三板船」。全船僅由3塊板構成,底板兩端經火烘烤向上翹起,兩側舷板合入底板,然後用鐵釘連接,板縫用刨出的竹纖維堵塞,最後塗以油漆。
舟船的出現原本是人類為了滿足載貨、運輸和生產的需要,但在奴隸制社會的夏、商、周時期,舟船和馬車一樣,也成為了戰爭的主要工具。
戰艦是從民用船隻發展起來的,但由於戰艦既要裝備進攻武器,又要防禦敵艦攻擊,所以其結構和性能均比民用船隻要優越得多。因此可以說,戰艦是當時造船技術水平的最高體現。秦漢時期的船隻類型多,規模大,而且行船的動力系統、系泊設施基本完備。從文獻記載看,當時水軍的戰艦種類繁多,有「艅艎」、「三翼」、「突冒」、「戈船」等。
「艅艎」又稱「余皇」,船頭裝飾鷁首,專供國君乘坐,因此又稱「王舟」。戰時則作為指揮旗艦。「三翼」指大翼、中翼、小翼,即3種同類型輕捷戰艦的合稱。「突冒」是一種沖突敵陣的小型戰船。「戈船」是一種船上安有戈矛的戰船。
魏晉南北朝時期至隋唐五代,我國船舶製造有兩個方面值得提出來,一是沙船的出現;二是設置水密艙。沙船是我國古代四大航海船型之一。它是在古代平底船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船型。據專家考證,沙船始造於唐代的崇明島,首尾俱方,又增強了抗縱搖的阻力。成為唐宋元明清各代內河、近海、遠洋船舶中的主要船型之一。
將船艙用隔艙板隔成數間,並予以密封,這種被隔開的艙稱為「水密艙」。
水密艙的出現也是我國對世界造船技術的一大貢獻。世界其他國家直至18世紀末,才吸收了我國這一先進技術,開始在船上設置水密艙。
宋元時期的造船較之前代又有改進,更為完善。海船在中部兩舷側懸置竹梱,稱「竹橐」。其作用是消浪和減緩船隻左右搖擺,以增強航行的穩定性。同時它也是吃水限度的標志。
大船都有大小兩個主舵,舵可升降,根據水的深淺交替使用。這種平衡舵的舵面呈扁闊狀,以增大舵面面積,提高舵控制航向的能力。而且又因一部分舵面積分布在舵柱的前方,可以縮短舵壓力中心對舵軸的距離,減少轉舵力矩,操縱更加靈便。
宋元時已開始使用儀器導航。此外,這一時期還出現了導航標志,以指示船舶安全進港。
明代是我國造船史上的第三次高峰,最能反映明代造船技術水平和能力的,當屬鄭和所乘坐的寶船。大型寶船長約150米,寬約60米。
據推測,鄭和每次出洋的船舶數量當在100艘以上,其中大型寶船在40多艘至60艘之間,另外還有馬船、糧船、坐船、戰船等大小輔助船隻。
明代造船不僅數量多、規模大,而且船舶的種類也很多。有運輸船、海船、戰船等。如此種類眾多的船舶,其船型除沙船和福船船型以外,還有廣船與鳥船船型。
Ⅲ 最早發明的水上交通工具是什麼
西元前6315年在荷蘭出土的獨木舟是目前發現最古老的北歐獨木舟 距今約8000多年 應該是獨木舟
Ⅳ 人類最原始的交通工具是什麼
人類開始時只有自己走,後來貧富出現,就又有了人抬(轎子),後來去遠的地方開始騎驢騎馬,要帶家中其他的人,就用上了馬車.所以正真的代步工具最早還是騎行動物類.
Ⅳ 最早的水上交通工具是獨木舟( )
1對 2對 3錯
Ⅵ 古代水上交通工具有哪些
一、獨木舟
是一種用單根樹干挖成的小舟,需要藉助槳驅動。獨木舟的優點在於由一根樹干製成,製作簡單,不易有漏水,散架的風險。它可以說是人類最古老的水域交通工具之一。
二、樓船
樓船,中國古代戰船,因船高首寬,外觀似樓,而得名。因其船大樓高,遠攻近戰皆合宜,故為古代水戰之主力。
三、筏
用竹、木等平擺著編紮成的水上交通工具。筏,具有取材容易,製造簡單,穩性好,裝載面積大,能穿過急流淺灘等優點。
四、烏篷船
烏篷船,是江南地區的獨特水上交通工具,因竹篾篷被漆塗成黑色而得名。船身狹小,船篷低矮。船板上輔以草席,可坐可卧,但因船篷低矮和船身狹小,故乘客不方便直立,否則有失去平衡而翻覆的危險。
五、羊皮筏子
古代勞動人民「縫革為囊」,充入空氣,泅渡用。唐代以前,這種工具被稱為「革囊」,到了宋代,皮囊是宰殺牛、羊後掏空內臟的完整皮張,不再是縫合而成,故改名為「渾脫」。
渾做「全」解,脫即剝皮。人們最初是用單個的革囊或渾脫泅渡,後來為了安全和增大載重量,而將若干個渾脫相拼,上架木排,再綁以小繩,成為一個整體,即「皮筏」。
Ⅶ ()人是我國最早的水上交通工具「筏」的發明者
木筏的發明源於南方多河流地區,最初可能是發現人落水後可以抓住浮木而存活,然後就有了成排的木頭或竹子做成的木筏。大規模使用在南北朝時有過戰爭中使用的記錄,當然發明它就在此更早的時候了。雖然咱們民族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但南方少數民族卻其實沒有這么久的記錄,所以也就無史可查了。
所以只能知道木筏發明的時間很早,但不可能確切。
Ⅷ 人類最早發明的水上交通工具是
獨木舟
在遙遠的古代,人們發現,樹葉、樹干在水裡會漂浮,又發現,樹葉能負荷的重量很小,樹干能負荷的重量就大,樹干越粗大,其所能承受的重量也越大。人們還發現,圓柱形的樹干在水裡不穩定,它會翻滾,人在上面坐立不穩,人們根本無法在這種圓柱形樹幹上面活動。 就這樣,人們就用石斧、石錛、鍤等工具,將圓圓的樹干削平。後來,發現用火比石斧加工木材更為方便。人們將樹幹上不需要挖掉的地方都塗上厚厚的濕泥巴,然後用火燒掉要挖去的部分。這樣被燒的部分就被燒成一層炭,再用石斧砍,就比較容易了。獨木舟就是這樣製造成功的。 在中國古籍《易經—系辭》中有「刳木為舟」的記載,就是說獨木舟是刳木而成的。
Ⅸ 中國最早發明的水上交通工具是
獨木舟。。。。。。。。。。。
Ⅹ 人們創造的最早的水上交通工具是獨木舟對嗎
人們創造的最早的水上交通工具是獨木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