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工具五金 » 一般性貨幣政策工具有哪些
擴展閱讀
去除魚尾紋費用多少 2024-11-01 22:25:53

一般性貨幣政策工具有哪些

發布時間: 2022-02-14 00:17:16

Ⅰ 屬於貨幣政策工具的有哪些

貨幣政策工具——又稱貨幣政策手段,是指中央銀行為調控中介指標進而實現貨幣政策目標所採用的政策手段。
(1)一般性貨幣政策工具:是指法定存款准備率、再貼現政策和公開市場業務,稱「三大法寶」。
◆法定存款准備率:是以法律的形式規定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將其吸收存款的一部分上繳中央銀行作為准備金的比率。調整法定存款准備率可以迅速改變商業銀行的存款擴張倍數和貨幣乘數,以調控貨幣供給量。但該工具的效果過於猛烈,不宜經常使用。
◆調整再貼現率→商業銀行借入資金的成本→商業銀行對社會提供的信用量→ 貨幣供給總量;改變再貼現資格的條件→改變資金流向→抑制或扶持部門經濟。但該工具的主動性差、調節作用有限。
◆通過公開市場業務買賣有價證券:一方面直接增減基礎貨幣→調控貨幣供應量;另一方面 影響有價證券價格→調節社會信用量。公開市場業務具有主動性強、靈活性高、調控效果和緩、告示效應好、影響范圍廣等特點。公開市場業務作用的有效發揮是有條件的 。
(2) 選擇性政策工具:中央銀行對某些特殊領域的信用活動加以調節和影響的一系列措施。
◆消費信用控制:是指中央銀行對不動產以外的各種耐用消費品的銷售融資予以控制。
◆證券市場信用控制:是指中央銀行對有關證券交易的各種貸款和信用交易的保證金比率進行限制,並隨時根據市場的狀況加以調整,目的在於控制金融市場的交易總量,抑制過度的投機。
◆不動產信用控制:指中央銀行對金融機構在房地產方面放款的限制性措施,以抑制房地產投機和泡沫。
◆優惠利率:是中央銀行對國家重點發展的經濟部門或產業,如出口工業、農業等,所採取的鼓勵性措施。
◆預繳進口保證金:是指中央銀行要求進口商預繳相當於進口商總值一定比例的存款,以抑制進口過快增長。
(3其他貨幣政策工具
◆一類是屬於直接信用控制,主要手段包括規定利率限制及信用配額、規定金融機構的流動性比率和直接干預等;
◆一類屬於間接信用控制,如中央銀行通過道義勸告、窗口指導等辦法間接影響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

Ⅱ 中央銀行的一般性貨幣政策工具那幾種!!

你好啊,最近我在准備貨幣銀行學的考試,剛好對這部分比較熟悉,就第一次幫別人回答這個問題啦~
中央銀行有三樣看家「法寶」:存款准備金率、再貼現率和公開市場業務。除此之外,還有一些非常規武器,它們被稱作選擇性政策工具和補充性政策工具。高居金融金字塔頂端的中央銀行,若能嫻熟地運用貨幣政策工具,便可閑庭信步,處變不驚了。

有人說,貨幣是現代經濟社會的血液,不可或缺,無處不在。中央銀行則好比心臟,吞吐萬象,舉足重輕。它不以贏利為目的,也不經營普通銀行業務,其主要職能之一,就是運用一定的政策工具,控制貨幣供應量,影響信貸總規模,為經濟發展創造良好的金融環境。

提起貨幣供給,人們很容易想到「發票子」。其實,中央銀行控制貨幣供應量,不僅指流通中的現金,而且包括存款。不同的貨幣資產,流動性殊異。比如,活期存款比定期存款提現方便,用現金進行交易,又比活期存款少了許多麻煩。各國根據貨幣資產的流動性,將貨幣供給劃分為不同的層次。在我國,將流通中的現金稱為M0,它與消費物價水平變動密切相關,流動性最強。M0加上企事業單位活期存款,通稱M1,也叫狹義貨幣供應量,其數量變化,反映企業資金松緊狀況。在M1的基礎上,加上企事業單位定期存款,以及居民儲蓄存款,構成廣義貨幣供應量,通稱M2,它的流動性最弱,但反映社會總需求的變化,是宏觀調控的重要參考指標。當經濟蕭條時,央行實行擴張性貨幣政策,增加貨幣供給,刺激經濟復甦;經濟過熱時,則實行緊縮性貨幣政策,減少貨幣供給,保持經濟平穩運行。

中央銀行實施貨幣政策,有三樣看家「法寶」:存款准備金率、再貼現率和公開市場業務。各國的金融法規都明確規定,商業銀行必須將吸納存款的一部分存到央行,這部分資金與存款總額的比率,就是存款准備金率。央行提高存款准備金率,流通中的貨幣會成倍縮減。這里邊的道理不難理解:商業銀行往中央銀行交的准備金多了,自身可支配的資金便少了,於是銀行對企業的貸款減少,企業在銀行的存款相應地會更少,「存款—貸款」級級遞減,整個社會的貨幣總量大大降低。這很像我們調試音響——降低功放機的功率,輸出的音量自然會減小。反之,如果央行調低存款准備金率,流通中的貨幣量便會成倍增加。中央銀行作為「銀行的銀行」,充當著最後貸款人的角色。也就是說,商業銀行囊中羞澀,最後往往要向中央銀行求借。借錢不是空手套白狼,總得有所付出。企業向商業銀行求貸時,經常將未到期的商業票據轉讓給銀行,取得貸款,這稱為貼現。商業銀行如法炮製,將手中的商業票據轉讓給央行,稱為再貼現。中央銀行接受商業銀行的票據,要在原價基礎上打折,折扣率即再貼現率。顯然,央行改變再貼現率,相當於增加或減少商業銀行的貸款成本,對其信用擴張積極性或抑或揚,貨幣供應量便也相應地收縮或膨脹。

存款准備金率和再貼現率,有一個相似的特點,就是力度大,顯效強。1999年3月,我國人民銀行將存款准備金率降了兩個百分點,商業銀行一下子便多出了2000多億元的用資金。1998年,中國人民銀行改革再貼現率生成機制,在內需不足的情況下,三年時間里連續四次調低再貼現率,使商業銀行和企業有了大量的活錢可用。以上兩項大動作,大大增加了貨幣供應量,對刺激投資,拉動經濟,作用不可低估。但是,葯猛傷身,正由於存款准備金率和再貼現率對一國金融影響至深,所以,不到重要關頭,中央銀行並不輕易動用。央行「三大法寶」中,使用最多的還是公開市場業務。它是指央行在金融市場上買賣有價證券(如國債)的活動。當央行買進有價證券時,向出賣者支付貨幣,從而增加了流通中的貨幣量。反之,則減少貨幣量。公開市場業務最大的優點,是央行可以經常運用它,對經濟進行微調,操作靈活方便,對經濟的震動小。所以,從20世紀50年代起,美聯儲90%的貨幣吞吐通過公開市場業務進行,德、法等國也大量採用公開市場業務調節貨幣供應量。但公開市場業務有效地發揮作用,需要一些重要的前提,比如央行要有雄厚的實力、利率要實行市場化、國內金融市場發達、可供操作的證券種類齊全等。

在中央銀行貨幣政策工具箱里,「三大法寶」威力無邊,使用頻繁,被稱為一般性政策工具。除此之外,還有一些非常規武器,它們被稱作選擇性政策工具和補充性政策工具。前者指央行對某些特殊領域的信用進行調控。比如,為防止房地產投機,央行對金融機構不動產放款作出專門規定;通貨膨脹時期,央行對耐用消費品信貸消費作出限制,可以抑制消費需求,緩解物價上揚;提高證券保證金率等證券市場信用控制措施,可以遏制證券市場的過度投機;要求進口商預繳進口商品總值一定比例的存款,能夠控制進口的過快增長;對國家重點發展的產業和經濟部門,實行優惠的利率政策,則為多數國家所採用。補充性政策工具大致可分為直接信用控制與間接信用指導兩類。美國在1980年以前,有一個Q條例,規定了商業銀行存貸款最高利率限制,防止銀行抬高利率吸儲,從事高風險融資活動。規定商業銀行的流動資產對存款的比率,也是限制信用擴張的強制措施。信用配額、直接干預商業銀行信貸業務等,雖然僅在特殊情況下使用,但其直接、強制性的信用控制,對於問題的解決往往立竿見影,收效神速。

中央銀行採取選擇性政策工具,或者使用直接信用控制時,象嚴厲的父親管教不聽話的孩子。而間接信用指導,則像慈母苦口婆心循循善誘。其中,道義勸告是各國央行最經常使用的工具之一。央行行長與金融巨子們見面懇談,共進晚餐,在握手舉杯之間,點明央行貨幣政策意圖,求得理解與合作。例如,當國際收支出現赤字,央行會勸告金融機構減少海外貸款;房地產與證券市場過熱時,又會要求商業銀行縮減對這些市場的信貸。戰後的日本,長期盛行窗口指導。中央銀行根據產業行情、物價趨勢和金融市場動向,規定商業銀行的利率、貸款額,並要求其執行。如果商業銀行不聽招呼,央行則會削減向該行的貸款額度,甚至停止提供信用。從二戰結束到1974年,日本通過嚴格規范和高度管制的窗口指導,維持了較高的經濟增長率。但是,間接信用指導畢竟沒有法律約束力,這種貨幣政策工具要發揮作用,中央銀行要有較高的威望和控制力,否則商業銀行便難免會為一己之利,與央行意願背道而馳。

俗話說,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央行的貨幣政策工具,只有合理搭配,才能取得令人滿意的調控效果。比如央行試圖提高再貼現率控制信用膨脹,有些商業銀行卻會通過同行拆借、發行票據、國外市場籌資等獲得資金,而無須向央行求借。如果央行輔以公開市場業務,以市場上低價賣出證券,則商業銀行便會見利而購,緊縮性貨幣政策目標便得以實現。由此看來,高居金融金字塔頂端的中央銀行,若能嫻熟地運用貨幣政策工具,便可閑庭信步,處變不驚了。

Ⅲ 一般性貨幣政策工具的主要類型

一般性貨幣政策工具是中央銀行調控的常規手段,他主要是調節貨幣供應總量、信用量和一般利率水平。因此,又稱為數量工具。

Ⅳ 一般性貨幣政策工具有哪些他們如何影響貨幣供給量

一般性貨幣政策工具,又稱經常性、常規性貨幣政策工具,即傳統的三大貨幣政策工具,俗稱三大法寶:存款准備金政策、再貼現政策和公開市場業務。
1.存款准備金政策。存款准備金政策是指中央銀行對商業銀行等存款貨幣機構的存款規定存款准備金率,強制性地要求商業銀行等貨幣存款機構按規定比例上繳存款准備金;中央銀行通過調整法定存款准備金以增加或減少商業銀行的超額准備,從而影響貨幣供應量的一種政策措施。
2.再貼現政策。再貼現政策就是中央銀行通過提高或降低再貼現率來影響商業銀行的信貸規模和市場利率,以實現貨幣政策目標的一種手段。
3.公開市場業務。所謂「公開市場業務」(OpenMarketOperation,也稱「公開市場操作」),是指中央銀行在金融市場上公開買賣有價證券,以改變商業銀行等存款貨幣機構的准備金,進而影響貨幣供應量和利率,實現貨幣政策目標的一種貨幣政策手段。

Ⅳ 央行一般性貨幣政策工具有哪幾種

通過利率或者准備金率來控制信貸的規模,來控制市面上流動的資產,信貸的規模的擴大,導致整體投資的增加,可以促進各方面的消費。

Ⅵ 一般性貨幣政策工具與選擇性貨幣政策工具有什麼不同

二者手段、性質、使用范圍的區別如下:

1、手段不同:

一般性貨幣政策工具包括公開市場操作、存款准備金和再貼現;選擇性貨幣政策工具包括貸款規模控制、特種存款、對金融企業窗口指導等。

選擇性貨幣政策工具包括優惠利率、消費信用管制、房地產信用管制、證券保證金比率。

2、性質不同:

一般性貨幣政策工具多屬於間接調控工具,選擇性貨幣政策工具多屬於直接調控工具。在過去較長時期內,中國貨幣政策以直接調控為主,即採取信貸規模、現金計劃等工具。

選擇性的貨幣政策工具對貨幣政策與國家經濟的運行的影響不是全局性的而是局部性的,但也可以作用於貨幣政策的總體目標。

3、使用范圍不同:

選擇性的貨幣政策工具是指中央銀行針對個別部門、個別企業或某些特定用途的信貸所採用的貨幣政策工具。比如有證券市場信用控制、不動產信用控制和消費者信用控制。

一般性貨幣政策工具。指中央銀行所採用的、對整個金融系統的貨幣信用擴張與緊縮產生全面性或一般性影響的手段。

Ⅶ 試述一般性貨幣政策工具都有哪些各自的優缺點是什麼

(一)【存款准備金政策】是指中央銀行通過調整法定存款准備金比率,來影響商業銀行的信貸規模,從而影響貨幣供應量的一種貨幣政策工具。 優缺點:它是一種威力強大不易常用的貨幣政策工具,就其效果而言,它往往能迅速達到預定的中介目標,甚至預期的最終目標,但它將對實際經濟活動產生強有力的沖擊,往往引起經濟的劇烈動盪,如頻繁調整也將使商業銀行很難進行適當的流動性管理,因此它的運用往往產生較大的副作用。因此,不適合微調,也不能經常使用。 (二)【再貼現政策】是指中央銀行通過提高或降低再貼現率來影響商業銀行的信貸規模和市場利率,從而影響貨幣供應量的一種貨幣政策工具。 優缺點:再貼現政策的運用具有一定的「告示效果」,它對一國經濟的影響是比較緩和的,有利於一國經濟的相對穩定,但中央銀行處於被動的地位,這種決策能否取得預期的效果,將決定於商業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對該決策的反應。 (三)【公開市場業務】是指中央銀行在金融市場上公開買進或賣出有價證券(特別是政府證券),以投放或回籠基礎貨幣,控制貨幣供應量,並影響市場利率的一種行為。 優缺點:在公開市場業務中 a、中央銀行處於主動地位; b、具有很大的靈活性; c、可根據經濟形勢變化隨時作逆向操作。 d、通過整個銀行系統基礎貨幣總量調控,使這一政策工具的運用符合政策目標的需要。

Ⅷ 一般性貨幣政策工具有哪些

一般性貨幣政策工具是指法定存款准備率、再貼現政策和公開市場業務,稱「三大法寶」。
貨幣政策工具
——又稱貨幣政策手段,是指中央銀行為調控中介指標進而實現貨幣政策目標所採用的政策手段。西方國家中央銀行多年來採用的三大政策工具,即法定存款准備率、再貼現政策和公開市場業務,這三大傳統的政策工具有時也稱為「三大法寶」,主要用於調節貨幣總量。
法定存款准備率:是以法律的形式規定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將其吸收存款的一部分上繳中央銀行作為准備金的比率。
法定存款准備金建立之初的目的,是為了保持銀行的流動性,當准備金制度普遍實行,中央銀行擁有調整法定準備率的權力之後,就成為中央銀行控制貨幣供應量的政策工具,而且是最猛烈的工具。
再貼現政策:是指中央銀行對商業銀行持有未到期票據向中央銀行申請再貼現撕所作的政策性規定。
再貼現政策包括兩方面:一是對再貼現率的決定、調整。這種作用主要著眼於短期,調整貨幣供給量,由於再貼現率在利率體系中的關鍵作用,這種調整也具有告示效應。另一方面是對申請再貼現的資格的規定。其作用著眼於長期,主要能改變資金流向。
公開市場業務(open-market operation)是指中央銀行在金融市場上公開買賣有價證券,以此來調節市場貨幣量的政策行為。

Ⅸ 一般性貨幣政策工具主要有

一般性政策工具是從總體或全局的角度,對貨幣和信用進行調節和控制,從而對經濟體系產生普遍影響的工具,此類工具主要有三個:公開市場操作;再貼現政策和法定準備金率,人們習慣上將其稱為中央銀行貨幣政策的「三大法寶」。 (1)公開市場操作 公開市場操作是指中央銀行通過在公開市場上買進或賣出有價證券(主要是政府短期債券)來投放或回籠基礎貨幣,以控制貨幣供應量,並影響市場利率的政策行為。一般來說,當經濟繁榮、過多的貨幣追逐有限商品的時候,中央銀行通過賣出有價證券以減少商業銀行的准備金,進而迫使商業銀行減少或收回貸款,最終達到回籠貨幣的目的。反之,當經濟蕭條、市場資金匱乏時,中央銀行公開買進證券,從而使金融市場貨幣供給充足。在當代開放經濟條件下,隨著資本流動的增加和外匯市場的擴展,中央銀行的外匯市場操作、干預外匯市場的行為也會影響到貨幣數量和供給,因此,公開市場業務包括中央銀行的外匯市場操作。 (2)再貼現政策 再貼現政策(discount policy)主要指貨幣當局變動自己對商業銀行所持票據再貼現的貼現率,影響貼現貸款數量和市場利率,從而對貨幣供應產生影響以實現貨幣政策預期目標;現在已擴及對商業銀行各種信用支持的利率。 (3)法定準備金率 法定存款准備金政策是指中央銀行通過調整法定存款准備金比率,來影響商業銀行的信貸規模,從而影響貨幣供應量的一種政策措施。該政策可以迅速改變商業銀行的存款擴張倍數和貨幣乘數,以調控貨幣供給量。 三種政策工具的特點: 公開市場操作的主動權在中央銀行,並且靈活、較准確,易於改變方向,無政策拖延能迅速實施。因此,公開市場操作是中央銀行控制基礎貨幣和貨幣供應的主要工具。近年來,由於金融市場特別是債券市場的高速發展,央行對貨幣存量和利率的調控主要在貨幣市場和債券市場上進行,使得公開市場操作在世界各國實踐中取得很大發展,並且各國制定了符合本國的公開市場操作制度框架。 貼現政策在影響基礎貨幣和貨幣供應方面不及公開市場操作,但是貼現政策作為最後貸款人以防止金融恐慌有重要的作用。例如,美聯儲在1974年向富蘭克林國民銀行和1984年向大陸伊利諾斯國民銀行及時提供大額貼現貸款,避免了這兩家銀行由於存款人擠兌而發生破產從而引起其他銀行的擠兌現象出現而引起金融恐慌。但是由於挽救成本的存在,聯儲在發揮其作為最後貸款人的角色時,也需在道德風險成本和防止金融恐慌的益處之間做出權衡。貼現政策還可以用作表明中央銀行貨幣政策意圖的一種信號。 法定準備金率作為政策工具的優點是其操作對銀行體系能夠產生普遍而平等的影響效果,並且對貨幣供應量有很強的收縮或者擴張作用。但是,微小的法定準備率會引起多倍的存款創造,政策上不宜經常使用。並且,對超額儲備很低的銀行,提高准備金率可能立即引起流動性問題
希望採納

Ⅹ 央行一般性貨幣政策工具有哪幾種

環球外匯——貨幣政策工具是中央銀行為達到貨幣政策目標而採取的手段。 貨幣政策工具分為一般性工具和選擇性工具。
一般性貨幣政策工具。指中央銀行所採用的、對整個金融系統的貨幣信用擴張與緊縮產生全面性或一般性影響的手段,是最主要的貨幣政策工具,包括:
①存款准備金制度
②再貼現政策
③公開市場業務,被稱為中央銀行的 「三大法寶」。主要是從總量上對貨幣供應量和信貸規模進行調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