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央銀行的三大貨幣政策工具是什麼
中央銀行的三大貨幣政策工具:
1、存款准備金制度
存款准備金,是指金融機構為保證客戶提取存款和資金清算需要而准備的在中央銀行的存款,中央銀行要求的存款准備金占其存款總額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備金率。
2、再貼現政策
再貼現是指商業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將貼現所獲得的未到期票據,向中央銀行轉讓。對中央銀行來說,再貼現是買進商業銀行持有的票據,流出現實貨幣,擴大貨幣供應量。
對商業銀行來說,再貼現是出讓已貼現的票據,解決一時資金短缺。整個再貼現過程,實際上就是商業銀行和中央銀行之間的票據買賣和資金讓渡的過程。
3、公開市場業務
公開市場業務是指中央銀行通過買進或賣出有價證券,吞吐基礎貨幣,調節貨幣供應量的活動。與一般金融機構所從事的證券買賣不同,中央銀行買賣證券的目的不是為了盈利,而是為了調節貨幣供應量。
被稱為中央銀行的 「三大法寶」。主要是從總量上對貨幣供應量和信貸規模進行調節。
是中央銀行所採用的、對整個金融系統的貨幣信用擴張與緊縮產生全面性或一般性影響的手段,是最主要的貨幣政策工具。
(1)央行金融政策工具是什麼擴展閱讀
當貨幣政策邊際效用遞減,因此央行會慎用降息降准這樣的貨幣政策工具,而更傾向於運用公開市場操作等手段保持市場流動性,以及利用中期借貸便利(Medium-term Lending Facility,MLF)與常備借貸便利(Standing Lending Facility,簡稱SLF),這種新型貨幣政策工具來調節短期流動性。
公開市場業務指中央銀行通過買進或賣出有價證券,吞吐基礎貨幣,調節貨幣供應量。公開市場業務債券交易有回購、現券交易以及發行中央銀行票據三個品種。央行回購分為正回購和逆回購,兩者都是央行在公開市場上吞吐貨幣的行為。
B. 簡述中央銀行的基本貨幣政策工具
主要的貨幣政策工具分為三個:存款准備金率、公開市場業務以及再貼現率。
(1)存款准備金率。是商業銀行向中央銀行繳納的存款准備金相對於存款的比例,這一比例是法定又稱為法定存款准備金率。中央銀行通過改變存款准備金率來控制商業銀行向市場投放的貨幣量,也能通過貨幣乘數來降低基礎貨幣的派生能力,存而達到控制貨幣供給量的目的。當存款准備金率上升時,市場貨幣供應量減少,反之則相反。(以前及目前我國最有效的貨幣政策手段)
(2)公開市場業務。是指中央銀行在公開市場是買賣政府債券的行為。中央銀行通過買賣債券來控制市場的貨幣供應量,也可以通過影響利率來影響貨幣流通量。中央銀行在公開市場上向商業銀行出售國債,可以回籠商業銀行資金降低市場的貨幣供給量,出售國債的行為會引起國債價格下降,也就是國債利率提高,從而影響商業銀行的利率也提高,從而增加貨幣持有成本及融資成本從而緊縮市場的貨幣需求及供給。反之則相反。(西方國家及未來我國最有效的貨幣政策手段)
(3)再貼現率。是指商業銀行向中央銀行借款的利率,中央銀行通過調整再貼現率來控制商業銀行向中央銀行的融資難度。中央銀行提高再貼現率將提高商業銀行向中央銀行融資的成本從而減少基礎貨幣的供給,達到緊縮市場貨幣供給的目的。
C. 中央銀行貨幣政策的三大工具及操作方法
中央銀行的三大貨幣政策工具:存款准備金制度、再貼現政策和公開市場業務。具體操作方法如下:
1、存款准備金制度
指金融機構為保證客戶提取存款和資金清算需要而准備的在中央銀行的存款,中央銀行要求的存款准備金占其存款總額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備金率。
2、再貼現政策
再貼現是指商業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將貼現所獲得的未到期票據,向中央銀行轉讓。對中央銀行來說,再貼現是買進商業銀行持有的票據,流出現實貨幣,擴大貨幣供應量。
對商業銀行來說,再貼現是出讓已貼現的票據,解決一時資金短缺。整個再貼現過程,實際上就是商業銀行和中央銀行之間的票據買賣和資金讓渡的過程。
3、公開市場業務
公開市場業務是指中央銀行通過買進或賣出有價證券,吞吐基礎貨幣,調節貨幣供應量的活動。與一般金融機構所從事的證券買賣不同,中央銀行買賣證券的目的不是為了盈利,而是為了調節貨幣供應量。
(3)央行金融政策工具是什麼擴展閱讀
貨幣政策的使用
當貨幣政策邊際效用遞減,因此央行會慎用降息降准這樣的貨幣政策工具,而更傾向於運用公開市場操作等手段保持市場流動性,以及利用中期借貸便利與常備借貸便利,這種新型貨幣政策工具來調節短期流動性。
公開市場業務指中央銀行通過買進或賣出有價證券,吞吐基礎貨幣,調節貨幣供應量。公開市場業務債券交易有回購、現券交易以及發行中央銀行票據三個品種。央行回購分為正回購和逆回購,兩者都是央行在公開市場上吞吐貨幣的行為。
D. 中國人民銀行的貨幣政策工具有哪些
《中國人民銀行法》對我國貨幣政策工具的種類有明確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人民銀行法》:
第二十三條 中國人民銀行為執行貨幣政策,可以運用下列貨幣政策工具:
(一)要求銀行業金融機構按照規定的比例交存存款准備金;
(二)確定中央銀行基準利率;
(三)為在中國人民銀行開立賬戶的銀行業金融機構辦理再貼現;
(四)向商業銀行提供貸款;
(五)在公開市場上買賣國債、其他政府債券和金融債券及外匯;
(六)國務院確定的其他貨幣政策工具。
中國人民銀行為執行貨幣政策,運用前款所列貨幣政策工具時,可以規定具體的條件和程序。
【拓展資料】
貨幣政策工具是指中央銀行為達到貨幣政策目標而採取的手段。根據本法第三條的規定,我國的貨幣政策目標為「保持貨幣幣值的穩定,並以此促進經濟增長」。
為實現貨幣政策目標,中央銀行要控制一般商業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的信貸活動,從而控制貨幣供應,進而影響整個國民經濟活動。為了調節金融,穩定貨幣,中央銀行要運用經濟手段,同時輔之以行政手段,控制和調節市場的信貸數量。
按照規定的比例交存存款准備金
存款准備金政策是指中央銀行依據法律所賦予的權力,要求商業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按規定的比率在其吸收的存款總額中提取一定的金融繳存中央銀行,並藉以間接地對社會貨幣供應量進行控制的制度。提取的金額被稱為存款准備金,准備金占存款總額的比率稱為存款准備率或存款准備金率。
1.存款准備金制度由兩部分組成:
一是法定準備金。
二是超額准備金。
法定準備金是指以法律形式規定的繳存中央銀行的存款准備金,其運作的原理是中國人民銀行通過調整商業銀行上繳的存款准備金的比率,藉以擴張或收縮商業銀行的信貸能力,從而達到既定的貨幣政策目標。比如提高法定準備金比率,由一定的貨幣基數所支持的存貸款規模就會減少,從而使流通中的貨幣供應量減少;反之,則會使貨幣供應量增加。
超額准備金是銀行為應付可能的提款所安排的除法定準備金之外的准備金,它是商業銀行在中央銀行的一部分資產。
2.我國的超額准備金包括兩個部分:
一是存入中央銀行。
二是商業銀行營運資金中的。
前者主要用於銀行間的結算和清算,以及用於補充現金准備,而後者是用於滿足客戶的現金需要。
E. 中央銀行的政策工具是什麼如何操作
中央銀行的政策工具是什麼?如何操作? 中央銀行貨幣政策工具一般可分為四類: (1)一般性信用控制工具 主要包括法定存款准備率、再貼現政策和公開市場業務。 ①法定存款准備率。法定存款准備率是指由中央銀行確定,並以法律形式固定下來的,用於各類金融機構按所接受存款提存一定數額存款准備金的一定比率。根據法定存款准備率計算出來的金額為法定存款准備,法定存款准備金建立的最初目的,是保持銀行資產的流動性,提高銀行的清償能力,保證存款人的利益和本身的安全,防止銀行倒閉。 法定存款准備率變動同銀行現有準備金、市場貨幣供應量的變動成反比例關系,同聯邦基金利率、市場上短期利率的變動成正比例關系。因此,中央銀行可以針對經濟的繁榮與衰退以及銀根的松緊情況來調整法定存款准備率,發揮調節金融的作用。 ②再貼現政策。是指中央銀行對其他金融機構請求再貼現(或貼現)或請求給予轉貸款的票據、有價證券等,規定一定的標准和條件,影響取得信貸的數額,達到緊縮或擴張信用的目的,這就是所謂的再貼現政策(或貼現政策)。 再貼現政策的作用,主要是掌握貸款條件的松緊程度和影響信貸的成本。當提高再貼現率時,表明取得信貸的成本增加,將減少信貸的需求額,造成市場信貸和貨幣供給的緊縮,當降低貼現率時,表明取得信貸的成本減少,這會促使信貸的需求額增加,出現市場信用的擴張。 ③公開市場業務。公開市場業務是指中央銀行在金融市場上公開買賣有價證券和銀行承兌票據等,從而起到調節信用與貨幣供給作用的一種業務活動。 按照公開市場上買賣對象的范圍,可區分為廣義公開市場業務和狹義公開市場業務。廣義的公開市場業務是指公開市場上買賣對象的范圍較廣泛,包括政府債券、公司債券、銀行承兌票據、甚至外匯黃金等。狹義的公開市場業務則指公開市場上買賣對象的范圍較窄,主要指政府債券,尤指國庫券。 中央銀行的公開市場業務活動所產生的政策效應主要有:第一,調節銀行准備金從而影響銀行提供信貸的規模。第二,對直接買賣的證券價格與收益產生影響。第三,影響人們對市場的預期,從而影響一般證券的價格和收益。第四,對政府的財政收支的影響。中央銀行購買政府債券,就是向政府提供資金融通的方便,當政府發行新債券時,中央銀行大量購入,就可使公債的收益率下降,減少政府的利息支出,中央銀行還可採取「換券活動」推遲政府在公債方面的財政支出。 (2)選擇性信用管制手段 選擇性信用管制主要對某一部門所能使用的信貸有很大影響。主要有以下幾類: ①證券投機的信用管理。為了防止證券投機,中央銀行對各商業區銀行辦理的以證券為擔保的貸款,有權隨時規定保證金比率,例如,保證金比率規定為60%,證券購買者就得付出60%的現款,其餘40%才能向銀行借款。保證金比率愈高,付現款的比重愈大,可以向銀行貸款的比重則愈小。當證券價格上漲,中央認為有出現危機的可能性時,就提高保證金比率,反之,則降低保證金比率。 ②消費者信用管理。銀行可採取措施,干預消費者用分期付款方式購買消費品的條件。由於大部分消費信用是直接或間接由銀行貸款支持的,它不僅擴大企業的商品銷售,而且直接增加銀行存款,增加貨幣供應量。因此,也屬政策調節范圍。 ③不動產信用管理。與管理消費者信用的方法基本相同。例如,中央銀行為了減輕通貨膨脹的壓力,防止商業銀行對建築業過多貸款,規定不動產信用每次貸款限額,以及每次最低的償還條件等。 (3)直接信用管制 是指中央銀行不定期對商業銀行擴大信貸活動進行直接干涉。主要方法有以下幾種: ①信用分配。是指中央銀行根據經濟形勢,為避免信用過度擴張,同時也為了使有限資金用於最能發揮效能的用途上,對商業銀行的資金用途進行合理的分配,限制其信貸活動。限制信用方法,主要是對商業銀行向中央銀行提出的貸款申請,以各種理由拒絕,或者雖給予貸款,但規定不得使用於某些用途等。 ②直接行動。是指中央銀行對商業銀行的信貸活動直接進行干預和 控制。具體方式有:1)直接限制貸款額度。2)直接干涉銀行對活期存款 的吸收。3)中央銀行對業務活動不當的商業銀行,認為它違背信貸政策 時,可拒絕提供貸款,拒絕融通資金的要求;或者給予貸款,但採取高 於一般利息的懲罰性利率。4)規定各銀行放款及投資的方針,分兩類: 一類是資產項目的限制,如規定商業銀行對不動產投資的限制;一類是 貸款額度的限制,如對商業銀行發放的中期貸款規定最高額度,對儲蓄 銀行的股票投資、住宅融資規定最高的限制等。 ③流動比率。是指中央銀行為了限制商業銀行創造信用的能力,除 規定法定存款准備金外,還規定商業銀行對其資產維持某種程度的流動 性。流動性資產包括:超額准備、銀行互助拆借、國庫券、可轉讓定期 存單、銀行承兌匯票、經短期期票交易商或銀行保證的商業本票、公債 及其他經中央銀行核準的證券。 ④利率上限。這種辦法是限制商業銀行竟相以高利吸收存款。多年 來,對這個辦法爭論很大。直到1980年4月美國制定《存款機構解除管 制及貨幣控製法案》,進行多項金融改革,其中有一項是利率自由化, 利率高限規定失去效用。 (4)間接信用管制 間接信用管制主要有以下四種: ①道義說服,日本叫「窗口指導」。主要是中央銀行向各家銀行說 明立場,加以勸勉,希望借道義的影響和說服力量,達到干涉和控制各 銀行業務的目的。 ②金融檢查。是指中央代表政府從事金融管理,可以使中央銀行不 用管制措施而達到管制金融的要求。中央銀行經常檢查各銀行的業務活動,一方面有利於維護銀行的安全,另一方面也有利於加強對金融時控制。 ③自動合作。這是指通過道義說服方式,要求主要金融機構能夠自動合作,以影響信貸活動。例如,美國在1951年3月因侵朝戰爭造成國內通貨膨脹,實行了「自動信用限制方案」,要求主要金融機構支持重要生產事業,減少投機活動和非生產性的貸款等。 ④公開宣傳。這是指中央銀行利用各種機會向金融界及全國各界說明其金融政策的內容和意義,求得各方面的理解和支持,從而使金融活動按照中央銀行預期的方向發展。
F. 中央銀行的選擇性政策工具包括哪些
1、消費者信用控制
是指中央銀行對不動產之外的各種耐用消費品的銷售融資予以控制。
2、證券市場信用控制
是指中央銀行對有關證券交易的各種貸款進行限制,目的在於限制對證券市場的信貸數量,穩定證券市場的價格。如規定一定比例的證券保證金比率。
3、不動產信用控制
是指中央銀行對金融機構在房地產放款方面的限制措施,如規定貸款限額,最長期限以及首次付款比例等,目的是抑制房地產投機。
4、優惠利率
是指中央銀行對國家產業政策要求重點發展的經濟部門或產業,規定較低的貸款利率,一支持其發展,多用於不發達國家。
5、預繳進口保證金
即中央銀行要求進口商預繳相當於進口商品總值一定比例的保證金,以抑制進口的過快增長。多為國際收支出現赤字的國家採用。
(6)央行金融政策工具是什麼擴展閱讀:
在市場經濟為主體的國家,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主要是通過中央銀行的三大「法寶」,即存款准備金率、貼現窗口政策和公開市場業務,這三種政策工具也被稱為一般性貨幣政策工具。
事實上,中央銀行貨幣政策的工具還有其他兩種,即選擇性的貨幣政策工具及其他貨幣政策工具。選擇性的貨幣政策工具和其他貨幣政策工具種類很多。各國中央銀行一般根據本國的實際情況和貨幣政策的目標加以選擇和運用。
G. 中央銀行傳統三大貨幣政策工具指的是什麼
一、 存款准備金。存款准備金,是限制金融機構信貸擴張和保證客戶提取存款和資金清算需要而准備的資金。法定存款准備金率,是金融機構按規定向中央銀行繳納的存款准備金占其存款的總額的比率。
拓展資料:
中央銀行產生背景:
(1)商品經濟的迅速發展 18世紀初,西方國家開始了工業革命,社會生產力的快速發展和商品經濟的迅速擴大,促使貨幣經營業越來越普遍,而且日益有利可圖,由此產生了對貨幣財富進行控制的慾望。
(2)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頻繁出現資本主義經濟自身的固有矛盾必然導致連續不斷的經濟危機。面對當時狀況,資產階級政府開始從貨幣制度上尋找原因,企圖通過發行銀行券來控制、避免和挽救頻繁的經濟危機。
(3)商業銀行的普遍設立,伴隨著商品經濟的快速發展,銀行業也逐步興盛起來。商品經濟的迅速發展和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興起在推動歐洲大陸的貨幣兌換商轉變成商業銀行的同時也加速了新銀行的涌現。
(4)貨幣信用與經濟關系普遍化。資本主義產業革命促使生產力空前提高,生產力的提高又促使資本主義銀行信用業蓬勃發展。
(5)資本主義商品經濟的迅速發展,經濟危機的頻繁發生,銀行信用的普遍化和集中化,既為中央銀行的產生奠定了經濟基礎,又為中央銀行的產生提供了客觀要求。
中央銀行---網路
H. 中國人民銀行的貨幣政策工具
央行貨幣政策存在以下三大工具:1.存款准備金制度,即投資者通過上調,或者下調銀行的存款准備金率來控制社會上的流通貨幣,比如,央行規定的法定準備金率為10%,則意味著,銀行每吸收存款100萬,要向央行上交10萬作為准備金,剩下的90萬作為貸款資金。2.再貼現政策,即央行通過上調,或者下調再貼現利率,來影響貨幣市場的供應和需求,假若中央銀行規定貼現率5%,那麼商業銀行在向中央銀行貸款時就要支付中央銀行5%的貸款利息。3.公開市場業務,即中央銀行在金融市場上公開買賣有價證券,以改變商業銀行等存款貨幣機構的准備金,進而影響貨幣供應量和利率,實現貨幣政策,比如,當中央銀行判斷社會上資金過多時,便賣出債券,相應地收回一部分資金;相反,則央行買入債券,直接增加金融機構可用資金的數量。
【拓展資料】
貨幣政策工具是中央銀行為達到貨幣政策目標而採取的手段。 貨幣政策工具分為一般性工具和選擇性工具。在過去較長時期內,中國貨幣政策以直接調控為主,即採取信貸規模、現金計劃等工具。1998年以後,主要採取間接貨幣政策工具調控貨幣供應總量。中國的貨幣政策工具主要有公開市場操作、存款准備金、再貸款與再貼現、利率政策、匯率政策、窗口指導、短期流動性調節工具(SLO)、中期借貸便利(MLF)等。2013年11月6日央行網站新增「常備借貸便利(SLF)」欄目,並正式發布常備借貸便利開展情況,標志著這一新的貨幣政策工具的正式使用。
中國人民銀行可以運用的貨幣政策工具有6種,其作用與意義如下:公開業務運用國債、政策性金融債券等作為交易品種,主要包括回購交易、現券交易和發行中央銀行票據,調劑金融機構的信貸資金需求。存款准備金通過調整存款准備金率,影響金融機構的信貸資金供應能力,從而間接調控貨幣供應量。銀行貸款
運用再貸款政策、再貼現政策調劑金融機構的信貸資金需求,影響金融機構的信貸資金供應能力。利率政策根據貨幣政策實施的需要,適時的運用利率工具,對利率水平和利率結構進行調整,進而影響社會資金供求狀況,實現貨幣政策的既定目標。匯率政策通過匯率變動影響國際貿易,平衡國際收支。常備借貸便利工具提高貨幣調控效果,有效防範銀行體系流動性風險,增強對貨幣市場利率的調控效力。
I. 央行的貨幣政策工具有哪些,分別是什麼意思
簡單的說,調整准備金率,調整利率,開放公共市場
J. 中央銀行一般性政策工具的內容是什麼
法定存款准備金率:中央銀行在法律賦予的許可權內,通過調整法定準備金率,控制商業銀行信用創造規模,從而間接調節市場貨幣供應量的一種操作方法。再貼現率:中央銀行通過調整再貼現率,直接影響金融機構的資本金和准備金,間接干預市場利率及貨幣市場的供求關系,從而調節市場貨幣供應量的一種操作方法。
公開市場業務:中央銀行在金融市場上直接參與有價證券買賣,從而影響和控制市場貨幣供應量及利率的一種操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