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工具五金 » 清朝的工具書有哪些

清朝的工具書有哪些

發布時間: 2023-05-24 00:11:08

1. 倘若想要充分的了解清朝的歷史,可以閱讀那些清朝歷史書籍

1.細說各朝系列之---《細說清朝核謹》黎東方 2.《正說清朝十二帝》----閻崇年 3.《正說清朝三百年》---林濤 4.《清宮秘檔》 備註:1解釋一下『正說」二字 「正」是指舉史實來講,客觀公正 「說」是指用靈活,新穎的方式使們對歷史欣然生 趣 「 正說』可謂集合了「戲說」的靈活性和教科書的真實性為一體 2本改敗基人推薦《細說清朝》寫的確實不錯枯稿 3可以看一下余秋雨的書

2. 關於清朝的書籍

1、《細說清朝》,作者是黎東方;

2、《清史演義》,作者是蔡東藩;

3、《明亡清興六十年》,作者是閻崇年;

4、《清朝全史》,作者是稻葉君山;

5、《簡明清史》,主編是戴逸;

6、《清史編年》,由中國人明飢民大學清史研究所於2000年推出;

7、《清史稿》,主編是趙爾巽激唯返;

8、《清史紀事本末》,作者是黃鴻壽;

9、《山激清通鑒》,主編是章開沅;

10、《清稗類鈔》,作者是徐珂。

3. 跪求有關清朝火器發展的書籍(古代的典籍參考或是現代所編的都可以)

從皇太極開始,清朝就非常重視火器的發展與應用,康熙時代在宮內造辦處、景山和鐵匠營設立炮廠,所制槍炮專供皇室和滿八旗之用,還專門建立了裝備鳥槍、火炮的火器營。為平定三藩之亂,康熙特命比利時傳教士南懷仁製造適應南方地形特點和便於戰場上機動使用的火炮。南懷仁「依洋式鑄造新炮」,並進呈《神威圖說》一書,介紹了西方的制炮理論和方法。在康熙十四年(1675)至康熙末年四十餘年間,僅中央政府就督造或改制神威無敵大將軍、金龍炮、制勝將軍、威遠將軍等各型火炮近千尊。不但數量多,而且種類也不少,乾隆二十一年(1756)頒行的《欽定工部則例造火器式》載有各種火炮共85種,同年的《皇朝禮器圖式》中鳥槍,紅衣炮,子母炮這三樣火器成為了制式武器。清朝關於火器的兵書同樣有不少,比如說薛熙撰的練閱火器陣紀,沈善蒸撰的火器真訣解證,王達權、王韜同撰的火器略說,薛鳳祚撰的中西火法,陳暘撰的炮規圖說 董祖修撰的炮法撮要。可是為什麼人們總是喜歡責怪以明朝後期的火器普遍應用來責怪清朝不重視火器呢?以至於清朝皇帝說的以騎射為本的這句話變成了清朝火器落後的罪證,可是以上的事例已經證明,清朝根本不是不重視火器的,可是為什麼清朝末期的火器與世界的差距如此之大呢?這個可以用一句話概括,那就是「國雖大,忘戰必危」乾隆後期,清朝疆域已經十分穩定,清朝逼沙俄,平噶爾丹,定台灣,並西藏青海,周圍已無敵手,於是文恬武嬉,連騎射為本的祖訓也變成「射箭,箭虛發;馳馬,人墜地」火器方面的研製當然也漸漸荒廢起來,於是本來在明朝就已經落後於時代的中國火器就開始更加落後於世界。可以說清初的鼎盛武功導致了其後凄慘的局面,讓我們設想一下假如沙俄在康熙時代不是爭霸歐洲,而是回過頭來與清朝爭霸東亞,那會是怎樣的局面?我相信如果歷史是這樣發展,清朝的火器發展絕不會僅此而已,中國的火器史也必然會寫下更加濃墨重彩的一筆。 歐洲國家眾多,戰爭不斷,正好可以相互學習,所以他們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中國的思想和作戰武器發展最快的時期也是春秋戰國時期!

論文網址(從皇太極開始,清朝就非常重視火器的發展與應用,康熙時代在宮內造辦處、景山和鐵匠營設立炮廠,所制槍炮專供皇室和滿八旗之用,還專門建立了裝備鳥槍、火炮的火器營。為平定三藩之亂,康熙特命比利時傳教士南懷仁製造適應南方地形特點和便於戰場上機動使用的火炮。南懷仁「依洋式鑄造新炮」,並進呈《神威圖說》一書,介紹了西方的制炮理論和方法。在康熙十四年(1675)至康熙末年四十餘年間,僅中央政府就督造或改制神威無敵大將軍、金龍炮、制勝將軍、威遠將軍等各型火炮近千尊。不但數量多,而滾數侍且種類也不少,乾隆二十一年(1756)頒行的《欽定工部則例造火器式》載有各種火炮共85種,同年的《皇朝禮器圖式》中鳥槍,紅衣炮,子母炮這三樣火器成為了制式武器。清朝關於火器的兵書同樣有不少,比如說薛熙撰的練閱火器陣紀,沈善蒸撰的火器真訣解證,王達權、王韜同撰的火器略說,薛鳳祚撰的中西火法,陳暘撰的炮規圖說 董祖修撰的炮法撮要。可是為什麼人們總是喜歡責怪以明朝後期的火器普遍應用來責怪清朝不重視火器呢?以至於清朝皇帝說的以騎射為本的這句話變成了清朝火器落後的罪證,可是以上的事例已經證明,清朝根本不是不重視火器的,可是為什麼清朝末期的火器與世界的差距如此之大呢?這個可以用一句話概括,那就是「國雖大,忘戰必危」乾隆後期,清朝疆域已經十分穩定,清朝逼沙俄,平噶爾丹,定畢橡台灣,並西藏青海,周圍已無敵手,於是文恬武嬉,連騎射為本的祖訓也變成「射箭,箭虛發;馳馬,人墜地」火器方面的研製當然也漸漸荒廢起來,於是本來在明朝就已經落後於時代的中國火器就開始更加落後於世界。可以說清初的鼎盛武功導致了其後凄慘的局面,讓我們設想一下假如沙俄在康熙時代不大吵是爭霸歐洲,而是回過頭來與清朝爭霸東亞,那會是怎樣的局面?我相信如果歷史是這樣發展,清朝的火器發展絕不會僅此而已,中國的火器史也必然會寫下更加濃墨重彩的一筆。 歐洲國家眾多,戰爭不斷,正好可以相互學習,所以他們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中國的思想和作戰武器發展最快的時期也是春秋戰國時期!

網址(http://blog.tianya.cn/post-148558-54557511-1.shtml)

4. 歷史工具書的「十通」是哪十部書

十通,是通典、通志、文獻通考、續通典、續通志、續文獻通考、清朝通典、清朝通志、清朝文獻通考、清朝續文獻通考這十部政書的總稱,唐代杜佑撰《通典》一書,專就歷代典章制度,分門別類地,系統、全面而又概括地編撰成我國最早的一部專史巨著,開創了史書的新體例。出版之後,一直為歷代學者視為不朽的名著。此後宋鄭樵撰為《通志》,元馬端臨撰《文獻通考》,連同《通典》合稱「三通」。清乾隆時加入官修的《續通典》、《續通志》、《續文獻通考》以及《清通典》、《清通志》、《清文獻通考》合稱「九通」。1935年再加上《清續文獻通考》,總稱為「十通」。其中以馬端臨的文獻通考最有價值。
十通系統完整地記錄了中國歷代典章制度沿革發展。
《十通》包括:(1)通典系列:《通典》(唐)杜佑編,共200卷,所記典制上起上古,下至唐代中期(肅宗代宗)。《續通典》(清)乾隆32年官修,記載唐肅宗至明末的典制。《清朝通典》(清)乾隆32年官修,記載清初至乾隆中期的典制。三書並稱「三通典」。
(2)通志系列:《通志》(宋)鄭樵編,200卷,記載上起上古下至隋唐的典制。二十略是全書的精華。《續通志》(清)乾隆32年官修,記載唐初至明末的典制。《清朝通志》,記載清初至乾隆末年的典制。三書並稱「三通志」。
(3)通考系列:《文獻通考》(元)馬端臨編,348卷,記載上古至南宋寧宗嘉定末年典制。《續文獻通考》(清)乾隆32年官修,記載南宋寧宗嘉定年間至明神宗萬曆初年典制。《清朝文獻通考》,記載清初至乾隆50年的典制。《清朝續文獻通考》,劉錦藻編,記載乾隆51年至宣統三年的典制。合稱「四通考」
「十通」系統完整地記錄了中國歷代典章制度沿革發展。「十通」再加上匯編某一朝代各項經濟、政治、社會制度的會要,如《唐會要》、《宋會要》等,統稱為「典志」。
三通之續修,始於《續文獻通考》,其立意甚佳。但從形式上來看,《續三通》、《清三通》皆是乾隆時敕修的,內容頗多重復,禮、樂、職官、選舉、刑法各書皆有,頗感累贅,此六部大書純屬因循舊例,無創新之處,反映出乾隆的好大喜功。
十通
書名 作者 卷數
1 通典 唐·杜佑 200
2 通志 宋·鄭樵 200
3 文獻通考 元·馬端臨 348
4 續通典 清·嵇璜、劉墉等 150
5 續通志 清·嵇璜、劉墉等 640
6 續文獻通考 清·張廷玉 250
7 清朝通典 清·嵇璜、劉墉等 100
8 清朝通志 清·嵇璜、劉墉等 126
9 清朝文獻通考 清·張廷玉 300
10 清朝續文獻通考 近代·劉錦藻 400

5. 語文常用的工具書有哪些,什麼是清朝康熙年間編成的字典

語文常用的工具書
一、查文字
1,常用字的查找一般查《新華字典》即可。
2,冷僻字和古文字,一般可查《康熙字典》。此書共收四萬七千餘字,缺點是徵引書篇錯誤較多。王引之的《康熙字典考證》,日本人渡部溫的《康熙字典考異正誤》可作參考。
3,讀古典韻文,掌握字韻十分重要。可查《佩文韻府》,《詩韻合璧》。 4,辯證字匯,可查《容易寫錯的字》。 二、查詞語
1,常用詞語查《現代漢語大辭典》。
2,古代漢語查《辭源》、《辭海》。如果進一步追溯文字的古意,參考漢代的《爾雅》和清人的《經籍纂詁》。
3,成語、方言、俗語、諺語、外來語查《漢語成語詞典》、《漢語方言詞彙》、《漢語諺語詞典》、《通俗編》、《外來語詞典》等。
4,查各科詞語,除使用綜合性詞典外,如《大網路全書》,還可利用專科性詞典。
三、查詩文字句出處
1,有專書所引的,可一索即得,如《毛詩引得》、《詩經所引》、《杜詩引得》一類。
2,還可用另一些廣引詩文的類書,如《藝文類聚》、《古今圖書集成》、《子史精華》、《太平御覽》等。 四、查篇目
1,綜合性的查《全國報刊索引》。
2,古籍方面查《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篇名目錄及作者索引》、《元人文集篇目分類索引》、《清代文集篇目分類索引》。 五、查書籍
1,如果想了解我國圖書流傳變遷的經過,以及學術發展源流,可利用歷代正史中的藝文志和經籍志以及各種官私書目。
2,要查現存的古籍和叢書,可查《中國叢書綜錄》、《中國近代現代叢書目錄》。
3,如果想了解古籍編撰經過、內容得失、文字異同、版本源流、款式體例、作者生平等,可查《四庫全書總目》、《北京圖書館善本書目》等。
4,查地方文獻利用地方誌。
5,按學科查找書目,如馮炳文編的《全國圖書館書目匯編》。
六、查年代 查萬年歷。
七、查地名 查地方誌和古今地名沿革變遷的工具書。
八、查人物
1,查人名。綜合性的專書,如《中國人名大辭典》。查《姓氏尋源》。查《歷代名人生卒年表》。
2,查傳記。從史書列傳中查找。從學科傳記中查找。方誌傳記。年譜。
3, 查近現代人物。可利用《中國網路年鑒》等工具書。

《康熙大字典》是清朝康熙年間編成的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