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工具五金 » 蝶形拉餌是什麼工具
擴展閱讀
零錢通的理財產品哪個高 2025-04-30 03:15:37

蝶形拉餌是什麼工具

發布時間: 2023-05-24 07:17:05

1. 拉餌盤上的紙叫什麼

拉餌盤上的紙叫吸附紙。其上裝有磁鐵,用於吸附魚鉤,便於拉餌操作。
拉餌盤,釣魚輔助工具,主要用於製作拉餌。其上裝有磁鐵,用於吸附魚鉤,便於拉餌操作。
拉餌盤在現今的台釣運動中的使用也是很講究的,主要是餌盤上的磁鐵粒的製作考究,餌盤的磁條已經不常見,取而代之的是磁粒餌盤,磁粒的磁性更強,分鉤效果更為明顯。有些磁粒是按一定的方位排列在餌盤上的,有些是沒有規則的排列,這種沒有規則排列的我稱之為亂拉式,比較適合新手使用,只要把雙鉤往滑配拉餌盤上一搭,就會自動頌者分開。還有一些是在餌盤上邊放了個蓋,然後把磁粒粘在了蓋子的下邊,這種的較為美觀,使用起來也不容易傷鉤,也屬於亂拉式的餌盤,可以隨意調整分鉤的方向,隨意拉出野讓薯漂亮餌團。

2. 如何製作拉餌盤

我們都知道,拉餌是垂釣的上鉺方法之一,它的快捷、鬆散霧化好受到釣友們的喜愛。我也喜歡拉餌垂 釣。拉餌操作離不開拉念磨餌盤。拉餌盤一般都是固定腔塌在釣箱和釣椅上使用,由它們提供一定的高度方便操作。我垂釣坐的是馬扎,不能固定拉餌盤,因此購買了一種可 以插在地上拉餌盤。這種拉餌盤在松軟的地上可以使用,在堅硬的地上或石頭地上就無用武之地了。使用了一段時間不好用就束之高閣,放儲藏室了。

這種樣子醜陋不好看的拉餌盤,我已使用多年,最早的一個拉餌盤已破爛不堪。最近又製作了一個。以前沒有拍照的意識,這次製作拍了照片介紹給大家,希望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3. 釣魚拉餌怎麼調配

拉餌的調制方法與使用技巧

隨著時代迅速發展,釣魚運動的普及,使得釣魚技巧也在不斷的升華,拉餌技巧也是每個釣魚人必須學習的,一方面他的速度快,第二方面是狀態好,入口性佳,下面就總結了幾點拉餌的調配與使用技巧,讓想學拉餌的釣友參考。

一、拉餌的調制與使用

1、工具類

量杯,寬底和食盆,毛巾

2、餌料類

商品餌主餌:可根據根據天氣,氣溫,環境的需要自由調配,比如天冷用腥餌,天熱用香餌,肥水清淡的餌料,瘦水用味道重點的餌料---等等.我的餌料都是在家事先配好的!方便攜帶,減輕負重。

拉絲粉:拉絲粉也是有講究的,特別是玩競技的朋友都知道,一般分為長絲,中絲,短絲!有時候開不同成分的餌料或根據的魚的大小和魚情使用不同的拉絲粉!開出來的餌料就會出現不同長度的絲,但是在餌料調制過程中不建議添加大比例的拉絲粉,因為大家不是餌料專家,我建議通過添加不同性質的餌料來調整狀態,一般情況下就是大魚或是生口的魚一般用長絲開出來的拉餌比較好,小魚或是滑口魚用短絲開餌比較好。

狀態粉:雪花粉類或寒梅粉類:雪花粉一般是我們最常用的,可以減輕餌料的重量增強霧化效果,寒梅粉正好相反,是減少霧化效果增加粘度能有效避小雜魚。

二、開餌

1.首先准備好寬底和食盆,如果食盆有水的話先用干毛巾抹乾,使盆子裡面乾燥,然後用量杯量適當的餌料,最好用手輕輕的壓一下,這樣量出來的餌料更加精準。

2.將量好的餌料倒入乾燥的和食盆中,然後取商品餌比例的20%-30%的拉絲粉加入盆中攪勻。

個人最近迷上了小葯,一般開餌都要加一點!這個是清香型餌料,加多加少沒關系,不會死窩。

比例配好之後,攪拌均勻。

3、根據餌料的吃水量,用量杯取適量的水快速的倒入盆中,一般是1:1的水,為了使餌料能更充分的吸水,稍微多點水效果更好,順著一個方向快速搖晃,使餌吸水均勻,放置別動.然後等待餌料充分吸水,熱天的話一般只需要3-5分鍾即可;要是冷天的話時間稍微要長點,最少也要15-20分鍾,如果急需用的話可以適當的拍打餌料,能更快的起絲,之後把手弄濕用帶水的手將已充分吸水的餌料從盆底輕輕翻起,再放置幾分鍾,讓沒有充分吸水的部分能更好的膨脹。

餌料開好以後靜置,不要用手去攪動.等待它充分的吸水。

4、拉餌開餌的時候一般加水都比較多,所以餌料會比較稀,這時候就要加狀態粉縮水,這個環節比較重要,狀態粉能很好的控制餌料的霧化:沒有小雜魚的話可以適當的加雪花粉,能更好的增強霧化效果和降低餌料的比量,起到誘魚和留魚的效果,特別是釣大魚的時候,霧化很重要,還有就是拉餌釣浮的時候,應當加雪花粉讓餌料比重更輕,霧化更橋告快,最好搭配翻身快,下沉慢的浮漂使用;小魚太鬧的話可以適當的加寒梅粉,減少霧化,從而能有效的避開小魚!還有就是拉餌釣底的話,也應當用比重重,附鉤力強的餌,一般使用碳腳的硬尾漂比較好用。

5、取出馬上要用的一部分輕輕的揉成團,剩下的用濕毛巾蓋好,不要揉,然後放陰涼處或釣箱里備用,這樣能有效防止餌料反水或變成麵筋,還有開拉餌的時候也盡量少量多次,一次開太多的話用的時間長了餌料也會反水或變成麵筋大大影響餌料的狀態。

三、拉餌使用小技巧

1、想釣好拉餌強磁拉餌盤是必不可少的,當然咯,很多人對餌料形狀要求不高的也可以隨便玩玩,就放塑料盆上也能拉,一般的玩拉餌的話強磁敏宏明就可以了.如果想玩刮餌的話就需要超強磁了.現在市面上很多拉餌盤都是雙面的,一面是全磁,一面是條磁或磁珠的,一般拉餌條磁和磁珠就可以了,超強全磁的話適用拉拉糊,刮餌,還有就是新手拉餌喜歡用全磁.

2、拉餌手法非常重要,雖然看上去簡單,但是其實需要很長時間的實踐和歷練,需要長時間的經驗積累才能熟能生巧,手法上盡量做到拉皮不拉里,這樣才能很好的避免子線上和鉤柄上過多的障礙餌料,拉出的餌集中在鉤尖和膛口處是最好的,基本操作方法是一隻手把鉤置於拉餌盤上,另一隻手再把餌料輕輕的壓在鉤上,然後朝一個方向向外輕慢的拉動絕閉子線,這樣才能使拉出來的餌球基本上成圓形,以便魚兒吞鉤。

3、拉絲餌料的拉出形狀:

第一、可以從加水的量上控制,你想拉的小點釣小魚或滑口魚的話,餌料就粘點適當的多拍打幾下,水的比例稍高點!你想拉的大點,水就少點,還有就是任何時候,拉餌都不能拍打過猛,不可沒事就搓揉,很多人都喜歡邊釣魚,邊玩拉餌,這個習慣不好,只需要適當的整形,輕放在拉餌盤上就可以了。

第二、可以從拉餌的手法上控制,想拉大餌的話直拉,側拉的話就比較圓,釣小魚想拉小餌的話就直拉就可以了!釣拉餌的時候,通過控制子線與餌盤的角度,根據魚情的需要拉大或是拉小,子線與拉餌盤的角度越小,魚鉤受到餌料本身擠壓的阻力就越小,拉出的餌球也就越小;反之,子線與餌團越垂直拉出來的餌球就越大,還有就是每次拉餌後要給餌團整形,隨時把拉過的痕跡轉到上方輕輕撫平,這樣不會過早的破壞餌料的狀態,千萬不要在餌盆上摔打,導致霧化程度降低或過早變成麵筋。

四、拉餌需要注意事項:

1、拉絲粉的量要嚴格控制,不然影響餌料狀態不說,還會有殘留不方便魚進口,還會搞得手上、身上、抹布上像鼻屎一樣,到處都是,幹了之後更加麻煩,都不好洗。

2、餌團盡量避免太陽直照,因為太陽曬過後,表面會變硬,發黑,影響拉餌,實在無法避免的話可以把手弄濕輕握餌料,把餌團表面打濕。

3、拉餌的基本功很重要,是台釣的基本功,不要妄想一步登天,要養成拉餌的好習慣,拉出來餌料形狀不規則,不能將就,可以用手去殘留或重新拉一次!不然養成壞習慣容易,想改就難了

4. 拉餌和搓餌是什麼意思

搓餌就是比較大眾的方法,用手指手吵搓成一個圓形在上到釣鉤上。

拉餌是台釣,需要拉餌盤,把釣鉤放在拉餌盤上,用釣鉤拉出餌,成不規則的形狀。

5. 釣魚拉餌不用商品餌的多種製作方法 及製作過程 回答的好加懸賞

1、「打餌」,「打」是開餌的一種手法,切記「打」不是揉搓、攥捏。是指五指張開,在盆里朝同一個方向打餌,也可以說是攪拌,但不能來

只要餌水能充分融合,七八下也夠了。二十下也可以,根據魚情而定,打的多,霧化、溶散性差,附鉤性好。打的少,霧化、融散性好,附鉤性差,所以,水深多打,水淺少打,需要誘魚少打,窩里有魚後多打。

2、醒餌,加入拉絲粉的餌料,開餌後靜置一段時間,多長時間跟溫度有著直接的關系,溫度越高(夏天),餌料歷猛出絲的速度越快,一般3到5分鍾就可以,如果是冬天,則要15分鍾到半小時,不管什麼季節,什麼溫度,只有有這種絲的密度,絲的形狀,就可以了。

一次要把水加足,等吸足水後,放到一邊醒餌。等餌醒好後,把它攏成一堆,放在手心,兩手擠壓出空氣成團。

3、「拉絲粉」,拉絲粉本來應該是「小麥蛋白纖維」,它是從小麥蛋白中提取出來的一種植物纖維。本身有一定的粘性,有很強的吸水性和親和力,能溶解於水,混合到一些餌料介質當中後,遇水它會產生一種植物纖維---蛋白分子鏈,分子鏈能與餌料中的各種元素結合,並且這些蛋白分子鏈過多的互相接觸後就會形成很粘的網狀結構的纖維團,形成拉餌。

(5)蝶形拉餌是什麼工具擴展閱讀

拉餌的一些技巧和方法:

1、手法上「拉皮不拉里」

拉餌手法非常重要,需要一個歷練的過程,隨著垂釣實踐的經驗積累方能熟能生巧,明滲手法上的精要之處是要盡量做到「拉皮不拉里」,其目的是為了避免子線上和鉤柄上過多的殘留餌料,拉出的餌秋基本集中在鉤尖及鉤門處;基本操作方法是一隻手把鉤置於拉餌盤上,另一隻手再把餌料壓在鉤上,然後朝一個方向向外輕輕拉動子線,這樣可以保證拉出的餌球基本上成圓形,以便魚兒吞鉤。

2、餌球塑性遵循「三拉」法則

「直拉大、側拉圓、平拉小」是許多垂釣大師應對各種復雜魚情時奉行的餌球塑性的基本法則;拉餌釣中,通過變換子線與餌盤的角度(餌盤和子線構成的夾角,一般應在90度左右),激爛脊使餌團按魚情需要拉大或拉小;

夾角越小,魚鉤受到餌料本身擠壓的阻力就越小,拉出的餌球也就越大;反之,餌球就越小;每次拉餌後要盡量保持餌團的形狀,隨時把拉過的痕跡轉到上方輕輕撫平,不至於過早破壞餌料的狀態,導致霧化程度降低。

6. 蝶形彈墊與波形彈墊有什麼區別

主要區別有:
1.外形明顯不同,蝶彈呈盆形,波彈呈波浪形。
2.作用不同,碟彈承受大剛度,具有變剛度特性。波彈用於載伍敬荷和變慧虧形量都較小的場合前橘神。

7. 秋釣垂釣有什麼技巧啊有誰知道嗎

秋季,按照氣溫變化可以分為四個階段,其中不同階段的垂釣技巧不一樣。下面我們就這四個階段作一下簡單介紹:

第一階段:自立秋開始。由於未過「三伏」,暑氣依然逗人。可沿用夏釣方法,如釣蔭、釣深,一天之中避開中午釣,可進行夜釣。

第二階段:一般從處暑開始。這是一年中又一個黃金釣季。這段時間是消冊魚兒攝食的旺季,也是釣友們大顯身手的時刻。此時垂釣,除可繼續使用夏釣的各種餌料外,還可更多地採用具有秋釣特色的蚱蜢、油葫嚴及各種青蟲和昆蟲,用它們釣草魚、鯰魚、黑魚和黃顙等,會獲得滿意的效果,有時鯉魚也會對這些活餌感興趣。在釣法上還是要以釣邊為主。如在深水處釣鰱鱅草魚,應離底釣浮。釣鯉鯽鯰黑魚,則應釣邊釣底。因為岸邊草木籽實及昆蟲,落入水中都是魚兒的美食,會吸引魚兒游向岸邊,釣手追著魚兒靠邊下鉤,定獲車收。

第三階段:始自寒露前後開始。由於氣溫繼續下降,深水處太陽已曬不透,魚兒游向溫度較高的淺水區和向陽的岸邊(這里浮游生物多,也是吸引魚兒前來的原因)。這正是「秋釣邊」的時節,釣手最卜橋晌好使用手竿和短竿,不要顧忌近岸淺水處無魚。但因水淺釣點又近,所以要注意隱蔽和保持安靜,以免驚型鋒魚。

第四階段:大致始自霜降。霜降是秋季的最後一個節氣。此時已靠近立冬,氣溫大降,魚兒游向深水區。這時仍可垂釣,但釣點應選在向陽背風的深水區。一天之中應避開早晚釣中午,從上午10時至下午3時為最好。鰱鱅已不咬鉤,草魚亦不進食,只有鯽魚咬鉤,偶爾也能釣到鯉魚,所以這段時間應以釣鯽為主。魚兒吃食很輕,應採用細線小漂小鉤。這時小雜魚搶食減少,可用蚯蚓、紅蟲當釣餌,以提高上鉤率。

以上便是秋季垂釣技巧介紹,想了解更多垂釣知識,歡迎訪問我的網站:行者團

8. 釣魚都需要什麼裝備

(一)主要用具
1、釣竿:
台釣的主要對象是鯽魚。一般活動在1.5米左右深度,靠池邊較近的地方,魚的重量一般在150-300克之間,最大不過500克,因此,釣竿一般選用3.6米-4.5米碳素或玻璃鋼中調竿。當然,也需要根據不同水域情況進行選擇。用碳素竿一定要注意環境,防止觸電。硬調竿比較適合初學台釣者。
2、釣線:
魚線:台釣釣線由兩部分組成。從竿尖到鉛皮座的一段叫做主線(或母線),鉛皮座以下的叫做子線(或支線)。釣小型魚線都比較細,因怕小魚受驚嚇所以線要細。台釣的釣線應選用柔軟、切水性好的高抗拉強度釣線。專釣鯽魚的主線直徑不超過0.20毫米,子線不超過0.10毫米。這么細的線要是釣到大魚肯定會跑魚!但是,「魚和熊掌不可間得」,所以寧可多釣些小魚也不願釣不到魚!魚線還分為多種:「陶瓷線」,「尼龍線」……可去魚具店細細詢問,一般根據對象魚、釣竿和釣線的抗拉強度來選定。
3、魚鉤:
台釣一般釣鯽魚,不需大鉤,且為了摘鉤快,採用不帶倒刺的魚鉤。目前市場上有專供台釣使用的無倒刺魚鉤出售,可根據所釣魚的大小選定相應大小的鉤。若實在買不到無倒刺鉤,也可自行解決,最簡單的方法是,將大小合適的鉤,比如海津6號鉤,用尖咀鉗子順著鉤尖的方向把鉤的倒刺往回一夾即可。若出現毛刺,就得勞駕您動手用銼銼一下。
4、魚漂:
台釣使用的浮漂多是立式浮漂。形狀最好是上下尖,中間大的流線型,整體均勻細長者,並且標示顏色要鮮艷醒目,標示段不可過多。一般漂頭為實心細桿,粗細和鉛筆芯相仿。漂身最好是孔雀羽根或巴爾沙木的,塑料製作的靈敏度不好。浮漂標示桿(漂尖部分)分為實心與空心兩種,實心靈敏性高,但穩定性較差,遇有風吹草動,難辨咬鉤的真偽。因此有人喜歡用空心細塑管標尾。市場出售的達摩浮漂,常為許多釣者喜歡。魚漂的浮力有大有小,可以選用幾支同一牌子的不同浮力的魚漂,根據需要更換。
浮漂的選擇應根據水深淺、竿長短、魚大小、視力好壞來確定。水深、風大、魚竿長,適合用大漂;水淺、風小、魚竿短宜用小漂。大餌釣大魚,宜用大漂,反之用小漂。視力好可用小漂,較靈敏,視力差則可選擇較粗較大的浮漂。但浮漂與鉛墜的配合一定要恰當。
5、鉛墜:一般用鉛皮為佳,因便於調整輕重。
6、太空豆、插漂輪氏座、返捻環(聯結環)、鉛皮座。

(二)、輔助用具
1、坐椅與竿架:
竿架與坐椅初期是分離的,現在也有人仍然採用分離的,比較便宜。但更好的是椅架合一的台釣專用坐椅,即比較通用的釣箱。竿架和釣箱合為一體,同時可架兩支竿,使用起來極為方便。
2、魚護:
是由金屬框架與錦綸絲網組成,長度應為2米以上,直徑30--40厘米。由於魚護的空間撐開,呈圓筒型,魚在魚護中比較安靜,避免了對釣點附近魚的驚擾。長度大,是便於適應各種不同的釣點,岸邊距水面的高度。要求魚護掛在支架上,魚護口連有一細金屬絲,或在魚護口安上「擋針」,十分便利於順手將釣上來的魚磕入護內,節省時間。
3、太陽傘:
用來遮陽和擋雨,既保護身體,又減少不必要的干擾。
4、工具盒:
裝必要的工具與備用的小漁具,如鉤、墜、線、太空豆、聯結環、浮漂等等。
5、餌料盒:
裝各種干濕餌料。
6、抄網。
7、漁具包、魚竿袋等。
8、其它:主要是飲食、葯物用品攜帶的袋包等。
除了配齊這些工具外,台灣釣法還明確規定了各種工具的擺放方式、擺放位置、順序等,採用台釣時都需嚴格遵守。在垂釣現場,竿架上擱竿應放在垂釣者正前方,餌料盒位於竿架與垂釣者之間。垂釣者右手邊依次是工具盒、竿袋,與釣者平行位置。魚護應設在垂釣者的左前方,手抄網則在正左邊。

三、台釣的釣組組合

台釣的鉤、墜、漂、線的組合,是台釣能否顯示優越性的關鍵。
1、主線的組合:
主線(即釣線、母線)一般應比釣竿長10-30厘米。先裝上一枚"太空豆",接著裝上浮漂插座(漂座),再裝入一枚太空豆夾注浮漂座。然後再裝上一枚太空豆,再把鉛皮座裝上。再裝一枚太空豆,用來固定鉛皮座的位置。最後拴上"返捻環"(也叫聯結環)。目前還有直接帶υ型掛鉤的鉛皮座,或掛○型圈,或直接與子線相連。
2、腦線的組合:
一般認為腦線直徑應為主線的1/2,實質腦線只要比主線略小一號即可。長度約35厘米。兩端臘咐散各拴上一個魚鉤。線要從鉤的內側拉出,要簡答牢牢拴住。拴好後兩鉤相距約30厘米。將拴好鉤後的腦線對折,形成兩鉤一上一下,對折處打一個外∞字型結,兩鉤相差半鉤長的距離。
3、與竿尖固定:在竿尖的尼龍線上打個結,在主線的另一端(無鉛皮座的一端)將釣線折回8厘米左右,連打兩個「∞」字結,形成一個大環,一個小環。把線順入大環,再套到竿尖的尼龍線上拉緊。解下時拉小環即可。

四、台釣浮漂的調整

(一)台釣漂的構造特點
在台釣漂的構造上,與靈敏度有關的有以下三點:
1、漂頭為實心細桿,像鉛筆芯一樣大小,長度較長;漂身用孔雀羽根或輕木等製作,中間稍粗,兩端尖細;漂尖為空心或實心細塑料管,分成若干目(小格),塗上不同的帶螢光的顏色。漂的重量分布呈頭重尾輕,浮力著力點靠近尖部,離漂頭端點的距離長,入水後容易豎立而且穩定。整個漂的外形細長,流線型,外表光滑,重量輕,浮力大,在水中沉浮時受到的阻力小。由於漂尾很細,抗風性能也好。
2、浮漂與釣線的結合是硬連結。先在釣線上穿上1粒太空豆,然後穿上漂座,再穿上1粒太空豆,把漂座夾在中間,垂釣時漂頭細桿就插在漂座上,釣線的動靜可以迅速地傳遞到漂上。除了下限的太空豆因起竿的動作過於粗猛時可能向下移動外,上限的太空豆一般不會變動。因此垂釣過程中不需要經常對浮漂的位置進行校正,而且也保證了浮漂反應的靈敏。
3、漂尾很細,直徑一般只有0.5~1.0毫米,一目的長度一般是7~13毫米,以平均直徑0.7毫米、長度為10毫米計算,一目產生的浮力為3.9克(本身的重量由整個漂體承擔省略不計),這是在魚鉤接地很輕的情況下,魚咬鉤時拉沉一目所需的力量(假定鉤、墜、線受到的阻力不算),這個力量是很微小的,與棒形的漂或漂尾粗的風漂比較,當然就比較靈敏。

(二)台釣漂的選用
浮漂按形狀大致分為兩種:一種是長漂身,一種是短漂身; 按標示竿可分為硬尾漂和軟尾漂; 按材質又分為孔雀羽、巴爾沙木、化學合成等。
選擇浮漂應根據當時所垂釣的水域、魚情、季節、魚種和天氣來選擇。 如所垂釣的水域為平釣池塘,魚種以鯽魚為主,季節為夏季晴天微風。這時應選擇長漂身的軟尾漂。因為這種情況下魚開口較好,攝餌時信號比較穩,同時小雜魚也比較多,長漂身的軟尾浮漂可以過濾掉小雜魚的拱食信號,反映到浮漂的信號多為鯽魚攝食信號,浮漂下鈍一目或上升一目提竿中魚率較高。如果選擇短漂身的浮漂,因其靈敏度較高,所以就不能過濾小雜魚拱食的信號,這時浮漂多反映為左右晃動或者上下跳動,信號雜亂無章,提竿中魚率很低。再如:所垂釣的水域為養殖塘(按斤收費),魚種以鯽魚為主,季節為冬季晴天微風。這時應選擇短漂身的軟尾漂。因為此種情況下魚開口較小,攝食動作幅度不大,小雜魚因季節原因也不會強食魚餌,短漂身的浮漂靈敏度較高,可以反映出魚攝食時的微弱信號,而軟尾漂的穩定性又比硬尾漂要好,所以此時選擇短漂身的軟尾漂是明智的選擇。
總之選擇浮漂時應記住短漂身的靈敏度高,長漂身的穩定性好,硬尾漂的信號傳遞靈,軟尾漂的信號傳遞穩。根據實際垂釣情況選擇出適合自己垂釣的浮漂。

(三)台釣浮漂的調整
1、正常情況下的調漂
台釣在正常情況下,對浮漂的調整通常是調四目釣二目。
調整浮漂,分兩個步驟進行。
第一步,先將浮漂座捋近鉛片座,使魚鉤至浮漂標示桿的長度,小於水的深度。然後,在空鉤的狀態下,在鉛皮座上增加或減少鉛片,使漂露出水面四目(自漂尖端起4個小格)。這時,魚鉤和鉛皮座都懸浮在水的中間,而不是沉在水底,故稱「懸墜釣法」。
在開始調整時,要在鉛片座上多卷些鉛片。投入釣點水中後,若浮漂完全沉入水中,說明鉛片過重,可用剪刀把鉛片剪去一點再試,直至浮漂露出水面四目,鉤墜的位置懸在水中,就算符合標准了。
第二步,在調好四目的基礎上,兩只鉤子都掛上餌,投到釣點,並將主線全部壓入水中。這時浮漂就會慢悠悠地全部沉沒在水裡。然後將浮漂上捋,直至露出水面二目,並且雙鉤沉底。調整浮漂的工作就算全部完成,可以開始垂鉤了。魚若吸餌,則浮漂的標示桿全部沉沒於水中。對於高質量的浮漂,如果魚餌在水中溶解掉二分之一,則浮漂會在水中上升一目,倘若魚餌已全部溶於水中,則浮漂應是四目浮於水面,表示此時餌已溶化,變成空鉤子浮懸於半水,就應及時換餌了。
正常情況下為什麼通用調四目釣二目呢?調三目釣一目或者調五目釣三目行不行呀?回答是可以的,下面一節也將證明這三種調法的效果是一樣的。但是為什麼多用調四目釣二目呢?因為如調五目、六目的話,快要到盡頭了,再要調靈的話就沒有多少餘地了,而且垂釣時漂尾露出水面太高了,受風的影響就會大一些;如果調三目,釣的目數范圍就小了,只能釣一目,要調靈的話只能再調半目了。
為什麼釣二目呢?這個"二"字是由調四目這個"四"字決定的,因為兩目產生的浮力與雙鉤的兩小團餌料的重量(扣除本身產生的浮力)大致差不多,調四目釣二目,鉤、餌接地輕,保證了適中的靈敏度。
2、特殊情況下的調漂
實踐證明,正常情況下採用調四目釣二目的方法,效果是比較好的,是最基本的調法。但是隨著魚情、水情、天氣等具體情況的變化,在某些特殊的情況下,調四目釣二目的效果就不一定很理想,而需要再加調整。例如,氣壓低、水質不好、魚過飽或胃口不好、覓食行動緩慢輕微,往往魚餌被吃光了,浮漂可能還沒有明顯的反應,這就需要把浮漂調得更靈敏一點。
反之,如果天氣好、水情好、魚的胃口很好,或者小魚多,搶著找著吃的,而浮漂反應又很靈敏,甚至魚游動對水產生的沖擊都會使魚餌移動,魚還沒咬鉤,浮漂就有反應,以致起竿總釣不到魚,這就需要把浮漂調得遲鈍一點。
調的目數多少可以使浮漂反應靈敏或遲鈍,釣的目數多少也可以使浮漂反應靈敏或遲鈍。這樣,除了調四目釣二目這個基準外,就可能出現四種不同的調法:1、調靈釣靈;2、調靈釣鈍;3、調鈍釣靈;4、調鈍釣鈍。
從形式上和理論上講,這幾種調法是存在的,但從實際效果和作用上去探討,有的調法沒有實際應用的意義,強求照搬照套就會使操作復雜化,成了無效勞動。現在以調四目釣二目作基準,分析如下:
(1)調靈釣靈
增加調的目數,減少釣的目數。例如,調五目釣一目,這樣,浮漂反應就靈一些。
(2)調鈍釣鈍
減少調的目數,增加釣的目數。例如,調三目釣三目,這樣,浮漂反應就會遲鈍一些。
(3)調靈釣鈍
增加調的目數,增加釣的目數。例如,調五目釣三目,一個靈,一個鈍,數量相同,相互抵消,與調四目釣二目比較,除了漂尾露出水面高一點外,效果是一樣的。如果盲目地把調四目改為調五目釣三目,那就會成了多此一舉的無效勞動。其實為了取得這個效果,根本就不需要改變鉛墜的重量,也就是不需要改變調的目數,只要把太空豆、浮漂往上捋一目,為調四目釣三目就行了,完全不需要自找麻煩。
(4)調鈍釣靈
與調靈釣鈍剛好相反,減少調的目數,減少釣的目數。例如,調三目釣一目。一個鈍,一個靈,效果相消,與調四目釣二目比較,除了漂尾露出水面短一點外,效果是一樣的。這樣調在垂釣還沒有開始時是可以的,但從調四目釣二目改為調三目釣一目就完全沒有必要了。
怎樣調才靈?怎樣調才鈍?要記住兩點:一是調的目數越多,越靈敏;越少越遲鈍。二是釣的目數越多,越遲鈍;越少越靈敏。
調的目數增加或減少與釣的目數增加或減少是相消相成的。調、釣都是靈的話,浮漂反應就更靈;調、釣都是鈍的話,浮漂反應就更鈍。如果一個靈,一個鈍,效果就會互相抵消,以致效果低甚至沒有效果,在垂釣中一般不應採用。
3、結論和應用
(1)用台灣釣法進行塘釣,為了提高效果,必須講究浮漂反應的靈敏度,因此要求選好漂,更要調好漂。講究靈敏度,不是說無論什麼時候、什麼情況,越靈越好。浮漂反應的靈敏度大體有靈、中、鈍三個范疇。但是,中的范疇是正常情況下適用,是主要的、大量採用的;靈和鈍的范疇是在特殊情況下使用的,只有在魚情、水情、天氣等不正常的情況下,才需要調得更靈一點或鈍一點。調四目釣二目與調三目釣一目或調五目釣三目靈敏度是一樣的,屬中的范疇,在一般情況下靈敏度是適中的,但是比較起來,調四目釣二目優越性更多一些,所以用這個調法的人也多。
(2)怎樣調才靈?怎樣調才鈍?要記住兩點:一是調的目數越多,越靈敏;越少越遲鈍。二是釣的目數越多,越遲鈍;越少越靈敏。
調的目數增加或減少與釣的目數增加或減少是相消相成的。調、釣都是靈的話,浮漂反應就更靈;調、釣都是鈍的話,浮漂反應就更鈍。如果一個靈,一個鈍,效果就會互相抵消,以致效果低甚至沒有效果,在垂釣中一般不應採用。
(3)實際上如何應用呢?一般地講,到達釣場以後,應先按正常情況採用調四目釣二目的方法進行調漂。垂釣過程中遇到問題,再根據魚情、水情、天氣等具體情況進行分析,作出判斷。需要再調整的話,先不要改變調的目數(即不改變鉛墜重量),而是上下移動浮漂的位置,增加或減少釣的目數。倘若這樣調還不能滿足需要,必須動大一點的"手術"的話,那就只好增減鉛墜的重量、改變調的目數,再加上調整釣的目數。調靈釣靈、調鈍釣鈍就屬於這種情況。
說得具體一點,垂釣中發現浮漂反應遲鈍,影響上魚時,把浮漂下捋一點,把原來釣二目改為釣一目或半目。如果還不夠靈,再去掉一點鉛皮,增加調的目數,使其成為調靈釣靈。反之,如果感到浮漂過於靈敏,需要遲鈍一點,可以把浮漂往上捋一點,把原來的釣二目改為釣二目半或三目,如果還不夠遲鈍,再在鉛墜上做文章,增加重量,使其成為調鈍釣鈍。
需要注意的是,許多釣者都喜歡在家中水桶里用自來水調試浮漂,這樣做雖然方便,但調試好的漂拿到釣場應用,常出現不準確的情況,結果是"閉門造車",出而不能合轍。這是什麼原因呢?因為,在不同的池塘垂釣,水的清渾、酸鹼度不同,水的比重也有差異,高靈敏度的漂墜匹配,對此是有所區別的。所以,調試浮漂,最好在垂釣的現場進行,才能保證調試精確無誤,具有較高的靈敏度。

9. 拉餌和搓餌的製作方法有什麼不同嗎

搓餌和拉餌在製作上有最明顯的一點不同:搓餌可以用手來揉餌團以增加粘度,而拉餌只能用手在外部按餌團,不能揉搓餌團。同時,拉餌所含的雪花粉、拉絲兄信粉的比例要多一些。
拉餌:用於釣快魚(比如打比賽)以及老塘滑口魚,在魚口很微弱的時候也可以使用拉餌。但如果小雜魚很多,大魚少的情況下,不適於畢襪用拉餌。
搓餌:如上所述,大魚密度低,小雜魚鬧窩,則改用搓餌效果要好一些。羨數輪
從整體效果上看,在養魚池拉餌還是要略勝一籌,但拉餌效果的好壞,最重要的是要調整好拉餌的狀態,要做到拉大拉小隨心所欲,拉餌到水裡的狀態自然、飄逸,這樣才能隨機應變。

拉餌的製作,入門非常簡單,目前的商品餌只要按比例開餌,一般都可以製作出拉餌,但要經過長時間實踐才能做到得心應手。

10. 釣魚中,什麼是拉餌什麼是搓餌

緩蔽啟拉餌
利用餌中含有小麥蛋白並春形成一定的纖維束這-特性,把鉤放在餌盤上,用餌團壓住鉤,持線的手輕輕把鉤拉出即能掛上餌。

拉餌所拉出的餌球大小、溶解速度快慢,是否能達到釣目標魚的要求,主要靠拉餌的質量和調制方法。
搓餌
必須用手先把調好的餌搓成球,再把鉤子埋入餌球中並通過拇指、食指、中指三指的配合搓動,把鉤子封在餌球內,餌球外表不下縫隙。搓餌是競技釣必不可少的技巧。手法嫻熟的釣手,能搓出多種的餌團比如球形、水滴形、三角形、圓柱形等等,而擾如且根據需要,餌團大到彈球、小到米粒均能隨意搓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