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工具五金 » 用來掃稻穀的那個工具叫什麼

用來掃稻穀的那個工具叫什麼

發布時間: 2023-05-25 17:31:08

1. 裝稻穀的東西叫什麼

礱是用來稻穀脫滾攔此殼的工具。清末民國時期,莆仙一帶的礱,是為竹篾編成圓盤形的碾谷工具。礱分為上、下二礱,上礱用來裝稻穀的;下礱為圓磨形,磨面是竹片礱齒。下礱固定,中的一立軸。上礱套在軸上,能轉動,兩旁裝有礱耳,用短短的T字形推拉桿套住一耳,人手握住T字形推拉桿的橫桿,用力推拉上礱轉動,俗稱「拖礱」。稻穀從上面一點一點地漏下去,經過上下礱之間大迅的礱齒相嚙磨搓,谷殼與糙米粒分離,從上下兩礱間的縫隙中飛散開來。

拖礱的人通過T字形推拉桿進行力的傳遞作用,應用物理學中的杠桿原理,使上礱轉動。轉動過程,稻穀在上、下礱之間滾動,與二礱產生相對摩擦運動,當稻穀內部的糙米粒與谷殼結合力小於外部的搓磨之力,谷殼與糙米粒也即分離開了。

從稻穀中分離出來的糙米粒,身上的糠皮在礱中是搓磨不掉的,為此,就得將這些脫了殼的糙米粒放在碓臼中加工以脫糠皮,這個加工過程稱為「舂衡轎米」。往昔舂米用的是「腳碓臼」,即是在石臼前豎兩木柱和一橫木,橫木中間支一能轉動的木桿,木桿的短端是舂米用的石碓,其下方正對著石臼;木桿的長端處為腳踩的位置。舂米時,先把稻穀放進石臼中,而後舂米人用腳踩動木桿的另端。由於腳踩端距橫木支點的距離長於碓端距支點的距離,根據杠桿原理,人腳就很輕松地踩動,使石碓抬起,即使其重力勢能增大;當腳一松開,石碓就下落,由勢能轉化為動能,從而增大其動量。當石碓落在臼中糙米粒上很快停止,根據沖量原理,其沖力也就很大。這沖力就使糙米粒的外層糠皮脫開,即是使米粒與糠皮分離開。

由於「腳碓臼」的木柱、橫木與木桿所組成的架子佔地面積太大,且整個架子結構又太花錢,故此農村中比較多的是使用「手碓臼」,即是直接用手工舉碓往臼中碓舂糙米,使糠、米分離。

「手碓臼」的工作原理是:舉碓時手臂是利用杠桿原理,讓石碓稍作圓周運動,使其重力勢能增大。之後讓石碓往原來的圓周方向下落,使其重力勢能轉化為動能。石碓落在石臼中時,動能變大,其動量也隨著變大。當石碓舂入糙米堆中立即停止,這時石碓的動量變化在極短的時間內即刻為零,根據沖量原理,這時產生的沖力也就變得很大,沖開糙米中米粒與糠皮的結合力,從而使糠、米分離。

2. 木犁、耙、耬、鋤頭、鐮刀有啥用處

都是農具,用於農田或旱地的耕作.

1、木犁:木犁以牛牽引用於翻土,犁鏵、犁壁為鐵制,余皆木製。

【(2)用來掃稻穀的那個工具叫什麼擴展閱讀】:

2000多年以前西漢的農具圖譜,便有的犁的記載.那時中國農民製造的木犁,已經達到了相當完善的高水平.一張犁鏵,由犁尖、犁鏡、犁床、犁托、犁柱等多部件組成,再配上一個橫8形的犁轅,無論是入土角度,還是翻土曲線的牽引點的選擇,完全符合力學原則.當今,世界各國製造了幾百種機引犁,而它們的主要結構、基本設計,也跳不出西漢木犁的基本原理.木犁一般分旱犁和水犁兩種,旱犁的俗名為「箭犁」,粗大牢固,有一個形狀為「箭」的構件,因此而得名;水犁的構造簡單、輕便,俗名叫「獨犁」.
耙 用於耕後碎土,呈長方形,木架鐵齒,耙架上裝10餘把鐵刀片,以刀片滾動切碎泥塊.

【參考資料】:網路--農具

3. 農耕工具有哪些

農耕工具有哪些?
牛:苦力

耒:翻土的

耬車:播種的

犁耙:犁地的

扁擔:挑東西的

鐮刀:割稻穀的

簸箕:裝東西的

鋤頭:鋤地的

鐵耙:耙地的

翻車:灌溉的

水桶:裝水的
我國古代有哪些農耕用具
(耒耜)傳說最古老的工具,大約在炎帝時期。(翻土農具)

(钁) 最早出現商代,春秋戰國時較多。(似鎬的刨土工具)

(銅鏟)商代(青銅器。鏟土除草用的農具)

(牛耕)始於春秋戰國時期。(腳踏耕具)

(犁耕)漢代。(翻土農具)

(都勻犁)春秋戰國。(翻土農具)

(鏹犁)又寫作「槍犁」或「戧犁」,時間不詳,產自山西。(翻土農具)

(曲轅犁)最早出現於唐代後期的東江地區。(翻土農具)

(耦犁)西漢。(二牛三人一組耕地)

(鐴土 鐵鏵)秦漢時期。(鐵鏵為耕犁破土的鋒刃,鐴土是耕犁的翻土器)

(犁錧) 戰國時期。(翻土農具)

(犁鑱) 周朝。(翻土農具)

(竹莜)也叫「竹爬」 出現於西漢。(翻土農具)

(銍)戰國。(翻土農具)

(鐮)周朝。(除草工具)

(疀)沒有出土文物,大約時間在春秋戰國。()

(劐子)戰國。(翻土農具)

(耨)秦代。(鋤草的農具)

(鋤)西周時代。(翻土農具)

(耰)先秦。(弄碎土塊,平整田地用)

(耰鉬)先秦。(用來平田鬆土的農具, 鋤把)

(鐙鋤)元代有記載,具體出現時間不詳。(翻土農具)

(桔槔)春秋時期。(原始的井上汲水工具)

(渠疏)漢代。(灌溉)

(櫝櫨)秦,漢代較為普遍。(翻土農具)

(翻車)東漢。(刮板式連續提水機械)

(水車)東漢造出雛形,完善於三國。(農業灌溉工具)

(水轉筒車)隋朝興盛於唐。(農業灌溉工具)

(浙碓)大約元代。(翻土農具)

(代耕架)源於唐代,改進於明。(人力牽引的耕地機械)

(孔明車)東漢造出雛形,完善於三國。(農業灌溉工具)

(龍骨水車)始於東漢,三國改進。(排水灌溉的機械)

(鍤)漢朝。(掘土的工具)

(鐵鍬)戰國出現鐵,杴於西漢。(耕地,鏟土的農具)

(三腳耬)戰國時期就已有一腳耬車,西漢出現三腳耬。(播種機的一種)

(六爪犁)漢朝文獻有記載,隋朝把「六爪犁」 注釋成 「楎」。()

(耙)北魏。(翻地農具)

(連枷)戰國、秦漢時代。(由一個長柄和一組平排的竹條或木條構成,用來拍打穀物、小麥、豆子、芝麻等,使子粒掉下來)

(簸颺)最早大約於戰國,最晚大約於漢朝。(簸萁)

(杵臼)西周。(臼 舂搗糧食或葯物等的工具)

(石磨)漢代以後才稱為磨,漢前稱「磑」。(把米、麥、豆等糧食加工成粉、漿的一種機械)

(踏碓)發明於西漢。(去秕、脫殼的糧食加工用具)

(風車)漢代。(機械灌溉)

(颺扇)大約源於西漢。(揚谷器,揚除糠秕的一種風力機械)

(耩)北魏有記載。(用耬播種或施肥)

(竅瓠)北魏。(播種農具)

(耘杷)元代《農器圖譜》記載。(翻地農具)

(耘盪)元代。(水田中除草松泥的農具)

(耘爪)元代。(除草和鬆土用)

(秧馬)北宋。(插秧和拔秧的工具)

(長鑱)唐已出現。(踏田農具)

(踏犁)唐代。(翻土農具)

(犁刀)「犁頭」戰國已經出現。(翻土農具)

(蹚頭)考古挖掘,出土最早的蹚頭是北宋時期。(疏鬆兩側的土壤,清除兩側的雜草)

(推鐮)也叫「青銅耨」,春秋戰國時期。(翻土農具)

(麥釤)元代。(割麥刀)

(麥綽)元代。(收麥工具)

(麥籠)元代。(收麥工具)

(水碓)魏末晉初時期。(灌溉)

(水碾)魏晉南北朝。(靠水力推動的碾子)

(船磨)元朝。(搗米器具) (碓機) 西漢末年。(搗米器具)

(跖鏵)元朝有記載。(翻土農具)...
中國古代有哪幾種重要的農業耕種工具?
1. 耒。古代的一種翻土、開溝渠農具,形如木叉,上有曲柄,下面是犁頭,用以鬆土,可看作犁的前身。《周易·系辭》說神農氏「揉木為耒」,而《世本》則以為黃帝時「始作耒」。現在所知,在新石器時代晚期的遺址中,已發現有保留於黃土上的耒痕。甲骨文中耒字作方,刻畫出商代木耒的大致形象。雙齒之上有一橫木,表明使用時以腳踏之,以利於耒齒扎入土中,也即古人所說的「跖耒而耕」。耒在戰國文獻中也很常見,據《考工記》,耒通高為六尺六寸,合今1.4米左右。青銅耒是從木耒發展而來的,後來又發展到鐵耒,並演化到犁。

2. 耜。曲柄起土的農器,即手犁。各地曾出土木耜、骨耜,青銅耜出現於商代晚期,實際出土的都是耜頭。形制為扁狀尖頭,後部有銎,用以裝在厚實的長條木板上。木板肩部連接彎曲而前傾的長柄。柄與耜頭連接處有一段短木末端安橫木。使用時,手執橫木,腳踩耜頭短木,使耜頭入土起土。

《國語·周語》所引《周制》,其中有「民無懸耜」之語。春秋戰國時仍繼續沿用,《孟子·滕文公》:「農夫豈為出疆舍其耒耜哉」,《呂氏春秋·孟春紀》說每年之春,天子要親載「耒耜」而來到籍田。《周禮》中還談到製作木耜的情況,《地官·山虞》:「凡服耜,斬季材,以時入之」,即選擇較小的樹木以作為耜材之用。《呂氏春秋·任地》:「是以六尺之耜,所以成畝也:其博八寸,所以成甽也。」可見耜之通高和耒相近。「其博八寸」是指其刃口的寬度,而《考工記·匠人》則說「耜廣五寸」,則耜刃的寬度似隨地而異。

戰國時耜也稱為臿,故《說文》雲:「耜,臿也。」當時將臿和耒連在一起,如《韓非子·五蠹》說:「禹之王天下也,身執耒臿以為民先。」由於方言關系,象東齊一帶稱臿為梩,如《孟子·滕文公》:「蓋歸反虆梩而掩之。」趙岐註:「虆梩,籠臿之屬。」

在鐵器出現之後,木耜也和木耒一樣,開始套上鐵制的刃口。戰國之後,這種農具開始被淘汰。

3. 耒耜。耒為上部,耜為下部,把耒和耜兩種農具連在一起,形似現在的鏟,但作用是用來翻地的。比如雙齒耒耜。

4. 鏟。鏟土、耘苗、除草和松碎表土的農具,現在還在使用。

5. 錛。開墾土地的農具,也用於砍伐樹木。最早是石制的。青銅錛不僅用於農業,而且也是平土的主要工具。後來還用於木工,古代沒有刨子,要使木料平整不是用刨,而是用錛。

6. 斧。砍伐工具。斧同錛的區別在於:

(1)安柄的方式不同,斧:柄線同刃口線平行;錛:刃口線同柄線垂直;

(2)刃的區別,斧:雙面刃;錛:單面刃(偏刃);

(3)磨石痕不同,斧:斜向;錛:垂直方向。

這個就不多說了,現在還在用。

7. 鐮。割莊稼或草的農具:由刀片和木把構成,有的刀片上帶有小鋸齒鐮刀,也就是鐮刀,現在還在用。《說文》:「鐮,鍥也。」

8. 耨。古代鋤草的農具,形似鋤。《呂氏春秋》:「人耨必以旱,使地肥而土緩。」

9. 鍤。就是鍬,掘土的工具。「鍤,插也,插地起土也」。可見它是一種起土、穿土、培土等主要的農業生產工具。

10. 杵,和臼一樣,是搗谷用的工具。據說,是由伏羲發明的,也有說是由黃帝的臣下雍父製造的。杵還有一個重要的用途。在「版築」這種中國傳統土木建築施工法中,通過把土搗實,來修築牆壁或打基礎。而杵就是把土搗實的工具。《說文》:「杵,舂杵也。」《易·系辭》:「斷木為杵,掘地為臼。」

11. 钁。一種形似鎬的刨土農具。《資治通鑒·唐紀》:「钁其城為坎。」

12. 鋤。一種長柄農具,其刀身平薄而橫裝,專用於中耕、除草、疏鬆植株周圍的土壤。有大鋤、小鋤之分,又有叉形和鏟形之分。青銅......
歷代農耕用具,
(耒耜)傳說最古老的工具,大約在炎帝時期。(翻土農具)

(钁) 最早出現商代,春秋戰國時較多。(似鎬的刨土工具)

(銅鏟)商代(青銅器。鏟土除草用的農具)

(牛耕)始於春秋戰國時期。(腳踏耕具)

(犁耕)漢代。(翻土農具)

(都勻犁)春秋戰國。(翻土農具)

(鏹犁)又寫作「槍犁」或「戧犁」,時間不詳,產自山西。(翻土農具)

(曲轅犁)最早出現於唐代後期的東江地區。(翻土農具)

(耦犁)西漢。(二牛三人一組耕地)

(鐴土 鐵鏵)秦漢時期。(鐵鏵為耕犁破土的鋒刃,鐴土是耕犁的翻土器)

(犁錧) 戰國時期。(翻土農具)

(犁鑱) 周朝。(翻土農具)

(竹莜)也叫「竹爬」 出現於西漢。(翻土農具)

(銍)戰國。(翻土農具)

(鐮)周朝。(除草工具)

(疀)沒有出土文物,大約時間在春秋戰國。()

(劐子)戰國。(翻土農具)

(耨)秦代。(鋤草的農具)

(鋤)西周時代。(翻土農具)

(耰)先秦。(弄碎土塊,平整田地用)

(耰鉬)先秦。(用來平田鬆土的農具, 鋤把)

(鐙鋤)元代有記載,具體出現時間不詳。(翻土農具)

(桔槔)春秋時期。(原始的井上汲水工具)

(渠疏)漢代。(灌溉)

(櫝櫨)秦,漢代較為普遍。(翻土農具)

(翻車)東漢。(刮板式連續提水機械)

(水車)東漢造出雛形,完善於三國。(農業灌溉工具)

(水轉筒車)隋朝興盛於唐。(農業灌溉工具)

(浙碓)大約元代。(翻土農具)

(代耕架)源於唐代,改進於明。(人力牽引的耕地機械)

(孔明車)東漢造出雛形,完善於三國。(農業灌溉工具)

(龍骨水車)始於東漢,三國改進。(排水灌溉的機械)

(鍤)漢朝。(掘土的工具)

(鐵鍬)戰國出現鐵,杴於西漢。(耕地,鏟土的農具)

(三腳耬)戰國時期就已有一腳耬車,西漢出現三腳耬。(播種機的一種)

(六爪犁)漢朝文獻有記載,隋朝把「六爪犁」 注釋成 「楎」。()

(耙)北魏。(翻地農具)

(連枷)戰國、秦漢時代。(由一個長柄和一組平排的竹條或木條構成,用來拍打穀物、小麥、豆子、芝麻等,使子粒掉下來)

(簸颺)最早大約於戰國,最晚大約於漢朝。(簸萁)

(杵臼)西周。(臼 舂搗糧食或葯物等的工具)

(石磨)漢代以後才稱為磨,漢前稱「磑」。(把米、麥、豆等糧食加工成粉、漿的一種機械)

(踏碓)發明於西漢。(去秕、脫殼的糧食加工用具)

(風車)漢代。(機械灌溉)

(颺扇)大約源於西漢。(揚谷器,揚除糠秕的一種風力機械)

(耩)北魏有記載。(用耬播種或施肥)

(竅瓠)北魏。(播種農具)

(耘杷)元代《農器圖譜》記載。(翻地農具)

(耘盪)元代。(水田中除草松泥的農具)

(耘爪)元代。(除草和鬆土用)

(秧馬)北宋。(插秧和拔秧的工具)

(長鑱)唐已出現。(踏田農具)

(踏犁)唐代。(翻土農具)

(犁刀)「犁頭」戰國已經出現。(翻土農具)

(蹚頭)考古挖掘,出土最早的蹚頭是北宋時期。(疏鬆兩側的土壤,清除兩側的雜草)

(推鐮)也叫「青銅耨」,春秋戰國時期。(翻土農具)

(麥釤)元代。(割麥刀)

(麥綽)元代。(收麥工具)

(麥籠)元代。(收麥工具)

(水碓)魏末晉初時期。(灌溉)

(水碾)魏晉南北朝。(靠水力推動的碾子)

(船磨)元朝。(搗米器具) (碓機) 西漢末年。(搗米器具)

(跖鏵)元朝有記載。(翻土農具)...
急!!!現在農耕生產工具包括有哪些?其名稱、及其用途、使用方法? 5分
哥,啊、、、、一看你就城市的孩子啊,只跟你說一個【犁】它是用來耕地的。
梯田農耕使用什麼工具造出來的呢?有木有造?
先平整一塊地,將靠上邊的土向下推試著一塊土地變平就行了
在農耕社會人們種地用什麼工具?
和現在的外形差不多,不過就是缺乏鋼鐵,是木頭或者木頭包點鐵皮,鐵的都沒 ,哪有現代的鋼鐵工具,鋒利省力,所以也效率很低,你用木的挖地,就知道痛苦了

4. 農村用來篩谷的東西叫啥的風車叫啥

農村篩谷的風車叫做扇車

5. 農耕工具有哪些用處分別是什麼

1.耒:翻土的

2.耬車:播種的

3.犁耙:犁地的

4.扁擔:挑東西的

5.鐮刀:割稻穀的

6.簸箕:裝東西的

7.鋤頭:鋤地的

8.鐵耙:耙地的

9.翻車:灌溉的

6. 用來收麥子的工具是什麼

鐮刀:是農村收割莊稼和割草的農具,由刀片和木把構成,有的刀片上帶有小鋸齒,一般用來收割稻穀,在江南的一些農村現在還有廣泛的使用。

7. 纖擔,挑稻穀的工具,

比扁擔更長,兩頭略尖,類似於扁擔的農具叫纖擔。收割穀物、砍拾柴禾紮成梱後凳擾信,纖擔插棗輪入挑著走。比扁擔更長,兩頭略尖的農具叫纖擔。收割穀物、砍拾柴禾紮成李陵梱後,纖擔插入挑著走。

8. 老的一代用腳沖穀子的叫什麼名字

老的一代用腳沖穀子的叫舂米杵扒喚。根據查詢相關資料信息顯示,用腳踩舂米杵,和凱70-80後非常熟悉,是當時農村舂米的主要工具,也是幾代人春棚凱的兒時回憶。

9. 曬稻穀時,收稻穀那工具叫什麼

一種是雙從用的大板叫推板,另一種是單人用的叫耥。

10. 農民曬稻穀,麥子的工具叫什麼

小時候,我們這邊散戚用來曬稻穀、麥子的一張張竹子做的工具,曬穀子的時候鋪在泥地上的那個,防止穀子和泥土混在一起,不是曬幾(ji第一聲),是很大的那個。書面告仿語沖友陵叫曬墊或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