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質量工具七大手法是什麼
QC新七大手法:關系圖、系統圖法、KJ法、箭頭圖法、矩陣圖法、PAPC法、矩陣數據解析法。
樹圖就是以「目的—方法」或「結果—原因」層層展開分析,以尋找最恰當的方法和最根本的原因,因其形狀如大樹分枝,因此取名樹圖,目前在企業界被廣泛應用。
簡介
關連圖就是把現象與問題有關系的各種因素串聯起來的圖形。通過連圖可以找出與此問題有關系的一切要圖,從而進一步抓住重點問題並尋求解決對策。
親和圖也叫KJ法,是指把收集到大量的各種數據、資料,按照其之間的親和性(相近性)歸納整理,使問題明朗化,從而有利於問題解決的一種方法。
㈡ 簡述常用的質量管理七大工具用法
質管理七大手法即:QC七工具,是常用的統計管理方法,又稱為初級統計管理方法。它主要包括:查件表、柏拉圖(又稱排列圖或帕累托圖)、層別法、特性要因圖(又稱魚骨圖,石川圖)、散布圖、直方圖(又稱品質分布圖)、管制圖。
1、查件表:是QC的基本功。
是以簡單的數據、容易理解的方式,製成圖表或表格,必要時記上檢查記號並加以統計整理,作為進一步分析或檢查核對用的工具;
2、柏拉圖:是把握重點的利器。
是根據收集的數據系統的層別分類,計算出比例並從大到小排列,製成累積值的圖形,是識別重點的有效工具,對重點影響項目改進,效果會比較明顯;
3、層別法:撥開迷霧見本質。
將得到的數據資料和調查對象人員、設備、產品等進行分類,層層對比,分析發現真正問題所在;
4、特性要因圖:尋找原因的捷徑。
即採用由結果到原因層層倒推法,從人、機、料、法、環方面逐一分析,最後找出關鍵原因;
5、散布圖:查看數據分布的工具。
當兩組特性值或數據中的一組發生變時,對另一組數據產生的影響,兩組數據值稱為相關。用圖表的形式表現其關系,就是散布圖;
6、直方圖:品質穩定性的分析工具。
是根據收集的數據畫成以組距為底、以次數為高的直方矩形圖,能一目瞭然的預測並監控產品品質狀況;
7、管制圖:及時發現問題的工具。
通過日常的監測來判定製程是否處於穩定的狀態的圖表就是管制圖。可以及時發現品質問題,並通過相應的調整手段,使製程處於穩定狀態。
㈢ 質量管理五大工具如何使用
質量管理五大工具使用:
1、統計過程式控制制(SPC)
SPC是一種製造控制方法,是將製造中的控制項目,依其特性所收集的數據,通過過程能力的分析與過程標准化,發掘過程中的異常,並立即採取改善措施,使過程恢復正常的方法。
實施SPC的目的:
•對過程做出可靠的評估;
•確定過程的統計控制界限,判斷過程是否失控和過程是否有能力;
•為過程提供一個早期報警系統,及時監控過程的情況以防止廢品的發生;
•減少對常規檢驗的依賴性,定時的觀察以及系統的測量方法替代了大量的檢測和驗證工作
2、測量系統分析(MSA)
測量系統分析(MSA)是對每個零件能夠重復讀數的測量系統進行分析,評定測量系統的質量,判斷測量系統產生的數據可接受性。
MSA的目的:
了解測量過程,確定在測量過程中的誤差總量,及評估用於生產和過程式控制制中的測量系統的充分性。MSA促進了解和改進(減少變差)。
在日常生產中,我們經常根據獲得的過程加工部件的測量數據去分析過程的狀態、過程的能力和監控過程的變化;那麼,怎麼確保分析的結果是正確的呢?我們必須從兩方面來保證:
1)是確保測量數據的准確性/質量,使用測量系統分析(MSA)方法對獲得測量數據的測量系統進行評估;
2)是確保使用了合適的數據分析方法,如使用SPC工具、試驗設計、方差分析、回歸分析等。 MSA使用數理統計和圖表的方法對測量系統的解析度和誤差進行分析,以評估測量系統的解析度和誤差對於被測量的參數來說是否合適,並確定測量系統誤差的主要成分。
3、失效模式和效果分析(FMEA)
潛在的失效模式和後果分析(FMEA)作為一種策劃用作預防措施工具,其目的是發現、評價產品/過程中潛在的失效及其後果;找到能夠避免或減少潛在失效發生的措施並不斷地完善。
FMEA的目的
1)能夠容易、低成本地對產品或過程進行修改,從而減輕事後修改的危機。
2)找到能夠避免或減少這些潛在失效發生的措施;
4、產品質量先期策劃(APQP)
APQP是用來確定和制定確保產品滿足顧客要求所需步驟的結構化方法。
APQP的功能
為滿足產品、項目或合同規定,在新產品投入以前,用來確定和制定確保生產某具體產品或系列產品使客戶滿意所採取的一種結構化過程的方法。為制訂產品質量計劃提供指南,以支持顧客滿意的產品或服務的開發。
5、生產件批准程序(PPAP)
生產件批准程序為一種實用技術,其目的是在第一批產品發運前,通過產品核准承認的手續,驗證由生產工裝和過程製造出來的產品符合技術要求。
PPAP的目的
1)確定供方是否已經正確理解了顧客工程設計記錄和規范的所有要求。
2)並且在執行所要求的生產節拍條件下的實際生產過程中,具有持續滿足這些要求的潛能。
㈣ 結合自己的工作談談如何應用質量管理七大工具
首先你說的七大工具是有「新和舊」之分的,但在實際工作中,每種方法都有相互協作的使用情況,因此與其說新舊QC七大工具,不如看成是QC14種統計分析管理工具。具體的工作應用就要看實際上所處生產的復雜性與可行性了。
本人從事LED晶元生產製造行業的品質管理工作,鑒於公司生產規模,能使用到的QC手法也僅限於舊手法里的檢查表、柏拉圖表、直方圖、管制圖,制定質檢計劃與方案,我們會使用檢查表規劃,在統計異常比重與異常量時會用到柏拉圖表,直方圖和管制圖主要用於SPC,對產品的一些特定尺寸、溫濕度、測試數值等進行監控與分析,這些都很有實際用途。這些簡要的敘述希望對你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