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一個沙盤游戲治療的案例:孩子是怎麼和父母學會「焦慮」的
文 | 八段錦
2020年5月6日,西安一個9歲女孩因為不能按時完成作業,從15樓跳下。
事發當天下午4點多,小女孩給媽媽發語音說,老師布置了一篇作文,字數要寫一頁半,5點種交。就剩25分鍾了,她才寫了一頁零一行,完成不了了。
她的語氣很沮喪,家人就鼓勵她盡快完成。
當時她一個人在卧室里寫作業,爺爺下樓倒個垃圾回來的功夫,發現孫女不在了,桌子上留著兩張紙的遺書。
一張寫著: 媽媽,對不起,這是我的決定。
還有一張寫著: 為什麼我干什麼都不行?
寫不完作業多大點事,竟然會自殺?
孩子的行為問題總是被過度關注,為什麼拖延、無法按時完成作業?為什麼上課不好好聽講,注意力總是不集中?為什麼一點小事你就受不了,還亂發脾氣?
但是行為問題背後更深層的原因,卻很少被注意到。
為了糾正這些行為問題,大人還會施加更大的壓力,催促、糾正、批評孩子。
出現這些問題,本身就是因為他們已經無法承受現有的壓力了,為什麼大人還會認為繼續加壓可能會變好?
還有一些話也許本意是好的,鼓勵孩子不要放棄,但對於不堪重壓的人來說,那個意思更像是在說, 你這樣是不行的 。
「一次不交作業沒什麼大不了,也不代表永遠不交作業;就算永遠不交作業,也不用去死。」
很少有父母願意給孩子傳遞這樣的態度,大家都覺得,就是應該不斷努力啊!
今天八段錦寫這篇文章,不是想責怪任何一個父母,孩子一出問題就怪父母,會讓父母們更如履薄冰;父母也想躺倒啊,不都還撐著嗎?
可能正是因為父母也太辛苦,所以他們沒辦法給孩子傳遞輕松的態度。
在一個大人都無法緩解焦慮的 社會 里,孩子不堪重負的時間變早了,出現情緒問題甚至自殺的情況越來越多了。
青少年自殺率上升最快:不經常體驗這三種感受,學不會感恩
如果能意識到問題的真正所在和解決的辦法,哪個父母願意做壓倒孩子的最後一根稻草呢?
孩子小的時候,其實 社會 的壓力不需要直接作用在自己身上,因為還有個 中轉站 :家庭。
如果父母能作為一個緩沖,化解掉孩子無法承受的壓力,無論 社會 多麼令人焦慮,家庭總可以充當最後的避風港;就怕父母的焦慮也無從宣洩,加倍轉移到孩子身上。
曾經有個孩子被老師叫家長,家長去了學校當場給孩子一個嘴巴,那個孩子轉身就跳樓了。
孩子能力有限,很難和大人反抗,也說不出內心的感受,一方面受表達能力的限制,還有一方面,他們不願意承認、或者根本沒意識到父母也會有問題。
有苦不能言,只能懷疑都是自己的錯,「 為什麼我干什麼都不行? 」
心理咨詢師有一個辦法,可以讓孩子毫無負擔地表達出真實的想法。
沙盤 游戲 ,也被稱作「表達性治療」,起源於心理學家瑪格麗特.洛溫菲爾德。
洛溫菲爾德從小身體多病,13歲時父母離婚,童年常常是在孤獨和痛苦中渡過,這促成了她成年後致力於探討童年的意義,對兒童有一種特別的慈悲心。
她知道沒有孩子喜歡看醫生,所以在她的治療室里總會有玩具,她還准備了一個大盒子,還有沙子。
有一次有個孩子說:「我能把沙子放在盒子裡面嗎?」
好啊。
孩子就把沙子放在箱子里,接著他又問,玩具我也能放在這里玩嗎?小孩越玩越開心,說「這是一個新世界!」
後來,洛溫菲爾德就把這種 游戲 的方式叫做 「世界技法」 ,單親母親多拉.卡夫卡向她學習之後,結合「世界技法」和榮格的分析心理學結合,正式創立了 「沙盤 游戲 」 。
簡單來說,沙盤 游戲 就是在一個鋪著沙子、72*57*7cm大小的沙盤里,自由地擺放玩具,觸碰沙子。
沙盤 游戲 很適合兒童,因為他們什麼都不用說,在擺弄沙子和玩具的過程中,就能充分表達他們內心的困惑和渴望,就連最難溝通的自閉症兒童也可以用沙盤作為輔助治療工具。
這個人性化的兒童心理治療工具,是由兩位對兒童充滿 情感 的女性聯手創造的。
不過洛溫菲爾德認為,「沙盤 游戲 不是我發明的,也不是我創造的 ,是孩子根據自己的需要,自己發現創造的。」
哲學家席勒說, 「只有當人充分是人的時候,他才 游戲 ;只有當人 游戲 的時候,他才完全是人。」
如果你希望孩子做自己,那就不要剝奪他 游戲 和開心的權利,因為那更接近他的天性。
沙盤 游戲 專家趙玉萍在《親子關系的重建》一書中,講了一個沙盤的咨詢案例。
妍妍是一個16歲的女高中生,她經常頭痛,疼起來還會嘔吐或者腹痛,去醫院檢查卻沒發現任何生理方面的問題。
在沙盤 游戲 中,妍妍好像對沙子沒有什麼興趣,她不像其他孩子那樣撫摸或者把玩沙子,而是直接把沙子撫平,然後就起身去拿沙具。
經過10分鍾的挑選,她把選好的玩具一股腦地放進沙盤,再進行整理和擺放,並將沙盤命名為「最後的落日」(見圖2-3)。
妍妍第一個擺放的玩具是房子,接著她在房子四周放了花草樹木、一些白色的小石子、一個男性角色和柵欄。
她還在家的周圍擺放了野豬、白熊、鱷魚以及黑猩猩,這些野獸正對著家門口,小鳥、小貓、小豬和女孩則被她擺放在右下角。
妍妍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個女孩,她有一個家,家裡有爸爸、媽媽,有房子、花草、柵欄,還有很多用來鋪路的小石子。
但是,有太多的期待和要求圍繞著女孩,這些期待和要求就像圖中的野獸,讓女孩感到恐懼和焦慮,所以,女孩就逃得遠遠的,她的身邊只有小貓和小豬做伴。
這只小鳥雙腳埋在沙子里,想飛起來證明給別人看,卻飛不起來(見圖2-4)。
這是沙盤作品中典型的 「創傷」 主題,猛獸包圍了家園,整個畫面呈現出一種威脅感和不安全感,而主角小女孩卻表現出一種無奈又無力的狀態。
原來,妍妍的父母經常因為工作的事吵架,在家裡凡事都以爸爸為第一位。
爸爸對妍妍的管教很嚴厲,到現在還有打罵女兒的習慣,女兒有些怕爸爸,曾向媽媽哭訴「不想活了」。
妍妍的爸爸覺得女兒被媽媽過度保護,什麼事都找媽媽解決,自己這么做都是為了讓女兒變得堅強,不要滿足於現在的成績,要越來越優秀。
妍妍感覺到了爸爸的期待,也感受到了巨大的壓力,她非常想努力提高成績,但是怎麼努力成績都不理想。
被過多的要求和期待所包圍,妍妍已經無力承受內心的糾結和痛苦,她說不出來,但她的身體,通過頭痛、嘔吐和腹痛的症狀代替她發出了求救信號:「我已經盡力了,不要再給我施加壓力了。」
沙盤起名為「最後的落日」,代表她的絕望和放棄。
父母對孩子的良苦用心可以理解,但是怎麼讓這份愛變成動力而不是壓力,才是需要思考的。
自然的沙堆是起伏不平的,妍妍把沙子撫平,也許還有一個含義,是想追求表面的「完美」,不想面對深層的「不完美」。
很多家庭明明氣氛很壓抑,但是誰也不能表達情緒,不滿、委屈或者憤怒都被壓抑了,誰也不知道會在什麼時候、以什麼樣的形式突然爆發。
專門研究情緒的心理學家約翰•戈特曼認為, 情緒管理才是父母送給孩子一生的厚禮。
趙老師分享了幾個情緒管理的方法:
第一個方法是 品茶 。
體驗的要點是: 在嗅茶時深呼吸,在品茶和吞咽的過程中,訓練自我覺察的意識,感受自我的感覺,把對抗外在評價的力量,轉移到體會內在的舒服與快樂中。
這個方法類似於正念訓練的「葡萄乾法」,當你把意念集中在當下的事物時,對未來的緊張和擔憂就可以暫時放下了。
妍妍來訪之初的狀態是沒精打採的,但在嗅茶、品茶、吞咽茶的環節之後,大約過了15分鍾,她很自然地用雙手把快要遮住臉頰的散發別到耳朵後面,臉上慢慢散發光澤,也有了笑容。
她在專注品茶時,似乎忘記了頭痛和不舒服,感覺自己的身體很放鬆。
每個人都可以用沉浸在自己喜歡的活動中來調節情緒,比如到大自然去、聽喜歡的音樂、洗熱水澡、與朋友交流等。
第二個方法是用OH卡牌 (也被稱作 「OH潛意識投射卡」 ) 投射潛意識。
妍妍抽了兩次圖卡(見圖2-5)。
妍妍對第一張圖卡的解讀是有一個人被關在房間,房間里只有窗戶,這個人覺得自己不夠好,感覺自己醜陋,很自卑,不想出門;
第二張圖卡意味著只要敢於放開,就能「海闊天空憑魚躍」。
將兩張卡合並到一起,不難看出,一念之差就會看到兩種截然不同的風景。
我們對一件事的看法,比這件事本身更能影響我們的反應。如果能找到並相信更好的解釋,就能重新找到信心。
接受世界是「不公平」的,你就可能放過自己
第三個方法是「扔鉛球」。
妍妍覺察到自己的頭痛是一堵「擋風牆」,可以保護自己不用面對現實。當她感到煩躁、焦慮、想要退縮時,頭痛就會發作。
「扔鉛球」,就是在意識中覺察自己的心靈垃圾和負能量,像扔鉛球一樣,把它們拋到九霄雲外。
身體出了毛病,其實是在提醒我們,也許是該清理心靈垃圾的時候了。
當父母感到焦慮時,常常是他們對孩子的成就和前途沒有把握,很容易通過施壓的方法想讓孩子變得更好。
但是,我們常常會忘記,家庭讓人感到溫暖和放鬆,孩子才能不斷從中汲取力量;如果你不能切實幫助孩子解決眼下的問題,那他們更需要的,也許只是偶爾躺倒、放棄的自由。
而作為承擔更多壓力的人,家庭能讓父母們感到溫暖和放鬆嗎?我們的能量又來自於哪裡?
也許學會緩解自己的焦慮和壓力,把彼此先作為互相關愛的人存在,父母才有力量做父母、孩子才能安心做一個孩子吧。
· End ·
本期免費贈書
八段錦為大家准備了三本《親子關系的重建》,感興趣的來抽獎吧!抽獎詳情
更多精彩:
北大心理教授:優秀孩子都病了?別把學校變成精神病院
70%的抑鬱症源於青春期,孩子出現心理問題的13個危險信號
最強大腦蔣昌建自曝患重度焦慮症:太自律的孩子更讓人擔心
❷ 口腔醫生用的工具有什麼
首先是診所設備:1、聯體式牙科綜合治療台;2、無油空氣壓縮機;3、全自動高溫蒸汽滅菌器;4、牙科X線片機;5、根管長度測量儀;6、超聲波潔牙器;7、噴灑潔牙器;8、光固化機(光固化3D列印機);9、 銀汞膠囊調和機10、 電爐,煮牙用鋁鍋,攜帶型壓榨器,電焊鐵;11、 技工微型打磨機;12、 寒天印模材加熱器; 然後是口內外器械,口外器械有:1、 拔牙鉗 兒童(上、下前牙鉗) 成人(搶狀鉗,上、下前牙鉗,上左、右磨牙鉗,上、下根尖鉗,下磨牙鉗);2、拔牙挺 六角金屬柄牙挺,根尖挺,八角柄根尖挺;3、牙骨錘、骨鑿、骨挫、骨挫、咬骨鉗;4、 手術刀柄;5、 眼科用手術剪(直、彎),蚊式止血鉗(直、彎),持針器;6、 碧蘭注射器;口內器械有:1、 粘固粉充填器,粘固粉調刀,玻璃板,銀汞充填器,光敏刀,刮匙,擴大針消毒盒;2、成形片夾; 最後是正畸和修復器械,修復器械有:1、 石膏調刀,石膏剪,橡皮碗,托盤(各號,有孔無孔,全口,局部);2、簡易合架,蠟型雕刻刀,酒精燈,煮牙盒(螺絲);3、三德鉗,三瓣鉗,彎眉鉗,梯形鉗;4、去冠器;5、烤瓷調磨:精密測厚儀;6、航天印模材注射器,印模材輸送頭;7、3D比色板;正畸器械:末端切斷鉗,細絲切斷鉗,托槽去除鉗,細絲弓彎制鉗,小梯形半圓鉗,轉距鉗,粗絲切斷鉗,帶環推子,方絲弓成形器,托槽定位器,口矯牽引開口器,測力器,口外牽引器;
❸ 科學評測兒童智能的工具有哪些
一、兒童智商體檢系統軟體功能
1、兒童智力測評圖片詞彙PPVT(3歲6個月~9歲2個月兒童)
根據常模,採用電腦語音閱讀詞彙,被測者點擊觸摸屏同步顯示的圖片,電腦自動評分,測試准確快捷。
2、兒童智力測評聯合型瑞文CRT(5~16歲兒童)
採用最新常模,通過圖形推理,判斷兒童邏輯推理、計算等多方面智力水平。
題目由簡入難,能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兒童思維從直觀形象到抽象推理的漸進過程。
3、兒童智能測評繪人MOD(4~12歲兒童)
繪人測驗又稱為畫人測驗,該系統配合觸摸屏,兒童直接在顯示屏上作畫,是一種簡便易行的智能評估工具,有時也用來評估人格。
畫人測驗只要求畫一個人像,簡單易行,能引起兒童的興趣,不易產生疲勞,因而能使兒童較好地表現出實際的智能水平。
4、嬰幼兒智能綜合測試格塞爾Gesell(0~3歲6個月嬰幼兒)
蓋塞爾(Gesell)智能診斷法適用於嬰幼兒。
這種方法 從動作能、應物能、言語能及應人能4個方面進行檢查,並把4周、16周、28周、40周、52周、18個月、24個月、36個月作為8個「樞紐年齡」,即 在這些階段顯示出特殊飛躍進展。
所測得的結果,以發育商數(DQ)來表示。
❹ 弱視治療儀都是多少錢的
弱視治療儀,從一兩百塊錢到五六千塊錢的都有,有時需要兩台以上配合使用。
具體還是根據孩子病情和經濟狀況來選擇。弱視治療儀只是治療工具,並不是買台治療儀那麼簡單。治療細節的把握很重要,需要有專業眼科人士指導治療。
祝寶寶早日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