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政府調節經濟的財政政策工具有哪些這些工具如何發揮其作用
財政政策的工具---用以達到財政政策目標的各種財政手段 財政政策工具主要有預算、稅收、公債、政府投資和財政補貼等。 1.預算政策--------預算調節經濟的作用主要表現在財政收支的規模及其差額上。 ①當社會總供給大於總需求時,政府預算一般採用擴大支出規模,保持一定赤字規模的做法擴大社會總需求 ②當社會總供給小於總需求時,政府預算一般採用縮小支出規模、保持預算盈餘,抑制社會總需求 ③當社會總供給與總需求基本平衡時,政府一般實行中性預算平衡政策,保持預算收支規模基本平和 2.稅收政策: (1)稅收是保持經濟穩定運行的重要手段 ①在經濟繁榮時期,政府通過提高稅率、減少稅收優惠等途徑增加稅收,抑制社會總需求,避免經濟過熱發展; ②在經濟蕭條時期,政府通過降低稅率、實行更多稅收優惠等途徑減少稅收,刺激社會總需求,促進經濟增長。 (2)稅收是政府公平收入分配的重要手段 :通過調整所得稅超額累進稅率的起征點和免徵額等途徑,起到減少高收入者可支配收入的效果,實現收入公平分配的目標。 3.公債政策: (1)通過調整公債的流動性程度,改變社會經濟資源的流動狀況,可以對經濟運行產生擴張性或緊縮性的影響。 期限越短,流動性越高;期限越長,流動性越低 (2)通過國債發行利率水平來影響金融市場利率的變化,可以對經濟運行產生擴張性或緊縮性的影響。
Ⅱ 財政政策有哪些工具 如何發揮其作用. 是大學財政與金融內容
財政政策的工具和作用,大體上有以下分類:
(1)財政收入(主要是稅收)
稅收是國家憑借政治權力參與社會產品分配的重要形式,具有無償性、強制性、固定性、權威性等特點。稅收促進財政目標實現的方式即是靈活運用各種稅制要素。1)適當設置稅種和稅目,形成合理的稅收體系,從而確定稅收調節的范圍和層次,使各種稅種相互配合。2)確定稅率,明確稅收調節的數量界限,這是稅收作為政策手段發揮導向作用的核心。3)規定必要的稅收減免和加成。
因此,稅收可以通過調整稅率和增減稅種來調節產業結構,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可以通過累進的個人所得稅、財產稅等來調節個人收入和財富,實現公平分配。
(2)財政支出
財政支出是政府為滿足公共需要的一般性支出(或稱經常項目支出)。它包括購買性和轉移性支出,這兩類支出對國民經濟的影響有不同之處。
購買性支出從最終用途看,行政管理支出、國防支出、文教科衛等財政支出是必不可少的社會公益性事業的開支,政府的投資能力和投資方向對社會經濟結構的調整和經濟的發展起著關鍵性的作用。
轉移性支出是政府進行宏觀調控和管理,特別是調節社會總供求平衡的重要工具。例如,社會保障支出和財政補貼在現代社會里發揮著「安全閥」和「潤滑劑」的作用,在經濟蕭條失業增加時,政府增加社會保障支出和財政補貼,增加社會購買力,有助於恢復供求平衡;反之,則減少相應這兩種支出,以免需求過旺。
(3)國債
國債是國家按照信用有償的原則籌集財政資金的一種形式,同時也是實現宏觀調控和財政政策的一個重要手段。國債對經濟的調節作用主要體現在三種效應上:
一是排擠效應。即通過國債的發行,使民間部門的投資或消費資金減少,從而起到調節消費和投資的作用。
二是貨幣效應。這是指國債發行所引起的貨幣供求變動。它一方面可能使「潛在貨幣」變為現實流通貨幣,另一方面可能將存於民間的貨幣轉移到政府或由中央銀行購買國債而增加貨幣的投放。
三是利率效應。這是指通過國債利率水平的調整以及對資本市場的供求變化來影響市場利率水平,從而對經濟產生擴張或緊縮效應。
在現代信用條件下,國債的市場操作是溝通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的主要載體,同時也是它們的藕合點。因此,國債作為財政政策工具實施時,除了與其它財政政策手段協調外,還特別要與貨幣政策相協調。
(4)政府投資
政府投資是指財政用於資本項目的建設性支出,它最終將形成各種類型的固定資產。政府的投資項目主要是指那些具有自然壟斷特徵、外部效應大、產業關聯度高,具有示範和誘導作用的基礎性產業、公共設施,以及新興的高科技主導產業。這種投資是經濟增長的推動力,而且具有乘數作用。所謂投資的乘數作用是指每增加1元投資所引起的收入增長的倍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