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手工製作一般需要哪些工具
這個要看你做的是什麼。
如果是布藝,基本上需要:布料、剪刀(最好是專門裁布的剪刀)、針、線。(其它的物品要看製作品的需要,這些材料是一定要的)
如果是紙工,需要:卡紙(卡紙分很多種,硬度上有硬的和軟的,材料上有蠟紙、吹塑紙、海綿紙、普通卡紙等)、剪刀、雙面膠、固體膠等。
② 生產復合材料製品需要哪些設備及工具
復合材料有很多種類,包括非金屬材料和金屬材料
一般需要以下設備:
1、剪板機。被復合材料的尺寸可能不符合要求,需要用剪板機將其進行剪切。比如要加工復合鋼帶,鋼板購買回來一般是一大塊一大塊,需要進行剪切。
2、校平機,用於校平被復合材料的平整度。經過剪切後的材料肯定出現彎曲,包括加工時也造成彎曲,這些都需要校平。
3、打磨機。兩種材料復合之前需去除氧化皮或油等雜質。
4、除油工具。可以是槽,放入鹼水。一般的金屬材料,特別是鋼鐵,表面都是有油的(金屬加工時冷卻液,最後用油保護等)。其它的有色金屬材料可能沒有油。此步可以省去。
5、感應爐、燒結爐等。主要是指加溫設備
6、軋機。最重要的設備。
上面的設備可以按最低要求製作出復合材料,但是,材料製作出來後,需要進行相關的檢測。
復合材料,原材料一般是粉末。需要檢測粉末的成分、顆粒度(顆粒度分布)、顆粒形狀
中間工序需要檢測材料的尺寸
成品後不僅需要檢測尺寸,還可能會檢測成分、金相等。用於特別重要的產品,可能還需要進行機械力學性能測,比如硬度、疲勞強度、彎曲、延伸率(一般由基材決定)、粘結牢度、復合材料的均勻性等
③ 手工製作木劍,陶器的材料工具
陶器
我們常說全手工壺,全手工壺並非只依靠手來完成,是需要藉助一些輔助工具,這些工具從最初的簡易發展到現在的齊全,是經過了無數老藝人不斷摸索不斷改進後所得,現在留下的制壺工具都是各類繁多,適合做各式各樣的款式,紫砂之家給大家介紹幾款常用的制壺工具。
一、搭子
搭子是成型中的主要工具之一,主要用於打泥條,片子和捶嘴,把泥片等等。搭子的主要用材是櫸樹,檀樹,棗樹等,取材要干。搭子平時使用後用濕布擦凈放在乾燥處,不能在太陽下曬,不能用來打鐵器等硬物
④ 製作景觀建築模型需要的材料和工具有哪些
材料如下:
1、Sulphite Paper 亞硫酸鹽紙:aka雞皮紙,它非常薄,很容易彎曲折疊做出各種造型,非常適合製作有曲線的建築模型。
⑤ 手工製作常用的工具有哪些
對於工具,個人的觀點是:適合自己的,資金預算內,顏值嘛「五官端正」就行。下面提到的工具都是自用的,僅供參考。
工具好不好還要看什麼人來使用,部分工具對於新手可能不太需要,對於我來說就是必備的,所以買什麼工具看你想做到什麼程度,看你投入多少時間和精力。對於新手的另一個建議是,有條件的可以先到工作室學習基本的課程,了解各種工具的使用。沒有條件的就多看看書吧,教程和視頻也可以,現在網路分享的資源也不少。
【刀、尺、剪刀】
現在用的基本都是美工刀,裁皮也是用美工刀,也有專用的裁皮刀相對少用。另外還有削薄刀。備一把小剪刀剪線頭。大剪刀可忽略。
常用的鋼尺是30cm和15cm(做小件東西),60cm的可以備一把,L尺大小也可以各備一把。其他的看個人實際使用需求。
【斬】
斬是工具之中的重中之重,做手工皮具以來折騰了不少斬。個人覺得市面上許多斬都是參考日式、歐式斬,斬齒數據可能都是不加思考地照搬,有可能是覺得日式歐式斬已經足夠成熟,在斬的外觀改良下了很多心思,做出了很多所謂bi格很高的斬。不得不承認現在的斬整體外形做得都非常好看,個人是實用派,對於斬的外形基本是免疫的,於是根據自己的需求定製了中正斬和正雄斬,雖然也推薦了不少皮友買這兩個斬,嚴格意義上說推薦皮友買到的斬和我手上現用的斬是有差別的,這點我表示深深的無奈和歉意。
最近也在搗鼓著自己法式斬。
齒數和齒型是根據自己的喜好設計的,自己手工打磨,會有不同程度的手工痕跡,可能不那麼完美,可能滿足不了每個人的使用需求,也不可能適合所有風格的皮具使用,屬於自己的至簡風格。
⑥ 原始人類製造工具的材料有哪些
在原始社會,因為使用的工具比較粗糙,所以當時的生產力是比較低的,主要使用了石器。其實當年也有一些醫療的器具,到底有哪些呢?通過下文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具體相關的知識吧。
原始人類最早所使用的生產工具是石器和骨器,但這是從現代考古發掘所見的遺存而言,一些當時可能起過重要作用的竹木器具則未必能保存至今。原始人類的工具;不可能象後代那樣專門,既是生產工具、生活用品等,同時也作為醫療用具來使用。
一、石器和砭石
石器是人類早期最重要的一種生產工具。因其資源豐富、容易加工、硬度較高等優點,在從石器時代到青銅時代的生產活動中,一直扮演著不可輕視的角色。考古學上,根據加工方式的進步程度分為舊石器,中石器和新石器三個階段,舊石器從選材到製作都很簡略,只是稍作一些加工;到了新石器,琢、磨、鑽孔等技術逐漸產生,制出了比較精緻適用的石器,包括生產工具、生活器物與妝飾品等。
砭石是石器的一種,是原始人類最初使用的醫療工具,有銳利的尖端或鋒面。後世的醫療上常用的刀、針等就是由此發展而來的。它主要被用來切開癰腫、排膿放血,或用以刺激身體的某些部位以消除病痛。
砭石,即能治病的石頭,最早出現在《黃帝內經》中。砭石中又以泗濱砭石療效為最佳。泗濱砭石:原指《尚書.禹貢》泗濱浮磬料泗濱浮石;產於山東泗水之濱,故名泗濱砭石。現在江蘇徐州呂梁石、安徽靈壁石均不是砭石。古時有名的磬種有《尚書.禹貢》泗濱浮磬、徐州呂梁磬、太湖磬、安徽靈壁磬;還有華原磬、貴州河灘磬等數十種磬。中醫認為上品砭石有安神、調理氣血、疏通經絡的作用,是加工製作醫療器械的上品(主要用來製作刮痧板、砭錐、砭砧等,近來被加工成各類飾品,但依然屬於中醫健康保健類范疇,而並非純飾品或珠寶)砭石是通過微晶、紅外和脈沖的波段來達到一些治療和保健效果的。脈沖是通過摩擦起熱的感應成為波浪走型,而砭石不單是作為一個簡單的刮痧工具來應用那麼簡單。古人在沒有獲得煉鐵術前就是靠砭來治療傷痛、疾患,古有砭針、砭刀等醫療工具。用現代醫學手段檢測,泗濱砭石可以發出許多對人體有益的遠紅外射線和超聲波脈沖,促進血液微循環、調理新陳代謝,相當於遠紅外治療儀 + 超聲波治療儀。因單靠顏色或外觀無法辨別是否為上品砭石,所以未經國家批準的不明成分的砭石佩戴或使用後並不一定有療效,還有對身體有害的可能。
砭石的功效與作用也有很多種,主要有以下幾點:
1、按摩作用。即超聲波可對人體的細胞產生一定的壓力,使細胞出現微小的運動,從而改變病變細胞的狀態,達到治病的目的;
2、熱作用。即人體吸收超聲波的能量後,皮膚的血液循環加快,可在組織內出現發熱反應,所產生的熱量具有鎮痛,解除肌肉痙攣,改善組織微循環狀態等作用;
3、生物學作用。即超聲波可影響人體內某些化學或生物學的變化過程,改變酶的活性等,從而改變人體內的代謝環境和狀態,使疾病向好的方向轉化。
4、對神經系統作用。神經系統具有對超聲波敏感的特性,小劑量的超聲波對神經有抑製作用,可使神經的傳導速度減慢,從而具有明顯的鎮痛作用。
5、其他作用。超聲波可使胃腸道蠕動增加,胃腸分泌增加;可使心臟的冠狀動脈擴張,改善心肌的血液供應;可使腎臟的血管擴張,增加腎臟血流量。
砭石一方面靠其自身蘊涵的能量來激發人體的潛能,另外還要靠我們自己合理的加以運用,也就是會使用它。也只有合理的運用到適合的位置,方法上才能起到砭石的功效,所以並不是所有人描述的那樣,佩戴上就能立刻見效,起到凈化肝腎等臟器,排除多餘的毒素,全面增強人的免疫能力的作用等等。對於頸椎病、腰椎病、偏頭疼、腦血管疾病的預防及治療,效果尤為顯著。此外,通過砭石療法可有效預防感冒,對於老年人和病重患者療效更佳,真是有病治病、無病防身。
近年研究認為考古發現的一些遺物當是古代記載中的砭石。內蒙古多倫旗頭道窪新石器時代遺址出土的一根磨製石針;河南鄭州商代遺址出土的一枚玉質小劍形器等,是文獻記載的有力佐證,實際上砭石除了在石器時代應用外,其後的數千年間,在人群中一直沿用著。
二、骨器及其在醫療上的應用
原始先民在使用石器的同時,骨器也較普遍,山頂洞人遺址就發現了精緻的骨針。骨器的普遍使用是在新石器時代。在考古發掘出土的骨製品中,生活用具占很大比重,我們很難確指哪些是用於醫療的。但是,其中的骨針、骨錐、骨刀等都有可能同時用於醫療活動。加之在製作上比製品容易,其鋒利也優於石製品,用於醫療的可能性也大。後世的針灸,淺刺用針的形制就和石器時代的骨針很相象。山東曲阜孔廟的東漢畫像中,有一幅鵲身人首神醫治病圖,手執之醫療器具很可能就是砭針。
三、原始社會的人工緻畸技術
在人體的正常發育過程中,對身體的特定部位,人為的改變人體骨骼的正常形態,或對身體的某些部位施以人為的損傷,這就是人工緻畸或人工取形術。這種致畸,一方面是對人體的損傷,一方面也是一種與醫療相關的技術。我國新石器時代的居民約有人工拔牙、頭骨枕部畸形和口頰含球致使頜骨變形等三種特殊風俗習慣。人工拔牙風俗分布很廣,以山東、蘇北一帶新石器遺址發現最為普遍。這種風俗最早發現在大汶口文化的早期居民中。據31個個體頭骨觀察,男性11例中之7例已拔去左上第二齒和右上第二齒,女性20例中之16例已拔左上第二齒和右上第二齒,其拔牙率分別為64%和80%,其年齡在12~13歲以上和青年期。大墩子遺址之拔牙習俗與上述相同,《淮南子·本經訓》謂:「逮至堯之時,……堯乃使羿誅鑿齒於疇華之野」;《漢書·楊雄傳》「鑿齒之徒,相與摩牙而爭」;《博物志·異俗》記西南少數民族「生兒……即長,皆拔去上齒各一,以為身飾」。我國台灣原住民等新石器時期之墓葬,也發現有拔除左上第二齒和右上第二齒或左上第三齒和右上第三齒的風俗,一直延續到清光緒年間。《新唐書·南蠻傳》所述「僚地多瘴(泛指惡性瘧疾),中者不能飲葯,古自鑿齒」。因為惡性瘧疾發作多牙關緊閉,不能啟齒飲葯,預鑿齒可以方便給葯,有一定的積極作用。
頭骨的枕部變形是人為地改變頭部形狀的一種風俗,在山東蘇北大汶口文化中最為普遍,早期的出現率高於晚期,且男女兩性中都有。變形的部位主要在後枕部,屬於變形頭骨中比較簡單的枕形。至於這種枕部畸形的確切涵義,還有待進一步研究,或與變態心理的美感有關。
頜骨的異常變形也發現於山東王因和蘇北大墩子等大汶口文化遺址,主要是口頰內含一小石球奇特風俗造成的。據大墩子及王因地區出土的口腔含球個體為18具,其中石球15,陶球3,直徑15~20毫米,多系女性,其年齡大者40~50歲,最小者僅約6歲。我們今天尚不知其真正的動機,但或許與愛美的某種變態心理有關。
涅齒:是新石時代已出現的以某種染料使牙變黑的一種風俗。《淮南子·修務訓》曰:「堯立孝慈仁愛,使民如子弟,西教沃民,東至黑齒」。台灣《風山縣志》有:「拔去前齒,齒皆染黑」的記載,雲南布郎族也有染齒的習俗。學者有據以製成「氟化雙氨銀」,防齲取得效果(周大成:《中國口腔醫學史考》1991,民衛生出版社24~25頁)。
拔牙和頭骨的枕部變形等均是原始社會的特殊風俗,若拋開其特定的涵義,其技術和方法與我國外科之發展不無關系。
結語:上面這篇文章主要給大家介紹了關於原始人類生產工具與醫療器具的相關知識,我們能夠從中知道在原始社會就存在醫療活動了,當時的砭石在現在還用來治療疾病呢,而且效果非常好。
⑦ 如何利用廢舊材料製作科學小儀器
選用材料:廢舊的一次性紙杯,卡紙的邊角料。
製作工具:剪刀,美工刀,水彩筆,水粉顏料,雙面膠。
製作方法:
1、將紙杯外面塗上合適的底色作為小動物的身體。
2、用筆在卡紙上畫出小動物的主要身體部件,然後用剪刀剪下。
3、將小動物的各身體部件粘貼在身體(紙杯)的適當位置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