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工具五金 » 農村常用工具都有哪些
擴展閱讀

農村常用工具都有哪些

發布時間: 2023-07-15 04:26:32

① 農用工具有哪些各有什麼作用

一、犁

犁是一種耕地的農具,是由在一根橫梁端部的厚重的刃構成。其通常系在一組牽引它的牲畜或機動車上,也有用人力來驅動的,用來破碎土塊並耕出槽溝從而為播種做好准備。

二、耙

耙(bà)是農業生產中傳統的翻地農具,曾經是農家必備的農具之一。耙在中國已有1500年以上的歷史。稱為耙的通常有兩種,一種是用來平整土地的,一種是用來歸攏或散開穀物、柴草。耙的材料有竹子,木頭或鐵。

三、鐮刀

鐮刀是農村收割莊稼和割草的農具,由刀片和木把構成,有的刀片上帶有小鋸齒,一般用來收割小麥、稻穀等,在農村還有廣泛的使用。

四、磨

磨通常是用來粉碎糧食、食物及其他物品的石質或其他材質的傳統器具,通常是採用反復碾壓、擠壓摩擦來使顆粒狀的物品變成粉末狀。是電器化出現之前常用的粉碎工具,曾遍布世界各地。

五、風車

風車在一些地方又叫谷風機,我國農業種植中用來去除水稻等農作物子實中雜質、癟粒、秸稈屑等的木質傳統農具。現在經過改良,除了手搖式而外還有一種為電動的風車。

② 農村的工具有什麼

有拖拉機、旋耕機、脫粒機、聯合收割機、以及一些老式的工具,如:鐵鍬、扁擔、筐、木掀、犁、扒子、鋤頭、鐮刀、小推車、叉子等。

③ 農民在耕地的時候都用到了哪些器具

按照過去傳統的使用工具,一般有牛拉的用於翻地的鐵犁、用於碎泥土、平整田地的耙;用來挑運秧苗的秧架子;除草用的杵頭、鋤頭;開溝阻缺用的鐵鍬;灌溉用的水車、治蟲用的噴霧器、運送人與動物糞便的簸箕、糞瓢和糞桶;撈河泥用的泥夾子;收割用的鐮刀、脫粒用的木製谷桶、甩耙、人力踩動的脫粒機、柴油機帶動的脫粒機;運送穀物的稻籮、扁擔、獨輪車、板車;平整場地的石磙;叉秸稈、耙秸稈用的叉子、耙子;翻曬和收攏穀物用的木扦、木耙;篩選穀物的風車、揚谷扦;用來存放穀物的圍席;還有農民來遮陽擋雨的草帽、斗笠、蓑衣。

④ 傳統農用工具 有哪些

一、犁

犁是一種耕地的農具,是由在一根橫梁端部的厚重的刃構成。其通常系在一組牽引它的牲畜或機動車上,也有用人力來驅動的,用來破碎土塊並耕出槽溝從而為播種做好准備。

二、耙

耙(bà)是農業生產中傳統的翻地農具,曾經是農家必備的農具之一。耙在中國已有1500年以上的歷史。稱為耙的通常有兩種,一種是用來平整土地的,一種是用來歸攏或散開穀物、柴草。耙的材料有竹子,木頭或鐵。

三、鐮刀

鐮刀是農村收割莊稼和割草的農具,由刀片和木把構成,有的刀片上帶有小鋸齒,一般用來收割小麥、稻穀等,在農村還有廣泛的使用。

四、磨

磨通常是用來粉碎糧食、食物及其他物品的石質或其他材質的傳統器具,通常是採用反復碾壓、擠壓摩擦來使顆粒狀的物品變成粉末狀。是電器化出現之前常用的粉碎工具,曾遍布世界各地。

⑤ 農民有哪些勞動工具

  1. 鋤頭

掃帚是掃地除塵的工具,多用竹枝紮成,比笤帚大,源於中國。早在四千年前的夏代,有個叫少康的人,一次偶然看見一隻受傷的野雞拖著身子向前爬,爬過之處的灰塵少了許多。他想,這一定是雞毛的作用,於是抓來幾只野雞拔下毛來製成了第一把掃帚。

這亦是雞毛撣子的由來。由於使用的雞毛太軟,同時又不耐磨損,少康即換上竹條、草等為原料,把撣子改製成了耐用的掃帚。另也指_科植物地膚的別名。

⑥ 我國常見的傳統農具有哪些

回答
1、犁:犁是我國常見傳統的耕地農具,一般由堅硬的木頭製作雕刻。2、耙子:耙子是我國常見的碎土、平整土地的一種傳統農具。3、扁擔:扁擔是我國常見的用來挑東西的傳統農具,一般由竹木製作。4、鍬:鍬是我國常用的耕地、鏟土的傳統農具,它的手柄多半是木質的,頭部是鐵質的。5、鋤:鋤是我國常見的傳統農具,是人們從事農業生產活動必備的工具。6、手推車:手推車是農家短途運輸工具,由車架、車把手、車輪等構成。
一、犁
犁是我國常見傳統的耕地農具,在春秋時代就有人用牛拉犁耕田,一般是用堅硬的木頭製作雕刻而成的,犁前方的勾子是用來和牛進行連接的,下方的金屬是用來犁田的,後方則是用來控制方向的。犁有大犁和小犁,人們普遍用大犁去翻耕旱土,用小犁去耕爛泥。
二、耙子
耙子是我國常見的碎土、平整土地的一種傳統農具,面對牛到不了的且不平整的土地時,可以用耙子將土地整理平整,也可以整理作物。耙子是由耙體、柄頭和手柄構成的,手柄一般是木質的,大多是長方形雙排順齒的。
三、扁擔
扁擔是我國常見的用來挑東西的傳統農具,扁擔一般是由竹木製作的,外形呈一字狀。個別的扁擔兩邊微微上翹,整體外形像月牙,比起一字型的扁擔更省力氣,但是月牙型的扁擔使用對技巧的要求比較高,技巧不對時就容易翻轉。
四、鍬
鍬是我國常用的耕地、鏟土的傳統農具,也被人們叫做鐵鍬,主要在我國的河北省灤南縣生產,產量能達到全國的80%,全世界的70%。它的手柄多半是木質的,頭部是鐵質的,有尖頭鐵鍬和方頭鐵鍬兩種。
五、鋤
鋤是我國常見的傳統農具,分為薅鋤、挖鋤、鎬和羊角鋤,其中薅鋤可以用來鬆土,挖鋤可以山丘地區挖土。幾千年前我國就已經使用挖鋤了,是人們從事農業生產活動必備的工具,可以挖土、造林、興修水利。
六、手推車
手推車是我國常見的農家短途運輸工具,也被叫做土車子,由車架、車把手、和大小車輪等部分構成。在使用時,雙手要抓好車把手,車的平衡依靠人的把控。手推車的車輪一般是木質的,很容易受到磨損,使用時勞動強度比較大。

⑦ 農村十大神器

農村十大神器:犁、耙、打穀桶、風谷車、石磨、連枷、粑粑槽、擂缽、簸箕、織布機。
犁:貴州農村一種常見的耕田工具,用來翻地或在土塊上耕出槽溝為播種做好准備。通常通過牛軛把它安置在牛的脖頸上,由牛牽引前行。
耙:同樣也是常見的貴州耕田工具,主體是木頭,下面的齒耙則由鐵製成。用犁翻過田後,需要用這種工具把土塊打碎變小,也是非常勞心勞力的活。
打穀桶:打穀桶是傳統的脫料工具,咱們貴州叫福桶、福斗等。這種神器呈四方形,木製,上口大底板小,底下有兩根大小一致的拖泥木條,方便在泥田裡拖動稻桶。
風谷車:我們貴州農村用來去除水稻、麥子等農作物中癟粒、空殼等較輕雜質的木製農具,又稱風包、風簸、揚谷器等,通過手搖轉動風葉以風揚穀物,轉動速度越快產生的風也越大,反之亦然。
石磨:石磨,用人力推動把糧食研磨成粉末的石制工具,由兩塊短圓柱形石塊和磨盤構成。以前我們吃的豆腐、豆漿、白面、玉米面等都是用這個磨出來的。盟妹子以前還推過這個,沒點力氣還真推不動。
連枷:這個神器在咱們貴州有的地方叫梁蓋,有的叫梁該,其實學名叫「連枷」,由一個長柄和一組平排的竹條或木條構成,為農村手工脫粒農具。
粑粑槽:這個想必大家都很熟悉,咱們貴州打糍粑專用。有些是石制的有些是木製的,都是經過石匠和木匠一下一下鑿出來的。而且這個東西不是每家都有,一般都是每個寨子里有幾個,然後大家需要用的時候就去借。
擂缽:貴州人家中必備的神器,用來搗碎辣椒、花椒、蒜、姜等東西。這種神器有木製的、鐵制的、還有石制的,而且都很重,不管用了多少年都不會有一點損壞。
簸箕:用藤條、去皮的柳條、竹篾等編成的,主要是用來揚米去糠,當然也可以用來晾曬東西。
織布機:這種木製的老式織布機,全部由木條連接,沒有一顆鐵釘,而且相當結實耐用。那時候咱們穿的粗布衣服、床單被套等都是這種織布機織出來的,估計現在很多小朋友都沒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