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貨幣政策的三大工具
中央銀行傳統三大貨幣政策工具是指:
1.存款准備金
存款准備金是指限制金融機構信貸擴張和保證客戶提取存款和資金清算需要而准備的資金。法定存款准備金率,是金融機構按規定向中央銀行繳納的存款准備金占其存款的總額的比率。
2.公開市場業務
公開市場,是指各種有價證券自由成交,自由議價,其交易量和價格都必須公開顯示的市場。公開市場業務,是指中央銀行利用在公開市場上買賣有價證券的辦法來調節信用規模、貸幣供應量和利率以實現其金融控制和調節的活動,是貨幣政策的最重要的工具。
3.再貼現
貼現,是票據持票人在票據到期之前,為獲取現款而向銀行貼付一定利息的票據轉讓。再貼現,是商業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將貼現所獲得的未到期票據,向中央銀行作的票據轉讓。
拓展資料:
貨幣政策也就是金融政策,是指中國人民銀行為實現其特定的經濟目標而採用的各種控制和調節貨幣供應量和信用量的方針、政策和措施的總稱。貨幣政策的實質是國家對貨幣的供應根據不同時期的經濟發展情況而採取「緊」、「松」或「適度」等不同的政策趨向。
運用各種工具調節貨幣供應量來調節市場利率,通過市場利率的變化來影響民間的資本投資,影響總需求來影響宏觀經濟運行的各種方針措施。調節總需求的貨幣政策的三大工具為法定準備金率,公開市場業務和貼現政策。
中央銀行產生背景:
(1)商品經濟的迅速發展 18世紀初,西方國家開始了工業革命,社會生產力的快速發展和商品經濟的迅速擴大,促使貨幣經營業越來越普遍,而且日益有利可圖,由此產生了對貨幣財富進行控制的慾望。
(2)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頻繁出現資本主義經濟自身的固有矛盾必然導致連續不斷的經濟危機。面對當時狀況,資產階級政府開始從貨幣制度上尋找原因,企圖通過發行銀行券來控制、避免和挽救頻繁的經濟危機。
(3)商業銀行的普遍設立,伴隨著商品經濟的快速發展,銀行業也逐步興盛起來。商品經濟的迅速發展和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興起在推動歐洲大陸的貨幣兌換商轉變成商業銀行的同時也加速了新銀行的涌現。
(4)貨幣信用與經濟關系普遍化。資本主義產業革命促使生產力空前提高,生產力的提高又促使資本主義銀行信用業蓬勃發展。
(5)資本主義商品經濟的迅速發展,經濟危機的頻繁發生,銀行信用的普遍化和集中化,既為中央銀行的產生奠定了經濟基礎,又為中央銀行的產生提供了客觀要求。
Ⅱ 貨幣政策工具有哪幾種
貨幣政策分為如下三種:
1、擴張性貨幣政策。是指以降低法定存款准備金率和降低利率,然後用來擴大信貸支出的規模和增加貨幣供應量,以便刺激投資和消費。
2、緊縮性貨幣政策。是指以提高法定存款准備金率和提高利率,然後來減少信貸支出的規模和減少貨幣供應量,抑制投資和消費。
3、穩健的貨幣政策。在貨幣政策措施方槐野面,需要保證貨幣供應量或利率的穩定。
(2)貨幣政策工具有哪些如何區分擴展閱讀:
貨幣政策工具是由央行掌控的,是用來調節基礎貨幣,銀行儲備,貨幣供給量,利率,匯率以及金融機構的信貸活動,以實現其政策目標的各鉛銷喊種經濟和行政手段。主要方式有以下方面:
1、控制貨幣發行。
2、控制和調節對政府的貸款。
3、推行公開市場業務。
4、斗森改變存款准備金率。
5、調整再貼現率。
6、選擇性信用管制。
7、直接信用管制。
Ⅲ 貨幣政策工具主要包括哪幾項
貨幣政策工具可分為一般性政策工具、選擇性政策工具和其他補充性政策工具三類。
(1)一般性貨幣政策工具
所謂一般性貨幣政策工具是指對貨幣供給總量或信用總量進行調節,且經常使用,具有傳統性質的貨幣政策工具。一般性政策工具,主要有以下三個,也稱貨幣政策的「三大法寶」。
①法定存款准備金政策:
法定存款准備金政策是指由中央銀行強制要求商業銀行等存款貨幣機構按規定的比率上繳存款准備金,中央銀行通過提高或降低法定存款比率達到收縮或擴張信用的目標。法定存款准備金政策是中央銀行控制銀行體系總體信用創造能力和調整貨幣供給量的工具。
②再貼現政策:
再貼現政策,是指央行通過正確制定和調整再貼現率來影響市場利率和投資成本,從而調節貨幣供給量的一種貨幣政策工具。再貼現作為貨幣政策的重要工具,它具有雙重效力,它既能起到引導信貸注入特定領域以增加流動性總量的作用,又能對社會信用結構、利率水平、商業銀行資產質量等方面發揮調節作用。
③公開市場業務
公開市場業務則是指中央銀行利用在公開市場上買賣有價證券的方法,向金融系統投入或撤走准備金,用來調節信用規模、貨幣供給量和利率以實現其金融控制和調節的活動。
(2)選擇性貨幣政策工具
選擇性貨幣政策工具是指中央銀行針對某些特殊的經濟領域或特殊用途的信貸而採用的信用調節工具。主要有以下幾種:
①消費者信用控制,是指中央銀行對不動產以外的各種耐用消費品的銷售融資予以控制,如規定分期購買耐用消費品首期付款的最低限額等。
②證券市場信用控制,是指中央銀行對有關有價證券交易的各種貸款進行限制,目的在於限制用借款購買有價證券的比重。
③不動產信用控制,是指中央銀行對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在房地產方面放款的限制,主要目的是為了抑制房地產投機。
④優惠利率,是指中央銀行對按國家產業政策要求重點發展的經濟部門或產業,規定較低貼現利率或放款利率的一種管理措施,如基礎產業、高科技產業等。
(3)其他貨幣政策工具
①直接信用工具,是指中央銀行從質和量兩個方面以行政命令或其他方式對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的信用活動進行直接控制,如規定利率最高限額、信用配額、流動性比率和直接干預等。
②間接信用指導,是指中央銀行通過道義勸告、窗口指導和金融檢查等辦法對商業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的信用變動方向和重點實施間接指導。
Ⅳ 經濟學中,三大貨幣政策工具內容是什麼並分別作名詞解釋。
貨幣政策三大工具:存款准備率、貼現率和公開市場操作。
1、存款准備率:是中央銀行規定各金融機構的存款准備金額占其存款總額的比例。央行對存款准備率的調控其實是一種宏觀經濟政策,上調存款准備率時,各商業銀行的貸款能力就會下降,市場流通的貨幣量減少,這就是緊縮的貨幣政策。
2、貼現率:是指商業銀行辦理票據貼現業務時,按照一定的利率計算利息,這種利率就是貼現率。一般情況是貼現率小於市場利率。
3、公開市場操作:是央行通過買賣有價證券和外匯交易來調節貨幣市場的一種貨幣政策。這種政策有很高的靈活性和有效性,但是要想完全發揮其有效性還在不斷的探索中。
運用各種工具調節貨幣供應量來調節市場利率,通過市場利率的變化來影響民間的資本投資,影響總需求來影響宏觀經濟運行的各種方針措施。調節總需求的貨幣政策的三大工具為法定準備金率,公開市場業務和貼現政策。
(4)貨幣政策工具有哪些如何區分擴展閱讀:
貨幣政策最終目標一般有四個,但要同時實現,則是非常困難的事。在具體實施中,以某項貨幣政策工具來實現某一貨幣政策目標,經常會干擾其他貨幣政策目標的實現,因此,除了研究貨幣政策目標的一致性以外,還必須研究貨幣政策目標之間的矛盾性及其緩解矛盾的措施。
隨著經濟的增長,價格應趨於下降,或趨於穩定。因為,經濟的增長主要取決於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和新生產要素的投入,在勞動生產率提高的前提下,生產的增長,一方面意味著產品的增加,另一方面則意味著單位產品生產成本的降低。所以,穩定物價目標與經濟增長目標並不矛盾。
在開放經濟中,貨幣政策的效果還要因為資金在國際上流動而受到影響,例如,一國實行緊的貨幣政策時,利率上升,國外資金會流入,若利率浮動,本幣會升值,出口會受到抑制,進口會受刺激,從而使本國總需求比在封閉經濟情況下有更大的下降。
貨幣政策在實踐中存在的問題遠不止這些,但僅從這些方面來看,貨幣政策作為平抑經濟波動的手段,作用也是有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