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刮痧需要什麼工具可以刮哪些部位
刮痧板,刮痧油就夠了。另外如果你想刮好,就應該清楚穴位的位置,買張穴點陣圖,基本上穴位都可以刮的,但是要注意力度,不要太用勁,刮是刮痧板應保持45的角度為好。希望能幫到你。
Ⅱ 刮沙都可以用哪些工具人體都有哪幾個部位適合刮沙
刮痧原理:是根據中醫十二經脈及奇經八脈、遵循"急則治其標"的原則,運用手法強刺激經絡,使局部皮膚發紅充血,從而起到醒神救厥、解毒祛邪、清熱解表、行氣止痛、健脾和胃的效用。工具、體位:刮痧板由水牛角製成,形狀為長方形,邊緣鈍圓。背部刮痧取俯卧位,肩部取正坐位。刮拭後會出現青紫色出血點。適應症:感冒、發燒、中暑、頭痛、腸胃病、落枕、肩周炎、腰肌勞損、肌肉驚攣、風濕性關節炎等病症。刮痧禁忌證:1.孕婦的腹部、腰骶部,婦女的乳頭禁刮。 2.白血病,血小板少慎刮。 3.心臟病出現心力衰竭者、腎功能衰竭者,肝硬化腹水,全身重度浮腫者禁刮。 4.下肢靜脈曲張,刮拭方向應從下向上刮,用輕手法。刮痧過程中可能出現的意外及處理:刮痧療法和針灸、按摩等方法是一樣的,都是對人體的穴位進行刺激,只不過使用的工具不同而已。所以刮痧也和針灸一樣,有可能像暈針一樣出現暈刮。(1)暈刮出現的症狀為頭暈,面色蒼白、心慌、出冷汗、四肢發冷,惡心欲吐或神昏撲倒等。(2)預防措施:空腹、過度疲勞患者忌刮;低血壓、低血糖、過度虛弱和神經緊張特別怕痛的患者輕刮。(3)急救措施:迅速讓患者平卧;讓患者飲用1杯溫糖開水;迅速用刮板刮拭患者百會穴(重刮)、人中穴(稜角輕刮)、內關穴(重刮)、足三里穴(重刮)、湧泉穴(重刮)。在刮痧的過程中和刮痧後應該注意些什麼呢?1.刮痧治療時應注意室內保暖,尤其是在冬季應避寒冷與風口。夏季刮痧時,應迴避風扇直接吹刮試部位。 2.刮痧出痧後30分鍾以內忌洗涼水澡。 3.前一次刮痧部位的痧斑未退之前,不宜在原處進行再次刮試出痧。再次刮痧時間需間隔3-6天,以皮膚上痧退為標准。 4.刮痧出痧後最好飲一杯溫開水(最好為淡糖鹽水),並休息15-20分鍾。「出痧」會損害皮膚嗎?紅紅的皮膚何時能恢復正常?「出痧」的皮膚紅紅的,看上去有點兒可怕。其實,不管怎麼紅,都不必擔心,因為這對皮膚是沒有損害的。紅斑顏色的深淺通常是病症輕重的反映。較重的病,「痧」就出得多,顏色也深,如果病情較輕,「痧」出得少些,顏色也較淺。 一般情況下,皮膚上的「瘀血」會在3-5天內逐漸消退,遲一些也不會超過1周就會恢復正常,不僅不會損害皮膚,而且由於這種方法活血化瘀,加強了局部的血液循環,會使皮膚變得比原來還要健康、美麗。刮痧的工具有很多,使用哪一種最好呢?如同刮痧法一樣,刮痧的用具也十分簡單、方便,只要是邊緣比較圓滑的東西,如梳子、溏瓷杯蓋子等,都可以用來刮痧。當然,如果長期使用或作為治療,還是用正規一些的刮痧板比較好。刮痧板選用天然水牛角為材料,對人體肌表無毒性刺激和化學不良反應。而且水牛角本身是一種中葯,具有發散行氣,活血和潤養作用。另外,刮痧之前,為了防止劃破皮膚,還要在皮膚表面塗一層潤滑劑,香油、色拉油都可以用。當然,有條件的話,最好採用專門的「刮痧活血劑」。它是一種採用天然植物油加十餘種天然中葯,經傳統與現代高科技結合的方法提煉加工而成的刮痧油,具有清熱解毒、活血化瘀、開泄毛孔、疏通經絡、排毒驅邪、消炎止痛等作用!
Ⅲ 刮痧需要什麼工具可以刮哪些部位
刮痧作用於肌表,經常刮痧可使經絡通暢,氣血通達,則瘀血化散,凝滯固塞得以消除,全身氣血通達無礙,局部疼痛得以減輕或消失。刮痧可用的工具較多,如瓷勺、銅錢、硬幣、刮痧板等都能用於刮痧。適合刮痧的部位有頭部、頸部、胸部、腹部、背部、四肢等。
Ⅳ 面部刮痧的使用工具
常見刮痧工具:
1、薴麻、麻線、棉紗線團;
2、銅錢、銀圓;
3、瓷碗、瓷調羹、木梳背;
4、小蚌殼;
5、檀香木、沉木香刮板、牛角板等等。另外,還有水、油、潤膚劑等輔助材料。
面部刮痧專用工具:
魚形刮痧板
根據人體面部生理結構設計的面部專用刮痧板。長約12厘米,最寬約3.5厘米,最厚約0.3厘米。牛角精製而成,外型似魚,符合人體面部的骨骼結構,便於刮拭及疏通經絡。魚形刮痧板常用兩只,左右手各一隻配合使用。面部刮痧是以鼻樑為中線,用好輕松刮痧板分別向左右兩側刮拭,從上到下,由內向外,先刮前額部,再刮兩顴,最後刮下頜部。因為面部有六條經絡通過,穴位密布,通過刮拭可以疏通經絡、促進氣血循環。刮痧時用力要輕,以不出痧為度,可一天數次,經常刮拭。刮後面部會有熱烘烘的感覺,這是氣血運行的正常反應。面部經常出現的問題如暗瘡、色斑、皺紋、黑眼圈等,用面部刮痧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面部刮痧不僅能改善面部血管的微循環,同時對眼、鼻、口腔、面部也能起到很好的保健作用。
Ⅳ 家裡簡單的刮痧工具
在家裡刮痧,可以使用黃牛角刮痧板、銅錢、銀圓等工具。
在刮痧前准備一碗清水,將瓷勺等工具在清水中蘸濕以作潤滑,然後在身體各部位輕刮。刮痧的順序依序為頭頸部、背部、胸部、手部、腹腰部及腿部。不過一般罩顫在頭頸部及背部刮過就夠啦。
刮痧是常見的中醫療法,平常在家也可以自己自行刮痧。刮痧療法可使用的工具很多,薴麻、麻線、棉紗線團;銅錢、銀圓;瓷含鏈碗、瓷調羹、木梳背;小蚌殼;檀香木、沉木香刮板、小水牛角板等等。另外,還有水、油、潤膚劑等輔助材料。
刮痧板一定要消毒。刮痧時間一般談悶孫每個部位刮3~5分鍾,最長不超20分鍾。對於一些不出痧或出痧少的患者,不可強求出痧,以患者感到舒服為原則。
刮痧次數一般是第一次刮完等3~5天,痧退後再進行第二次刮治。出痧後1~2天,皮膚可能輕度疼痛、發癢,這些反應屬正常現象。
病人取舒適體位,充分暴露其施治部位,並用溫水洗凈局部。用邊緣光滑的湯匙蘸上麻油,在需要刮痧的部位單向重復地刮。
刮痧順序一般是由上而下,或由身體中間刮向兩側,或每次都由內向外,不得來回刮動。每次每處大約需刮20下左右,皮膚出現深紅色斑條即止。
Ⅵ 磁療刮痧板主要用在哪些地方
刮痧板適用於全身各部位的刮痧,具體哪個部位使用多,完全取決於個人習慣。女性通常喜歡做面部刮痧,而中老年人往往腰酸背痛,則背部刮痧較多。刮痧板的選擇首先是材質的選擇,從刮痧板的材質上分,可以說是包羅萬象,鐵板,勺子,瓷器,玉石,水牛角,黃牛角等等。這些大部分都是平常百姓家的用品,來源相當簡單,只要手邊有什麼操起什麼刮。像出現得最早的刮痧工具則是銅錢,一般都是在上面沾水便颳起來。但隨著社會的不斷向前發展,對刮痧板的質量要求也自然越來越高,其中最常見的公認的質量不錯的是砭石和水牛角,水牛角在中葯上本就有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的效果,其他如玉石什麼的應該會更好,但一來價格比較昂貴、二來易碎。
刮痧是根據中醫十二經脈及奇經八脈、遵循"急則治其標"的原則,運用手法強刺激經絡,使局部皮膚發紅充血,從而起到醒神救厥、解毒祛邪、清熱解表、行氣止痛、健脾和胃的效用。刮痧施術於皮部對機體的作用大至可分為兩大類,一是預防保健作用,二是治療作用。
刮痧療法的預防保健作用又包括健康保健預防與疾病防變兩類。刮痧療法作用部位是體表皮膚,皮膚是機體暴露於外的最表淺部分,直接接觸外界,且對外界氣候等變化起適應與防衛作用。皮膚所以具有這些功能,主要依靠機體內衛氣的作用。衛氣出於上焦,由肺氣推送,先循行於皮膚之中,衛氣調和,則「皮膚調柔,腠理緻密」(《靈樞.本臟》)。健康人常做刮痧(如取背俞穴、足三里穴等)可增強衛氣,衛氣強則護表能力強,外邪不易侵表,機體自可安康。若外邪侵表,出現惡寒、發熱、鼻塞、流涕等表證,及時刮痧(如取肺俞、中府等)可將表邪及時祛除,以免表邪不祛,蔓延進入五臟六腑而生大病。
Ⅶ 刮痧需要的器材,刮痧的具體操作步驟(刮痧部位、具體如何操作、結果)
刮痧手法有十幾種,其中最常用的手法:手拿刮板,治療時刮板厚的一面對手掌,保健時刮板薄的一面對手掌薯檔拆。刮拭方向從頸到背、腹、上肢再到下肢,從上向下刮拭,胸部從內向外刮拭。刮板與刮拭方向一般保持在45度-90度進行刮痧。刮痧板一定要消毒。刮痧數棗時間一般每個部位刮3-5分鍾,最長不超20分鍾。對於一些不出痧或出痧少的患者,不可強求出痧,以患者感蠢氏到舒服為原則。刮痧次數一般是第一次刮完等3至5天,痧退後再進行第二次刮治。出痧後一至二天,皮膚可能輕度疼痛、發癢,這些反應屬正常現象。
另外,刮痧之前,為了防止劃破皮膚,還要在皮膚表面塗一層潤滑劑,香油、色拉油都可以用。當然,有條件的話,最好採用專門的「刮痧活血劑」, 從而起到清熱解毒、活血化瘀、開泄毛孔、疏通經絡、排毒驅邪、消炎止痛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