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工具五金 » 耦梨是什麼工具
擴展閱讀
微信做白酒如何整理資源 2024-11-19 14:51:30

耦梨是什麼工具

發布時間: 2023-08-29 14:54:21

『壹』 從前農民種田最常用的是什麼工具

一、耕地整地工具

1、漢代畜力犁成為最重要的耕作農具。

2、魏晉時期北方已經使用犁、耙、耱進行旱地配套耕作。

3、宋代南方形成犁、耙、耖的水田耕作體系。

二、灌溉工具

1、商代發明桔槔。

2、周初使用轆轤。

3、漢代創造並製作人力翻車。

4、唐代出現筒車。

三、收獲工具

1、春秋時出現的脫粒工具槤枷在我國南北方通用。

2、清選工具以簸箕、木揚杴、風扇車為主,風扇車的使用領先西方近千年。

四、加工工具

1、漢代出現了杵臼的變化形式踏碓,石磨盤則改進為磨,礱。

2、南北朝時期出現了碾。

3、元代棉花成為我國重要紡織原料,逐步發明了棉攪車、紡車、彈弓、棉織機等棉花加工工具。

五、運輸工具

擔、筐、馱具、車是農村主要的運輸工具。擔筐主要在山區或運輸量較小時使用,車主要使用在平原、丘陵地區,其運載量較大。

六、播種工具

1、耬車是我國最早使用的播種工具,發明於東漢武帝劉秀時期。

2、宋元時期北方普遍使用。

3、北魏時期出現了單行播種的手工下種工具瓠種器。

4、水稻移栽工具――秧馬,出現於北宋時期,它是拔稻秧時乘坐的專用工具,減輕了彎腰曲背的勞作強度。

七、中耕除草工具

1、鐵鋤是最常用的旱地除草工具,春秋戰國時期開始使用。

2、耘耥是水田除草工具,宋元時期開始使用。

(1)耦梨是什麼工具擴展閱讀:

農具的發展史:

中國古代的工具大致經歷了三種類型:原始社會主要是石器,所以我們稱之為石器時代,奴隸社會主要是青銅器,故我們稱之為青銅器時代,而封建社會主要是鐵器(戰國出現鐵)。

而自古以來我國都是一個農業社會,這些材質體現到我國漫長而燦爛的農具發展史上,表現為一系列重要的農業工具的創新和傳承。而這些農具的演變也印證了我國農業歷史的沿革。

1.耒耜:傳說中最古老的工具,是一種翻土農具,大至出現在炎帝時期。其發明開創新漢族的農耕文化,木製品。

2.銅鏟:鏟土除草用的農具,出現於商代,青銅製品。

3.牛耕:一種(腳踏耕具)播種工具,始於春秋戰國時期,標志著農耕社會達到新的高度。

4.鋤:一種翻土農具,出現於西周時期。

5.鐵犁:耕翻農具,始於戰國,標志著人類發展的新時期,人類改造自然斗爭進去新階段。另外,漢初使用犁壁,鐵犁牛耕得到推廣。

6.耬車:播種工具,漢初最先產生。公元前89年,漢武帝下令全國推廣,促進農業發展。

7.耦犁:二牛三人一組耕地農具,出現於西漢。

8.鐵鍬:一種耕地、鏟土的農具。出現於西漢。

9.東漢發明水排,利用水力鼓風冶鐵。

10.翻車:一種農業灌溉工具,東漢造出雛形,完善於曹魏。

11.曲轅犁:一種翻土農具,最早出現於唐代後期的江東地區。它是耕作農具成熟的標志。

12.水轉筒車:亦為農業灌溉工具,出現於隋朝,興盛於唐。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農具

『貳』 隋唐時期出現了哪些新農具

耦犁又稱曲轅犁 、耬車又稱筒車

曲轅犁

生產工具是生產力的一個重要因素,一定類型的生產工具標志著一定發展水平的生產力。農具的改進以及廣泛採用,對唐朝農業生產的發展起了重要作用。唐以前笨重的長直轅犁,回轉困難,耕地費力。江南農民在長期生產實踐中創造出一種輕便的短曲轅犁,又稱江東犁。
晚唐時陸龜蒙的《耒經》,記載曲轅犁由11個部件構成,重大改進有三處:1�長直轅改成了短曲轅。舊式犁長一般為今9尺左右,前及牛肩;曲轅犁長合今6尺左右,只及牛後。犁架變小重量減輕,便於回轉,操縱靈活,節省畜力。由舊式犁的二牛抬杠變為一牛牽引。而且,由於佔地面積小,這種犁特別適合在南方水田耕作,所以在江東地區得到推廣。2�加裝了犁評。由於犁評厚度逐級下降,推進犁評,使犁箭向下,犁入地深;拉退犁評,使犁箭向上,犁入地淺,可適應深耕和淺耕的不同需要。3�改進了犁壁。唐時犁壁呈圓形,因此又稱犁鏡。可將翻起的土推到一旁,以減少前進阻力,而且能翻覆土塊,以斷絕草根的生長。這種犁出現後逐漸推廣,成為當時最先進的耕具。耕犁至此已基本定型,這是唐代勞動人民對耕犁的重大改進。

筒車

各種水車廣泛用於農田灌溉,是唐朝農業生產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杜甫在四川寫的《春水》詩說:「連筒灌小園。」李實解釋這句話說:「川中水車如紡車,以細竹為之,車骨之末,縛以竹筒,旋轉時低則舀水,高則瀉水。」這是一種利用水力轉動的筒車。筒車用竹或木製成一個大型立輪,由一個橫軸架起,可以自由轉動。輪的周圍斜裝上許多小竹筒或小木筒。把這個轉輪安置在溪流上,使它下面一部分浸入水中,受水流之沖擊,自行旋轉不已。輪周斜掛的小筒,當沒入水中時滿盛溪水,隨輪旋轉上升,由於筒口上斜,筒內水不流灑。當立輪旋轉180°時,小筒已平躺在立輪的最高處,進而筒口呈下傾位置,盛水即由高處泄入淌水槽,流入岸上農田。這對解決岸高水低、水流湍急地區的灌溉有著重大意義。這種自轉不息、終夜有聲的筒車,確實是人無灌溉之勞而田有常熟之利。一晝夜可灌田百畝以上

『叄』 歷代農耕用具,

(耒耜)傳說最古老的工具,大約在炎帝時期。(翻土農具)
(钁) 最早出現商代,春秋戰國時較多。(似鎬的刨土工具)
(銅鏟)商代(青銅器。鏟土除草用的農具)
(牛耕)始於春秋戰國時期。(腳踏耕具)
(犁耕)漢代。(翻土農具)
(都勻犁)春秋戰國。(翻土農具)
(鏹犁)又寫作「槍犁」或「戧犁」,時間不詳,產自山西。(翻土農具)
(曲轅犁)最早出現於唐代後期的東江地區。(翻土農具)
(耦犁)西漢。(二牛三人一組耕地)
(鐴土 鐵鏵)秦漢時期。(鐵鏵為耕犁破土的鋒刃,鐴土是耕犁的翻土器)
(犁錧) 戰國時期。(翻土農具)
(犁鑱) 周朝。(翻土農具)
(竹莜)也叫「竹爬」 出現於西漢。(翻土農具)
(銍)戰國。(翻土農具)
(鐮)周朝。(除草工具)
(疀)沒有出土文物,大約時間在春秋戰國。()
(劐子)戰國。(翻土農具)
(耨)秦代。(鋤草的農具)
(鋤)西周時代。(翻土農具)
(耰)先秦。(弄碎土塊,平整田地用)
(耰鉬)先秦。(用來平田鬆土的農具, 鋤把)
(鐙鋤)元代有記載,具體出現時間不詳。(翻土農具)
(桔槔)春秋時期。(原始的井上汲水工具)
(渠疏)漢代。(灌溉)
(櫝櫨)秦,漢代較為普遍。(翻土農具)
(翻車)東漢。(刮板式連續提水機械)
(水車)東漢造出雛形,完善於三國。(農業灌溉工具)
(水轉筒車)隋朝興盛於唐。(農業灌溉工具)
(浙碓)大約元代。(翻土農具)
(代耕架)源於唐代,改進於明。(人力牽引的耕地機械)
(孔明車)東漢造出雛形,完善於三國。(農業灌溉工具)
(龍骨水車)始於東漢,三國改進。(排水灌溉的機械)
(鍤)漢朝。(掘土的工具)
(鐵鍬)戰國出現鐵,杴於西漢。(耕地,鏟土的農具)
(三腳耬)戰國時期就已有一腳耬車,西漢出現三腳耬。(播種機的一種)
(六爪犁)漢朝文獻有記載,隋朝把「六爪犁」 注釋成 「楎」。()
(耙)北魏。(翻地農具)
(連枷)戰國、秦漢時代。(由一個長柄和一組平排的竹條或木條構成,用來拍打穀物、小麥、豆子、芝麻等,使子粒掉下來)
(簸颺)最早大約於戰國,最晚大約於漢朝。(簸萁)
(杵臼)西周。(臼 舂搗糧食或葯物等的工具)
(石磨)漢代以後才稱為磨,漢前稱「磑」。(把米、麥、豆等糧食加工成粉、漿的一種機械)
(踏碓)發明於西漢。(去秕、脫殼的糧食加工用具)
(風車)漢代。(機械灌溉)
(颺扇)大約源於西漢。(揚谷器,揚除糠秕的一種風力機械)
(耩)北魏有記載。(用耬播種或施肥)
(竅瓠)北魏。(播種農具)
(耘杷)元代《農器圖譜》記載。(翻地農具)
(耘盪)元代。(水田中除草松泥的農具)
(耘爪)元代。(除草和鬆土用)
(秧馬)北宋。(插秧和拔秧的工具)
(長鑱)唐已出現。(踏田農具)
(踏犁)唐代。(翻土農具)
(犁刀)「犁頭」戰國已經出現。(翻土農具)
(蹚頭)考古挖掘,出土最早的蹚頭是北宋時期。(疏鬆兩側的土壤,清除兩側的雜草)
(推鐮)也叫「青銅耨」,春秋戰國時期。(翻土農具)
(麥釤)元代。(割麥刀)
(麥綽)元代。(收麥工具)
(麥籠)元代。(收麥工具)
(水碓)魏末晉初時期。(灌溉)
(水碾)魏晉南北朝。(靠水力推動的碾子)
(船磨)元朝。(搗米器具) (碓機) 西漢末年。(搗米器具)
(跖鏵)元朝有記載。(翻土農具)

『肆』 下圖所示的是古代什麼工具 [] A. 筒車 B. 耦犁 C. 翻車 D. 耬車

答案:C 解析: 上圖是曹魏馬鈞改進的翻車;筒車和翻車是灌溉工具;耬車是漢代發明的播種工具;耦犁是耕作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