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精益生產有哪些常用的管理工具
精益生產能用到的管理工具包括:
1. 5S和目視控制
2. 准時化生產JIT
3. 看板管理
4. 零庫存管理
5. 全面生產維護TPM
6. 運用價值流圖來識別浪費
7. 生產線平衡設計
8. 拉系統與補充拉系統
9. 降低設置時間
10. 單件流
11. 持續改善
Ⅱ 精益生產管理工具一共有多少種
精益生產管理工具包含有以下11種:
1、5S與目視控制
「5S」是整理(Seiri) 、整頓(Seiton) 、清掃(Seiso) 、清潔(Seikeetsu)和素養(Shitsuke)這5個詞的縮寫 「5S」,起源於日本。5S是創建和保持組織化,整潔和高效工作場地的過程和方法,可以教育、啟發和養成良好「人性」習慣,目視管理可以在瞬間識別正常和異常狀態,又能快速、正確的傳遞訊息。
2、准時化生產(JIT)
准時生產方式是起源於日本豐田汽車公司,其基本思想是「只在需要的時候,按需要的量生產所需的產品」 。這種生產方式的核心是追求一種無庫存的生產系統,或使庫存達到最小的生產系統。
3、看板管理(Kanban)
Kanban是個日語名詞,表示一種掛在或貼在容器上或一批零件上的標簽或卡片,或流水線上各種顏色的信號燈、電視圖象等。看板是可以作為交流廠內生產管理信息的手段。看板卡片包含相當多的信息並且可以反復使用。常用的看板有兩種:生產看板和運送看板 。
4、零庫存管理
工廠的庫存管理是供應鏈的一環,也是最基本的一環。就製造業而言,加強庫存管理,可縮短並逐步減少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的滯留時間,減少無效作業和等待時間,防止缺貨,提高客戶對 「 質量、成本、交期 」 三大要素的滿意度。
5、全面生產維護(TPM)
TPM起源於日本, 是以全員參與的方式,創建設計優良的設備系統,提高現有設備的利用率,實現安全性和高質量,防止故障發生,從而使企業達到降低成本和全面生產效率的提高。
6、運用價值流圖來識別浪費
生產過程中到處充斥著驚人的浪費現象,價值流圖(Value Stream Mapping)是實施精益系統、減少過程浪費的基礎與關鍵點。
7、生產線平衡設計
由於流水線布局不合理導致生產工人無謂地移動,從而降低生產效率;由於動作安排不合理、工藝路線不合理,導致工人三番五次地拿起或放下工件。
8、拉系統與補充拉系統
所謂拉動生產是以看板管理為手段,採用「取料制」即後道工序根據「市場」需要進行生產,對本工序在製品短缺的量從前道工序取相同的在製品量,從而形成全過程的拉動控制系統,絕不多生產一件產品 。 JIT需要以拉動生產為基礎,而 拉系統操作是精益生產的典型特徵。精益追求的零庫存,主要通過拉系統的作業方式實現的。
9、降低設置時間 (Setup Rection)
為了使停線等待浪費減為最少,縮短設置時間的過程就是逐步去除和減少所有的非增值作業,並將其轉變為非停線時間完成的過程。 精益生產是通過不斷減少浪費、降低庫存、減少不良、縮短製造周期時間等具體要求來實現的,降低設置時間是幫助我們達到這一目標的關鍵手法之一。
10、單件流
JIT是精益生產的終極目標,它是通過不斷減少浪費、降低庫存、減少不良、縮短製造周期時間等具體要求來實現的。單件流是幫助我們達到這一目標的關鍵手法之一。
11、持續改善 (Kaizen)
Kaizen是個日語名詞,相當於CIP。當開始精確地確定價值,識別價值流,使為特定產品創造的價值的各個步驟連續流動起來,並讓客戶從企業拉動價值時,奇跡就開始出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