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列舉中國水利灌溉工具
水車(用人腳蹅的那種)--古代中國人發明的灌溉工具
B. 中國古代歷史上的灌溉工具有什麼主要是農業的灌溉工具。還有,水利工程有哪些
約西周時期,桔槔(jiégāo)、轆轤等具有簡單機械結構的提水工具開始出現.
(桔槔使用杠桿原理,用於提取地表水.轆轤則利用輪軸原理,實際上是一種起重機械,用於提取井水,在今天的一些地方仍有使用.)三國時,魏國馬均發明了灌溉工具翻車; 唐朝,發明了灌溉工具筒車和曲轅犁
,翻車,是一種刮板式連續提水機械,是我國古代最著名的農業灌溉機械之一.《後漢書》記有畢嵐作翻車,三國馬鈞加以完善.翻車可用手搖、腳踏、牛轉、水轉或風轉驅動.龍骨葉板用作鏈條,卧於矩形長槽中,車身斜置河邊或池塘邊.下鏈輪和車身一部分沒入水中.驅動鏈輪,葉板就沿槽刮水上升,到長槽上端將水送出.如此連續循環,把水輸送到需要之處,可連續取水,功效大大提高,操作搬運方便,還可及時轉移取水點.我國古代鏈傳動的最早應用就是在翻車上,是農業灌溉機械的一項重大改進.
C. 古代的灌溉工具有哪些﹖
龍骨水車,又名翻車,一直到解放初期全國各地都在廣泛使用。根據動力的不同,龍骨水車分為:人力水車,是應用很廣的農業灌溉機械。畜力水車,水轉水車。
桔槔,長桿一端系重物,另一端系水桶,利用杠桿原理的人力提水的工具。
轆轤,利用輪軸原理,實際上是一種起重機械,用於提取井水,在今天的一些地方仍有使用。
筒車亦稱「水轉筒車」,是唐代出現的一種提水工具。一種以水流作動力,取水灌田的工具。
戽斗,用柳條或竹、木製成的,兩側系有長繩的斗狀的人力提水工具。
唧筒,又稱「水龍」。古代唧筒也就是人力水泵。一種是水銃式唧筒,另一種是杠桿式唧筒。
D. 中國古代的灌溉工具有哪些
面積小的用:桔槔、轆轤,
面積大的用:翻車(龍骨車)筒車
E. 古代農田灌溉工具有哪些
古代人也有很大的智慧,在當時的條件下,主要有以下幾種灌溉工具:
1、戽斗:一種取水灌田用的舊式農具。用竹篾、藤條等編成。略似斗,兩邊有繩,使用時兩人對站,拉繩汲水。
2、桔槔:俗稱吊桿、稱桿,是在一根豎立的架子上加上一根細長的杠桿,當中是支點,末端懸掛一個重物,前段懸掛水桶。一起一落,汲水可以省力。
3、轆轤:提取井水的起重裝置。井上豎立井架,上裝可用手柄搖轉的軸,軸上繞繩索,繩索一端系水桶。搖轉手柄,使水桶一起一落,提取井水。
4、井車:是由轆轤發展而來的古代從深井中提水進行灌溉的工具。圓木上絞纏繩索,索系水平,圓木旋轉,帶動繩索。水斗隨之起落以取水,水斗只直上直下。不能繞圓木旋轉。
5、翻車:翻車是一種刮板式連續提水機械,又名龍骨水車,是我國古代最著名的農業灌溉機械之一。翻車可用手搖、腳踏、牛轉、水轉或風轉驅動。龍骨葉板用作鏈條,卧於矩形長槽中,車身斜置河邊或池塘邊。
下鏈輪和車身一部分沒入水中。驅動鏈輪,葉板就沿槽刮水上升,到長槽上端將水送出。如此連續循環,把水輸送到需要之處,可連續取水,功效大大提高。
6、筒車:亦稱「水轉筒車」。一種以水流作動力,取水灌田的工具亦稱「水轉筒車」。據史料記載,筒車發明於隋而盛於唐,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
上下各有一個輪子,下輪一半淹在水中,兩輪之間有輪帶,輪帶上裝有很多尺把長的竹筒管。流水沖擊下面的水輪轉動,竹筒就浸滿了水,並自下而上地把河水帶到高處倒出。
7、渴烏:一種利用靜水壓力差輸送水的引水用具,中國古代的虹吸管。
8、龍尾車:利用圓筒內螺旋輪轉上升而提水的一種工具,也稱阿基米德螺旋管。明萬曆年間,由義大利傳教士利瑪竇帶入中國,後進行了仿製,清朝大量製造。
圓明園「海晏堂」中的12屬相雕塑,就是依靠高台上的蓄池「錫海」,使水流經銅管到噴泉中噴水。據說,「錫海」能儲水180噸,就是用「龍尾車」將水提高儲蓄於其中的。
以上內容參考:水車(灌溉工具) - 網路
F. 我國古代農田灌溉工具有哪些
我國古代農田灌溉工具:
1、戽斗:一種取水灌田用的舊式農具。用竹篾、藤條等編成。略似斗,兩邊有繩,使用時兩人對站,拉繩汲水。
2、桔槔:俗稱吊桿、稱桿,是在一根豎立的架子上加上一根細長的杠桿,當中是支點,末端懸掛一個重物,前段懸掛水桶。一起一落,汲水可以省力。
3、轆轤:提取井水的起重裝置。井上豎立井架,上裝可用手柄搖轉的軸,軸上繞繩索,繩索一端系水桶。搖轉手柄,使水桶一起一落,提取井水。
4、戽斗:柳罐是在井下用來打水的工具,是用細柳條編織而成。
5、井車:是由轆轤發展而來的古代從深井中提水進行灌溉的工具。圓木上絞纏繩索,索系水平,圓木旋轉,帶動繩索。水斗隨之起落以取水,水斗只直上直下。不能繞圓木旋轉。
G. 古代灌溉工具有哪些.
最初,人們用各種陶制容器盛水。小小的容器凝聚了祖先非凡的智慧。1958年,考古工作者在陝西寶雞一處新石器時代遺址中發現了一隻小口尖底陶瓶。這是用於盛水的陶瓶,令人驚奇的是,似乎當初設計這個陶瓶時,古人已考慮到了力學上的重心問題,從而使提水操作更加便捷。大約西周時期,桔槔(jiégāo)、轆轤等具有簡單機械結構的提水工具開始出現。桔槔使用杠桿原理,用於提取地表水。轆轤則利用輪軸原理,實際上是一種起重機械,用於提取井水,在今天的一些地方仍有使用。
東漢時,出現了提水效率更高的翻車。翻車又稱龍骨水車,由木板製成長槽,槽中放置數十塊與木槽等寬的刮水板。刮水板之間由鉸關依次連接,首尾銜接成環狀。木槽上下兩端各有一帶齒木軸。轉動上軸,帶動刮水板循環運轉,同時將板間的水自下而上帶出。翻車最初多用人力驅動,後來出現了以風能或水能驅動的翻車。唐代時,出現了輪式的筒車。筒車多以水力驅動,在水流湍急處建一水輪,水輪底部沒入水中,頂部超出河岸,輪上傾斜綁置若干竹筒。水流沖動水輪,竹筒臨流取水並隨水輪轉至輪頂時,將水自動傾入木槽,最後再流入田間。元代《王禎農書》中還提到一種高轉筒車,可將水提至更高的地方。由於高度增加,在水槽傾斜角度不變的情況下,水就能被輸送到更遠的田間。
上述各種提水工具最早出現於北方黃河流域。隨著古代經濟中心的南移,這些工具逐漸普及到長江和珠江流域。今天,一些偏遠山村仍在使用這些工具。
H. 我國古代有哪些著名灌溉工具
最初,人們用各種陶制容器盛水。 (小小的容器凝聚了祖先非凡的智慧。1958年,考古工作者在陝西寶雞一處新石器時代遺址中發現了一隻小口尖底陶瓶。這是用於盛水的陶瓶,令人驚奇的是,似乎當初設計這個陶瓶時,古人已考慮到了力學上的重心問題,從而使提水操作更加便捷。) 大約西周時期,桔槔(jiégāo)、轆轤等具有簡單機械結構的提水工具開始出現。(桔槔使用杠桿原理,用於提取地表水。轆轤則利用輪軸原理,實際上是一種起重機械,用於提取井水,在今天的一些地方仍有使用。)
三國時,魏國馬均發明了灌溉工具翻車; 唐朝,發明了灌溉工具筒車和曲轅犁。(東漢時,出現了提水效率更高的翻車。翻車又稱龍骨水車)
I. 唐朝創制的灌溉工具是什麼
唐朝的灌溉工具有筒車,亦稱「水轉筒車」。一種以水流作動力,取水灌田的工具。據史料記載,筒車發明於隋而盛於唐,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按照材質分竹筒車和木筒車兩種。筒車的水輪直立於河邊水中, 輪周斜裝若干竹木製小筒, 有達四十二管者。利用水流推動主輪; 輪周小筒次序入水舀滿, 至頂傾出, 接以木槽, 導入渠田。
J. 古代的灌溉工具有哪些
我國古代一直很重視農業灌溉。
著名的水利工程有戰國時期的都江堰,漢朝的,漕渠,白渠,龍首渠等。我國古代一直很重視農業灌溉。
著名的水利工程有戰國時期的都江堰,漢朝的,漕渠,白渠,龍首渠等。曹魏時期有翻車。
唐朝時期有筒車。
宋朝時期有高轉筒車(水力)。
明清時期有風力水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