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工具五金 » 以前耕田的時候有哪些工具
擴展閱讀
金鼎盛湖壹號什麼價格 2024-11-16 16:51:19
雞蛋價格什麼時候出來 2024-11-16 16:35:30

以前耕田的時候有哪些工具

發布時間: 2023-11-15 03:36:18

Ⅰ 古代的農具有哪些(附圖)

古代的農具有:耒耜、犁、鋤、石斧和耬(lóu)車:

1、耒耜(lěi sì)

最原始農具是木質的耒耜。耒是最古老的挖土工具,它是從採集經濟時期挖掘植物的尖木棍發展而來的。在尖木棍下端安一橫木便於腳踏,使之容易入土,這便是單尖耒。後來衍生出雙尖耒,提高了挖土的功效。

Ⅱ 農民在耕地的時候都用到了哪些器具

按照過去傳統的使用工具,一般有牛拉的用於翻地的鐵犁、用於碎泥土、平整田地的耙;用來挑運秧苗的秧架子;除草用的杵頭、鋤頭;開溝阻缺用的鐵鍬;灌溉用的水車、治蟲用的噴霧器、運送人與動物糞便的簸箕、糞瓢和糞桶;撈河泥用的泥夾子;收割用的鐮刀、脫粒用的木製谷桶、甩耙、人力踩動的脫粒機、柴油機帶動的脫粒機;運送穀物的稻籮、扁擔、獨輪車、板車;平整場地的石磙;叉秸稈、耙秸稈用的叉子、耙子;翻曬和收攏穀物用的木扦、木耙;篩選穀物的風車、揚谷扦;用來存放穀物的圍席;還有農民來遮陽擋雨的草帽、斗笠、蓑衣。

Ⅲ 歷代農耕用具,

(耒耜)傳說最古老的工具,大約在炎帝時期。(翻土農具)
(钁) 最早出現商代,春秋戰國時較多。(似鎬的刨土工具)
(銅鏟)商代(青銅器。鏟土除草用的農具)
(牛耕)始於春秋戰國時期。(腳踏耕具)
(犁耕)漢代。(翻土農具)
(都勻犁)春秋戰國。(翻土農具)
(鏹犁)又寫作「槍犁」或「戧犁」,時間不詳,產自山西。(翻土農具)
(曲轅犁)最早出現於唐代後期的東江地區。(翻土農具)
(耦犁)西漢。(二牛三人一組耕地)
(鐴土 鐵鏵)秦漢時期。(鐵鏵為耕犁破土的鋒刃,鐴土是耕犁的翻土器)
(犁錧) 戰國時期。(翻土農具)
(犁鑱) 周朝。(翻土農具)
(竹莜)也叫「竹爬」 出現於西漢。(翻土農具)
(銍)戰國。(翻土農具)
(鐮)周朝。(除草工具)
(疀)沒有出土文物,大約時間在春秋戰國。()
(劐子)戰國。(翻土農具)
(耨)秦代。(鋤草的農具)
(鋤)西周時代。(翻土農具)
(耰)先秦。(弄碎土塊,平整田地用)
(耰鉬)先秦。(用來平田鬆土的農具, 鋤把)
(鐙鋤)元代有記載,具體出現時間不詳。(翻土農具)
(桔槔)春秋時期。(原始的井上汲水工具)
(渠疏)漢代。(灌溉)
(櫝櫨)秦,漢代較為普遍。(翻土農具)
(翻車)東漢。(刮板式連續提水機械)
(水車)東漢造出雛形,完善於三國。(農業灌溉工具)
(水轉筒車)隋朝興盛於唐。(農業灌溉工具)
(浙碓)大約元代。(翻土農具)
(代耕架)源於唐代,改進於明。(人力牽引的耕地機械)
(孔明車)東漢造出雛形,完善於三國。(農業灌溉工具)
(龍骨水車)始於東漢,三國改進。(排水灌溉的機械)
(鍤)漢朝。(掘土的工具)
(鐵鍬)戰國出現鐵,杴於西漢。(耕地,鏟土的農具)
(三腳耬)戰國時期就已有一腳耬車,西漢出現三腳耬。(播種機的一種)
(六爪犁)漢朝文獻有記載,隋朝把「六爪犁」 注釋成 「楎」。()
(耙)北魏。(翻地農具)
(連枷)戰國、秦漢時代。(由一個長柄和一組平排的竹條或木條構成,用來拍打穀物、小麥、豆子、芝麻等,使子粒掉下來)
(簸颺)最早大約於戰國,最晚大約於漢朝。(簸萁)
(杵臼)西周。(臼 舂搗糧食或葯物等的工具)
(石磨)漢代以後才稱為磨,漢前稱「磑」。(把米、麥、豆等糧食加工成粉、漿的一種機械)
(踏碓)發明於西漢。(去秕、脫殼的糧食加工用具)
(風車)漢代。(機械灌溉)
(颺扇)大約源於西漢。(揚谷器,揚除糠秕的一種風力機械)
(耩)北魏有記載。(用耬播種或施肥)
(竅瓠)北魏。(播種農具)
(耘杷)元代《農器圖譜》記載。(翻地農具)
(耘盪)元代。(水田中除草松泥的農具)
(耘爪)元代。(除草和鬆土用)
(秧馬)北宋。(插秧和拔秧的工具)
(長鑱)唐已出現。(踏田農具)
(踏犁)唐代。(翻土農具)
(犁刀)「犁頭」戰國已經出現。(翻土農具)
(蹚頭)考古挖掘,出土最早的蹚頭是北宋時期。(疏鬆兩側的土壤,清除兩側的雜草)
(推鐮)也叫「青銅耨」,春秋戰國時期。(翻土農具)
(麥釤)元代。(割麥刀)
(麥綽)元代。(收麥工具)
(麥籠)元代。(收麥工具)
(水碓)魏末晉初時期。(灌溉)
(水碾)魏晉南北朝。(靠水力推動的碾子)
(船磨)元朝。(搗米器具) (碓機) 西漢末年。(搗米器具)
(跖鏵)元朝有記載。(翻土農具)

Ⅳ 傳統農具有哪些

擔、耒耜、耬車、磨、礱。

1、擔

擔子,用扁擔挑的一挑東西。是農村主要的運輸工具。擔筐主要在山區或運輸量較小時使用,車主要使用在平原、丘陵地區,其運載量較大。

2、耒耜

耒耜 (lěi sì) 是我國古代神農發明的農具, 用於農業生產中的翻整土地、播種莊稼。後來, 隨著農業生產的發展, 人們又將耒耜發展成犁。「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 耒耜的發明證明我國古代對於農業生產工具的重視, 也反映了當時農學水平的提高。

耒耜耒是耒耜的柄, 耜是耒耜下端的起土部分。耒是一根尖頭木棍加上一段短橫梁。使用時把尖頭插入土壤, 然後用腳踩橫梁使木棍深入, 然後翻出。

3、耬車

耬(lóu)也叫「耬車、「耬犁」、「耙耬」。舊時中國農具名。是一種畜力條播機。西漢趙過作耬,已有兩千多年歷史。由耬架、耬斗、耬腿、耬鏟等構成。有一腿耬至七腿耬多種,以兩腿耬播種較均勻。可播大麥、小麥、大豆、高粱等。

4、磨

一種粉碎糧食、食物及其他物品的石質或其他材質的傳統器具,通常是採用反復碾壓、擠壓摩擦來使顆粒狀的物品變成粉末狀。是電器化出現之前常用的粉碎工具,曾遍布世界各地。

5、礱

礱,壯族敲擊體鳴樂器。壯族稱榔。流行於廣西壯族自治區右江流域的天等、平果、田陽等地。去掉稻殼的農具,形狀略像磨,多以竹、泥製成的。

Ⅳ 建國初期農民耕地或田間勞作主要用到哪些工具

建國初期農民耕地或田間勞作主要用到的工具有:鋤頭、鍬、耙子、犁、掃帚。

鋤頭,在河南一帶又被稱為「鎩虎鏟」,是一種我國傳統的長柄農具,其刀身平薄而橫裝,收獲、挖穴、作壟、耕墾、蓋土、築除草、碎土、中耕、培土作業皆可使用,屬於萬用農具,是農人最常用的工具之一。

使用時以兩手握柄,做回轉沖擊運動。其構造、形狀、重量等,依地方依土質而異。

分類

鋤頭分為板鋤、薅鋤、條鋤三種。

板鋤

板鋤

寬20cm至30cm左右,高比寬略長。主要用於大面積的淺度挖掘。比如土地的鬆土翻種。

薅鋤

月牙薅鋤

刀身寬大而鋒利,有的略有弧度,呈月牙形。有的沒有弧度,刃口平直。其高度小於寬度。較板鋤略輕、略薄,有鐵柄,用於與長木柄的銜接。 主要用於地表的鏟掘工作。比如鏟除地面的雜草,收攏地面散亂的穀物或沙土等。

Ⅵ 我國常見的傳統農具有哪些

回答
1、犁:犁是我國常見傳統的耕地農具,一般由堅硬的木頭製作雕刻。2、耙子:耙子是我國常見的碎土、平整土地的一種傳統農具。3、扁擔:扁擔是我國常見的用來挑東西的傳統農具,一般由竹木製作。4、鍬:鍬是我國常用的耕地、鏟土的傳統農具,它的手柄多半是木質的,頭部是鐵質的。5、鋤:鋤是我國常見的傳統農具,是人們從事農業生產活動必備的工具。6、手推車:手推車是農家短途運輸工具,由車架、車把手、車輪等構成。
一、犁
犁是我國常見傳統的耕地農具,在春秋時代就有人用牛拉犁耕田,一般是用堅硬的木頭製作雕刻而成的,犁前方的勾子是用來和牛進行連接的,下方的金屬是用來犁田的,後方則是用來控制方向的。犁有大犁和小犁,人們普遍用大犁去翻耕旱土,用小犁去耕爛泥。
二、耙子
耙子是我國常見的碎土、平整土地的一種傳統農具,面對牛到不了的且不平整的土地時,可以用耙子將土地整理平整,也可以整理作物。耙子是由耙體、柄頭和手柄構成的,手柄一般是木質的,大多是長方形雙排順齒的。
三、扁擔
扁擔是我國常見的用來挑東西的傳統農具,扁擔一般是由竹木製作的,外形呈一字狀。個別的扁擔兩邊微微上翹,整體外形像月牙,比起一字型的扁擔更省力氣,但是月牙型的扁擔使用對技巧的要求比較高,技巧不對時就容易翻轉。
四、鍬
鍬是我國常用的耕地、鏟土的傳統農具,也被人們叫做鐵鍬,主要在我國的河北省灤南縣生產,產量能達到全國的80%,全世界的70%。它的手柄多半是木質的,頭部是鐵質的,有尖頭鐵鍬和方頭鐵鍬兩種。
五、鋤
鋤是我國常見的傳統農具,分為薅鋤、挖鋤、鎬和羊角鋤,其中薅鋤可以用來鬆土,挖鋤可以山丘地區挖土。幾千年前我國就已經使用挖鋤了,是人們從事農業生產活動必備的工具,可以挖土、造林、興修水利。
六、手推車
手推車是我國常見的農家短途運輸工具,也被叫做土車子,由車架、車把手、和大小車輪等部分構成。在使用時,雙手要抓好車把手,車的平衡依靠人的把控。手推車的車輪一般是木質的,很容易受到磨損,使用時勞動強度比較大。

Ⅶ 古代人用什麼工具耕田,

材質的變化:石、骨、木——青銅——鐵;動力的變化:人力——畜力——自然力;種類的變化:單一性——多樣性;
生產工具演變主要由 石器——>木器——>青銅器——>鐵器-------到現在的機器大生產
1.風車。吹去稻穀麥類糧食的草屑癟粒等雜質的工具。上方朝一邊的出口的出雜質,下方的朝下的出口的出糧食。
2.石磨。石制的磨乾粉、水糊的工具。下盤固定,上盤旋轉,上盤的圓洞添原料,下盤的周圍出乾粉、水糊。
3.木犁。耕地的農具。用畜力、人力或機器等牽引。因主部件為木材,故稱木犁或土犁,以別於後來鐵制的雙鏵犁等。
4.耙。有釘齒耙和圓盤耙等。用於碎土、平地和消滅雜草的整地農具。
5.蓑衣和連枷。蓑衣用竹葉或草、棕編成的雨披。連枷是農具,由一個長柄和一組平排的竹條或木條構成,用來拍打穀物,使子粒掉下來。也作槤枷。
6.紡車。手搖或腳踏的有輪子的紡紗或紡線工具。此圖是手搖的。
7.草鞋器。用稻稈或草莖等編制的鞋用的工具。
8. 軋籽機。軋出棉花籽的工具。
9. 碓。舂米的工具。用腳連續踏動木杠後端,前端石頭一起一落,舂砸下面石臼中的米糧(使谷成米或使米成粉)。此圖是簡單的碓。只是一個石臼,外加一根杵或木槌。
10.水車。利用帶刮板的鏈帶(條)或系汲筒的水輪,將水從低處提升到高處的一種提水工具。通常由人力、畜力、水力、風力或電力帶動旋轉。有龍骨水車、風力水車、管鏈水車等。此圖是龍骨水車的車槽、刮板部分。龍骨水車一種由車槽、刮板、木鏈、木齒輪等組成的水車。公元168-189年逐漸應用,流傳至今。用人力、畜力或風力帶動,能連續提水,提水高度一般為1~2米。
11.簞和籠。簞是古代盛飯用的圓形竹器。白居易《觀刈麥》詩「婦姑荷簞食,童稚攜壺槳」。籠是用竹片編成的盛物的器具。
12.油簍和木桶。油簍是盛東西的器具,用竹或荊條等編成。木桶是盛東西的器具,多為圓形,大多有提梁。
13.石臼和舂米杵。石臼用石鑿成的舂米穀等物的器具。舂米杵都在一米左右長,兩頭粗中間把手處較細,每個重約三公斤。把東西放在石臼或缽里搗去皮殼或搗碎壓米粉的動作叫舂。是黎族人特有的一種勞動方式。
14.打穀板。打穀子用的農具。
15.畚箕。用柳條、蒲草或竹篾編織的盛物器具。也可作簸箕用。盛糧食等上下顛動,揚去糠粃塵土等物的器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