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工具五金 » 如何統一人文性和工具性
擴展閱讀
建行理財保本產品哪個好 2024-11-15 19:14:33

如何統一人文性和工具性

發布時間: 2023-12-25 01:06:43

① 如何把握好語文課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

如何把握好語文課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如下:

1.首先,有效課堂交往的前提就面向全體學生,師生在交往中互為主體的關系使穗唯教師特別是學生始終處於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過程中。

2.其次,交往內容的豐富會讓學生在交往過程中切實掌握語文的基本技能,從而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

3.最後,有效課堂交往及時、有效的反饋和科學的評價體系,使得師生一直處於積極的情感體驗中,這有利於學生在交往過程猜纖培中情感、態度和生活的體驗。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還必須寓教於文:

葉聖陶先生說:「只有作為文章去學習,理解章句間的法則的時候,才算做語文教材。所應著豎鬥眼的是生字難句的理解和文章方法的攝取。」這就是語文課程區別於其他課程的本質屬性。

其他文科課程教學的著眼點主要是語言內容,而語文課程教學的著眼點是語言內容與語言形式的有機統一,要做到這一點,必須寓教於文。

總之在有效課堂交往過程中,學生會養成良好的學習行為、學習方式,會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完善健康的心理品質和人格,會形成終生學習的能力,從真正意義上的實現語文課程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② 如何理解語文課程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 運用和實踐

《語文課程標准》中指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語文課程的工具性與人文性是相互依存、和諧統一的,豐富多彩的人文內容以優美的工具而愈顯出其風采,優美的工具借豐富多彩的人文內容而愈突掘鏈槐出其魅力。

這里的「工具」是一喚拍種比喻的說法,他具有「實用」「中介」的含義。「工具性」著眼於語文課程培養學生語文運用能力的實用功能和課程的實踐性特點,「人文性」著眼於語文課程對於學生思想感情熏陶感染的文化功能和課程判友所具有的人文學科的特點。

③ 如何理解語文教學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語文課程的性質:工具性、人文性。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課改」以來有人在強調人文性的時候,不恰當地「將孩子和洗澡水一起潑掉」。「孩子」即語文本體。這樣做又陷入了片面性,必然造成工具性與人文性兩敗俱傷。

工具性是語文課程的根本屬性,是設立語文學科的理由,也是區別於其他學科的獨特性。正如葉聖陶先生所說,學生須能讀書,須能作文,故特設語文課以歷練之。訓練語言(包括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語」指口頭語言,「文」指書面語言)是語文科的專責。

人文性是語文課程的重要屬性。課程內容、課程資源中豐富的人文內涵,決定了這一課程性質。人文性,可以理解為人性與文橡族化褲局性的整合,包括文化、道德、情感等精神生活的方方面面。語言是最重要的文化載體,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個民族總是把自己全部精神生活的痕跡都珍藏在民族的語言里。」(烏申斯基語)因此,語文作為學習母語的課程,必然具有人文性。

工具性與人文性是表與里、皮與毛、血與肉的關系。工具性是「表」,人文性是「里」。工具性是載體,人文性是靈魂。工具性如「皮梁純弊」,人文性如「毛」,「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工具性如「肉」,人文性如「血」,有血有肉,才是鮮活的生命。工具性與人文性是與生俱來、相輔相成的。沒了工具性,便沒必要設語文課,人文性也無從談起;沒了人文性,語文課只有孤立的字、詞、句、篇,枯燥的、機械的語言訓練,語文課便失去了生機、情感和韻味。恰切的做法是在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的過程中,在培養語感、發展思維、積累語言、積淀文化的過程中,吸收人文內涵,培植人文精神。

語文教師「守土有責」。要警惕內容龐雜、形式翻新、喧賓奪主、淡化本體。我們在漫長的改革過程中,已經交出了昂貴的「學費」,要防止左右搖擺,避免大的曲折,種好自己的田,澆好自己的園。

我是上海精銳的一名老師,希望可以幫助到你。

④ 語文教學中該如何落實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求解答

南康市實驗小學 劉玉玲
《語文課程標准》指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這也是語文教育界思想解放的重要成果。教學實踐證明,語文的工具性只有與人文性統一,它才能煥發強大的生命力;語文的人文性,只有以工具性為基礎,它才能成為有源之水,源遠流長,發揮語文育人的作用。語文具有工具性,它是交流思想、溝通感情的工具,是人大腦思維的工具,也是學生學習其他學科的工具,更是人類傳承文化、積累文化、傳達社會價值觀的工具。然而,語文又是具有人文性的,它承載著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豐富和陶冶著人的思想個性和感情的重大任務。一個交際,一個人類文化,兩個重要,表明了在課程性質上的傾向性--語文課程具有工具和人文的性質。 工具性主要著眼於語文課程培養學生語文運用能力的實用功能和語文課程的實踐性特點,人文性主要著眼於語文課程對學生思想感情熏陶感染的文化功能和語文課程所具有的人文學科特點。《語文課程標准》指明語文課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目的在於凸顯出這兩個方面的功能。我們應該能夠認識到,科學與人文的統一,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可以成為人們的共識,也反映了社會各界對語文教育的共同期望。工具性與人文性統一的提法符合當前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也有利於課程目標的展開和實施。在語文課程實施的過程中,應該始終牢牢把握這兩個方面的任務。
簡言之,工具性和人文性是語文的兩大屬性。工具性是基礎,人文性是核心。但工具性和人文性在語文學習中又是和諧統一的。無論是工具性還是人文性都應以人為本,以學生的全面和諧發展為本。
一、學習新課標,樹立正確的教學觀與學生觀,是處理好工具性與人文性關系的前提。
新一輪的課程改革以來,新課程理念深入人心,也正是它強調教學是教與學的交往、互動,師生雙方是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相互補充的,豐富了教學內容,實現了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在新課程觀念下,教師的教學策略由以學科為本位轉向以人的發展為本位,立足於學科要服從、服務於人的全面健康發展;由重知識傳授向重學生發展轉變,由統一規格教育向差異性教育轉變,由重結果向重過程轉變,由重認知向重情感轉變,由重教師教向重學生學轉變,由重教書向重育人轉變。
在新的教學觀陽光里,師生都獲得了前所未有的解放,這種解放使教學過程真正成為師生富有個性化的創造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與學生相互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和觀念,能夠更好地促進知識轉化為個性的內在。
學生是不以老師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存在,教師要想使學生接受自己,就要把學生當做具有獨立性的人來看待,使自己的教育和教學適應他們的情況、條件、要求和思想認識的發展規律。作為教師要珍視學生的獨特性,給予學生全面展現個性力量的時間和空間。正如每個人都只能用自己的器官吸收物質營養一樣,每個學生也只能用自己的頭腦吸收精神營養。這是別人所不能代替的,也是不能改變的。教師不可能代替學生讀書,代替學生感知,也不可能代替學生觀察、分析、思考,更不能代替學生明白任何一個道理和掌握任何一條規律。教師只能讓學生自己讀書,自己感受事物,自己觀察、分析、思考,才能使他們自己明白事理,掌握事物發展變化的規律,才能在原有基礎上都得到完全、自由的發展。
總之,做為教師,只有充分認識並肯定學生是發展的、獨特的、具有獨立意義的人,才能放下架子,彎下腰來,傾聽學生的聲音;才能根據語文教育的特點,注重熏陶感染、潛移默化,把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要求滲透於教學過程中。
因此,學習新課標,樹立正確的教學觀與學生觀,是處理好工具性與人文性關系的前提。
二、把握三個維度,運用正確的教學法和學習法,是落實好工具性與人文性統一的關鍵。
素質教育是一種依據人的發展和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以全面提高全體學生的基本素質為根本目的,以尊重學生主體性和主動性精神、注重開發人的智慧潛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個性為根本特徵的教育。
新課標更是凸現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統一的要求。從語文課程目標看,三維目標既包含了知識與能力維度的工具性目標,又包含了情感、態度、價值觀維度的目標;從語文教學內容看,文本難度降低了,強調了實效性,多了一些淺顯易懂的能反映時代精神、先進科學理念、關注社會、自然、生命等有價值的問題的內容;從語文的學習方式看,則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鼓勵學生用獨立的意識、批判的思維和團結合作的精神與文本對話,在對話中探索語文教學的豐富底蘊;從語文的評價標准看,要求評價內容不僅要關注學生知識、技能的積累,還要慎重考查學生情感、態度和價值觀,要將過程性評價和終極性評價相結。
總之,語文的性質滲透在語文課程標準的方方面面,這有利於教師更好地進行語文的教學。因此,教師應該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把握好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這三個維度,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運用正確的教學法和學習法,彼此兼顧,落實好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關系。
三 、 讓工具性與人文性在閱讀中同構共生。
首先,利用教材的範本閱讀,進行人文教育。語文教材是進行語文教學的範本,是我們實現閱讀教學的首要材料,我們教師要善於在重視字、詞、句、段、篇和講解的同時,挖掘教材中的人文種子。
其次,從課外經典名著的閱讀中感受人文熏陶。腹有詩書氣自華!語文教材只是語文教學的範本,要想更多的感受閱讀的樂趣,更好的完成閱讀教學的目標,課外經典名著的拓展閱讀是必不可少的。
再次,在生活閱讀中明辨是非,樹立良好的道德觀念,擁有健康的心理素質,達到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合理培養。
四、在綜合實踐教學中統一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
語文綜合實踐教學是新課改不可忽略的一部分,在我們的語文教材的編寫中就有社會實踐活動的要求。綜合性實踐是讓學生在做中學,鼓勵學生積極去收集生活資料、觀察生活,積極探究,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可以促進學生之間的互相配合,提高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利創新能力的發展。在實際教學中,我們要鼓勵學生深入實踐,提出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了解知識的生產與發展過程,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及適應力。
總而言之,在語文教學中,只有一方面注重具體的字、詞、句、章等語文基本知識和基本能力的積累,另一方面加強學生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教育,將實踐與體會融為一體,將語文知識予以積累、消化、內化為自主的學識時,才能真正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從而真正提高語文素養,取得語文教育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