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工具五金 » 央行調節工具有哪些
擴展閱讀
ps畫筆工具怎麼擦除痕跡 2025-01-16 15:45:49
中石油道達爾有什麼優惠 2025-01-16 15:39:28
地球石油每天消耗多少 2025-01-16 15:25:59

央行調節工具有哪些

發布時間: 2024-06-16 00:33:45

⑴ 央行一般性貨幣政策工具有哪幾種

環球外匯——貨幣政策工具是中央銀行為達到貨幣政策目標而採取的手段。 貨幣政策工具分為一般性工具和選擇性工具。
一般性貨幣政策工具。指中央銀行所採用的、對整個金融系統的貨幣信用擴張與緊縮產生全面性或一般性影響的手段,是最主要的貨幣政策工具,包括:
①存款准備金制度
②再貼現政策
③公開市場業務,被稱為中央銀行的 「三大法寶」。主要是從總量上對貨幣供應量和信貸規模進行調節。

⑵ 中央銀行的一般性貨幣政策工具有哪幾種它們分別是如何調控貨幣供應量的其各自的優缺點是什麼

1、存款准備金制度

存款准備金制度開始於19世紀20年代波士頓的蘇弗克銀行的改革。以解決鄉村銀行劣幣驅逐城市銀行良幣,要求鄉村銀行在城市銀行存入足額存款,城市銀行則按面值收兌鄉村銀行的銀行券,維持其面額十足流通,保持了銀行券流通的穩定。

優缺點:

法定存款准備金政策由於對經濟具有極大沖擊力,因而中央銀行使用時一般比較慎重。在世界范圍內法定存款准備金率呈現降低趨勢。

(2)央行調節工具有哪些擴展閱讀:

貨幣政策工具是由央行掌控的,用以調節基礎貨幣,銀行儲備,貨幣供給量,利率,匯率以及金融機構的信貸活動,以實現其政策目標的各種經濟和行政手段。主要措施有七個方面:

第一,控制貨幣發行。

第二,控制和調節對政府的貸款。

第三,推行公開市場業務。

第四,改變存款准備金率。

第五,調整再貼現率。

第六,選擇性信用管制。

第七,直接信用管制。

央行可用貨幣政策工具不是唯一的,而是多種工具綜合組成的工具體系,每一種工具各有其優點和局限,央行通過貨幣政策工具的選擇和組合使用來實現其宏觀調控的目標。

⑶ 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工具有哪些

一、常規工具
常規工具或稱一般性貨幣政策工具。指中央銀行所採用的、對整個金融系統的貨幣信用擴張與緊縮產生全面性或一般性影響的手段,是最主要的貨幣政策工具,包括:①存款准備金制度;②再貼現政策;③公開市場業務。被稱為中央銀行的「三大法寶」。主要是從總量上對貨幣供應量和信貸規模進行調節。
二、選擇工具
選擇工具是指中央銀行針對某些特殊的信貸或某些特殊的經濟領域而採用的工具,以某些個別商業銀行的資產運用與負債經營活動或整個商業銀行資產運用也負債經營活動為對象,側重於對銀行業務活動質的方面進行控制,是常規性貨幣政策工具的必要補充,常見的選擇性貨幣政策工具主要包括:①消費者信用控制;②證券市場信用控制;③不動產信用控制;④優惠利率;⑤特種存款。
三、補充工具
其它政策工具,除以上常規性、選擇性貨幣政策工具外,中央銀行有時還運用一些補充性貨幣政策工具,對信用進行直接控制和間接控制。包括:
①信用直接控制工具,指中央銀行依法對商業銀行創造信用的業務進行直接干預而採取的各種措施,主要有信用分配、直接干預、流動性比率、利率限制、特種貸款;
②信用間接控制工具,指中央銀行憑借其在金融體制中的特殊地位,通過與金融機構之間的磋商、宣傳等,指導其信用活動,以控制信用,其方式主要有窗口指導、道義勸告。
(3)央行調節工具有哪些擴展閱讀:
貨幣政策工具是中央銀行為達到貨幣政策目標而採取的手段。 貨幣政策工具分為一般性工具和選擇性工具。在過去較長時期內,中國貨幣政策以直接調控為主,即採取信貸規模、現金計劃等工具。1998年以後,主要採取間接貨幣政策工具調控貨幣供應總量。現階段,中國的貨幣政策工具主要有公開市場操作、存款准備金、再貸款與再貼現、利率政策、匯率政策、窗口指導、短期流動性調節工具(SLO)、中期借貸便利(MLF)等。2013年11月6日央行網站新增「常備借貸便利(SLF)」欄目,並正式發布今年常備借貸便利開展情況,標志著這一新的貨幣政策工具的正式使用。。

⑷ 澶琛岃繘琛屽畯瑙傝皟鎺х殑宸ュ叿鍖呮嫭錛堬級銆

澶琛岃繘琛屽畯瑙傝皟鎺х殑宸ュ叿鍖呮嫭錛堬級銆

A.鍒╃巼

B.淇¤捶

C.瀛樻懼噯澶囬噾

D.鍏寮甯傚満鎿嶄綔

姝g『絳旀堬細ABCD

⑸ 中央銀行的三大貨幣政策手段

中央銀行的三大貨幣政策工具:
1、存款准備金制度。存款准備金,是指金融機構為保證客戶提取存款和資金清算需要而准備的在中央銀行的存款,中央銀行要求的存款准備金占其存款總額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備金率。
2、再貼現政策。再貼現是指商業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將貼現所獲得的未到期票據,向中央銀行轉讓。對中央銀行來說,再貼現是買進商業銀行持有的票據,流出現實貨幣,擴大貨幣供應量。
對商業銀行來說,再貼現是出讓已貼現的票據,解決一時資金短缺。整個再貼現過程,實際上就是商業銀行和中央銀行之間的票據買賣和資金讓渡的過程。
3、公開市場業務。公開市場業務是指中央銀行通過買進或賣出有價證券,吞吐基礎貨幣,調節貨幣供應量的活動。與一般金融機構所從事的證券買賣不同,中央銀行買賣證券的目的不是為了盈利,而是為了調節貨幣供應量。 被稱為中央銀行的 「三大法寶」。主要是從總量上對貨幣供應量和信貸規模進行調節。是中央銀行所採用的、對整個金融系統的貨幣信用擴張與緊縮產生全面性或一般性影響的手段,是最主要的貨幣政策工具。
當貨幣政策邊際效用遞減,因此央行會慎用降息降准這樣的貨幣政策工具,而更傾向於運用公開市場操作等手段保持市場流動性,以及利用中期借貸便利(Medium-term Lending Facility,MLF)與常備借貸便利(Standing Lending Facility,簡稱SLF),這種新型貨幣政策工具來調節短期流動性。

公開市場業務指中央銀行通過買進或賣出有價證券,吞吐基礎貨幣,調節貨幣供應量。公開市場業務債券交易有回購、現券交易以及發行中央銀行票據三個品種。央行回購分為正回購和逆回購,兩者都是央行在公開市場上吞吐貨幣的行為。
我國貨幣政策手段的使用及其原因是什麼?
我國政府提出和實施的積極財政政策,是有其特定的經濟社會背景和政策涵義的。其一,積極的財政政策是就政策作用大小的比較意義而言的。改革開放以來,由於多種原因,我國財政收入佔GDP的比重,以及中央財政收入佔全部財政收入的比重不斷下降,出現了國家財政的宏觀調控能力趨於弱化,「吃飯財政」難以為繼的窘境。
面對中國經濟成功實現「軟著陸」之後出現的需求不足、投資和經濟增長乏力的新形勢及新問題,特別是面對亞洲金融危機的沖擊和影響,必須使我國財政政策盡快從調控功能弱化的困境中走出來,對經濟增長發揮更加直接、更為積極的促進和拉動作用。
這就是「更加積極」或積極的財政政策的主要涵義。其二,積極的財政政策是就我國結構調整和社會穩定的迫切需要而言的。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市場化程度的不斷提高,我國社會經濟生活中的結構性矛盾也日漸突出,成了新形勢下擴大內需、開拓市場、促進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嚴重障礙。
而作為結構調整最重要手段的財政政策,顯然應在我國的結構優化和結構調整中,發揮比以往更加積極的作用。此外,由於社會收入分配差距擴大,國有企業改革中下崗、失業人數增加,城市貧困問題的日漸顯現等原因,作為社會再分配唯一手段的財政政策,也必須在促進社會公平、保證社會穩定方面發揮至為關鍵的調節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