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常用的計量工具有哪些
以十大計量舉例:幾何——尺,溫度——溫度計,力學——秤,電磁——萬用表,無線電——示波器,時間頻率——秒錶,光學——阿貝折射儀,電離輻射——劑量儀,聲學——聲級計,化學——PH計等
Ⅱ 測量物體長度的工具有哪些
短的可以用鋼捲尺量,長的就要用皮尺量。測量比較長的物體用(米)作單位,測量比較短的物體用(毫米)作單位。人們通常認為以厘米為計量單位測量長度的尺子就是米尺。米尺類型有以下幾種:
1、米尺木製或塑料制,只有一米的量度長度,不可曲,圖為物理米尺,教學用。
2、皮尺塑料等材料制,一米到兩米不等,可曲,用於裁衣,也可用於體育教學(跳遠、擲鉛球時測量長度)3、捲尺金屬等材料制,3-5米不等,一定程度可曲,用於裝修等工程,也可用於日常生活。(2)測量計量的工具是什麼擴展閱讀使用前做到三看:1、首先看刻度尺的零刻度是否磨損,如已磨損則應重選一個刻度值作為測量的起點。2、其次看刻度尺的測量范圍(即量程)。原則上測長度要求一次測量,如果測量范圍小於實際長度,勢必要移動刻度尺測量若干次,則會產生較大的誤差。
3、最後應看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最小刻度代表的長度值不僅反映了刻度尺不同的准確程度,而且還涉及到測量結果的有效性。量程和最小刻度值應從實際測量要求出發兼顧選擇。
Ⅲ 計量時間的工具有哪些
時間測量工具:
1、秒錶主要有機械和電子兩大類,電子表又可分為三按鍵和四按鍵兩大類。絕大部分體育教師使用的多是電子秒錶,機械秒錶在很多地方已經成為歷史。
電子秒錶是一種較先進的電子計時器,國產的電子秒一般都是利用石英振盪器的振盪頻率作為時間基準,採用6位液晶數字顯示時間,具有顯示直觀、讀取方便、功能多等優點。
2、電磁打點計時器為磁電式結構。當線圈通以50赫的交流電時,線圈產生的交變磁場使振動片(由彈簧鋼製成)磁化,振動片的一端位於永久磁鐵的磁場中。
由於振動片的磁極隨著電流方向的改變而不斷變化,在永久磁鐵的磁場作用下,振動片將上下振動,其振動周期與線圈中的電流變化周期一致,即為0.02秒。
振動片的一端裝有打點針,當紙帶從針尖下通過時。便打上一系列點,相鄰點之間對應的時間為0.02秒。5個間距對應的時間為0.1秒。
(3)測量計量的工具是什麼擴展閱讀
時間的計量發展歷程:
遠古時期,人們以太陽的東升西落作為時間尺度,因此便有「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人類生活;公元前二世紀,日晷出現,提高了時間的計量精度。
我國北宋時期的能工巧匠們設計出水鍾;六百多年前出現了機械鍾;十七世紀,單擺被用於機械鍾的設計,使其計時精度提高了近百倍;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石英鍾誕生,計時精度進一步被提高。
這些計時器具即我們概念中的「時鍾」,細數這些鍾的發展,最古老的鍾追溯至太陽鍾,例如圭表、日晷。有據可查的太陽鍾始於公元前2357-2258年的堯帝時期。
《周禮•地官•大司徒》中有「以土圭之法測土深,正日景(影),以求地中」。《春官•典瑞》中也提到了「土圭以致四時日月,封國則以土地」。
之後出現水鍾,它屬於流體鍾的一種,除水鍾之外,流體鍾還包括沙鍾。水鍾和沙鍾都是使用一定數量的流體,通過測量流體在特定方式下流動所需的時間來表示固定的時間間隔,這類不依賴於天文現象的「漏刻」計時儀器至少有4000年的歷史。
我國最早的機械鍾也出現在北宋時期,而歐洲的機械鍾出現於十三世紀,最早傳入我國的機械鍾在明朝萬曆年間,被獻於萬曆皇帝。
隨著社會發展的需求,對時鍾精度的要求越來越高,於是石英鍾應運而生,它是通過石英鍾內部穩定的石英振盪器來計時的。隨著科技發展的要求,以及人類對精密測量的執著追求,石英鍾逐漸不能滿足要求,逐漸被精度高於它的鍾所代替,例如原子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