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怎樣拖地才能讓家裡地板一塵不染原來用這種方法才是正確的!
如何能夠更快、更好、更省力、更省水的拖地呢,下面,就給您介紹種方法:
本方法適用於復合木地板,至於瓷磚及實木地板,請比照處理地板上的東西,清理起來比較頭疼,難清理干凈的有細小的灰塵、毛屑、人的頭發、動物的毛發、被縟的毛絮狀的東西等等,當然了也包括各種污跡,
我認為拖地要首先將細小的灰塵等清理干凈,然後處理污跡,個人認為對細小的灰塵的處理,我的方法能對大家有一定的借鑒,至於處理污跡嗎,我就沒有什麼可說的了,下面我只談處理細小的灰塵;
一、工具:
平板拖布 一塊(本人用的是在市場上買的15元/個,呵呵,便宜吧,可是它很好用的,切記,夾放抹布時要用手去拌動夾板,不要用拖布上的旋鈕來帶動夾板,那樣是很容易壞掉的,可能是本人的拖布比較便宜吧,)、抹布一塊、費舊牙刷一把。
二、方法:
首先:將抹布用水洗凈,切記要用力擰的干一些,這樣用起來又省力,又能很好的將細小的灰塵等拖走,而且又不至於抹布太濕將地弄的出現一道一道的水跡(如果完全用乾的抹布,拖地時會起灰)。
然後:疊好夾於平板拖布上,沿著木地板的長向向前拖,記住拖布運動方向朝前的一側要始終朝前,我是一長趟一長趟的拖,拖過去,拖布轉過來,再拖回來,呈大S形前進;這樣,毛屑等就在拖布前下方處,形成一個條條。
最後:用牙刷將其掃入垃圾桶中(切記不要直接用水去洗抹布,否則堵了下水道可就不好玩了),然後用水洗凈抹布,拖地省時省力的其他方法:
1、用平板拖布,用一塊抹布,洗凈了,直接濕拖,可是抹布太濕的話,不利對地板的保養,而且地幹了以後,出現一道一道的水跡;當然了,您大可以多拖幾遍,可是,俺比較懶,如果地上沒有污跡的話,如上的處理後,我是不會再去濕拖了;
2、用吸塵器吸,拉著個大吸塵器到處吸來吸去,又要考慮電源,不僅費電,而且噪音大,您說累不累;
3、用平板拖布,用一塊買拖布時帶的,或是自己後配的,帶短毛線的抹布拖,是干拖,不僅拖的時候容易起灰,而且拖完後對灰塵的處理上,容易形成二次污染;
4、 用笤帚掃,容易起灰,而且也掃不凈;
5、 還有用舊的女士用長筒 *** 裹在笤帚外面掃地的
【其他妙招】
一、使用平板地拖來清潔地板上的灰塵。
這與我在國外看到的一樣。他們也使用平板地拖。略有的不同是:他們使用的是一種粗纖維、凹突感很強的擦巾,並且加上一種具有吸附效果的產品一同使用。具體方法是:將乾燥的粗紡擦巾夾在平板地拖上,在擦巾上噴一些灰鄭首塵吸附劑,然後擦拭地板表面,頭發以及灰塵就會被吸納到粗紡擦巾上。完成扮叢滾之後,把擦巾摘下,到水池處清洗,晾乾待用。
整個過程不需要清潔劑。因為無論使用哪種清潔劑,都會廳余或多或少地使地板表面失去光澤。
二、地板清潔劑
有關地板清潔劑,一直沒有專門適合家庭操作的,並且適合使用在實木地板上的清潔劑(大多清潔劑需要用水稀釋,並需要配合相關的設備)。因此,地板清潔劑主要適用在對酸鹼性和水浸泡不敏感的工程地面上,例如:塑膠地板等。
三、地板打蠟
通過閱讀地板蠟的「產品說明」,大多數顧客會得到這樣的結論:一旦使用了地板蠟,就能達到:清潔、保護、上光、養護、修復等多方面的效果。准確地講,地板打蠟的主要作用在於保護。
鑒於地板自身保護功能的不斷增強,象復合地板或者強化地板,對於保護功能的需求已經近於0。只有實木地板還有保護方面的需求。
象清潔作用,本人認為:打過蠟的地板遠比沒有打過蠟的地板難以清潔得多;至於養護和修復功能,更是天然養護蠟和修復產品才有的功效,絕不是普通地板蠟擁有的功能。
四、 用水來清潔
這種方法肯定是百害而無一利的。不過,大多鋪裝完木地板的家庭都選擇用保潔公司的人來做清潔。沒辦法,也知道這些保潔公司用濕拖把清潔的方法不好,但是方便啊。只有自己學會了更好的方法之後再要求他們了。
五、 用干毛巾擦拭
這種辦法屬於那些對實木地板情有獨鍾的人們。他們大多在地板養護方面非常用心。其操作目的也遠不是日常清潔。具體方法比較煩瑣,這里不進行詳細描述了。
六、使用吸塵器清潔
由於吸塵器的刷頭在清潔實木地板的邊縫時難以達到理想的效果,長期使用此方法的人並不多。
上面主要是針對實木地板表麵灰塵的清潔方法。那麼,如果地板表面有了硬垢,我們將如何清潔呢?
結合常見的幾種硬垢。下面簡單介紹一下:
長年積累的硬垢(也包括地板溝縫處的硬垢),可根據硬垢的情況,選擇帶有研磨效果的地板去污產品實施清潔。顧客需要注意的是,操作時動作由輕到重,逐漸用力,避免產生不必要的劃痕。只要操作時仔細,不會對地板表面造成劃傷。
地板表面的殘蠟,由於國內生產蠟的工藝比較落後,通常國產蠟在地板表面停留一到三個月就會出現反白發污的現象,特別是用水清潔之後,經常是霧霧的感覺,感覺永遠清潔不出來。使地板嚴重失去光澤。針對這種情況,可以選擇家用除蠟產品,進行清潔。
這篇文章真的太實用了!別忘了分享給親朋好友們看看!
⑵ 小提琴木料(面板、背板)製作工具
提琴製作一:工具和琴板木料。首先制琴要准備以下工具: 1、普通鋸子一把,用來斷料。 2、窄鋸(又稱繞鋸)一把,用來鋸出曲線。不用窄鋸,用大一點的鋼絲鋸也是一樣。 3、平口鑿一把。 4、小圓口鑿一把。 5、大圓口鑿一把。可以用廢寬鋼鋸條改制。這把圓鑿的鑿柄部分要呈鏟型彎曲,以便切削。 6、木柄小刀一把。 7、木刨子一把。 8、粗細砂皮若干。 以上是構成所需要的主要的切削木料工具。專業製作時要用卷刨,如果有,也會用,那麼當然也可以。 9、鋼捲尺一把、15公分鋼皮尺一把。 10、金工用外卡鉗一把。 這些是測量工具。 11、熬膠小鋁碗或鐵碗一個。適用的鍋子一口。 12、搗膠用木棒一根。 13、可封口的玻璃瓶一個,制備琴漆用。 14、約6英分到1英寸寬的軟毛油畫筆一支,塗漆用。 15、1000 - 1200號水砂紙若干。 主要工具就大致是以上這么些,有的可以借用。各人在明白了具體的操作後,還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創造出適合自己條件的工具來。在後面的敘述中,還會多出一些簡單的小工具,那麼到時候再添加也不遲。 下面說木料: 小提琴面板用料是雲杉,如果用南方木材,那麼是魚鱗松。在實在找不到的情況下,業余制琴採用工業上制木模的東北松(紅松)也是可以的。我國沿海一帶產的黃松(又名本松)因其年輪粗硬,不可使用。 小提琴木材的開料方法是等分開料法。它有點象是切西瓜那樣地開料,所以得到的板材在截面方向上看,年輪始終是垂直於板料平面,所以面板的木紋是直線狀的。一般說來,最適宜的木紋寬度是約每公分5到7條年輪,當然這並不嚴格,超出這個數字也是可以用的。平時我們遇到的木料都是平行開料的,這樣就只有在穿過圓木木芯的這塊木料可以符合需要,其他的板料上的年輪線都有傾斜和雲紋,是不合應用的。 面板的木料需要兩塊,大小是:長360 X 寬105 X 厚16(單位:毫米。以後凡尺寸,沒有加註的都是毫米)。把兩塊木料的木紋較密那一邊的側面用刨子刨得平直,然後膠合起來,這樣就形成了中間木料密度大,邊上木料密度略小的,符合振動原理的小提琴面板坯料。刨平側面,形成可以密切接觸的膠合面的這個工作,是具有相當難度的,一般人沒有細木工技術就難以作好,建議這項工作找一位技藝熟練的木工來代做。 背板木料用楓木或槭木,尺寸比面板長13毫米,即長373 X 寬105 X 厚16,也要把一邊「直縫」後膠合,以形成背板坯料。如果你找到的木料寬度夠大,用獨塊的背板也是可以的。 關於背板、琴頭的用材,過去都說是「色木」。這個說法是對的,就是不大明確。因為「色木」是「sycamore」的音譯,而它的意思是楓木的一種,是所謂的「sycamore maple」。 因為一開始就要做膠合工作,那麼有必要講幾句琴膠的話。專業制琴,琴膠採用優質動物皮提煉的白明膠。這個方法業余製作時無法用,因為用明膠膠合時必須動作快而規范,它的「流」轉「固」的時間很短。業余制琴可以使用魚鰾膠,它的「流」轉「固」時間比較長,膠合時可以從容操作。魚鰾膠的膠合強度非常好,是理想的制琴用膠,過去價格便宜,專業制琴也是用它的。 從南貨店可以買到乾的魚鰾,要挑大而厚一點的,顏色愈淺白質量愈好。業余做琴用不多,一大片就夠用了。把買回的干魚鰾用剪刀剪成小塊(一次用掉半塊魚鰾就夠),放在鋁碗里,加適量熱水,泡上一天。然後把這個碗放進一個大小適宜的鍋里,蒸一段時間,然後取出,一手襯布按住鋁碗,另一手用小木棒搗碗中的膠體。這是個煩瑣的工作,要反復進行,並且調整其水量,直到膠體完全溶解開,成為膠水才行。然後你可以用它,每次用過後留下多餘的下次再用。再用時,它已經幹了,這時再加進一點水,蒸一下就行。
小提琴製作二
按小提琴製作一的做法,我們已經准備好了面板和背板的坯料。下面就來介紹面板的製作。 在說面板製作之前,有必要略為介紹一下小提琴的幾種主要形制。 現在最常看到的小提琴形制大致有以下幾種:1、阿瑪蒂式樣;2、斯特拉蒂瓦里式樣;3、長型斯特拉蒂瓦里式樣;4、瓜乃里式樣;5、德國的施坦納式樣。其中最重要的是斯特拉蒂瓦里式樣和瓜乃里式樣。
在19世紀,施坦納式的琴曾經大受歡迎,所以後來仿照這種式樣的琴做得也很多,它的特點是琴板高拱,一般琴漆顏色是棕褐色,高音非常亮,低音通常不好。它的音量不大,可
以用作客廳室內樂演奏,不能適合在現代音樂廳里演奏用,現在很少製造這樣的琴。斯特拉蒂瓦里式樣和瓜乃里式樣是現在最普遍的製作式樣,但小提琴是一種手工藝術品,往往同一製作家的名琴,其形狀也會有差異。多年前,我國輕工業部公布過我國的小提琴製作標准形制,是基於斯特拉蒂瓦里的「賽拉波」和「貝茨」兩把名琴的兩種式樣。在實際生產中,尤於仿「賽拉波」這個式樣做得最多,目前大家說的斯氏琴,和市場上見到的琴,幾乎都是「賽拉波」式。考慮到這種琴最容易見到,現在我在這里介紹的也是這個式樣。 首先按照這個帖子下面的圖紙,按一比一的大小在紙上放出外型的大樣。做這個工作時,一方面是用這個圖紙,但假如手邊上有現成的形狀正確的琴,那麼參考實樣也很重要,它可以給你實際的感受。所以最好是兩者兼用。 大樣放好,檢查無誤後,就可以把它的中線對准坯料的粘合中縫線,把外型畫到木料上去。此後,就可以用鋸子把它的輪廓線鋸出來,當然在鋸的時候要留一點加工的餘量。 這里,又要提到做琴的另一件重要的事。正規的制琴法,講究准確和效率,所以在製造邊圈(側板)時,是要用模具的。義大利制琴法用內模,法國制琴法用外模,我國制琴業大多用外模。用模具可以使邊圈的成型完全一致,所以在製作面板和背板時邊部通常不講究完全做好,是待整體粘合後再最後修整。當然,有些優質的小提琴為了要事前對琴板調音,那麼也要把琴板的邊緣完全做好。 我們是業余制琴,不必用模具做邊圈。那麼邊圈相反是依據琴板來製作的。這個方法實際上專業制琴也用,特別是在試一種新式樣的時候。這樣就要求琴板製作時把邊緣完全做好。 鋸出基本形狀後,用窄口平鑿先對板料做一點粗加工,初步去掉一點四周的余料。然後用平鑿和小圓鑿按帖子下附圖中的第四幅把邊部切削出來,當然這個工作一開始只是加工琴板的正面,內部挖鑿要下一步來做。
製作琴板正面的邊緣時,注意要留出一點進一步細加工打磨的餘量。邊緣大致做好後,就可以按附圖中第一張上註明的琴板曲線高度加工出它的曲面。一方面對照圖紙,另一方面也可以對照現成的琴的曲面,當然也要留出打磨餘量。等確認曲面已經基本加工完畢,就用砂紙把它打磨光滑,這時這個光滑的正面就是挖鑿內面的基準。 按第二幅圖的尺寸要求,用小圓鑿和彎柄大圓鑿(或卷刨)來挖它的內面。注意周圍要按圖所示,留出琴頭木、琴尾木、四塊琴角木和邊圈的粘合平面。具體這些木塊的大小尺寸,我會在後文給出。 挖內面時,要不斷測量其剩餘厚度。方法是把金工外卡定到開口10毫米,然後一個腳抵住已經加工好的正面,然後用15公分鋼皮尺量另一個腳到內面的距離。假如量到是6毫米,那麼說明這里的厚度就是4毫米。加工到都有約0.5毫米的加工餘量時,就可以停止切削,用砂紙打磨內面。直到打光,並且尺寸適合為止。 我在圖紙上標的虛線內厚4 – 3.5 ,虛線外厚3 ,這是針對材料硬度較好的木料而言的。實際製作中,往往要加厚一點點,具體加厚多少,要看你手裡木料的情況。一時沒有經驗,也可以就按圖紙尺寸辦。但按照我的體會,略厚一點利多弊少。因為隨著時間推移,木料總是有一點干縮的。 這些工作結束後,就是開音孔了。先是按第三圖的大小和模樣放出一比一的大樣,確定無誤後,按圖示的定位尺寸把它對稱地畫到琴板面上,待檢查無誤,然後用鋒利的小刀雕出音孔即可。雕完後也要對它稍作一點打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