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工具五金 » 如何與他人相處的七件工具
擴展閱讀
農產品哪個比較好 2025-01-13 13:05:01

如何與他人相處的七件工具

發布時間: 2024-08-15 02:03:23

1. 有效溝通的方法有哪些

導語:溝通成本是你最大的成本。沒有溝通的效率,就沒有企業運營的效率。沒有溝通的質量就沒有企業運營的質量。沒有良好的溝通,企業就沒有凝聚力。沒有良好的溝通,企業也沒有戰鬥力。因此,提高每個員工的溝通能力,尤其是管理者的溝通能力,是提高企業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徑。所以,如果你不溝通那麼你迎來的是一潭死水,因此有效地溝通極為重要。

有效溝通的方法有哪些

1、面對面交流

面對面交流是最常見的溝通交流方式,上下級之間布置、報告工作,同事之間溝通協調問題,都採用此方式。

2、電話

上下級之間、同事之間藉助電話這一傳播工具進行的有聲交流方式。

3、命令

企業上級領導對下級員工布置工作、安排任務都可以稱作“命令”,命令分口頭命令與書面命令兩種,有的企業創造了“總經理任務通知書”是一種很好的書面命令,事實上它已具有了文件的性質。

4、文件

公司下發有關文件是典型的下行溝通。對於與員工利益密切相關的或者需要員工共同遵守的文件,必須與員工進行徹底溝通。公司的文件一般情況下下發到各個部門,各部門必須認真組織學習,並對學效果進行測評,以確保文件內容溝通、執行到位。

5、會議

會議這種溝通方式,根據需要可分為董事會、經理層會議、部門會議、全體員工大會等,根據開會周期可分為日例會、周例會、月例會等,還有各種各樣的專項會議,如財務會議、表彰會議、安全會議等。無論何種會議,都要求講究會議效率,開會要有結果,不能議而不決,隨後還要抓好執行、跟蹤、檢查、評估、反饋等環節。

6、業務“報告”

報告分為口頭報告和書面報告兩類,類似於報告的溝通方式有還有請示、向公司上一級主管提出意見或建議等。無論是口頭上的還是書面上形成文字,都是上行溝通,一般需要批復或口頭上給予反饋,從而形成上下信息交流上的互動。

7、內部報刊

有條件的企業可以通過辦內部報刊來增進企業與員工之間的溝通。例如,古井集團的《古井報》、《集團情況通報》、《市場動態》等報刊發揮著很好的溝通與交流作用。

8、廣播

在不少大中型企業,這一傳播媒介都在使用。

9、宣傳欄

這一傳播媒介無論對大中小型企業,都很適用。宣傳欄可大可小,內容可長可短,方便快捷。

10、舉辦各種活動

企業通過舉辦各種活動如演講比賽、各種游戲、聯歡會、宴會、專題培訓等,可以有效地促進公司與員工及同事之間的溝通。

11、意見箱

意見箱是很好的上行溝通方式,企業員工對公司有什麼意見和建議都可以都可以通過這種方式與企業及領導進行溝通。作為企業要對此給予高度重視,對員工的意見或建議及時反饋。

12、內部區域網

隨著網路技術的發展,很多企業都建立了自己的內部區域網,根據不同的職位設置了信息閱讀許可權,同時建立了“員工論壇”、“學習園地”等欄目,通過一媒體,員工與公司進行互動交流,效果非一般媒體所能比。

有效溝通的方法有哪些

一是要明確溝通的目的。如果目的不明確,就意味著你自己也不知道說什麼,自然也不可能讓別人明白,自然也就達不到溝通的目的。

二是要掌握好溝通的時間。在溝通對象正大汗淋漓地忙於工作時,你要求他與你商量下次聚會的事情,顯然不合時宜。所以,要想很好地達到溝通效果,必須掌握好溝通的時間,把握好溝通的火候。

三是要明確溝通的對象。雖然你說得很好,但你選錯了對象,自然也達不到溝通的目的。

四是是要掌握溝通的方法。你知道應該向誰說、說什麼,也知道該什麼時候說,但你不知道怎麼說,仍然難以達到溝通的效果。溝通是要用對方聽得懂的語言——包括文字、語調及肢體語言,而你要學的就是透過對這些溝通語言的觀察來有效地使用它們進行溝通。

五是好的心態。“態度決定一切”時下很流行,也確有一定的道理。一個人的心態決定了一個人的態度。當然,溝通中的心態也非常重要。溝通心態是根,溝通知識、技能是葉,積極的心態還是消極的心態在溝通中的作用是不一樣的,積極的心態使溝通順利進行,消極的心態阻礙溝通。

六是把握有效溝通四要點。首先是要學會欣賞和贊美對方。第二個要點就是無論和誰溝通都要有原則第三個要點就是要學會堅持、學會等、學會捕捉機會、學會在總結反思中的堅持和讓步。第四個要點是學會禮讓,選擇再次的溝通。

七是養成一個洞察心靈的意識。弗洛伊德的心理剖析認為,心理由內及外可以分為:本我、自我、超我。本我:是內心深處最本質的想法,是潛意識,表現為情緒;自我:是心靈的檢查官和思想工作者,表現為理智、文化、修養;超我:是心靈的“外部環境”表現為法律、道德、習俗。作為思想政治工作者,要認真觀察人的心靈,找出人的本我與自我,深入人的心靈深處,才能真正想員工之所想。

有效溝通的方法有哪些

1.盡量尊重孩子的選擇

不管他是多大年齡,盡量地尊重他的選擇。尤其是非原則性問題,盡量讓孩子自己做選擇。選擇是一個成長的過程,是一個成長的機會,父母太多的包辦代替,實際上是在剝奪孩子成長的機會。

一個孩子說,我要換個發型。行啊,你換吧!只有一個條件,只要你的發型在學校允許的范圍就行。其實孩子自己心裡是很有數的:只要我的發型是學校能夠認可的就行,以前老是平頭,我現在留得稍稍長一些。就怕什麼呢?就怕孩子留的發型是父母不喜歡的,父母會去指導教育一番,我認為這叫干涉。

女孩子上街買衣服,她要買這個,要買那個,給她充分的選擇自由,那是不是奇裝異服?價格會不會合適?質地如何?父母稍微幫著把握一下就行了,盡量讓她自己選擇。其實在這個選擇的過程當中,她在學習如何做正確的選擇。但這個學習的過程是以孩子為主角的,而父母們習慣於教導而缺少引導,孩子依然會認為你在干涉她的選擇。

2.該認錯時就認錯

這是平等溝通的體現之一。這在溝通中是很重要的。

我經常應邀去學校辦講座,通常我會早到。只要有孩子們在校院里玩兒,我就會走過去跟孩子們一起玩兒。我曾經問過孩子們很多他們與父母間的故事。我曾經問:父母在什麼時候最受歡迎啊?說什麼的都有,小學低年齡段的孩子會說父母微笑的時候、父母表揚我的時候、不催我寫作業的時候,還有的調皮鬼說是當父母給零花錢的時候,等等。小學高年齡段的孩子也說了很多,我總結了兩條核心思想。

父母在什麼時候最受我們歡迎呢?

第一條,當爸爸媽媽把他們也變成孩子的時候最受我們歡迎。

第二條,當爸爸媽媽向我們承認錯誤的時候最受我們歡迎。

這是孩子的心聲。咱們著重來說一下第二條。

有很多父母不願意向孩子承認錯誤。我總是正確的,這種感覺比較好,人們也比較容易適應這種感覺;向別人承認錯誤,這種感覺不太妙,也比較難適應,如果是對小字輩認錯就更不易了,不舒服。所以大人們會不自覺地盡量避免此遭遇。

其實,做父母的敢於有錯就認錯,不僅不會降低威信反而會讓孩子更敬佩,同時也給孩子樹立了良好的學習榜樣。

3.適當的解釋不可少

父母在日常生活當中,要主動做一件事,即解釋。父母經常是下命令、下指示,不去解釋為什麼;父母只顧自己做事不懂得考慮孩子的感受,所以想不起來要解釋;有些事情明明跟孩子有關,卻替孩子做決定,不解釋什麼。盡管沒有必要所有的事情都要解釋,比如我們要教育低齡兒童不可以罵人,無須解釋什麼,照著做就行了,因為解釋也聽不懂,但是,在孩子整個成長的過程中,我們一直要不斷地做一個工作,即用他能聽得懂的語言去解釋。

解釋對於我們大人意義不大,因為我們懂得為什麼要這么做,但孩子不懂或不完全懂,而有很多事情我們有必要讓孩子懂得、理解。比如:

一對夫妻吵架了,孩子在旁看到了。大人們吵完就完了,沒有人對孩子做出任何解釋。孩子看到了這一幕—父母的吵架。他從中接收到了什麼樣的不良信息呢?有的夫妻吵架不計其數,孩子收到的不良信息也不計其數;或者不良信息並不多,但一次次吵架就是一次次強化,這個強化就是對孩子的負面影響的不斷強化,傷害有多少、有多深恐怕是父母們難以知曉的。

父母應給孩子的解釋:

(1)吵架是我們解決問題的一種方式;

(2)我們只是想解決問題,也不想吵架,只是有時控制不住;

(3)這是我們大人溝通上出現了困難,而且,是一時的困難;

(4)這完全是兩個大人間出現了狀況,跟第三個人沒有關系,包括你;

(5)我們會努力改善的。

有一對夫妻分居了,卻不對孩子做任何解釋。你以為孩子會沒有想法嗎?孩子只能跟著一方生活了,總看不到另一方,他得不到很好的解釋。有的父母甚至編出一些瞎話來哄孩子。孩子一定能感覺到家裡出事了,沒有歡聲笑語了,同學當中有父母離婚的,我的`爸媽是不是也要離婚?他們為什麼要離婚,是因為我不好老惹他們生氣嗎?我該怎麼辦呢?孩子的不安全感隨之而來,心情很糟糕,他的身心健康、學習成績肯定會受到影響。分居一定會給孩子帶來不良影響,我們做一些解釋是為了減少這種不良影響的破壞力。

父母應給孩子的解釋:

(1)我和媽媽(爸爸)要分開住一段時間,有些事情要獨自想一想;

(2)我們會想著你,會經常看望你的;

(3)你是我們最親愛的寶貝,爸爸媽媽永遠都愛你;

(4)這是我們倆解決問題的一種方式,我們都很愛你。

4.孩子有權參政

參什麼政?當然是家庭管理的政啊!比方說三口之家,三個人都是這個家庭的主人。但這個主人現在更多的顯示是媽媽或爸爸,所有這個家庭的決策都由他們兩個來做,孩子只有依從。

應該盡量讓孩子參與一些家庭事務的決策,父母要有這種意識,這是很利於雙方的平等的。其實,溝通的平等不是嘴上的平等,說說而已,最重要是心靈深處的平等。心靈深處平等了,說出來的話自然是平等的;心靈深處不平等,說出來的話肯定也會不平等。

孩子房間里物品怎樣擺設,聽聽他的意見,甚至可以按照他的意見擺設,如果擺放得不合理,他自己感覺到不方便,自己就會改過來的,比如他覺得台燈放在右手邊好看,因為旁邊有花瓶,可實際在寫作業時會發現,光線從右邊打來,右手寫字時正好會有陰影,還是放在左邊好,像這種非原則性的問題就讓孩子說了算。大人們總是恨不得把所有正確的東西全部教給孩子,不希望孩子再去走彎路,於是我們總是去指導、去教導、去說服,恰恰這是孩子很煩我們的地方。

總之,只要孩子能夠參與的事情都可以聽聽他的意見,這樣做的好處有很多,也極其重要:

(1)哪怕他的意見不合理,他也在你的解釋中成長了;

(2)哪怕他的建議不合理,最起碼他懂得他是家庭的小主人;

(3)孩子會主動去關心、關注他自己以外的人和事了,有助於孩子遠離自私;

(4)一個孩子有主見,能大膽表達自己的看法是很重要的;

(5)參與決策的過程是親子之間互動的過程,這正是孩子建立和維持良好人際關系的模擬學習;

(6)一個孩子的大氣、一個孩子的責任心等優良品質就是在這種潤物細無聲中培養起來的。

5.不要對孩子的期望值過高

我在接觸中,經常聽到父母嘆息的聲音,經常看到父母那失望的眼神。他們太希望孩子能像他們想像的那樣優秀,你看人家鄰居的小孩如何如何。我們應該對孩子充滿希望,但這個希望是建立在自家孩子能力素質的基礎上的,而不是建立在社會上、學校里、年級里、班級里那些最優秀的孩子身上。

有的孩子的成績很穩定,總是在前幾名,自己的孩子是怎麼了?人家能,咱也應該能。立個志向,咱必須考上重點。加班加點,周末不休息。孩子說太累了,想早點睡,父母會心疼地說:孩子,你知道嗎?在你睡覺的時候,有多少孩子都在學啊,你一放鬆,全省不知有多少孩子就超過你了,高考時人家比你多一分,你的排名可能就要倒退幾百名、幾千名啊……

讓孩子跟自己比而不是跟別人比,更不是跟那些高得夠不著的孩子比。有多少父母嘆息:那些省心的孩子、那些能考第一名的孩子怎麼沒生在我們家。

這樣的思索沒有正面意義,正確的想法應該是:

(1)我很在乎孩子是否有上進心,是否在快樂地努力;

(2)我為保護孩子的上進心能做些什麼;

(3)啟發、鼓勵孩子在自己的能力范圍內,把上進心發揮到極致;

(4)呵護孩子永遠有上進心、進取心,永遠有“追求”之心;

(5)讓孩子具有積極、合理的心態,是一生幸福的保證。但父母必須有意識讓自己也這么做,才會有效果!

如果父母太希望孩子成為某人的孩子那樣,就免不了會給孩子一些壓力,會給他一些不公正的指示,過多地考慮到自己的意願,甚至拔苗助長,這個時候不平等溝通就鑲嵌在這些過程中。

6.適當的懲罰是需要的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孫雲曉先生曾經說過這樣的話:沒有懲罰的教育不是完整的教育。通常,走兩個極端的父母比較多,一個極端是從不懲罰孩子,嬌生慣養,溺愛到底,其結果就是如今的“啃老族”;另一個極端是不打不成器,超嚴格管理,不當的懲罰中給孩子帶來了諸多心靈上的傷害。懲罰可以,但是怎麼懲罰是很有講究的。

獨生子女,有意無意就嬌慣了,家教成了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很多父母沒有教會孩子什麼叫孝順,什麼叫尊重長輩,跟大人說話沒大沒小的,不知道心疼老人,他們常說的話有:

你們掙錢幹啥用呀,不就是給我花的嗎?

你就該給我洗衣服,誰讓你是我媽呢!

今天做的飯一點都不好吃,我不吃了!

我就不去,就不去,氣死你!

如果我們辛辛苦苦養孩子,他卻一點都不懂得孝順,我想這一定不是我們想看到的。教育的方法有很多,懲罰,是其中之一。很多父母的懲罰方法只是圖一時解氣,但你會發現這樣做其實效果並不佳,孩子或許根本沒改,或許只改了一時,或許變本加厲愈演愈烈。

懲罰時要遵循以下規則:

(1)該出手時就出手,該教訓時就教訓,一味的溺愛是不可取的;

(2)懲罰要適度,以不給孩子帶來心理傷害為前提;

(3)以父母與孩子共同討論懲罰的內容和方法為上策;

(4)父母要謹慎使用懲罰,不主張打孩子;

(5)父母要以身作則,讓孩子有好的學習榜樣。

我們可以對孩子說:你做得實在是太荒唐了,是錯誤的,為了讓你記住以後不許這樣做,你必須接受懲罰。讓孩子知道自己什麼樣的話能說,什麼樣的話不能說;什麼樣的事能做,什麼樣的事不能做,要懂得做孩子的規矩。

7.多給孩子一些照顧父母的機會

孩子小的時候自然是我們照顧得多,他慢慢長大後,自己照顧自己的能力也強了,再後來他也要學著父母照顧他的樣子來關照父母了,這些都是成長所必需的。

一個媽媽非常興奮地告訴我:張老師,我女兒12歲,有一次,她給我做了一天的飯,不讓我動,就因為那天是我的生日。當時她夠不著爐台,就站在凳子上給我炒菜做飯,我覺得那一天我特別幸福,女兒用她這樣的行動給我慶祝生日,給我製造了感動,我特別特別幸福!於是我就在想,日常生活當中我應經常給女兒創造激動和幸福的感覺。現在女兒有能力、有本事為我創造幸福的感覺了,我覺得太好了,太珍貴了!從那以後,我經常創造一些機會讓我的女兒為我創造幸福的感覺,我們都知道為對方創造幸福,這樣的感覺真好,我的女兒也變得非常懂事!

當孩子懂得照顧他人了,正是他在長大,父母應該呵護並繼續給孩子製造這樣的機會,在這期間父母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父母要懂得示弱,給孩子一次強大的機會;

(2)讓孩子做的是他力所能及的;

(3)接受愛是一種能力,施愛也是一種能力;

(4)別忘了及時表揚孩子的做法。

其實,早在幼年時期,孩子就願意幫助父母做事,只是父母不以為那叫幫忙而叫添亂。要給他一些機會,讓他知道,我們之間是平等的,有我關照你的時候,也有你關照我的時候;當我需要你的時候,你就來幫我,當你需要我的時候,我就來幫你。

平等溝通是建立良好親子關系的基礎,不管孩子的年齡有多小,父母都要擁有強烈的平等概念,有了這樣的概念,父母在說話時才不會盛氣凌人;在輔導時才會注重孩子內心的感受;在傾聽時才會顯現專注的神情;相處時才會不斷地自省自身的問題;也才有可能成為孩子的長者 良師 益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