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工具五金 » 古老的工具是干什麼用的
擴展閱讀
畫牆畫要去哪裡找資源 2025-01-13 13:31:39
螺絲用什麼工具倒角 2025-01-13 13:26:40

古老的工具是干什麼用的

發布時間: 2024-08-15 03:30:40

㈠ 古代木匠的工具有哪些

1、鋸子

鋸子是傳統木工工具之一,用於木材的橫向切斷及縱向分解,手動鋸歷史久遠。條形鋸片又稱「鋸條」,鋸鑿角度一般呈帶傾斜的45°角,鋸牙逐個相隔向左右岔開,便於鋸條在鋸縫中往復運行。

其中框架鋸,鋸條裝於一側,另一側裝一繩框纏繞絞緊,插竹別子固定,可以調節鋸條松緊與角度,十分合理方便。

框架鋸按鋸條長度及齒距不同可分為粗、中、細三種。粗鋸鋸條長650—750mm,齒距4—5mm,主要用於鋸割較厚的木料;中鋸鋸條長550—650mm,齒距3—4mm,主要用於鋸割薄木料或開榫頭;細鋸鋸條長450—500mm,齒距2—3mm,主要用於鋸割較細的的木材和開榫拉肩。

2、刨子

刨子是傳統古典傢具製作的一種常用工具,由刨刃和刨床兩部分構成。刨刃是金屬鍛制而成的,刨床是木製的,即將一段鋼質刀刃斜向插入一隻帶方形孔的台座之中,上用壓鐵壓緊,台座長條形,左右有手柄,便於手持。

手工刨削的過程,就是刨刃在刨床的向前運動中不斷地切削木材的過程。把木材表面刨光或加工方正叫刨料。木料畫線、鑿榫、鋸榫後再進行刨削叫凈料。傢具結構組合後,全面刨削平整叫凈光。台刨歷史最少可上溯到明代。

3、斧子

斧頭是傳統的木工工具。利用杠桿原理和沖量等於動量的改變數原理來運作的分為兩個部分:斧頭和斧柄。斧頭為金屬所制,斧柄為木質。刀口形狀一般為弧形(有時也為直線形)或扁形。用斧子「砍削」是傳統木工的基本功,「一世斧頭三年刨。」要掌握刨子不容易,用斧比用刨更難。

斧子是鑿榫眼的最佳敲擊工具,比錘子好使的多,斧子橫過來,底面積比錘子大得多,不容易敲偏打到手,重量也比錘子重得多。 用斧子砍邊,木料紋理較直時,三兩下就可砍好,比鋸子快得多。斧子削木楔也很好用。 在沒有電動工具的時代,斧子是木工的利器,木匠是很看重自己的斧子的。

4、墨斗

墨斗是中國傳統木工行業中極為常見工具,古人有「設規矩、陳繩墨」之稱。民間墨斗木工自製,墨倉常被雕作桃形、魚形、龍形等,既為自娛,也是木工手藝的一種炫耀。

墨斗多用於木材下料,從事傢具製作的木工墨斗可做的較小些,從事建築木結構製作木工可做的大些。一方面可以用墨斗作圓木鋸材的彈線,或調直木板邊棱的彈線,還可以用於選材拼板的打號彈線等其他方面。如木板打號或彈線中,墨斗有時還用作吊垂線,衡量放線是否垂直與平整。

5、鑽子

鑽子是由握、鑽桿、拉桿和牽繩等組成的,內有圓孔,竹片與鑽桿相接,可以自由轉動,是用來鑽孔的。常用的鑽子有牽鑽和弓搖鑽兩種,弓搖鑽適用於鑽較大的孔。這兩種鑽子都可以通過更換鑽頭來改變鑽孔大小。

㈡ 原始人使用的工具,陶器,裝飾品用什麼做

一:工具:
棍棒類是找便於抓拿合手的隨便使用即可。想讓木棍一頭有尖,就用撿拾近似於石刀石斧的舊石器或新石器砍砸、繼而在粗糙的大石頭上磨既得。
石器類是找利於使用的石塊;新石器是把便於使用的石塊進行砍砸、砍削,使之更便於使用的整形石器。
骨器類是利用動物骨頭的形狀,進行打磨而得。
漁具類是用細藤和粗麻拴結成大眼的古老漁網,多個人在河中拉魚,就是現代拉網的鼻祖。
射獵器是藤弦弓和配有石箭頭與骨箭頭的弓箭。

二:陶器:
陶器是隨著原始人定居生活的開始而生發出來的。它是用黏土燒制的器皿,質地比瓷器粗糙,通常呈黃褐色。也有塗上別的顏色或彩色花紋的。新石器時代開始大量出現。
陶器是指以粘土(陶土、灰土、灰渣等等)為胎,經過手捏、輪制、模塑等方法加工成型後,在800—1000℃高溫下焙燒而成的物品,坯體不透明,有微孔,具有吸水性,叩之聲音不清。陶器可區分為細陶和粗陶,白色或有色,無釉或有釉。品種有灰陶、紅陶、白陶、彩陶和黑陶等。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和獨特的藝術風格。中國早在商代,就已出現釉陶和初具瓷器性質的硬釉陶。陶器的表現內容多種多樣,動物、樓閣以及日常生活用器無不涉及。陶器的發明是人類文明的重要進程--是人類第一次利用天然物,按照自己的意志創造出來的一種嶄新的東西。從河北省陽原縣泥河灣地區發現的舊石器時代晚期的陶片來看,在中國陶器的產生距今已有11700多年的悠久歷史。

三:裝飾品:
原始人的裝飾品首先是戴在脖頸上的,就是現代的項鏈。細藤條或麻繩穿上打了眼的骨類、貝類、特色的石頭等等,原始的手鐲腳鐲都是。其次是頭飾,古人以藤和麻系於頭上或戴上獸皮,其上遍插各種鳥類禽類翎毛;地位越高的翎毛越多、越長。

㈢ 古代,人們常用什麼工具來計時

古代的計時工具有圭表、各種日晷、以滴水多
寡來計時的各種水鍾,還有沙鍾、火鍾、蠟燭鍾、輥彈漏刻千章銅漏、延佑滴漏、龍舟香漏、火龍出水、赤道式日晷、赤道經緯儀、渾儀等。


日晷又稱「日規」,是我國古代利用日影測得時刻的又一種計時儀器。通常由銅制的指針和石制的圓盤組成。銅制的指針叫做「晷針」,
石制的圓盤叫做「晷面」。使用時,觀察日影投在盤上的位置,就能分辨出不同的時間。日晷的計時精度能准確到刻(15分鍾)。


水鍾在中國又叫做「刻漏」,「漏壺」。根據等時性原理,滴水記時有兩種方法,一種是利用特殊容器記錄把水漏完的時間(泄水型),另一種是底部不開口的容
器,另一種是底部不開口的容器,記錄它用多少時間把水裝滿(受水型)。中國的水鍾,最先是泄水型,後來泄水型與受水型同時並用或兩者合一。自公元85年左右,浮子上裝有漏箭的受水型漏壺逐漸流行,甚至到處使用。


沙漏也叫做沙鍾,是一種測量時間的裝置。西方沙漏由兩個玻璃球和一個狹窄的連接管道組成的。通過充滿了上面的玻璃球的沙子穿過狹窄的管道流入底部玻璃球所需要的時間來對時間進行測量。一旦所有的沙子都已流到的底部玻璃球,該沙漏可以被顛倒以測量
時間了,一般的沙漏有一個名義上的運行時間1小時。


火鍾是利用燃燒預定的燃料的速度來計時的,預定的燃料一樣
多,燃燒的速度一樣快,所用的時間就一樣長。
有一種火鍾叫「定時蠟」,蠟燭本身的「燃料」數量已經確定,在燃燒時,只要周圍環境變化不大,蠟燭燃燒的速度也就基本相同,那麼燒完一支蠟燭的時間也就大體一樣。如在蠟燭上刻上相應的記號,就可以用它來計量時間間隔了。
赤道經緯儀
地平經儀在康熙八年開始製造,歷經四年於康熙十二年完成,由子午圈、赤道圈、赤經圈等組成。主要用來偵測太陽時和天體的赤經、赤緯。
蠟燭鍾
蠟燭鍾是根據蠟燭燃燒長度記時的。

㈣ 古代生產工具的發展歷程

古代生產工具的發展歷程:

一、石器時代

農業發生之初,人們用石錛(bēn)、石斧砍伐灌木樹叢,放火焚燒,劈地造田,開始了「刀耕火種」的原始農業階段。

距今七、八千年以前,我國的農業進入耜(si)耕階段,人們在伐木燒荒以後,還要進行翻地,於是出現了石鏟、石鋤、石耜、骨耜、石犁等翻土工具,還出現了石刀、蚌刀、石鐮、蚌鐮等收割工具和石磨盤、棒,研磨器,木杵等糧食加工工具。

二、青銅器時代

夏商西周時期開始有了鋒利、輕便的青銅農具,有銅斧、銅鏟、銅鋤、銅鍤、銅鐮等,但仍以木、石、骨、蚌農具為主。

三、鐵器時代

春秋戰國時期,鐵和畜力被運用到農業生產上來,從此農具便發展到以鐵犁牛耕為主要特點的農業也就入精耕細作階段。在此後的近二千年裡,精耕細作的技術體系不斷完善,並形成了一系列農業生產工具和器具,到元代時種類已達180種以上。

按照農業生產過程,農業生產工具分為耕地、中耕、收獲、加工等工具,其代表性工具分別是犁、鋤、鐮、磨。

(4)古老的工具是干什麼用的擴展閱讀

生產的變更和發展始終是從生產力的變更和發展,首先是生產工具的變更和發展上開始的。生產工具是人類為了生存和不斷改善生存狀況的產物,是人類利用和改造自然界的產物,是社會生產力不斷發展的標志,是人類社會不斷地由必然王國向自由王國前進的一個縮影。

據古代文獻記載,我國農業生產中使用最早的農具是來、粕。在傳說中的神農之世,垂作過末、招。在堯舜之世,咎陶作過末招。

考古發現已經證明,這些傳說並不完全是面壁虛構,在據今六、七千年的新石器時代,我們的祖先已經用來、招進行生產了。來是一種木製的尖刃農器,實際就是削尖一端的木棒,粕是木、骨等材料打磨的平刃農器,狀類大鏟。

末、招經過長時間的發展,到殷周之際,由於青銅冶鑄技術的提高,原來用木、骨製作的耗頭被金屬代替,這就是近代地下出土的鏟,古人把它叫做「錢」。所以西周時期晉人用來疏鬆土壤的農具,恐怕已經不再以原始的未、粕為主了。

㈤ 古代人傳遞信息的工具是什麼

烽火台、狼煙、郵驛、鴻雁、擊鼓等。

1、烽火台

烽火台又稱烽燧,俗稱烽堠、煙墩、墩台。古時用於點燃煙火傳遞重要消息的高台,系古代重要軍事防禦設施,是為防止敵人入侵而建的,遇有敵情發生,則白天施煙,夜間點火,台台相連,傳遞消息。是最古老但行之有效的消息傳遞方式。

2、狼煙

早在宋朝,大宋為了抵禦外來的侵略,就在秦長城上的每個風火太上放上狼糞和柴草,一旦發現有侵略者,就會點燃狼糞和柴草放出信號煙火,這就是狼煙的本意,其實狼糞點燃後並不是能夠燃起熊熊大火的樣子,而是白色的輕煙,之所以用狼糞是有含義的,軍隊就能即可做出反映防禦。

3、郵驛

驛傳是從早期的聲光通信和專人送信演變而來的。中國的郵驛源遠流長。原始社會出現了以物示意的通信,奴隸社會發展為早期的聲光通信和郵傳,到封建社會時,中國的郵驛在世界上已居於前列。

4、鴻雁

據《史記》記載,漢武帝時,使臣蘇武被匈奴拘留,並押在北海苦寒地帶多年。後來,漢朝派使者要求匈奴鴻雁傳書釋放蘇武,匈奴單於謊稱蘇武已死。

這時有人暗地告訴漢使事情的真相,並給他出主意讓他對匈奴說:漢皇在上林苑射下一隻大雁,這只雁足上系著蘇武的帛書,證明他確實未死,只是受困。這樣,匈奴單於再也無法謊稱蘇武已死,只得把他放回漢朝。從此,"鴻雁傳書"的故事便流傳成為千古佳話。而鴻雁,也就成了信差的美稱。

5、擊鼓

擊鼓傳聲,我國最早的軍事通信廳式,足採用擊鼓以鼓聲宋傳報軍情,在尚代即巳使用。

㈥ 農村有些農具已漸漸消失了,你記憶中的農具都有哪些

01、土犁

土犁其實主要就是用來犁地的,在以前,很多農作物在播種之前是需要先把土地翻犁一次二,但如果全部都是人工來操作的話,那整體的幹活效率是非常低的,所以早期的農民就發明了這樣的一種工具。可以直接使用牛或者是驢等牲畜拉著這些工具去翻犁,這樣整體的效率能夠得到很大的提升。不過後來使用這種工具的農村人越來越少了,因為慢慢的拖拉機已經代替了這種工具了,特別是在70年代後期這種工具慢慢的也就消失了。

04、鐮刀

可能在農村,部分人家裡現在還是有鐮刀,但是鐮刀的使用確實是不多了,在過去鐮刀算是比較普遍的一種農具。以前農村人收割小麥或者是收割水稻的時候,都是使用鐮刀來進行收割的。只不過現在在收割小賣或者是收割水稻的時候,都是使用大型的機械來進行收割,這樣效率更高一些,所以鐮刀也是慢慢的被取代了。

㈦ 古代種穀子用的是什麼工具叫什麼

1. 石臼是一種古老的工具,由石材製成,主要用於砸碎、搗碎和研磨穀物等食材。
2. 在電氣化設備普及之前,石臼是人類加工食物的重要設備,對人類飲食習慣產生了深遠影響。
3. 石臼和水井的存在,往往標志著古代人類定居點的位置,反映了人類社會的進步和發展。
4. 隨著電氣化時代的到來,石臼逐漸被更為高效的機械設備所取代,只在一些偏遠地區仍然被使用。
5. 在中國,許多被淘汰的石臼被妥善保存,成為了人們懷舊和回憶過去的象徵性物品。

㈧ 原始人使用的工具,陶器,裝飾品用什麼做

一:工具:
棍棒類是找便於抓拿合手的隨便使用即可.想讓木棍一頭有尖,就用撿拾近似於石刀石斧的舊石器或新石器砍砸、繼而在粗糙的大石頭上磨既得.
石器類是找利於使用的石塊;新石器是把便於使用的石塊進行砍砸、砍削,使之更便於使用的整形石器.
骨器類是利用動物骨頭的形狀,進行打磨而得.
漁具類是用細藤和粗麻拴結成大眼的古老漁網,多個人在河中拉魚,就是現代拉網的鼻祖.
射獵器是藤弦弓和配有石箭頭與骨箭頭的弓箭.
二:陶器:
陶器是隨著原始人定居生活的開始而生發出來的.它是用黏土燒制的器皿,質地比瓷器粗糙,通常呈黃褐色.也有塗上別的顏色或彩色花紋的.新石器時代開始大量出現.
陶器是指以粘土(陶土、灰土、灰渣等等)為胎,經過手捏、輪制、模塑等方法加工成型後,在800—1000℃高溫下焙燒而成的物品,坯體不透明,有微孔,具有吸水性,叩之聲音不清.陶器可區分為細陶和粗陶,白色或有色,無釉或有釉.品種有灰陶、紅陶、白陶、彩陶和黑陶等.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和獨特的藝術風格.中國早在商代,就已出現釉陶和初具瓷器性質的硬釉陶.陶器的表現內容多種多樣,動物、樓閣以及日常生活用器無不涉及.陶器的發明是人類文明的重要進程--是人類第一次利用天然物,按照自己的意志創造出來的一種嶄新的東西.從河北省陽原縣泥河灣地區發現的舊石器時代晚期的陶片來看,在中國陶器的產生距今已有11700多年的悠久歷史.
三:裝飾品:
原始人的裝飾品首先是戴在脖頸上的,就是現代的項鏈.細藤條或麻繩穿上打了眼的骨類、貝類、特色的石頭等等,原始的手鐲腳鐲都是.其次是頭飾,古人以藤和麻系於頭上或戴上獸皮,其上遍插各種鳥類禽類翎毛;地位越高的翎毛越多、越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