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工具五金 » 高處夠不著用什麼工具專利
擴展閱讀
鑽石繁體有多少畫 2024-11-25 18:52:14

高處夠不著用什麼工具專利

發布時間: 2024-08-15 14:32:04

『壹』 列舉十種中國發明的東西,我只知道四大發明還有算盤,還有什麼呢小學三年題啊

四大發明、地震儀、算盤、鋼(鋼鐵)、傘(現今所用,能張開收回的傘)、牙刷、馬鐙、絲綢、舵、瓷器、石油井、紙幣、火柴、漆器、風箏、熱氣球、釣竿、扇子、弩、船塢、投石機、中國青銅器。
我國人民自古以來都有發達的創造性思維,具有發明的光榮傳統。例如龍和鳳。鳳是用雞頭和孔雀身軀及其羽毛組合而成的神奇動物。龍更具有創造性,龍是由馬頭、鹿身、蛇軀、鷹爪、麟體、魚尾組合而成的神奇動物。再者,英國著名科學家李約瑟對我國古代的科學和技術成就進行了深入地研究,撰寫出世界聞名的巨著《中國的科學與文化》(中譯文書名為《中國科學技術史》)。羅伯特·坦普爾在李約瑟博士指導下,於1986年出版了《中國――發現和發明的國度》一書,以簡明通俗的文字介紹了中國的一百個「世界第一」。下面按發明先後順序介紹給大家。

1、鼓:

傳說公元前3500年中國人已有人造的鼓。公元前3000年,做鼓的方法是用獸皮蒙在框架或容器上。到公元前1000年,米索不達米亞的蘇默人製成了一人高的圓鼓,鼓身還繪有圖畫。後來有了小銅鼓和大銅鼓。15世紀騎兵用的大銅鼓,17世紀時開始為樂團採用。1692年蒲塞爾為「仙後」所作的配樂中就用上了。這種鼓現在叫定音鼓,19世紀有了低音大鼓。鼓聲可使節拍鮮明,粗獷有力。公元前2世紀中國人發明了定音鼓。

2、二進位制:

相傳在公元前3000年伏羲發明了二進位制。《周易》就是五經之一的《易經》,它是我國最古老的經典之一。《周易》相傳是由約公元前3000年的伏羲畫卦、周文王重卦、周公作爻(yao)辭,並經過孔丘修訂而成為《易經》。當代的電子計算機用的不是十進制而是二進制。二進制是誰發明的?《周易》中的「易數」用的就是二進制。換句話說就是伏羲發明了二進制,伏羲就是神農。傳說神農嘗百草才有五穀,我國才有原始農業。伏羲對我國社會的進步可謂大矣!我國北京的先農壇就是為了祭奠神農(即伏羲)而建造的,這里表達炎黃子孫對他的敬佩之情。

3、繩索:

公元前2800年,中國人已經掌握了創造麻繩的技術。我國人民開始用大麻纖維制繩。到公元紀元開始時,用大麻纖維已成為世界上大多數地區的主要制繩材料。1775年,英國發明家馬虛發明制繩機,結束了手工制繩的時代。從1950年開始用人造纖維製造繩索,直徑約2毫米的馬尼拉繩受到5512公斤的拉力便會折斷,而同樣粗的尼龍繩則能承受13227公斤的拉力。

4、指南針:

相傳公元前2700年中國的軒轅黃帝發明了指南針。黃帝用指南針,在大霧中辨別方向,打敗了蚩尤。根據史書記載,中國人早在戰國時代已使用指南針。公元前3世紀的《韓非子》中說,戰國時代已有人用「司南」(指南針)。宋代沈括《夢溪筆談》對此記載更詳。1090年,中國和阿拉伯航海家開始在船上裝設了指南針。作導航工具。歐洲在11世紀左右,才用浮在水上的磁針製成指南針。1250年左右,在地中海地區指南針的磁製已裝在有度的卡片上面,並以中央旋軸保持平衡。

16世紀時把指南針鑲在帶平架上,在船上發揮作用。19世紀鐵船用指南針要裝上一片弗林德斯頓鐵,以校正船的磁力所引起的誤差。20世紀製成的船和飛機用陀螺羅盤儀指南針。根據旋轉頂點穩定姿態與星體有關的原理,陀螺羅盤有兩大優點:既不因接近金屬而偏轉,雙指向真正北而不是磁北。1908年德國製成世界上第一台此類實用儀器。最優良的指南針是美國人斯波里所制。1910年在「德拉威」號船上試驗成功,很快就被美國海軍採用。總之,指南針是我國四大發明之一,後來傳遍全世界為全球航海業等方面的發展做出了很大貢獻。

5、養魚法:

公元前2500年中國人已經懂得養魚。那時我國人民能用人工孵化魚卵,把它養大食用。1960―1970年代,歐美才用人工養殖蛙魚等魚類。英國等西歐國家現在每年由養魚場生產淡水養魚約有10萬噸。

6、赤道式天文儀:

公元前2400年,中國人發明了赤道式天文儀。

7、十進計數制:

中國人於公元前14世紀,發明了十進計數制。在現代科學中是十分重要的,歐洲人正式採用它的最早時間的證據,是公元976年的一份西班牙手稿中發現的,而中國早在公元前14世紀的商朝,便已經採用了。在出土的公元前13世紀的甲骨文中,見有中國人用十進制記述了「547天」的實例。

8、印刷術:

公元前1324年,中國人已會雕刻印章,用墨水印在文件上,印刷術是世界上第一種傳播媒介,有了它才可把資料信息傳播出去。印刷術是我國的四大發明之一。我們中國人從古時候起就使用印章,刻上人名或官銜。印章本來是官銜的標職,到公元 前1324年,又開始用來加蓋在文件上;最初是用墨水,到公元五、六世紀才開始用紅色印泥。中國印章大多用皂石、玉石、竹子甚至象牙雕刻而成。中國人認為,有印章為憑的文件書信和票據經簽字更可靠。現在的印刷書籍中,最古老的是《金剛經》,由中國人王 印刷,如今已成孤本。868年中國人發明了雕版印刷術,《金剛經》是凸版印刷,它是一幅5.25米的卷軸,用多塊長91厘米,寬36厘米的刻版印的。後來落在英國人手中,現藏於倫敦大英博物館。

1040年代中國刻字工人畢升在北京歷年間發明了活字印刷術,泥六面體活字模,加熱變硬,按韻排在轉盤上。印時把活字鋪在有松脂、臘等粘合物的鐵板上,周圍用鐵框扎緊,放在火上加熱使粘合物熔化,冷卻後活字就粘在鐵板上了。印完後烤熱鐵板取出活字,以備日後再用。1403年朝鮮的李太宗創辦了最早的金屬鑄字工廠(當時朝鮮也用方塊字),又過了30年朝鮮參照古印度的梵文,創造了一套拼音字母以代替方塊字。現在的朝鮮文有40個字母,只需要少量字母就可拼出所有的字。1438年在德國梅茵茲城古騰堡居住的根弗第謝(德國人)創造了一套澆濤金屬字母活字的模具。用硬金屬雕出凸模字,再用錘字把凸模字壓在軟銅上,制出凹模,用凹模排在框架上印刷。到15世紀時大概已開始採用鉛錫合金。他在1451年印出歐洲第一本用活字印刷的書――《多納托斯拉丁文法》。約在1453年開始印刷拉丁文聖經。他的印刷機是用普通的螺旋壓榨機改裝的。把一頁為一個印版面上放在印刷的印台上,刷上油墨,鋪上紙張,用裝在螺旋下的壓印板加壓。一天才能排一頁,每小時只能印16張左右。

1457年,福斯特和舒奧佛發明了多色印刷,印出第一本雙色書――拉丁聖詩。1461年,班堡的靠士特把木刻版與活字印刷結合起來,印出第一本有插圖的書――德文的寓言,共有101張插圖。1470年法國人讓森在威尼斯設計出第一批羅馬活字。1477年托雷米繪制了《世界地圖》,用凹版印刷術印出,共26幅銅版印製。不易仿製,紙面上的油墨稍微鼓起,特點較多,易辨真偽,所以仍用於印刷鈔票、郵票和有價證券等。1501年義大利人格里福出了一套斜體字;1561年他把這些字縮小印出袖珍本書籍。(西方的斜體字主要用於強調字句。)1620年,荷蘭的伯靳奧發明了收字方便印刷術,每小時可印150份。1642年德國的賽根發明了鏤刻凹版印刷法,最適於印畫,首幅畫是德國伊利莎伯爵夫人的肖像。

1107年,中國人還發明了彩色印刷術。600多年後,1719年,德國的勒布朗設計的彩色印刷機取得了專利權。印出第一部書是《油畫色彩之調和》。1727年英國蘇格蘭金匠格特發明了澆鑄鉛版法。1775年法國人迪多制訂了量度活字大小的單位。1798年德國的遜納菲爾德發明平版印刷法,最適於印插圖。1875年英國首先使用膠印法,把圖像印到橡皮布上,然後正式印到彈性所需的材料上。1800年,英國的斯坦賀製成第一台鐵架印刷機代替了木製印刷機。每小時可印250張。1810年德國 人在倫敦工作的哥尼格取得了蒸汽印刷機的專利權(機械化的手動印刷機),每小時可印400頁。1812年德國人哥尼格和鮑爾設計出滾筒式滾壓印刷機。《泰晤士報》賣了這台機器,每小時可印1100張。後來哥尼格還設計了每次能印兩面的印刷機。

1839年英、美、俄三國分別發明了電鑄版。用電鑄金屬板來代替木刻印板。1845年紐約的荷奧取得了第一架實用輪轉印刷機專利。費城的《紀事報》購買了這台機器。1848年倫敦《泰晤士報》的工程師阿普斯和考珀設計了一台輪轉印刷機,在此報運用,每小時能印8000張。1861年美國荷奧採用紙型制出的曲面鉛版,從此有了完全圓形的印刷版面。1852年,英國照相技術先驅塔爾博特發現了鋼線凸版印刷的原理,1880年首先採用這種辦法在紐約《畫報》上復印一張照片,標題是「紐約貧民窟一景」。1886年德國人默根索勒在美國工作發明了高速自動排字的策諾整排機,此機用於《紐約時報》。兩年後正式投產,每小時可排字模6000個左右,速度是最熟練工人的四倍。1887年英國公務員蘭斯頓發明了排字精良的莫諾鑄排機,此機於1897年正式投入生產。在此之前,1477年前人們就知道雕刻銅凹版印刷法;1895年奧地利人克利克發明了照相凹版法;1839年,許布約在美國發明了照相排字機。從此印刷商不要金屬活字,並改用平板印刷代替傳統的凸版印刷。此法是把字母相繼投射到照相紙上面,然後沖洗出來,貼到一頁樣本上。這張拼好的版用照相機轉拍在金屬板的感光膜上,經過酸蝕,使這塊印版具有1798年遜納菲爾德發明的石印版的性能;油墨只附著於版上有圖形的地方。現在,照相排字法已經取代了絕大多數傳統的排字方式。

1965年德國發明了電子照相排字機之後,開始了用電腦控制排字時代。先進印刷廠是整頁版面可在電腦屏幕上設計,設計者一頁版面編排妥當之後,就用電腦記憶裝置把全部內容存貯起來,包括文字、標題、圖片位置等等。然後,由電腦控制的激光器在照相紙上掃描,把整個版面的圖像印出來,再用照相法製成印版進行印刷,這叫激光照排法。當今世界上很多大型報刊都用先進方法進行排印,例如我國的《科技日報》、《中國電視報》和《北京晚報》等,都採用了此先進的印刷技術。

9、漆――世界第一種塑料:

中國人最遲在公元前13世紀已經發明使用了漆。1976年在河南省安陽市發掘出的「婦好」墓(葬於公元13世紀),她的上過漆的棺木就是證明。李約瑟說:「漆可能是人類所認識的最古老的工業塑料。」在古代中國,油漆業的組織和管理很有章法,有私人的油漆作坊,也有國家的製作中心。巴黎東方藝術博物館存有一隻油漆的木酒杯,杯上雕刻的銘文除說明該杯製作於公元四年外,還刻有參加製作的七名工匠和製作中心的五位官員的名字。這個木酒杯表現了中國人兩千年前就有對製造工藝的看法;另一方面,這個杯子還表明當時的生產很可能已使用現代的工業生產的流水線那樣的工藝流程。早在公元前二世紀,中國人已發現了漆的重要化學性質,發現了通過漆的蒸發過程使其變質的方法,發現了通過在漆中放幾只螃蟹殼,漆就會保持液狀,不會變干。公元前120年的《淮南子》一書和公元12世紀的李氏都提到螃蟹殼能使漆保持液態的特殊功能。現代科學家化驗證實,甲殼體組織內確有抑制某些酶的活動的化學成份,其中一種酶就是漆變硬的酶。漆可以通過化學作用保持長久的液態,這使中國的這項生物化學工藝具有不衰的工業雛形模式。

10、銅鏡:

約公元前12世紀中國人發明了銅鏡。中國人於公元5世紀還發明了魔鏡;英國結晶學家威廉·布萊格到1932年,系統地闡明了魔鏡的理論,比中國晚了一千五百年左右。魔鏡是世界上最奇異的物品之一。魔鏡有何奇妙之處呢?在魔鏡的反面鑄有青銅圖案――圖像或文字,或二者兼而有之。反射光線的一面為凸狀,是由經拋光處理的青銅製成用作鏡面。在大多數照明情況下,這種鏡子看上去與其它的普通鏡子無異。但是,在明亮的陽光下使用魔鏡時,它反光的一面就能被「看透」。用鏡面將陽光反射到暗色的牆上,人們就能從投在牆壁上的影像中看到鏡面的圖案或文字。堅實的青銅製品變得透明了,這種令人感到神秘不解的現象使中國人給魔鏡取了透光鏡名稱。青銅是不透光的,然而實際使人感到透光,這是為什麼?這奧妙之深讓中外學者探討了幾百年,中國的科學家沈活和外國科學家威廉·布萊格爵士都發表過高見。威廉·布萊格爵士於1932年發現這一奧妙時說:「正是反射的放大作用使圖案清楚地顯現出來。」李約瑟正確地將這一切稱為「是在通向掌握金屬表現微細結構道路上邁出的第一步。」

11、傘:

公元前1100年,中國人已經使用傘,那時已經用傘表示身份。傘骨用竹或檀香木製成,上面覆以樹葉或羽毛做的傘面。公元12世紀英語才出現「傘」這個詞。以前一直只有陽傘,到1733年代,巴黎人用油布做傘面,才製成雨傘。1750年,英國的漢威到外國旅行後帶了一把傘面回倫敦,轟動一時。1874年雪靠耳附近迪卡地區的金屬拉絲工霍克斯取得弧形鋼質傘骨的專利權。有了此傘骨,傘可以收緊,從此成為英國紳士常用的雨具。1930年柏林人豪普特發明了伸縮傘。在學術界也有人說,公元4世紀三國時期中國人才發明了傘。

12、風箏:

公元前1000年,中國人最先放風箏。早在信史之前,傳說中國人已會放風箏。相傳公元前四世紀,中國著名工匠魯班(即公輸班)做了一隻風箏,升空三日而不墜。還有一個故事說一名將軍包圍了王宮,利用風箏測量宮牆與己方軍隊的距離。風箏可用於送磚上屋或在風箏尾部繫上魚鉤釣魚。公元1600年,東方的風箏(菱形)由荷蘭人傳到了歐洲。19世紀英國發明家克雷由風箏產生靈感而發明滑翔機。德克薩斯州演員科迪「上尉」,曾利用風箏拖動折疊式小艇,橫渡英倫海峽;1901年再接再勵,乘坐雙箱形風箏飛行,使英國陸軍部大感興趣。不久,飛機取代了軍用風箏,而科迪「上尉」也在1913年駕駛他的新雙翼飛機時失事遇難。1970年,美國太空計劃設計了各種「飛行翼」,使風箏再次成為成年人的玩意兒,例如羅格樂樂折疊飛行翼,本是專為水星號太空船倉安全著陸而設計的,後來被降落傘取代了;但這種折疊翼,結果成為今日懸掛式滑翔機的機翼。風箏飛上天空為飛機飛上天空提供了原理和靈感。

13、米酒:

公元前1000年,中國人發明了米酒。

14、弓箭:

中國人於公元前8世紀發明了弓箭。公元前200年中國人已發明了弩弓。它主要用於打仗和狩獵,可卧射、立射、騎射,威力甚大。而歐洲的義大利在公元10世紀才使用弓,比我國晚了一千二百年。

15、古代機器人:

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56年東周時期,中國人就已發明了古代機器人。當今世間,只要談及機器人,言必歐美、東洋;然而可曾知道世界上最早制出古代機器人的,是我們中國人。我國制出的古代機器人不僅精巧,而且用途也很廣泛,有各式各樣的機器人。會跳舞的機器人、會唱歌吹笙的機器人、持賺錢的機器人和會捉魚的機器人……等,應有盡有。

會跳舞的機器人。我國唐朝的段安希說:西漢時期,漢武帝在平城、被匈奴單於冒頓圍困。漢軍陳平得知冒頓妻子閼氏所統的兵將,是國中最為精銳驃悍的隊伍,但閼氏具有妒忌別人的性格。於是陳平就命令工匠製作了一個精巧的木機器人。給木機器人穿上漂亮的衣服,打扮得花枝招展,並把它的臉上擦上彩塗上胭脂,顯得更加俊俏。然後把它放在女牆(城牆上的短牆)上,發動機關(機械的發動部分),這個機器人就婀娜起舞,舞姿優美,招人喜愛。閼氏在城外對此情景看得十分真切,誤把這個會跳舞的機器人為真的人間美女,怕破城以後冒頓專寵這個中原美姬而冷落自己,因此閼氏就率領她的部隊棄城而去了。平城這才化險為夷。

會唱歌吹笙的機器人。唐代的機器人更為精巧神奇,唐朝人張騖在《朝野全載》中說:洛州的殷文亮曾經當過縣令(相當於「縣長」),性格聰巧,喜好飲酒。他刻制了一個木機器人並且給它穿上用綾羅綢緞做成的衣服;讓這個機器人當女招待。這個「女招待」酌酒行觴,總是彬彬有禮。

會賺錢的機器人。唐朝時,我國杭州有一個叫楊務廉的工匠,研製了一個僧人模樣的機器人,它手端化緣銅缽,能學和尚化緣,等到缽中錢滿,就自動收起錢。並且它還會向施主躬身行禮。杭州城中市民爭著向此缽中投錢,來觀看這種奇妙的表演。每日它竟能為主人撈到數千錢,真可稱為別出心裁,生財有道。

會捉魚的機器人。唐代的機器人還用於生產實踐。唐朝的柳州史王據,研製了一個類似水獺的機器人。它能沉在河湖的水中,捉到魚以後,它的腦袋就露出水面。它為什麼能捉魚呢?如果在這個機器人的口中放上魚餌,並安有發動的部件,用石頭縋著它就能沉入水中了。當魚吃了魚餌之後,這個部件就發動了,石頭就從它的口中掉到水中,當它的口合起來時,它銜在口中的魚就跑不了啦,它就從水中浮到水面。這是世界上最早用於生產的機器人。

此外,在《拾遺錄》等書中,還記載了古代機器人登台演戲、執燈伴瞎等機巧神妙。

16、分行栽培與精細耕地法:

公元前6世紀,中國人發明了分行栽培與精細耕地法;歐洲人到1731年才使用此項技術,比中國晚了二千四百年左右。

17、鐵犁:

公元前6世紀,中國人發明了鐵犁。歐洲人到17世紀才使用鐵犁,比中國晚了二千三百年左右。公元1050年,中國人還發明了犁鏡,給犁裝上犁鏡,便於翻土,從而提高了農業產量。大約公元前3500年,米索不達米亞平原農夫發明了牛拉犁具。犁是人類早期開始耕地的農具,中國人大約自商代起已使用耕牛拉犁,木身石鏵。公元前500年,歐洲農夫造出了鐵犁,犁前有二個輪了和一個犁刃(即犁鏵)。中國戰國時期在木犁鏵上套上了V形鐵刃,俗稱鐵口犁。犁架變小,輕便靈活,更可以調節深淺,大大提高了耕作效率。歐洲人於1700年代開始用先進的羅瑟蘭犁、蘭塞姆金鐵犁和播種機。1830年美國移民開始用迪爾銅犁,其他各大洲也開始用銅犁。總之,犁的發明、應用和發展,凝聚了中國人和世界其他各位發明家的心血,並顯現了他們的智慧。

18、大定音鍾:

中國人於公元前6世紀發明了大定音鍾;歐洲人到公元1000年才有定音鍾,比中國晚了一千六百年左右。

19、長明燈:

大約在公元前589年,中國人發明了長明燈。燈蕊為石棉;燈油為海豹油或鯨油。

20、算盤:

公元前550年中國人發明了算盤,用於計算,也是自古以來商業上廣泛應用的計算工具,後來傳到世界各地,到12世紀才逐漸被現代阿拉伯數字所取代。到20世紀前蘇聯和遠東地區很多人仍然使用算盤,生塑算盤代替木竹算盤。目前世界上電子計算器和電子計算機有代替算盤的趨向,但因為算盤價格低廉,所以,用電子計算機在全世界完全代替算盤,至少還需要十年。

21、地毯:

公元前五百年地毯已在中國應用。已知最早的地毯起源於公元前五世紀的中國和伊朗。1606年,法國巴黎附近最早用上了織機編織的地毯。現在的地毯變為人造纖維和羊毛編織而成。

22、雙動式活塞風箱:

中國人於公元前5世紀發明了雙動式活塞風箱。西方於16世紀才用雙動式活塞風箱。比中國晚了二千一百年左右。

23、水涌缽

公元前5世紀,中國人發明了水涌缽。

24、空位表零法:

中國人在公元四世紀以前就開始用空位表示零,中國的算盤就是這樣表示的。按照西方的傳統說法,用符號「0」來表示零,是印度人在公元九世紀發明的,它出現在公元870年瓜摩爾的碑文中。但是,實際上,符號「0」的出現要比這早得多。在公元683年柬埔寨和蘇門答臘的碑文中,以及在公元686年蘇門答臘附近的邦加島上的碑文中,均出現這一符號。一些專家認為,這些國家出現的零的符號,是由中國傳過去的,而他們又將這符號傳到印度。零非常重要,如果忽視了零,那麼現代技術就會瓦解。當然用空位表示零這是中國人的一項發明,然而我們並不是說使用「0」符號的絕對優先權屬於我國,因為直到1247年「0」符號才第一次在我國印刷品中出現,盡管我們確信至少在一個世紀以前就已經使用這個符號了,但沒有人知道,這個表示零的符號中國人在何時、何地首先使用的,這是需要進一步考證的。

25、化學武器:

利用毒氣進行化學戰的歷史,在中國至少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四世紀早期。在墨家早期著作中,就有關於利用風箱把在爐子內燃燒的芥末釋放出來的氣體,打入圍城敵軍隧道的記載。這比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德國利用塹壕芥子氣早2300年。中國人化學武器有下列幾種:「糞彈」,這是毒氣彈的雛形。「飛砂彈」,它是將一管火葯放在陶罐里,火葯的成份是生石灰、松香、有毒植物的乙醇提取之。把這種武器從城牆上放下去,隨即炸開,致命毒物四散。「催淚彈」,公元二世紀中國人便使用催淚彈,它所產生的煙霧很快地使人淚如泉涌。海脈油、四川漆和海星等毒汁會使敵人聲音嘶啞。我國有的毒物能使敵人肌肉腐爛直至露出白骨。火矛包含著砒霜和一般的毒物。1540年貝林古西奧所著的《煙火葯學》一書中說,火矛被燃後,就吐出「熾熱地火舌,有兩三步遠,使人毛骨悚然」。在歐洲,直到1580年,砷才作為一種深受歡迎的東西,但在17世紀它被汞煙球所代替,這是當時中國奉獻給世界的禮物之一。

26、馬胸帶換具:

大約在公元前4世紀中國人發明馬胸帶換具。在此之前,西方在公元8世紀換馬的惟一手段是「項前肚帶換具」。這是一種不合理的方法,因為皮帶勒在喉部,意味著馬一旦使出最大力氣就會立即窒息死亡。我國發明的馬胸帶換具克服了這一缺點。我國的這項發明後來通過中亞傳到了歐洲。歐洲考古學家在公元7至10世紀的古墓中發現了胸帶換具遺物。

27、石油照明法:

大約於公元前4世紀,中國人發明了石油照明法和天然氣照明法。

28、鑄鐵術:

公元前4世紀,中國人發明了鑄鐵術。

29、馬肩套挽具:

公元前四世紀至公元前一世紀,中國人發明了馬肩套換具。這比在歐洲出現胸帶具後一百年出現的肩套換具要早一千年。中國人還發現,肩套換具可以用另一種更簡單的方式:換繩可以拴在肩套(項圈的兩側,直接套在車上)。正是這種形式的肩套換具,今天仍在全世界普遍採用。

30、硝石鑒別方法:

中國人在公元前3世紀以前發現了硝。這比西方早2000年。在發明火葯之前,首先必須認識到並且獲得它的三種成分中最重要的成分,這就是硝石。西方在中世紀以前不知有此物,歐洲缺少此物,而中國資源豐富,並且可區別於其他礦物而予以提純。鑒別硝石是根據顏色反應。硝石燃燒發出紫色火焰可證實鉀的存在。中國人至少在公元前3世紀就會用此法鑒別硝石的存在。中國人發現硝石為後來發明火葯奠定了基礎。

31、世界上第一條等高運河―――靈渠。

西方於公元13世紀才建了等高運河,比中國晚了一千六百年左右。

32、立體地圖:

中國人最遲在公元前3世紀就發明了立體地圖。在司馬遷寫的《史記》中,就記過了一張公元前210年繪制的秦始皇墓地圖。書上寫道:「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上具天文,下具地理。」1985年6月《每日電訊》的一篇報導說:秦始皇墓地雖然還沒有打開,但是可能已經發現了。據說是墓入口處的地方發現了微量的水銀。考古學家猜測這可能就是上述立體地圖上所示的水銀。

早在公元前3世紀,中國有名的蓬萊仙山的地圖就出現在罐子和香爐上。這對以後立體地圖繪制技巧的發展有著十分重大的影響。公元32年將軍馬援講到的軍事立體地圖,河谷山脈的模型是用糯米製作的。此外,還出現了木刻的立體地形圖,大科學家沈括在《夢溪筆談》中曾記述了這種地圖。1130年黃裳也製作了一張木刻立體地圖。此圖後來引了哲學家朱熹的興趣,他千方百計地收集木刻地形圖,以便進行研究。他自己也有時用粘土,有時用木刻製作立體地形圖。黃裳在一部《鶴林玉露》里,還講述了朱熹製作的一幅地形圖的情況:「(朱熹)嘗欲以木作華夷圖,刻山水凹凸之勢。合木八片為之。以雌雄榫鑲入,可以折。度一人之力可以負之。每出則以自隨,後竟未能成。」

很可能立體地形圖的製作由中國傳到阿拉伯,後又傳到了歐洲。1510年,保羅·多克斯製作了歐洲最早的地形圖,繪出了奧地利的庫夫施泰因的鄰近地區。阿拉伯人伊貝·巴蒂塔(公元1304―1377年)敘述了他在直布羅陀看到一張立體地形圖。中國以外的國家有關立體地形圖的記載沒有比這更早了。

33、吊橋:

中國人李冰於公元前3世紀在四川省灌縣修建了安藍橋。這是世界最早修建的竹纜鏈橋。它總長為320米,有八個孔,整個結構中沒有一塊金屬材料。此吊橋上鋪了板便於人們行走。這種用竹了做的索橋是極有效的,整個纜索是以竹子為內芯,外邊包著從竹子外層劈下的竹條(蔑片)編成的「辮子」。編成辮子是因為蔑片把內芯纏得越緊,纜索的強度就越大,從而增加了安全因素。並且,中國人於公元1世紀又發明了鐵吊橋。這橋可用於通行車輛。1655年到中國訪問的西方人馬丁·馬蒂尼曾描述過貴州境內一條河上的鐵索橋,並編在那個時期有名的巨著《中國圖集新編》中。西方的第一座吊橋,即溫奇橋。是公元1741年建成的,跨於英格蘭的提茲河上,它只有纜索而沒有橋面供車輛通行。由於歐洲人於1809年才建成第一座可以通行車輛的吊橋,因此在這方面中國人比西方要領先180年。

『貳』 中國人發明了什麼

1、龍骨水車

龍骨水車亦稱「翻車」、「踏車」、「水車」,省稱「龍骨」。漢族歷史上的灌溉農具,流行於我國大部分地區。這種提水設施歷史悠久。因為其形狀猶如龍骨,故名「龍骨水車」。

其結構是以木板為槽,尾部浸入水流中,有小輪軸一。另一端有小輪軸,固定於堤岸的木架上。用時踩動拐木,使大輪軸轉動,帶動槽內板葉刮水上行,傾灌於地勢較高的田中。

後世又有利用流水作動力的水轉龍骨車,利用牛拉使齒輪轉動的牛拉翻車。以及利用風力轉動的風轉翻車。廣東等地用手搖的較輕便,施於田間水溝,稱「手搖拔車」。

2、造紙術

東漢元興元年(105)蔡倫改進了造紙術。他用樹皮、麻頭及敝布、魚網等原料,經過挫、搗、炒、烘等工藝製造的紙,是現代紙的淵源。這種紙,原料容易找到,又很便宜,質量也提高了,逐漸普遍使用。為紀念蔡倫的功績,後人把這種紙叫做「蔡侯紙」。

3、火葯

火葯是中國人發明的,距今已有一千多年了。火葯的研究始於古代煉丹術。

中國是最早發明火葯的國家,隋代時,誕生了硝石、硫磺和木炭三元體系火葯。黑色火葯在唐代(9世紀末)時候正式出現。火葯是由古代煉丹家發明的,從戰國至漢初,帝王貴族們沉醉做神仙並長生不老的幻想,驅使一些方士與道士煉"仙丹",在煉制過程中逐漸發明了火葯的配方。

唐代煉丹家於唐高宗永淳元年(682年)首創了硫磺伏火法,用硫磺、硝石,研成粉末,再加皂角子(含炭素)。唐憲宗元和三年(808年)又創狀火磯法,用硝石、硫磺及馬兜鈴(含炭素)一起燒煉。這兩種配方,都是把三種葯料混合起來,已經初步具備火葯所含的成分。

4、中國象棋

中國象棋是起源於中國的一種棋戲,屬於二人對抗性游戲的一種,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由於用具簡單,趣味性強,成為流行極為廣泛的棋藝活動。

中國象棋是中國棋文化也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它源遠流長,趣味濃厚,基本規則簡明易懂,千百年來長盛不衰。中國象棋是模擬的古代戰爭、直線戰爭、陸地戰爭、平面戰爭。在中國古代,象棋被列為士大夫們的修身之藝。

5、桔槔

桔槔俗稱「吊桿」「稱桿」,古代漢族農用工具。是一種原始的汲水工具。商代在農業灌溉方面,開始採用桔槔。它是在一根豎立的架子上加上一根細長的杠桿,當中是支點,末端懸掛一個重物,前段懸掛水桶。一起一落,汲水可以省力。

桔槔的結構,相當於一個普通的杠桿。在其橫長桿的中間由豎木支撐或懸吊起來,橫桿的一端用一根直桿與汲器相連,另一端綁上或懸上一塊重石頭。

當不汲水時,石頭位置較低(位能亦小);當要汲水時,人則用力將直桿與汲器往下壓,與此同時,另一端石頭的位置則上升(位能增加)。當汲器汲滿後,就讓另一端石頭下降,石頭原來所儲存的位能因而轉化:通過杠桿作用,就可能將汲器提升。

這樣,汲水過程的主要用力方向是向下。由於向下用力可以藉助人的體重,因而紿人以輕松的感覺,也就大大減少了人們提水的疲勞程度。這種提水工具,是中國古代社會的一種主要灌溉機械。

『叄』 蘋果新專利可對設備吹氣交互,你知道怎麼操作嗎

一、蘋果這項新專利主要採用的是氣壓感測器,動作感測器,檢測到用戶的吹氣行為,然後按照用戶要求進行具體操作。

蘋果這個品牌在技術創新上確實非常大,但他們敢於嘗試,並且每次都接種用戶的有害,他們希望能夠深切的感受到用戶的需要。每一次的技術創新,他們都會給用戶帶來更多的便捷,用戶體驗感成了他們最主要的目標之一。我個人其實沒有使用過蘋果手機,但是據這些年的情況來看,電子產品大多沒有更加創新的手法,幾乎都是在增加內存和運行,並不會給我們用戶帶來多大體驗感。

『肆』 科技小發明製作方法(簡單的),急!!!

拾蛋器

我家是養鴨專業戶,爺爺每天要在水塘邊拾幾百隻鴨蛋.蹲下去,站起
來……把爺爺累得腰酸腿疼.為了減輕爺爺的勞動量,我經過好多次試驗,
設計了拾蛋器,爺爺不用貓腰,就可以把蛋拾起來,裝入籮筐里.
找一節長25厘米左右,直徑比鴨蛋直徑略大的竹筒,一端被竹節封死,
另一端鋸成斜口.沿著竹筒圓端面,把下部的1/4鋸掉.再把一個木柄裝在
竹筒側面.製作即完成了.
使用的時候,把竹筒平放在地面,斜口向著鴨蛋,把蛋撮入筒內.一次
可撮起五隻蛋,裝入筐內.

彭彩艷
自動喂雞器

在幫媽媽喂小雞的過程中,我發現給雞添飼料也是一門學問:添多了,
吃不完,雞會上去亂踩亂刨,浪費飼料;添少了,雞會挨餓.要是有自動添
食的食槽就好了,吃多少自動添多少,吃飽了就不添了.
根據這種設想,我設計了自動喂雞器(如圖):飼料放在上面長方形的
料箱里,料箱的底和食槽由一塊鐵皮彎成,料箱的底和前側板間有一條剛能
漏下糧食的縫隙.雞啄食的時候,食槽振動,飼料就從縫隙不斷落下,補充
食槽里的飼料.停止啄食,飼料也不往下漏了.

朱德鐫
自動喂水器

這種喂水器構造簡單,家禽,家畜喝水很方便.
像右圖那樣,在水槽邊上釘一根立柱,立柱上釘兩個鉛絲彎成的瓶夾子.
先往水槽里倒些水,再將瓶裝滿水,用手指堵住瓶口,把瓶子倒過來放在夾
子上,讓瓶口正好挨著槽里的水面.松開手指,瓶里的水並不會流出來,這
是大氣壓在起作用.小雞去喝水,槽里水面下降到脫離瓶口的時候,空氣就
會由瓶口進入水瓶,水就會流到槽里一些.當槽里的水面和瓶口齊平的時候,
水又不流了.這就是一個能自動添水的喂水器.
如果要給家畜喝水,可以像左圖那樣,制一個大的喂水器.但是要注意
的是,牆後的水桶蓋必須蓋嚴,不能有漏氣的地方.
王軍
自動虹吸管

給魚缸換水最方便的辦法是用虹吸管把舊水吸出,再注入新水.以前,
往虹吸管里注水要用口吸,或在虹吸管內加上活塞,這兩種方法都不方便.
於是,我設計了自動虹吸管.
自動虹吸管如圖所示.在一段乳膠管(或塑料管)的下端,裝一個用塑
料葯瓶改制的篩罩,管的上端裝上一個皮球改制的氣囊.皮球上有兩個孔,
一孔內裝自行車內胎上的氣門管,再把乳膠管套在氣門管上;另一孔作出水
孔.
使用時,先把出水孔用手指堵住,把皮球捏癟,把篩罩那端浸入水中,
慢慢放鬆皮球,等水吸滿乳膠管時,把出水孔一端下垂,水就自動流出來了.

李晨
磁性拌草棍

過去,生產隊有一頭牛病死了,從胃裡取出不少鐵東西.實行責任制後,
我家餵了一頭牛.每次喂牛,爸爸都要精篩細挑,把草料里的鐵釘,鐵絲,
鐵屑挑出來.
誤吃鐵東西有這么大危害,怎樣才能把它們很快撿干凈呢 我在拌草棍
的下端裝上一塊舌簧喇叭上的磁鐵,一邊拌草一邊就把草料中的鐵東西都吸
住了.我給它取名叫磁性拌草棍.

楊建安
讓貓狗怕小雞

我們隊里有幾戶人家養了貓和狗.它們一看見小雞就抓來吃.1981年有
一戶買了300多隻小雞,不到20天,全都被狗和貓吃掉了.我家也有小雞,
還養了貓和狗.貓和狗不吃小雞,還有點怕它們.這是為什麼呢
最初,媽媽買了小雞,也不敢放在地上,而是裝在籃子里,吊在高處的
鉤子上.我上學的時候,看到一群蜜蜂,就想:人比蜜蜂大,卻怕蜜蜂,就
是因為怕挨蟄.我們不會想個法子來嚇一下狗和貓,讓它們怕小雞嗎!
我右手抓起一隻小雞,讓雞頭從虎口伸出來,拇指和食指捏著一根針,
針尖比雞的嘴長一點點.然後把貓狗抓來,用藏在雞頭下的針去扎貓和狗的
嘴和鼻子,紮上十幾次,連續扎了三四天.哈!真有效!貓和狗看到小雞就
怕,不但不敢撲小雞,還給小雞讓路.貓和狗在吃食的時候,小雞去搶著吃,
貓和狗一見小雞來到碗前,就躲開了.

臧榮華
翻板捉鼠缸

經過多次試驗,我設計了一個捉拿老鼠的好方法.
找一個深一點的水缸(水桶也可以).用三合板或其他薄板,鋸成直徑
比水缸內徑小5毫米左右的圓片,圓片中線固定一根比水缸外徑長一些的細
棒,做為翻板.翻板的材料越輕越好.
翻板做好後,將細棒兩端頭搭在缸口,翻板的一邊也搭在缸口,使板面
與缸口平行.使翻板能在缸口翻動自如.
使用的時候,水缸里放少許水;翻板不搭在缸口上的那邊固定少許老鼠
愛吃的食物.只要貪食的老鼠踏上翻板,必定逃脫不了淹死的命運.

張逮湘
沉砂器

我們學校用水泵抽水,可是抽了一會兒就不上水了,我們科技小組把水
泵拆開一看,原來井水帶上來的砂子積在水泵里,把葉輪卡住不動了.
為了防止砂子流入水泵,我們在葉輪前裝一層紗罩.不料,抽了一會兒
水以後,又不上水了,原來是砂子把紗罩前邊的管道堵死了.
最後,我們在紗罩前邊裝上一根垂直向下的管子,管子下端用蓋子密封,
製成了這個沉砂器.隨水抽上來的砂子被紗罩擋住後,自動進入下邊的管子
里.這樣,水泵終於正常工作了.

崔成華
提水車

你們能提起一大桶水嗎
我能!找六根結實的木棍和兩只軸輪(其他輪子也可以),按圖裝輛提
水車.在車的頭部掛一隻鐵鉤.提水的時候,把水桶吊在鉤子上,用手推著
車子走就行.這種車還可以用來運煤或其他的東西,並不費力.
提水車利用了杠桿原理.

郭 灝
水位報警器

爸爸在苗圃地照管抽水機.抽水機房在坡下,水池在高坡上,離得遠遠
的.在機房根本看不見水池裡的水滿了沒有,所以常常要跑到水池邊去查看.
為了免得來回跑動,我幫爸爸設計了一個水位報答器.
如圖,把帶有觸片的方木固定在水池邊上,帶有電鈴,電源,電閘的木
板固定在機房裡.抽水的時候,合上閘刀,水抽到一定的水位,鐵絲上的觸
片隨著浮子的浮力上升,與固定的觸片相接,電路接通,機房裡的電鈴一響,
就知道水池裡的水滿了.
不抽水的時候,把閘刀拉開.

鍾永平
稻田灌水水位控制器

為了奪取水稻豐收,管水員常常要根據水田情況給稻田灌水.我們根據
浮力和杠桿原理,設計了這個水位自動控制裝置.把它裝在稻畦閘口的位置
上,只要打開閘門,根據需要的水位調好浮筒,就可以放心地放水了.等到
水位達到要求,它會自動關閉閘門,停止灌水.
裝置如圖所示,閘門用牽繩拉開,再把制動桿提起來別住活栓,就可以
灌水了.如水位達到預定高度,將浮筒托起,杠桿將制動桿向下壓,釋放活
栓,閘門就被橡筋拉下來,關住進水口.

江西省奉新縣城鎮小學科技小組
不沉的水桶

在我農村老家的門口有眼井.打水的時候,常常有人把水桶掉到井裡去,
費好大的勁才能撈上來.我想啊,想啊,有了!可以做一隻雙層底的水桶.
雙層底之間有個空間,使它不進水.這樣的桶掉在井裡,就能浮在水面上,
撈起來很方便.雙層底空間的大小,應該使水桶盛水重量大於鐵桶本身的重
量.

張曉歌
帶閥門的提水桶

打井水的時候,要擺動井繩使桶倒過來.有時候擺動半天桶也不倒,真
急人.
我想了一個辦法,在提水桶的桶底開一個比雞蛋大些的洞,洞口蓋一塊
較厚的膠皮,膠皮一邊用釘子固定.這樣,提水桶放到井裡,水從洞口涌進
桶.桶里水滿了,向上一提,水的壓力把膠皮壓了下去,蓋住洞口,就好比
在桶底裝了閥門一樣.
這種水桶專門作提水用,省時又省力.

沈文華
磁鐵找桶

水桶掉在深井裡,很難打撈.
如果水桶是鐵的,可以用繩子拴一塊磁鐵放下井去,轉上幾圈,就可以
碰到鐵桶,然後吸在桶上.根據磁鐵指示的位置,再把撈鉤放下去,就可以
大大縮小搜尋的范圍,很容易就把桶撈上來了.

鄭阿濤
保險轆轤

用轆轤搖水,萬一脫手,轆轤把很容易打傷手臂.
我給轆轤裝上了圖示的防倒轉齒牙,就不會倒轉了.放水斗時,只要把
絆牙搬上去就可以了.

田永麗
風車繞線

我媽媽在家裡做手工,常常要繞線.把一大軸"寶塔線"繞到木軸上,
真不容易啊.我看到把房間里的前後門都打開,穿堂風很大,又看到《中國
少年報》介紹了一個風力小製作,於是,我就做了一個利用穿堂風的繞線機.
做法請大家看圖.

吳象樞
塑料粘合器

塑料袋或塑料薄膜用品壞了,可以自己動手修補一下.我根據塑料受熱
熔化,加壓粘合的道理,設計成一個簡單的粘合烙鐵.使用效果較好.
拿一個銅幣(或小圓鐵片),在圓心鑽一小孔.找一段金屬管(長度自
定),一端按銅幣半徑為深度開一條槽,槽端鑽一對小孔.把銅幣放進槽內,
圓心孔對准小孔,用鐵絲作軸,穿過小孔,把銅幣固定在金屬管槽端.注意
銅幣必須能在槽內滾動自如.在金屬管的另一端套一段塑料管或竹管,作為
手柄.
粘補的時候,先把要修補的塑料薄膜放在桌上,上面墊一張玻璃紙,把
粘合器加熱到攝氏一網路左右,用適當的壓力從玻璃紙上滾過.溫度高,滾
動速度要快,壓力可以小一些;溫度低,滾動速度要慢,壓力大一點.

朱清楊
聚光屏

家裡燈光暗,晚上看書做作業容易把眼睛看壞.我設計了一種聚光屏,
可以增加看書地方的亮度.
取三塊大小適量的薄木板(硬紙板也行),用鉸鏈連起來.一面貼上包
香煙的錫紙.晚上看書的時候,拉開來立在桌子上.光線經過錫紙反射,就
能較集中地聚集在放書的地方.
用三面鏡子像上面那樣圍起來,也能起到聚光作用.

鄭郴
雙用拐杖

我的一條腿有毛病,走路要藉助拐杖.可是等車,排隊站立的時候很累.
我想,別的殘廢人恐怕也有這種苦衷.怎麼辦呢 要是能隨身帶上折疊椅又
不加重我們的負擔就好了.於是,我在自己的拐杖上琢磨開了.
經過反復考慮,畫圖,實驗,終於設計出輕巧實用的雙用拐杖(如圖).
在拐杖的中間加上一塊坐板,上邊用合頁與拐杖的雙柱連接,下邊用合頁與
拐杖的單柱連接.疊起來是一支單拐,架起來又是一把折疊椅.

曹萬渝
三腿多用梯

這架梯子只有三條腿,卻有雙梯,單梯和手推車等多種用途.
三腿分立,掛上下面的挺鉤,就與四腿梯一樣,成為雙梯.將第三條腿
沿中間的合頁翻上去,插上插銷固定,就可以把兩節梯子接起來,成了二腿
單梯.將中間合頁的軸抽掉,把第三條腿拆下來,剩下的二腿梯又成為一輛
小手推車.這樣設計用料省,用途多,比較充分地發揮了一件工具的潛力.

張中東
簡易顯微鏡

我設計了一台簡易顯微鏡,用的全部是廢品.找一支空牙膏殼,剪下頸
部以上的那一部分,洗干凈.剪一小片透明膠紙貼在牙膏殼管口上,它就是
載物台.
找一隻錐子在牙膏殼蓋頂正中鑽一個小孔.將一隻廢小電珠輕輕敲碎,
取出頭部的聚光玻璃球,把它嵌到小孔里,就成了目鏡.把需要觀察的標本
(例如蜘蛛腳)放在載物台上,蓋上牙膏殼,旋動蓋子(就是調整焦距),
直到可以清楚地看見物像為止.

陳平
手電筒顯微鏡

用硬紙板或卡片剪一個與手電筒玻璃一樣大小的圓片,中心鑲一個聚光
電珠中的玻璃球作鏡頭.像圖示那樣,把被觀察物放在手電筒玻璃片中心,
再把一個小彈簧放在玻璃片上,上面放帶鏡頭的圓紙片,再一起裝在手電筒
頭上,顯微鏡就做好了.
擰動手電筒頭的螺絲圈,就可以調整鏡頭與物體的距離.手電筒燈光可
以作照明用.

李偉賢
兩用墊板

做功課的時候,常常找不到尺.我想了一個辦法,向同學借一把尺來,
按照尺上的刻度畫在墊板上,標上數字.哈!我有了一塊兩用墊板了.同學
們,請你們試試看吧!

郭越峰
兩用橡皮擦

做作業的時候,寫錯了字,做錯了題,都得用橡皮擦.擦完之後,總會
留下一些橡皮渣和紙毛,只得放下筆,用手把它們拍去,挺煩人的.
"要是有把刷子多好."對!自己可以動手做塊兩用橡皮.把廢毛筆頭
拆下來,洗干凈,粘到橡皮的一端.一端擦字,一端掃橡皮渣,紙毛,多好
呀.

陳曉瑜
紙 夾
老師經常印發一些講義和復習資料,零零散散的,不但容易丟失,撕破,
而且搞得書包里亂糟糟的.
後來,我做了兩種紙夾.一種是削兩片薄薄的木片或竹片,中間開槽並
鑽兩個孔.把紙夾在木(竹)片之間,對齊木片上的孔在紙上也鑽好孔,從
孔里繫上橡筋或細繩就行(右圖).
另一種是用鐵絲彎個架子,兩頭用鐵皮加固,裝上橡筋和按扣.使用的
時候,中間夾紙,套上按扣,就成了挺好的講義夾(左圖).

揚冬群
"書 夾"
買來一本新書,平攤在桌上看,看著看著,書就自動合上了.我用墨水
瓶去壓著攤開的書頁,不一會兒,墨水瓶又滑了下來.
我找來四五根橡皮筋,結成一長條,大約是書高的一倍半,再用鐵絲彎
個小鉤子,用它來套住攤開的書頁.攤開的書,再不會自動合上了.書合上
以後,我也知道已經看到了第幾頁.

蘇尚來
黑板上掛圖好辦法

上課的時候,看見有的老師掛圖十分困難,也非常費勁.我就在黑板上
做了一個簡單的掛圖器.
找兩個線軸,一個固定在黑板的右上角,一個固定在黑板上方.在黑板
的右側,一高一低分別釘上兩個釘子(位置自定),下邊一個釘子為第一掛
點,上邊一個釘子為第二掛點.
取2米左右長的細繩(或結實的線)一根,一端拴一個小鐵鉤,一端拴
一條長約18厘米,寬約5厘米,厚約0.5厘米的木條,線要拴在木條的中間.
木條的兩邊等距離地各固定一把夾子.
用的時候,把細繩繞過兩個線軸.鐵鉤先掛在第二掛點,使帶有夾子的
木條降下來,把要掛的圖夾好.然後,把鐵鉤掛在第一掛點.同學們就能清
楚地看到黑板上掛起的圖了.

徐海 王祥
黑板上的線尺

我是學校黑板報的抄寫員,每次出黑板報,最頭痛的事要算畫線打格子.
我琢磨出一種簡便畫線法.
在黑板四個角的牆上釘四枚小釘子,拿細鐵絲(或粗一點的線)繞鐵釘
圍成長方形,用幾根白線把鐵絲上下,左右連結起來(如圖).橫著抄寫的
時候,把左右兩邊鐵絲上的連線上下移動;豎著抄寫的時候,把上下兩邊鐵
絲上的連線左右移動.如果在黑板四周邊沿(或鐵絲上),對稱地淡淡地標
上長度(不要影響美觀),就更好了.
抄好黑板報以後,把線分別向上(或向下),向左(或向右)移到盡頭,
以備下次再用.

康健
簡易打格尺

小學生寫字離不開打格.可是打格很麻煩,又往往打不勻,要是打方格,
就更費事了.
我設計的簡易打格尺如圖所示.一次擺好尺子,能畫許多線,又快又勻.
還能打方格,長方格,田字格,用起來很方便.字母格排筆
我看到姐姐做英語練習的時候,要自己打字母格.她用尺子比著,劃四
條橫線才能組成一行字母格.我給姐姐想了一個辦法:找了四支圓珠筆芯,
每一支用膠布纏一圈,把它們排齊,用一塊很平的竹片或鐵片襯在里邊,裹
上三四層膠布,做成一個方便的排筆,用排筆打字母格,又快又准.使用時,
變換拿排筆的角度,還可以調整格子的寬度.
把筆的距離加寬還可以打橫格,方格;用五支筆芯的排筆還可以畫五線
譜格.

滕小楠
自製圓規

找兩支用過的圓珠筆芯(其中一支是可以寫字的),三根斷鋸條,一根
縫紉機針,可以自己做一隻小圓規.
三根斷鋸條放在砂輪上磨成左圖的形狀,取一根寫不出字的圓珠筆芯,
放在微火上略烘一下,拔去銅頭,把縫紉機針的大頭插進去,使它固定.照
右圖把兩根長的鋼鋸條分別插到兩支圓珠筆芯尾部.最後用螺絲把三根鋸條
的圓洞固定在一起.不要固定得太死,能夠靈活地扳動而又不松動為適宜.
將短的那根鋸條扳到上面做把手,長的兩根鋸條就是圓規的兩只腳.

樊建江
自製"橢圓規"

通常畫橢圓,都是先在橢圓的兩個焦點上各釘一根釘子,把一根線的兩
端纏在釘子上,然後用筆畫,這樣很麻煩.我做了一個橢圓規,使用起來較
方便.
找兩根廢的圓珠筆芯,把筆尖的小圓珠捅掉,在筆芯的下端鑽一小孔.
取一些薄鐵皮,按圖做成橢圓規的"腳"和"頭".腳捲成圓筒形,裡面嵌
圓珠筆芯.用螺釘把它們固定好.
用長約50厘米的光滑,結實的細線,分別從圓珠筆芯筆頭的細眼裡穿進
去,再從筆下端的小孔中引出.找兩個小夾子,分別夾在橢圓規腳上.把線
頭繞在夾子上.
畫橢圓的時候,先在紙上定出焦點F1,F2,把橢圓規的兩只腳壓在兩焦
點上,根據橢圓的大小,調整細線的長度,用筆綳緊細線,就能畫出橢圓.
用圓珠筆畫橢圓的話,為了防止線從筆端滑出,可以剪下一小段圓珠筆
芯塑料管,套在筆尖上.

陳東
用彩色粉筆制蠟筆

有一次停電,我點燃一支紅蠟燭,在燭光下做作業.不小心把蠟燭碰倒
了,蠟油灑在桌子上,我隨手拿起一截粉筆,像用粉筆吸墨水那樣,去蘸掉
倒在桌上的蠟油.
第二天,我無意中用這截蘸了紅蠟油的粉筆頭在紙上一畫,哎,顏色鮮
艷極了,比紅蠟筆還好用.我想:是不是可以用粉筆浸上蠟油做蠟筆呢 我
把蠟燭放在鐵碗里煮化,把粉筆放在蠟油里浸泡一下.晾涼後一試,果然很
好.可是蠟油只浸透了粉筆的表面.怎麼辦呢 乾脆,我把粉筆放在60多度
的蠟油中用小火煮,直到粉筆不再冒氣泡為止,蠟果然浸透了.
粉蠟筆非常好用,和一般蠟筆比較,它具有色彩鮮艷,塗層均勻,不易
折斷,造價低廉,製作方便等優點.

張文魁
墨水輸送管

從大瓶往小瓶里倒墨水,要做到一滴不漏,該怎麼辦呢
取一個與大瓶瓶口直徑一樣大的木塞(或橡皮塞).在塞子上鑽兩個孔,
分別插上兩根細塑料管(其他的細管子也行),其中一根管子短一些,一端
高於液面,一端作吹氣用;另一根管子長一些,一端深深地插入墨水底部,
一端彎過來伸向小瓶瓶口,作為出水管.
這樣,只要向吹氣管吹氣,墨水便能經出水管輸送到小瓶子里去,一滴
也不會浪費.吹氣管最好比出水管粗一些,這樣既省力,出水又足.

趙來軍
自製小量杯和小漏斗

我們科技小組做實驗的時候,經常用到小量杯和小漏斗.要是我也有小
量杯小漏斗多好,在家裡也可以做小實驗了.
有一天,我看到一個帶刻度的塑料葯瓶,啊,它的上部多像倒扣著的小
漏斗!
我用小刀把瓶子割開,哈哈,下半段正好是一個小量杯.
我又找來一個軟木塞,中間開一個眼,插上一段硬塑料管,把軟木塞裝
在瓶口上,小漏斗就更好用了.

陳曉武
方形漏斗

漏斗的下端一般都是圓形的.用這種漏斗往瓶子里灌水或其他液體,常
常要提起漏斗,使漏斗與瓶口之間有一個空隙.否則,就會"噗噗"地直冒
氣泡,液體流得很慢,甚至流不下去.
如果把漏斗下端改成方形(如圖),往瓶里灌液體的時候,瓶里的氣體
會沿著瓶口的空隙跑出來,不必再提漏鬥了.

方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