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工具五金 » 腔鏡清洗工具浸泡時間是多少
擴展閱讀
產品溢價多少是違法的 2025-04-24 13:42:23

腔鏡清洗工具浸泡時間是多少

發布時間: 2022-04-18 21:06:03

『壹』 手術室器械的正確清洗方法與消毒流程是什麼

手術器械的清洗流程

(一)一般手術器械的處理

一般手術器械是指非感染的手術器械,如甲狀腺、疝氣、椎間盤等手術器械。

處理方法:將術後器械的流動水下去除血污→酶浸泡2min以上(或+超聲波震盪)→流動水徹底沖洗→分類烘乾(精細、尖銳的器械要分開)→檢查→上油→包裝或分類存放於器械櫃內。

(二)一般感染手術器械的處理

一般感染手術器械是指切開腔道(如胃、腸、胰、闌尾等)、腫瘤根治、朧腫切開、結核病灶清除以及為感染梅毒、艾滋病、病毒性肝炎患者實施手術的器械。

處理方法:將術後器械浸泡於含氯消毒液中30min→流動水刷洗干凈→分類烘乾→檢查→上油→分類保存於器械櫃中。

(三)特殊感染手術器械的處理

特殊感染手術器械是指氣性壞疽、炭疽、破傷風手術器械。

處理方法:將術後器械浸泡於含氯消毒液中30min→初步沖洗→包裝→高壓滅菌→於流動水用毛刷徹底刷洗→分類烘乾→檢查→上油→包裝→再次高壓消毒後保存無菌器

械櫃中備用。

(四)內鏡手術器械的處理

處理方法:卸下可移動的內鏡部件、光學導線的連接配件、通道閥等→張開鉗夾部位,以流動水沖洗衣面血跡、小刷輕輕刷洗→高壓水槍沖洗關節部位、內腔通道,去除隱藏血跡或有機物→浸泡於酶劑(腔鏡專用清洗劑)的稀釋液中2min,充分去除有機物→流動水再次沖洗→擦乾→高壓氧氣或壓縮空氣吹乾各部件水分→專用潤滑劑直接噴於器械表面、軸節、內腔、彈簧部位,再用鏡頭紙擦去表面油跡→保存於專用儀器櫃中。若為HBsAg陽性者,術後器械應先浸泡於0.33%戊二醛稀釋液(2%戊二醛1份,加水5份)15min,然後再按上法清洗。

手術器械、內鏡、一般診療用品的消毒滅菌要求

(一)凡進入人體組織或無菌器官的手術器具及物品全部採用高壓滅菌或經外科切口進入無菌室的內鏡及其附件,如腹腔鏡,關節鏡,腦室鏡,膀胱鏡,宮腔鏡等用前應達到滅菌水平。

(二)接觸未破損皮膚的一般診療用品如血壓計,聽診器可在清潔的基礎上用乙醇擦拭消毒,血壓計袖帶若被血液,體液污染應在清潔的基礎上用含500mg/L有效氯消毒浸泡30分鍾後再清洗干凈。

(三)接觸未破損粘膜的器具如擴陰器、開口器、舌鉗、壓舌板、體溫表等,用後先清潔去污、消毒、擦乾,耐高溫的器具如擴陰器,開口器,壓舌板採用高溫滅菌,體溫表在清潔的基礎上用含氯消毒劑浸泡消毒30分鍾後,清水沖凈擦乾備用。

(四)通過管道間接與淺表體腔粘膜接觸的器具如氧氣濕化瓶、呼吸機、麻醉用器具,霧化器、胃腸減壓器、吸引器、引流瓶等可在清潔的基礎上耐高溫的可用高壓滅菌,不耐高溫的可清潔後用500mg/L含氯制劑浸泡30分鍾,用清水沖凈晾乾備用,嚴格要求一用一消毒,濕化液應用無菌水,如連續使用可每天更換濕化液,並每周更換消毒所用器具。

(五)凡進入人體自然通道與管腔粘膜接觸的內鏡及其附件,如喉鏡、氣管鏡、支氣管鏡、胃鏡、乙狀結腸鏡、直腸鏡等,可用過氧乙酸,戊二醛、萬福金安等高效消毒劑。

(六)進入破損粘膜的內鏡附件也應達到滅菌水平,如活檢鉗、高頻電刀。

(七)口腔器材按照其危害程度進行不同的處理,外科器械及其它穿破口腔軟組織或骨組織的器械,不穿破口腔軟組織但與軟組織有接觸的器械必須滅菌,口腔檢查器械如鑷子、壓舌板、口鏡、探針、彎盤等,可採用一次性用品。

(八)各種醫療器械送到設備科修理時,需用含氯制劑消毒處理後方可修理,工作人員應在維修完後嚴格手消毒。

『貳』 需要來菌的內鏡採用2%鹼性戊二醛滅菌室,浸泡時間為多少

按《內鏡清洗消毒技術操作規范》要求進行。需要消毒的內鏡採用2%鹼性戊二醛滅菌時,浸泡時間為:(一)胃鏡、腸鏡、十二指腸鏡浸泡不少於10分鍾; (二)支氣管鏡浸泡不少於20分鍾; (三)結核桿菌、其他分枝桿菌等特殊感染患者使用後的內鏡浸泡不少於45分鍾。 需 要滅菌的內鏡採用2%鹼性戊二醛時,必須浸泡10小時。 當日不再繼續使用的胃鏡、腸鏡、十二指腸鏡、支氣管鏡等需要消毒的內鏡採用2%鹼性戊二醛消毒時,應當延長消毒時間至30分鍾。

『叄』 內鏡清洗消毒技術操作規范的第一章

內鏡的清洗消毒應當與內鏡的診療工作分開進行,分設單獨的清洗消毒室和內鏡診療室,清洗消毒室應當保證通風良好。
內鏡診療室應當設有診療床、吸引器、治療車等基本設施。 根據工作需要,按照以下要求配備相應內鏡及清洗消毒設備:
一、內鏡及附件:其數量應當與醫院規模和接診病人數相適應,以保證所用器械在使用前能達到相應的消毒、滅菌合格的要求,保障病人安全。
二、基本清洗消毒設備:包括專用流動水清洗消毒槽(四槽或五槽)、負壓吸引器、超聲清洗器、高壓水槍、乾燥設備、計時器、通風設施,與所採用的消毒、滅菌方法相適應的必備的消毒、滅菌器械,50 毫升注射器、各種刷子、紗布、棉棒等消耗品。
三、清洗消毒劑:多酶洗液、適用於內鏡的消毒劑、75%乙醇。 內鏡及附件的清洗、消毒或者滅菌必須遵照以下原則:
一、凡進入人體無菌組織、器官或者經外科切口進入人體無菌腔室的內鏡及附件,如腹腔鏡、關節鏡、腦室鏡、膀胱鏡、宮腔鏡等,必須滅菌。
二、凡穿破粘膜的內鏡附件,如活檢鉗、高頻電刀等,必須滅菌。
三、凡進入人體消化道、呼吸道等與粘膜接觸的內鏡,如喉鏡、氣管鏡、支氣管鏡、胃鏡、腸鏡、乙狀結腸鏡、直腸鏡等,應當按照《消毒技術規范》的要求進行高水平消毒。
四、內鏡及附件用後應當立即清洗、消毒或者滅菌。
五、醫療機構使用的消毒劑、消毒器械或者其它消毒設備,必須符合《消毒管理辦法》的規定。
六、內鏡及附件的清洗、消毒或者滅菌時間應當使用計時器控制。
七、禁止使用非流動水對內鏡進行清洗。 軟式內鏡使用後應當立即用濕紗布擦去外表面污物,並反復送氣與送水至少10秒鍾,取下內鏡並裝好防水蓋,置合適的容器中送清洗消毒室。
清洗步驟、方法及要點包括:
一、水洗
(一)將內鏡放入清洗槽內:
1、在流動水下徹底沖洗,用紗布反復擦洗鏡身,同時將操作部清洗干凈;
2、取下活檢入口閥門、吸引器按鈕和送氣送水按鈕,用清潔毛刷徹底刷洗活檢孔道和導光軟管的吸引器管道,刷洗時必須兩頭見刷頭,並洗凈刷頭上的污物;
3、安裝全管道灌流器、管道插塞、防水帽和吸引器,用吸引器反復抽吸活檢孔道;
4、全管道灌流器接50毫升注射器,吸清水注入送氣送水管道;
5、用吸引器吸幹活檢孔道的水分並擦乾鏡身。
(二)將取下的吸引器按鈕、送水送氣按鈕和活檢入口閥用清水沖洗干凈並擦乾。
(三)內鏡附件如活檢鉗、細胞刷、切開刀、導絲、碎石器、網籃、造影導管、異物鉗等使用後,先放入清水中,用小刷刷洗鉗瓣內面和關節處,清洗後並擦乾。
(四)清洗紗布應當採用一次性使用的方式,清洗刷應當一用一消毒。
二、酶洗
(一)多酶洗液的配置和浸泡時間按照產品說明書。
(二)將擦乾後的內鏡置於酶洗槽中,用注射器抽吸多酶洗液100毫升,沖洗送氣送水管道,用吸引器將含酶洗液吸入活檢孔道,操作部用多酶洗液擦拭。
(三)擦乾後的附件、各類按鈕和閥門用多酶洗液浸泡,附件還需在超聲清洗器內清洗5~10分鍾。
(四)多酶洗液應當每清洗1條內鏡後更換。
三、清洗
(一)多酶洗液浸泡後的內鏡,用水槍或者注射器徹底沖洗各管道,以去除管道內的多酶洗液及松脫的污物,同時沖洗內鏡的外表面。
(二)用50毫升的注射器向各管道沖氣,排出管道內的水分,以免稀釋消毒劑。 採用2%鹼性戊二醛浸泡消毒或者滅菌時,應當將清洗擦乾後的內鏡置於消毒槽並全部浸沒消毒液中,各孔道用注射器灌滿消毒液。
非全浸式內鏡的操作部,必須用清水擦拭後再用75%乙醇擦拭消毒。 需要消毒的內鏡採用2%鹼性戊二醛滅菌時,浸泡時間為:
(一)胃鏡、腸鏡、十二指腸鏡浸泡不少於10分鍾;
(二)支氣管鏡浸泡不少於20分鍾;
(三)結核桿菌、其他分枝桿菌等特殊感染患者使用後的內鏡浸泡不少於45分鍾。 採用其它消毒劑、自動清洗消毒器械或者其他消毒器械時,必須符合本規范第十二條第五款的規定,並嚴格按照使用說明進行操作。
在使用器械進行清洗消毒之前,必須先按照第十五條的規定對內鏡進行清洗。 軟式內鏡消毒後,應當按照以下方法、步驟進行沖洗和乾燥:
一、內鏡從消毒槽取出前,清洗消毒人員應當更換手套,用注射器向各管腔注入空氣,以去除消毒液。
二、將內鏡置入沖洗槽,流動水下用紗布清洗內鏡的外表面,反復抽吸清水沖洗各孔道。
三、用紗布擦乾內鏡外表面,將各孔道的水分抽吸干凈。取下清洗時的各種專用管道和按鈕,換上診療用的各種附件,方可用於下一病人的診療。
四、支氣管鏡經上述操作後,還需用75%的乙醇或者潔凈壓縮空氣等方法進行乾燥。 內鏡附件的消毒與滅菌方法及要點包括:
一、活檢鉗、細胞刷、切開刀、導絲、碎石器、網籃、造影導管、異物鉗等內鏡附件必須一用一滅菌。首選方法是壓力蒸汽滅菌,也可用環氧乙烷、2%鹼性戊二醛浸泡10小時滅菌,或者選用符合本規范第十二條第五款規定的適用於內鏡消毒的消毒劑、消毒器械進行滅菌,具體操作方法遵照使用說明。
二、彎盤、敷料缸等應當採用壓力蒸汽滅菌;非一次性使用的口圈可採用高水平化學消毒劑消毒,如用有效氯含量為500mg/L的含氯消毒劑或者2000 mg/L的過氧乙酸浸泡消毒30分鍾。消毒後,用水徹底沖凈殘留消毒液,乾燥備用;注水瓶及連接管採用高水平以上無腐蝕性化學消毒劑浸泡消毒,消毒後用無菌水徹底沖凈殘留消毒液,乾燥備用。注水瓶內的用水應為無菌水,每天更換。 條每日診療工作結束,用75%的乙醇對消毒後的內鏡各管道進行沖洗、乾燥,儲存於專用潔凈櫃或鏡房內。鏡體應懸掛,彎角固定鈕應置於自由位。
儲櫃內表面或者鏡房牆壁內表面應光滑、無縫隙、便於清潔,每周清潔消毒一次。 每日診療工作結束,必須對吸引瓶、吸引管、清洗槽、酶洗槽、沖洗槽進行清洗消毒,具體方法及要點包括:
一、吸引瓶、吸引管經清洗後,用有效氯含量為500mg/L的含氯消毒劑或者2000 mg/L的過氧乙酸浸泡消毒30分鍾,刷洗干凈,乾燥備用。
二、清洗槽、酶洗槽、沖洗槽經充分刷洗後,用有效氯含量為500mg/L的含氯消毒劑或者2000 mg/L過氧乙酸擦拭。
消毒槽在更換消毒劑時必須徹底刷洗。 每日診療工作開始前,必須對當日擬使用的消毒類內鏡進行再次消毒。如採用2%鹼性戊二醛浸泡,消毒時間不少於20分鍾,沖洗、乾燥後,方可用於病人診療。
第四章硬式內鏡的清洗消毒 硬式內鏡的清洗步驟、方法及要點包括:
一、使用後立即用流動水徹底清洗,除去血液、粘液等殘留物質,並擦乾。
二、將擦乾後的內鏡置於多酶洗液中浸泡,時間按使用說明。
三、徹底清洗內鏡各部件,管腔應當用高壓水槍徹底沖洗,可拆卸部分必須拆開清洗,並用超聲清洗器清洗5~10分鍾。
四、器械的軸節部、彎曲部、管腔內用軟毛刷徹底刷洗,刷洗時注意避免劃傷鏡面。 硬式內鏡的消毒或者滅菌方法及要點包括:
一、適於壓力蒸汽滅菌的內鏡或者內鏡部件應當採用壓力蒸汽滅菌,注意按內鏡說明書要求選擇溫度和時間。
二、環氧乙烷滅菌方法適於各種內鏡及附件的滅菌。
三、不能採用壓力蒸汽滅菌的內鏡及附件可以使用2%鹼性戊二醛浸泡10小時滅菌。
四、達到消毒要求的硬式內鏡,如喉鏡、陰道鏡等,可採用煮沸消毒20分鍾的方法。
五、用消毒液進行消毒、滅菌時,有軸節的器械應當充分打開軸節,帶管腔的器械腔內應充分注入消毒液。
六、採用其它消毒劑、消毒器械必須符合本規范第十二條第五款的規定,具體操作方法按使用說明。 採用化學消毒劑浸泡消毒的硬式內鏡,消毒後應當用流動水沖洗干凈,再用無菌紗布擦乾。
採用化學消毒劑浸泡滅菌的硬式內鏡,滅菌後應當用無菌水徹底沖洗,再用無菌紗布擦乾。 滅菌後的內鏡及附件應當按照無菌物品儲存要求進行儲存。
第五章內鏡消毒滅菌效果的監測 消毒劑濃度必須每日定時監測並做好記錄,保證消毒效果。
消毒劑使用的時間不得超過產品說明書規定的使用期限。 消毒後的內鏡應當每季度進行生物學監測並做好監測記錄。
滅菌後的內鏡應當每月進行生物學監測並做好監測記錄。
消毒後的內鏡合格標准為:細菌總數<20cfu/件,不能檢出致病菌;滅菌後內鏡合格標准為:無菌檢測合格。 內鏡的消毒效果監測採用以下方法:
(一) 采樣方法:監測采樣部位為內鏡的內腔面。用無菌注射器抽取10ml含相應中和劑的緩沖液,從待檢內鏡活檢口注入,用15ml無菌試管從活檢出口收集,及時送檢,2小時內檢測。
(二)菌落計數:將送檢液用旋渦器充分震盪,取0.5ml, 加入2隻直徑90mm無菌平皿,每個平皿分別加入已經熔化的45℃-48℃營養瓊脂15ml-18ml,邊傾注邊搖勻,待瓊脂凝固,於35℃培養48小時後計數。
結果判斷:菌落數/鏡=2個平皿菌落數平均值×20。
(三)致病菌檢測:將送檢液用旋渦器充分震盪,取0.2ml分別接種90mm血平皿、中國蘭平皿和SS平皿,均勻塗布,35℃培養48小時,觀察有無致病菌生長。

『肆』 內鏡清洗消毒技術操作規范

內鏡清洗消毒技術操作規范:

生部關於印發《內鏡清洗消毒技術操作規范(2004年版)》的通知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衛生廳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衛生局:

為進一步加強醫療機構內鏡清洗消毒工作,保障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我部組織有關專家,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制定了《內鏡清洗消毒技術操作規范(2004年版)》(以下簡稱《規范》),現印發給你們,請遵照執行。為保證《規范》順利實施,提出以下要求:

一、各級各類醫療機構必須高度重視內鏡消毒工作,將內鏡消毒質量納入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管理。本《規范》實施前,開展內鏡診療業務的醫療機構必須按照《規范》的要求進行自查和整改工作。

建立健全並落實有關內鏡消毒的各項規章制度,切實保證消毒質量,嚴格預防和控制因內鏡消毒問題導致的醫院感染。

二、加強《規范》的學習和培訓工作。開展內鏡診療工作的醫療機構,必須認真組織學習和全面貫徹本《規范》,有關的醫院感染管理人員、從事內鏡診療和內鏡清洗消毒工作的醫務人員應當接受相應培訓,正確掌握內鏡的清洗和消毒滅菌技術。

三、各級衛生行政部門要加強對醫療機構內鏡消毒工作的監督管理,未達到本《規范》要求的醫療機構,不得開展相應的內鏡診療業務。

內鏡清洗消毒技術操作規范(2004年版)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規范醫療機構內鏡清洗消毒工作,保障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制定本規范。

第二條本規范適用於開展內鏡診療工作的醫療機構。

第三條開展內鏡診療工作的醫療機構,應當將內鏡的清洗消毒工作納入醫療質量管理,加強監測和監督。

第四條各級地方衛生行政部門負責轄區內醫療機構內鏡清洗消毒工作的監督管理。

第二章、基本要求

第五條開展內鏡診療工作的醫療機構應當制定和完善內鏡室管理的各項規章制度,並認真落實。

第六條從事內鏡診療和內鏡清洗消毒工作的醫務人員,應當具備內鏡清洗消毒方面的知識,接受相關的醫院感染管理知識培訓,嚴格遵守有關規章制度。

第七條內鏡的清洗消毒應當與內鏡的診療工作分開進行,分設單獨的清洗消毒室和內鏡診療室,清洗消毒室應當保證通風良好。內鏡診療室應當設有診療床、吸引器、治療車等基本設施。

第八條不同部位內鏡的診療工作應當分室進行;上消化道、下消化道內鏡的診療工作不能分室進行的,應當分時間段進行;不同部位內鏡的清洗消毒工作的設備應當分開。

第九條滅菌內鏡的診療應當在達到手術標準的區域內進行,並按照手術區域的要求進行管理。

第十條工作人員清洗消毒內鏡時,應當穿戴必要的防護用品,包括工作服、防滲透圍裙、口罩、帽子、手套等。

第十一條根據工作需要,按照以下要求配備相應內鏡及清洗消毒設備:

一、內鏡及附件:其數量應當與醫院規模和接診病人數相適應,以保證所用器械在使用前能達到相應的消毒、滅菌合格的要求,保障病人安全。

二、基本清洗消毒設備:包括專用流動水清洗消毒槽(四槽或五槽)、負壓吸引器、超聲清洗器、高壓水槍、乾燥設備、計時器、通風設施,與所採用的消毒、滅菌方法相適應的必備的消毒、滅菌器械,50 毫升注射器、各種刷子、紗布、棉棒等消耗品。

三、清洗消毒劑:多酶洗液、適用於內鏡的消毒劑、75%乙醇。

第十二條內鏡及附件的清洗、消毒或者滅菌必須遵照以下原則:

一、凡進入人體無菌組織、器官或者經外科切口進入人體無菌腔室的內鏡及附件,如腹腔鏡、關節鏡、腦室鏡、膀胱鏡、宮腔鏡等,必須滅菌。

二、凡穿破粘膜的內鏡附件,如活檢鉗、高頻電刀等,必須滅菌。

三、凡進入人體消化道、呼吸道等與粘膜接觸的內鏡,如喉鏡、氣管鏡、支氣管鏡、胃鏡、腸鏡、乙狀結腸鏡、直腸鏡等,應當按照《消毒技術規范》的要求進行高水平消毒。

四、內鏡及附件用後應當立即清洗、消毒或者滅菌。

五、醫療機構使用的消毒劑、消毒器械或者其它消毒設備,必須符合《消毒管理辦法》的規定。

六、內鏡及附件的清洗、消毒或者滅菌時間應當使用計時器控制。

七、禁止使用非流動水對內鏡進行清洗。

第十三條內鏡室應當做好內鏡清洗消毒的登記工作,登記內容應當包括,就診病人姓名、使用內鏡的編號、清洗時間、消毒時間以及操作人員姓名等事項。

第十四條醫院感染管理部門應當按照本規范,負責對本機構內鏡使用和清洗消毒質量的監督管理。

第三章軟式內鏡的清洗與消毒

第十五條軟式內鏡使用後應當立即用濕紗布擦去外表面污物,並反復送氣與送水至少10秒鍾,取下內鏡並裝好防水蓋,置合適的容器中送清洗消毒室。

清洗步驟、方法及要點包括:

一、水洗

(一)將內鏡放入清洗槽內:

1、在流動水下徹底沖洗,用紗布反復擦洗鏡身,同時將操作部清洗干凈;

2、取下活檢入口閥門、吸引器按鈕和送氣送水按鈕,用清潔毛刷徹底刷洗活檢孔道和導光軟管的吸引器管道,刷洗時必須兩頭見刷頭,並洗凈刷頭上的污物;

3、安裝全管道灌流器、管道插塞、防水帽和吸引器,用吸引器反復抽吸活檢孔道;

4、全管道灌流器接50毫升注射器,吸清水注入送氣送水管道;

5、用吸引器吸幹活檢孔道的水分並擦乾鏡身。

(二)將取下的吸引器按鈕、送水送氣按鈕和活檢入口閥用清水沖洗干凈並擦乾。

(三)內鏡附件如活檢鉗、細胞刷、切開刀、導絲、碎石器、網籃、造影導管、異物鉗等使用後,先放入清水中,用小刷刷洗鉗瓣內面和關節處,清洗後並擦乾。

(四)清洗紗布應當採用一次性使用的方式,清洗刷應當一用一消毒。

二、酶洗

(一)多酶洗液的配置和浸泡時間按照產品說明書。

(二)將擦乾後的內鏡置於酶洗槽中,用注射器抽吸多酶洗液100毫升,沖洗送氣送水管道,用吸引器將含酶洗液吸入活檢孔道,操作部用多酶洗液擦拭。

(三)擦乾後的附件、各類按鈕和閥門用多酶洗液浸泡,附件還需在超聲清洗器內清洗5~10分鍾。

(四)多酶洗液應當每清洗1條內鏡後更換。

三、清洗

(一)多酶洗液浸泡後的內鏡,用水槍或者注射器徹底沖洗各管道,以去除管道內的多酶洗液及松脫的污物,同時沖洗內鏡的外表面。

(二)用50毫升的注射器向各管道沖氣,排出管道內的水分,以免稀釋消毒劑。

第十六條軟式內鏡採用化學消毒劑進行消毒或者滅菌時,應當按照使用說明進行,並進行化學監測和生物學監測。

第十七條採用2%鹼性戊二醛浸泡消毒或者滅菌時,應當將清洗擦乾後的內鏡置於消毒槽並全部浸沒消毒液中,各孔道用注射器灌滿消毒液。非全浸式內鏡的操作部,必須用清水擦拭後再用75%乙醇擦拭消毒。

第十八條需要消毒的內鏡採用2%鹼性戊二醛滅菌時,浸泡時間為:

(一)胃鏡、腸鏡、十二指腸鏡浸泡不少於10分鍾;

(二)支氣管鏡浸泡不少於20分鍾;

(三)結核桿菌、其他分枝桿菌等特殊感染患者使用後的內鏡浸泡不少於45分鍾。

第十九條需要滅菌的內鏡採用2%鹼性戊二醛滅菌時,必須浸泡10小時。

第二十條當日不再繼續使用的胃鏡、腸鏡、十二指腸鏡、支氣管鏡等需要消毒的內鏡採用2%鹼性戊二醛消毒時,應當延長消毒時間至30分鍾。

第二十一條採用其它消毒劑、自動清洗消毒器械或者其他消毒器械時,必須符合本規范第十二條第五款的規定,並嚴格按照使用說明進行操作。

在使用器械進行清洗消毒之前,必須先按照第十五條的規定對內鏡進行清洗。

第二十二條軟式內鏡消毒後,應當按照以下方法、步驟進行沖洗和乾燥:

一、內鏡從消毒槽取出前,清洗消毒人員應當更換手套,用注射器向各管腔注入空氣,以去除消毒液。

二、將內鏡置入沖洗槽,流動水下用紗布清洗內鏡的外表面,反復抽吸清水沖洗各孔道。

三、用紗布擦乾內鏡外表面,將各孔道的水分抽吸干凈。取下清洗時的各種專用管道和按鈕,換上診療用的各種附件,方可用於下一病人的診療。

四、支氣管鏡經上述操作後,還需用75%的乙醇或者潔凈壓縮空氣等方法進行乾燥。

第二十三條採用化學消毒劑浸泡滅菌的內鏡,使用前必須用無菌水徹底沖洗,去除殘留消毒劑。

第二十四條內鏡附件的消毒與滅菌方法及要點包括:

一、活檢鉗、細胞刷、切開刀、導絲、碎石器、網籃、造影導管、異物鉗等內鏡附件必須一用一滅菌。首選方法是壓力蒸汽滅菌,也可用環氧乙烷、2%鹼性戊二醛浸泡10小時滅菌,或者選用符合本規范第十二條第五款規定的適用於內鏡消毒的消毒劑、消毒器械進行滅菌,具體操作方法遵照使用說明。

二、彎盤、敷料缸等應當採用壓力蒸汽滅菌;非一次性使用的口圈可採用高水平化學消毒劑消毒,如用有效氯含量為500mg/L的含氯消毒劑或者2000 mg/L的過氧乙酸浸泡消毒30分鍾。消毒後,用水徹底沖凈殘留消毒液,乾燥備用;注水瓶及連接管採用高水平以上無腐蝕性化學消毒劑浸泡消毒,消毒後用無菌水徹底沖凈殘留消毒液,乾燥備用。注水瓶內的用水應為無菌水,每天更換。

第二十五條滅菌後的附件應當按無菌物品儲存要求進行儲存。

第二十六條每日診療工作結束,用75%的乙醇對消毒後的內鏡各管道進行沖洗、乾燥,儲存於專用潔凈櫃或鏡房內。鏡體應懸掛,彎角固定鈕應置於自由位。儲櫃內表面或者鏡房牆壁內表面應光滑、無縫隙、便於清潔,每周清潔消毒一次。

第二十七條每日診療工作結束,必須對吸引瓶、吸引管、清洗槽、酶洗槽、沖洗槽進行清洗消毒,具體方法及要點包括:

一、吸引瓶、吸引管經清洗後,用有效氯含量為500mg/L的含氯消毒劑或者2000 mg/L的過氧乙酸浸泡消毒30分鍾,刷洗干凈,乾燥備用。

二、清洗槽、酶洗槽、沖洗槽經充分刷洗後,用有效氯含量為500mg/L的含氯消毒劑或者2000 mg/L過氧乙酸擦拭。消毒槽在更換消毒劑時必須徹底刷洗。

第二十八條每日診療工作開始前,必須對當日擬使用的消毒類內鏡進行再次消毒。如採用2%鹼性戊二醛浸泡,消毒時間不少於20分鍾,沖洗、乾燥後,方可用於病人診療。

第四章硬式內鏡的清洗消毒

第二十九條硬式內鏡的清洗步驟、方法及要點包括:

一、使用後立即用流動水徹底清洗,除去血液、粘液等殘留物質,並擦乾。

二、將擦乾後的內鏡置於多酶洗液中浸泡,時間按使用說明。

三、徹底清洗內鏡各部件,管腔應當用高壓水槍徹底沖洗,可拆卸部分必須拆開清洗,並用超聲清洗器清洗5~10分鍾。

四、器械的軸節部、彎曲部、管腔內用軟毛刷徹底刷洗,刷洗時注意避免劃傷鏡面。

第三十條硬式內鏡的消毒或者滅菌方法及要點包括:

一、適於壓力蒸汽滅菌的內鏡或者內鏡部件應當採用壓力蒸汽滅菌,注意按內鏡說明書要求選擇溫度和時間。

二、環氧乙烷滅菌方法適於各種內鏡及附件的滅菌。

三、不能採用壓力蒸汽滅菌的內鏡及附件可以使用2%鹼性戊二醛浸泡10小時滅菌。

四、達到消毒要求的硬式內鏡,如喉鏡、陰道鏡等,可採用煮沸消毒20分鍾的方法。

五、用消毒液進行消毒、滅菌時,有軸節的器械應當充分打開軸節,帶管腔的器械腔內應充分注入消毒液。

六、採用其它消毒劑、消毒器械必須符合本規范第十二條第五款的規定,具體操作方法按使用說明。

第三十一條採用化學消毒劑浸泡消毒的硬式內鏡,消毒後應當用流動水沖洗干凈,再用無菌紗布擦乾。

採用化學消毒劑浸泡滅菌的硬式內鏡,滅菌後應當用無菌水徹底沖洗,再用無菌紗布擦乾。

第三十二條滅菌後的內鏡及附件應當按照無菌物品儲存要求進行儲存。

第五章內鏡消毒滅菌效果的監測

第三十三條消毒劑濃度必須每日定時監測並做好記錄,保證消毒效果。

消毒劑使用的時間不得超過產品說明書規定的使用期限。

第三十四條消毒後的內鏡應當每季度進行生物學監測並做好監測記錄。

滅菌後的內鏡應當每月進行生物學監測並做好監測記錄。

消毒後的內鏡合格標准為:細菌總數<20cfu/件,不能檢出致病菌;滅菌後內鏡合格標准為:無菌檢測合格。

第三十五條內鏡的消毒效果監測採用以下方法:

(一) 采樣方法:監測采樣部位為內鏡的內腔面。用無菌注射器抽取10ml含相應中和劑的緩沖液,從待檢內鏡活檢口注入,用15ml無菌試管從活檢出口收集,及時送檢,2小時內檢測。

(二)菌落計數:將送檢液用旋渦器充分震盪,取0.5ml, 加入2隻直徑90mm無菌平皿,每個平皿分別加入已經熔化的45℃-48℃營養瓊脂15ml-18ml,邊傾注邊搖勻,待瓊脂凝固,於35℃培養48小時後計數。

結果判斷:菌落數/鏡=2個平皿菌落數平均值×20。

(三)致病菌檢測:將送檢液用旋渦器充分震盪,取0.2ml分別接種90mm血平皿、中國蘭平皿和SS平皿,均勻塗布,35℃培養48小時,觀察有無致病菌生長。

第六章附件

第三十六條醫療機構設有內鏡診療中心的,其建築面積應當與醫療機構的規模和功能相匹配,設立病人候診室(區)、診療室、清洗消毒室、內鏡貯藏室等。

診療室內的每個診療單位應當包括:診療床1張、主機(含顯示器)、吸引器、治療車等,每個診療單位的凈使用面積不得少於20平方米。

第三十七條本規范自2004年6月1日起施行。

原《醫院感染管理規范(試行)》第六章第十一節「內鏡室的醫院感染管理」同時廢止,其它與本規范不一致的規定以本規范為准。

『伍』 腔鏡器械的清洗與保養

腔鏡器械清洗流程

1、 著裝要求

防滲透工作外衣(或防水圍裙)、 口罩、帽子、護目鏡、手套等工作人員操作時穿戴整齊注意保護。

2、 清洗流程

⑴沖洗將器械軸節完全拆卸後置於流動水下用軟毛刷徹底刷洗用水槍沖洗管腔去除血漬污漬。

⑵酶洗將器械放入1:200多酶洗液中浸泡2-5分鍾。

⑶漂洗再次用流動水刷洗器械。

⑷除銹將器械放入1:7的除銹劑中浸泡15-20分鍾。

⑸再次漂洗用注射用水沖洗器械。

⑹潤滑將器械放入1:15的潤滑液中浸泡30秒。

⑺乾燥用干紗布擦乾器械並用高壓氣槍吹乾管腔內水分。

⑻打包正確安裝器械檢查性能完好重點是鏡頭、數目精準、套好保護帽用無紡布單層雙包 內置低溫指示卡外貼低溫指示膠帶低溫消毒備用。

『陸』 宮腔鏡器械需要清洗槽嗎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摘要】 目的 為了減少醫院感染率,使腹腔鏡手術器械能更好地用於臨床手術中。方法 使廣大護理工作人員掌握手術器械的清洗、滅菌和保養的方法。結果 延長了腹腔鏡器械的使用壽命及減少了術中的感染率。結論 目前在我國腹腔鏡的使用中,掌握了其清洗、滅菌和保養的方法,有利於減少術後感染的發生。
【關鍵詞】 腹腔鏡器械;清洗;滅菌;保養

自1987年Dubist等第一例腹腔鏡膽囊切除成功後,由於腹腔鏡手術具有手術打擊小、術後疼痛輕、恢復快、切口微小、癒合疤痕小、美觀等優越性,腹腔鏡手術逐漸廣泛應用。在成人應用於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婦產科的宮外孕及繼發不育的探查術式。我院自2000年5月開始應用腹腔鏡,現已治療膽囊息肉682例,膽囊結石1 068例,治療婦產科宮外孕360例,繼發不孕642例,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近年來腹腔鏡也應用於小兒手術中,如腹腔鏡闌尾切除術。胃食管反流的胃底折疊術,卵巢囊腫切除術,先天性肥厚性幽門狹窄的幽門環肌切開術,腹股溝斜疝的疝囊結扎術,腎切除術,腹股溝部不能觸及的隱睾腹腔鏡探查術及在先天性巨結腸中的應用也逐漸開展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腹腔鏡手術通過熒光屏觀察視野廣、清晰,屬微創外科,其器械精密度高且價格昂貴[1]。掌握正確的清洗、滅菌及保養的方法,不僅能確保手術中器械良好,有效的工作狀態,而且能延長器械的使用壽命,保證滅菌效果,減少手術感染的發生。

1 器械的清洗

1.1 腹腔鏡器械用後應根據其性能、結構及生產廠家要求分別採用不同的方法清洗 為獲得清洗最佳效果,從清洗劑、清洗工具到清洗的方法均有特殊要求。清洗劑的選擇,首選是3M公司安必潔清洗液,它能迅速分解所有人體分泌物,對蛋白質、糖類、脂肪及碳水化合物充分有效。獨特的多酶技術達到快速、高效的清洗效果,此類產品的另外一個特點是可以節省費用和時間,僅用1∶100~1∶200稀釋液浸泡器械2~10 min即可以達到專業清洗效果,自動清洗機稀釋比例可達1∶400到1∶500[2]。

1.2 清洗工具 高壓沖洗槍、軟毛刷、軟清潔布、脫脂棉球、擦鏡紙、高壓氣槍等。

1.3 清洗方法 常規腔鏡器械洗手護士在手術台上應及時擦凈手術器械上血跡,避免血跡黏附器械上形成血痂,造成術後清洗困難,損害器械。術畢將術中所有器械取出後放入流動水中徹底沖洗。器械可拆卸部分必須拆開清洗,器械的軸節部、彎曲部、鉗端齒槽處用軟毛刷徹底清洗,管腔用腔鏡專用的清洗槍反復沖洗。將清洗後的器械擦乾,放在自動超聲器械清洗機內,用1 ml原液按比例加水稀釋至200 ml的清洗液。器械的關節打開,小附件如小的螺帽、密封圈、彈簧等用紗布包好,放入配好清洗液的自動超聲清洗機內,清洗5~10 min,用吸水性強的清潔軟布擦乾水跡,管腔內的水珠用高壓沖洗槍、氣泵等吹乾。塗上潤滑劑,它能迅速的在器械表面形成穩定的保護層,使其清潔潤滑便於保管,延長器械的使用壽命,同時使器械操作起來手感更好。光學器械及導線、管道的清洗:用蘸有上述清潔液吸水性強的清潔軟濕布,擦去腹腔鏡及幾個連接導線上的血跡、污漬,然後擦乾;鏡面用濕的脫脂棉球沿一個方向擦拭乾凈後,以擦拭鏡紙擦乾;管道放入超聲清洗機10 min後取出,以高壓沖洗槍沖洗干凈,晾乾水跡,備用。

2 器械的滅菌

2.1 滅菌 腹腔鏡器械是直接穿過皮膚進入人體滅菌組織的器材,屬於高度危險性物品。除緊急情況外,所有器械均須滅菌後方可使用。所謂滅菌是指殺滅一切活的微生物,滅菌方法一般是指預先用物理方法,徹底消滅掉與手術區或傷口接觸的物品上所附帶的微生物,所用的滅菌方法有高壓蒸汽滅菌,普通手術器械、各種型號硅膠管、沖洗吸引管、非一次性使用的穿刺錐及標有Autoclave-334/273F的腹腔鏡器械均可採用高壓蒸汽滅菌[3]。

2.2 環氧乙烷氣體滅菌 不宜用高壓蒸汽滅菌的腹腔鏡、攝像頭、光源導線、電凝導線等首選此法滅菌。

2.3 戊二醛浸泡滅菌 浸泡滅菌時間為10 h,葯液宜每周更換一次,可用於腹腔鏡器械及管道的滅菌。對腹腔鏡的滅菌一般不採用此方法,因為雖然腹腔鏡防水密封性能好,但浸泡後鏡面介面處的液體不易擦凈,使用過程中會產生霧狀水蒸汽影響鏡面清晰度。

2.4 甲醛氣體熏蒸滅菌 其對工作人員損害嚴重,現基本上已不使用。

3 器械的保養

3.1 正確的保養是保證器械良好性能、延長器械使用壽命的關鍵 任何器械在任何情況下均需輕取輕放,不得投擲、磨擦、相互碰撞及同時一手拿多樣器械,保持軸節靈活、尖端合攏良好、銳利器械刃面鋒利。

3.2 注意鏡面的保護

3.3 導線的保護 導線清潔後存放時不可折疊,盤旋彎曲度應大於90°,以防止光纖折損,影響使用效果及縮短使用壽命。

3.4 對各類鉗子要經常檢查 活動關節,注意鉗端的閉合情況,關節處塗上專用潤滑劑。

3.5 銳利器械保存應套上橡皮保護套

1)穿刺錐、轉換器上的密封圈、橡皮帽,如有老化、裂口時應及時更換,以免造成術中漏氣而影響氣腹效果。

2)沖洗引管上有一閥門,應定期拆卸進行清潔、上油,以保持閥門的靈活性。

3)所有器械在使用、清洗、保養過程中,關節不應強扳,尖端不能碰及硬物,管狀器不能敲打,器械小部件不能丟失。

綜上所述,腹腔鏡器械應專人保養,對腹腔鏡儀器和手術器械的性能應該深刻了解,掌握器械的清洗滅菌和保養,以確保手術中保持有效的工作狀態,使其更加廣泛的應用於外科手術中。

『柒』 如何判斷腔鏡鏡頭清洗損壞

你好!清洗:1、按照衛生部消毒、滅菌技術規范的要求,使用後的腔鏡器械及其附件(可清洗的部件、手柄、套管等)立即用含溶酶的清洗劑浸泡2~3分鍾(溶酶的比例產品說明)。溶酶劑主要消化蛋白質、脂肪、消除管道中的凝集塊及附件中的有機磷片。達到快速,高效清洗的效果。2、器械經浸泡後取出用清水沖洗干凈,管腔用高壓沖洗槍反復沖洗,鉗端齒槽用軟毛刷刷凈血跡污漬後用軟布擦乾水,管腔內的水珠要吹乾或吸干,然後塗上潤滑劑。或者使用超聲清洗器清洗
消毒:根據腔鏡器械及其部件的性能不同,以及器械生產廠家提供的相關資料,分別選擇不同的滅菌方式。
1、高壓蒸汽滅菌:所有能高壓滅菌的腔鏡手術器械均應該使用高壓滅菌方法。
2、環氧乙烷:環氧乙烷殺菌力強,殺菌普廣,不損害物品,且穿透力強,不宜用高壓蒸汽滅菌的內鏡鏡頭 、攝像頭、光源導光束、電凝導線等均可用此法滅菌。
3、2%戊二醛浸泡:用於腔鏡器械的浸泡滅菌,需浸泡10小時。浸泡時器械的關節要打開,管腔要注滿浸泡液,使用前要用無菌水反復沖洗干凈殘留的葯液。
4、醫用滅菌器滅菌 祝你健康!

『捌』 腔鏡器械常見的問題有哪些,我該如何清洗和養護

外科器械分為普通手術器械、腔鏡器械兩大類,國內絕大多數醫院使用的腔鏡器械均為進口品牌,價格昂貴,其性能遠遠高出國產器械,但其使用壽命有限,損壞是必然,而原廠家在國內沒有售後維修點,一旦損壞,需要寄到國外進行處理,整個過程周期長且原廠維修價格昂貴,於是器械的及時保養以及在清洗使用過程中的注意事項尤顯重要。
1 消毒
1.1 腔鏡器械均可使用低溫消毒箱(環氧乙烷)消毒、萬福金按(2000mg/l)浸泡、等離子滅菌。
1.2 所有金屬器械均可高溫高壓滅菌法,(有塑料外套除外)。
1.3 二氧化碳管、光源線、沖洗管道及超聲刀線均可用等離子滅菌。
1.4 若採取浸泡消毒,浸泡時應將器械軸節打開,管腔應充滿消毒液,各種電源接頭勿沾上消毒液或水。
2 使用
2.1 使用前應仔細檢查器械的功能及螺絲有無松動,尤其是氣腹針的彈性、電凝分離鉗的方向轉動及有無電凝鏈接;腹腔鏡的清晰度及有無損壞、裂痕。
2.2 根據光源選擇合適的硬鏡,根據電刀選擇合適的電凝線。
2.3 器械及硬鏡應輕拿輕放。
2.4 光纖及攝像頭連接線不得打折,以免折斷光束或CCD連線,並監督醫院使用情況。
3 術後清洗和保養
3.1 清洗器械前做好個人防護。
3.2 清洗時應盡量拆卸器械,用流動水沖洗干凈。
3.3 請清洗後的器械用多酶洗液浸泡,用毛刷、50ml針管等將其刷洗干凈。
3.4 將用多酶洗液清洗過的器械用流動水徹底清洗,以去除管腔內的多酶洗液及污物。後用干紗布擦乾,管腔內用50ml針管注氣排空水分。
3.5 光纖等管道器械,用濕紗布擦拭後,以直經20-30cm盤成圈後放置,切勿打折。
3.6 器械清洗後檢查有無損壞,或缺螺絲等問題
3.7 如果暫時無需消毒使用,則可塗上石蠟油,放於固定器械櫃內保存。
4 保管保養
腔鏡器械須專人專管。
5 維修
正常使用下,器械有可能出現老化,變形,丟失螺絲等小配件的問題。例如,電凝鉤的絕緣層破裂漏電、持針鉗持針不穩、絕緣剪刀刃口不利、管鞘陶瓷頭損壞、鏡橋折斷、管鞘變形等等。專管護士一旦發現器械已不能正常工作,有可能會影響醫生的操作,則應及時更換完好的器械。而已損壞的器械,也應及時進行維修處理。以前因為必須返回原廠家才能夠進行維修處理,於是維修周期過長,維修費用過高的因素導致了醫院寧願棄舊購新的心理。而隨著我國腔鏡生產廠家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腔鏡器械不再需要出國維修,且維修成本大大降低。於是,昂貴的廢棄中的腔鏡器械不再是雞肋,選擇維修處理已被越來越多的人接受,大大降低了科室的成本。

『玖』 軟式內鏡清洗消毒步驟

軟式內鏡清洗消毒的流程可以總結如下:

清洗消毒流程:診療室的預處理清洗消毒室的側漏和手工清洗、漂洗儲存在內鏡與附件儲存庫(櫃),實際操作中一定要注意事前做好清洗人員的防護,穿戴專業的工作服、防水服、防護鏡、帽子、口罩、手套等。

軟式內鏡清洗消毒首先是要做好預處理,即使用過後及時在診療室中使用酶液紗布拭去粘在其表面的污物,然後反復進行送水、送氣操作10秒,沒有問題就將內鏡取下後蓋上防水帽,然後有工作人員運送到清洗消毒室。

其次是利用清洗室中的專用水池進行漏水測試,確保整體都沒有出現漏水的情況;再次就是使用配製好的多酶溶液清洗內鏡,將事前去掉閥門和按鈕的內鏡完全浸入到溶液中用布清洗多次,尤其是鏡身和操作部分,導光軟管的吸引器管道和活檢孔道使用消毒過的毛刷清理,並用灌流器將清洗溶液注入到管內進行內壁清洗,要注意在清洗內鏡時浸泡時間不低於2min且清洗一條內鏡後更換清洗用的多酶洗液。再次是對清洗過的內鏡進行漂洗,將內鏡的按鈕、附件及鏡身部分置於流水下漂洗去除多酶物質後用干紗布擦乾。

然後是將擦乾的內鏡及附件消毒,即將其置於消毒液中保證表面及內腔的所有部位都與消毒液接觸5min以上,消毒後還需要參照上述漂洗過程再操作一遍;最後是用75%醫用酒精沖洗內鏡的管道,用氣槍吹乾管道水分並用無菌紗布擦拭鏡身後安裝按鈕等附件,完成清洗消毒後的器具需放在乾燥的地方儲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