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伴隨性數據採集的作用中沒有哪一項
數據賦能:高校學生事務管理精準化的現實進路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普及和發展,信息化、數字化的趨勢也滲透到了教育領域的方方面面。在學生事務管理信息化進程中,高校可依託管理平台採集管理數據,在此基礎上開展動態分析,通過畫像定位個性特徵,發現共性問題;實施即時反饋,通過評價優化管理手段,改進管理內容,從而實現以數據賦能管理精準化。
1.技術支撐。數據是實現高校學生事務管理精準化的基本資源,產生於平台,來源於採集,應用於分析。在數據賦能學生事務管理的過程中,數據的數量和質量要求著平台建設、採集手段和分析技術不斷優化,而集成型管理平台、伴隨式採集手段和動態化分析技術是當前較為先進的工具,為精準化提供著強大的技術支撐。
第一,集成型管理平台。我國高校的信息化平台建設已有一定歷史,已涉及學生教育、管理、服務工作的多個領域,涵蓋學生學業注冊、圖書借閱、餐飲住宿等各個方面,但普遍存在「各自為政」的局面,對數據的收集和分析造成了一定困難。目前,不少高校開始嘗試「一站式」服務體系的建設,搭建系統集成、資源共享的一體化學生事務管理平台。這種集成型管理平台可以實現數據的互聯互通,涵蓋學生從入學到畢業的全過程,覆蓋思想、學習、工作、生活的全方位,既為學生完成各項學校事務提供了方便,又為學校進行事務的統計分析奠定了基礎。[2]
第二,伴隨式採集手段。2018年,教育部在《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中指出,「打破數據壁壘,實現一數一源和伴隨式數據採集」。[3]所謂伴隨式數據採集,採集的是動態的過程性數據,採集時對象無感知,數據的真實性和可靠性因而得到保證。高校中也不乏伴隨式的數據採集手段,如通過校園卡在餐廳用餐、借閱圖書、出入學校、看病等所產生的數據,形成了大學生的日常生活「軌跡」,而近年來,將伴隨式數據採集引入思想、學業、實踐等更加重要的方面成為大勢所趨,結果性、滯後性正在被過程性、即時性所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