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工具五金 » 古人劃船用什麼工具
擴展閱讀
乳酸菌產品有多少 2025-01-11 19:22:33
天海石油92號怎麼樣 2025-01-11 19:12:21

古人劃船用什麼工具

發布時間: 2024-10-12 10:05:01

1. 古人用什麼工具來劃船

.1、漂流的河段不同,可選擇的工具也不同。一般說,橡皮筏適用范圍最廣,也最普遍、最常用;小木船適用於河道較直、少彎道礁石的河段;竹排則適用於風平浪靜的河段。
2、橡皮筏的適應性非常強,即使遭遇落差較大的瀑布或是險峻的河谷,也幾乎總能化險為夷。因為橡皮材料柔韌性能好,又有充氣囊可以柔克剛,一般的礁石奈何不得,一般也不用遊客操心,漂流過程中自有舵工負責,舵工的主要任務就是把握好方向和平衡,遇到急流險灘和礁石時能妥善處理。橡皮筏上一般配有幾片供遊客操作的漿板,在平緩河段時,遊客可在舵工指導下過一把以槳劃水的癮。竹筏(或稱竹排)一般不宜在急流險灘中使用,容易被卡住或翻沉,但在風平浪靜時漂行,卻韻味十足。遊客手持竹篙,一邊深深淺淺地撐著,一邊觀賞河岸景觀,悠哉游哉。當然,這已經不是嚴格意義上的漂流了。小木船介於橡皮筏與竹筏之間,適應性比橡皮筏稍弱,其操作技術比橡皮筏要難一些,一般可坐8人漂流,在小三峽和神農溪的漂流中常可見到一種名叫"豌豆角"的小扁舟。乘坐橡皮筏或小木船都切忌站立或走動,必須注意保持船體平衡。
3、漂流是一種體能與膽量的挑戰,在你尋求刺激、享受快樂的同時,要注意安全,並掌握一些技巧。漂流過程中,由於全程跌水區及大落差區很多,不要攜帶怕沾水的東西,以避免掉落或損壞。戴眼鏡的朋友事先用皮筋繫上。必須全程穿著救生衣,防止不注意的時候翻艇。在漂流的過程中需注意沿途的箭頭及標語,可以幫助你提早警覺跌水區。在下急流時,要抓住艇身內側的扶手帶,坐在後面的人身子略向後傾,雙人保證艇身平衡並與河道平行,順流而下。當艇受卡時不能著急站起,應穩住艇身,找好落腳點後才能站起。

2. 中國古人如何劃船

在原始社會里,我們的祖先用過各種方法使船前進。有的折下樹枝,撐著河底、岸邊,這就是原始的籬。一籬點水千鈞力,能使大舟朝前移。籬直到現在還是撐船的工具。在長期實踐中,人們吸取手掌之「寬」和樹枝之「長」,終於創造了一件新的劃船工具——楫(短槳)。

人們在實踐中不斷深化認識,發現被指定用來操縱航向的舵槳,當它由原來的橫向放置變為縱向放置後,在左右擺動時就不再提槳出水面了,遂削木為擼。

櫓人頭是由槳又演變而來的,有了這一點,櫓就成了一個杠桿,只要在櫓手處施加不大的力,就可以搖動水下的櫓板。櫓手的上端系著一根櫓擔繩,繩的另一端拴在甲板上的一個鐵環上,它既可固定櫓板的下沉程度,又有助於揮動櫓板。

船槳劃船的原理

船槳劃船是人們從魚鰭身上得到的啟示,仔細研究了魚的生理構造,發現魚的胸鰭和腹鰭有杠桿原理的「應用」,因此,魚才可以一前一後地在水中劃動。弄明白這個問題後,人們便發明了能在水中劃動的槳。

槳只使用杠桿原理是完全不夠的。它每一次劃水太少,船行駛的速度很慢,於是人們繼續改進槳。改進後的槳採用了物理學上的牛頓第三定律,由於物體間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水對船有一個向前的推力,船就前進了。

3. 我國古代有哪些捕魚方法

漁業是人類最早的生產活動之一。據考古工作者證實,舊石器時期山西汾河流域的「丁村人」,能夠捕撈到青魚、草魚、鯉魚和螺蚌等;舊石器晚期北京周口店的「山頂洞人」知道采捕魚、蚌,這說明我國祖先的捕撈能力。至新石器時期,捕魚技術和能力已有一定的發展。

在我國出土的古代文物中,從南至北都有魚鉤、魚叉、魚標、石網墜等各種捕魚工具。據考古實物和有關資料考證,我國古代已經有多種捕魚方法。

原始人時期,有一種長臂人,最善於用手捕魚,可以單手捕捉魚類,上岸時能兩手各抓一條大魚。這種長臂人捕魚的本領,無疑是長期實踐練就的。

魚是一種很難用手抓到的動物,在水中游動迅速,且魚體非常光滑,徒手去摸魚,捉到魚的幾率很小。為了捕到更多的魚,隨著經驗的不斷總結和發展,人們便想出了「竭澤而漁」的辦法。

「竭澤而漁」是原始的捕魚方法。就是把小的水坑、水溝弄乾,把魚一舉捉盡。單從方法上講,這是一個飛躍。如果不是靠「竭澤而漁」的辦法,原始人是不可能一次捕到好多魚的。在最初,這種「竭澤而漁」很可能是一種相當普遍採用的方法。

原始人定居以後,對於「竭澤而漁」的後果逐漸引起了注意:周圍小型水體被弄乾,魚無生息之處了,昨天還是魚香滿口,今天連魚味也聞不到了。

古人終於明白取之不留餘地,只圖眼前利益,不作長遠打算的害處。提倡適度開發、可持續發展,反對追求竭澤而漁式的短期利益,我們的祖先早已具備了這樣的生存智慧。

古代捕魚還有以棍棒擊魚的方法。在沒有木刀的情況下,也用棍棒打魚。後來,在滇川交界的瀘湖畔,每當早春三月,岸柳垂綠,桃花盛開之際,當地的普朱族和納西族仍利用魚群游到淺灘產卵的機會,用木刀砍魚,刀不虛發,每擊必中,使魚昏浮在水面。

箭射捕魚是秦漢以前捕撈較大魚類的主要方法之一。史記載,公元前210年,徐福入海求仙葯時,帶有眾多弓箭手,見鮫魚則「連駑射之」。明代人們常用帶索槍射魚。

少數民族箭射捕魚也很常見。鄂倫春族、高山族常用弓箭或魚鏢射捕魚,當魚浮出水面,或舉弓射擊,或用魚鏢叉魚。

以獸骨或角磨製的魚鏢有多種形式,多具有倒鉤,有的一邊具倒鉤,有的兩邊具倒鉤。魚鏢尾柄凸節或凹槽,可以固定在鏢柄上,或拴以繩索,插於鏢柄前端的夾縫中,成為帶索魚鏢,魚被刺中後掙扎,魚鏢柄脫離,可以持鏢柄拉繩取魚。

最古老的釣魚方法不用魚鉤,這就是無鉤釣具。這一捕魚的方法甚至沿襲至近代。

過去,雲南有些苦聰人和芒人婦女釣魚時,一般仍用一根竿頭拴一根野麻繩的釣竿,釣魚時,先把竹竿斜插在河岸上,繩端拴一條蚯蚓,然後把繩頭置入水裡,待魚群見餌而來爭食蚯蚓,把竹竿拉得左右搖動之時,釣者猛拉魚竿,准確地把魚甩在竹簍里。

有鉤釣具捕魚比較普遍。有一件6000多年前的骨魚鉤,倒鉤至今還甚鋒利。這是在西安半坡遺址出土的,可以與現在的釣鉤相媲美。在骨器釣鉤之前,有以樹的棘刺、鳥類的爪子釣魚。

古代的釣魚方法很多,有竿釣、下卧釣、甩竿和滾鉤釣等。不同的季節,釣魚的地點也有差別,故有「春釣邊,秋釣灘,夏季釣中間」的漁諺。

用網捕魚是一種古老的方法。漁網的發明很早,據有關史料記載,網是伏羲氏看見蜘蛛結網後受到啟發而製作的。《易?系辭下》載,伏羲氏「做結繩而為網罟」。

最初的網既用於捕鳥獸,又能捕魚。自從有文字以來,就有關於網的記載。在最初的象形文字中,就有用網捕魚的字形。在秦漢以前的古籍中,已經提到多種網具和網的結構,據載有的網具已有很長的網綱,有的相當於後來的大拉網。

古代勞動人民曾經發明以假魚引誘真魚的方法。這種以形象引誘的方法,比餌誘法經濟得多。過去東南沿海地區捕撈墨魚的時候,漁民多在潮水到來之前,先劃船入海,以長繩牽引數十個魚簍,每個魚簍里盛一個牝墨魚,潮水淹沒後,牝墨魚發出嗚叫,墨魚聞聲而至,潮水退後,再收簍取魚。這種誘法是利用物異性相吸而發明的。

古代燈光誘魚也經常採用,一般在捕魚、捉蟹,都點燃火把為號,魚、蟹見光而至。這是利用魚、蟹的趨光性,用光引誘的方法捕魚。

魚筌捕魚也是古人使用的方法之一。魚筌是以竹編制的,呈圓錐形,尖端封死,開口處裝有一個倒須的漏斗。使用時,將其放置在水溝分岔處,魚可順水而入,但因倒須阻攔,而不能出來。

魚筌起源很早,在浙江杭州水田畈遺址就出土一件魚筌。說明幾千年前,長江下游的原始居民已經開始運用魚筌捕魚了。

西南地區有些少數民族捕捉鱔魚、泥鰍時,多砍取一些竹筒,一端由原來的竹隔膜封死,一端裝一個有倒須的漏斗,夜間放在田壟之間,魚能進不能出,天明取回竹筒。

陷阱捕魚也被採用過。陷阱是以籬笆或土石築成的,各民族普遍使用。東北鄂倫春族的「擋亮子」就是這種方法。

鄂倫春人根據魚類「春上秋下」的游動規律,在小河岔口處築一個開口,然後安置一個較大的口小腹大籃筐,無論是魚順流而下,還是逆流而上,都能進入,有進無出,人們可以「瓮中捉鱉」,一次能捕幾十斤甚至上百斤的魚。這類方法流傳的時間長,採用的人多。

把野生的鸕鶿加以馴化,用來捕魚,以我國為最早。據我國文獻記載,在《爾雅》及東漢楊孚撰寫的《異物志》里,均有鸕鶿能入水捕魚,而湖沼近旁之居民多養之,使之捕魚的記載。

據古書記載,馴養鸕鶿捕魚,大概起源於秦嶺以南河源地區,此地三國以後開始推廣鸕鶿捕魚。這要比日本於5世紀始用鸕鶿捕魚的記載要早得多。

綜上所述,人類的捕魚技術是由低級向高級發展的。魚生活在水中,捕撈難度大,所以捕捉的方式不管如何千變萬化,都是盡力斷絕其生存條件。

因此,捕魚方法既採取了若干狩獵方法,也有不少新的發明創造,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這是人類征服自然的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