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裝垃圾的工具叫什麼
叫畚箕(běn jī )。
畚箕是用木、竹、鐵片做成的一種鏟狀盤,通常有一短把,用以收運從地板上掃除的垃圾,撮垃圾、糧食等的器具,它一般用作農用工具。
它的優點是窩深、掌平,不撒糧食和簸物。掌平利於播出雜物,不留殘渣,好使換。在農家,畚箕是家庭生活的必備之物,一張畚箕用得愛惜點可以用好久。
(1)收垃圾的工具叫什麼擴展閱讀:
過去,勤儉的莊稼人早起背著高梁畚箕去拾糞。矮梁畚箕是種地、打壠子濾糞,短距離運沙土的工具。
隨著農業機械化的實施,冀東平原養牛、馬、騾、驢種地,搞運輸的幾近消失,背畚箕拾糞的已經絕跡,種地人工濾糞的已經不多。存在於人們生產、生活中幾千年的畚箕將要完成使命,退出歷史舞台。
當代「愚公」移山也不再「箕畚運於渤海之尾」。曹妃甸港口建設,就有移山填海工程,裝載機隆隆作響,翻斗車往來穿梭,但從未見畚箕身影。移山愚公若見此景,必會慨嘆不已。
B. 撮垃圾的叫什麼
撮箕是一個漢語詞彙,拼音是cuō jī,通常用竹子編織而成,現代也有鐵和塑料等材料製成的撮箕,在中國西南部分地區使用這個稱謂。
撮箕是一種方言詞彙,並不是正規的名稱,一般指撮垃圾的簸箕,通常用竹子編織而成,現代也有鐵和塑料等材料製成的撮箕,在我國西南部分地區使用這個稱謂。撮箕通常叫做簸箕,撮垃圾或糧食用的篾箕,最早都是用竹篾編制,竹子編制的物品,統用篾箕稱呼。
還有一種撮箕是民間用竹篾編織而成的半圓形的小籃子,可以盛放物品。一般用來洗菜,菜放在籃里,而水可以漏出去。 隨著塑料籃的出現,基本已經很少人用這種撮箕了。
撮箕普通話怎麼講
撮箕
讀音:cuō ji
釋義:
1、撮垃圾的簸箕,一種鏟狀器具,用以收運垃圾,一些地方稱之為「簸箕」。
2、用藤條或去皮的柳條,竹篾編成的大撮子,揚米去糠的器具。
別名:撮子(chuōzi)、簸箕(bò ji)
畚箕,讀作běn jī,意為用竹、木或薄鐵皮等做的撮東西的器具。
撮箕,讀作cuō jī,意為撮垃圾用的簸箕。
撮子,讀作cuō zi,就是撮箕,掃地時收取垃圾的工具。屬於東北方言。
箢箕,讀作yuān jī,方言詞,指竹蔑等編成的盛東西的器具。
箢篼,讀作yuān dōu,方言詞,即箢箕。
灰撮,讀作huī cuō,即撮箕。
畚斗,讀作běn dǒu,即撮箕。
灰斗,畚斗的別名。
扒箕(或叫扒灰箕),讀作bā jī,方言,即撮箕。這是我們這里的方言,
C. 掃地的工具 一個是掃把 還有個裝垃圾的叫什麼
畚斗。
相關介紹:
畚斗,鏟狀盤,通常有一個短把,用以收運從地板上掃除的垃圾,是人們做家務時的好幫手用薄金屬板或塑料製成的一種裝料容器。經常和掃帚配套,一般人都不知道畚斗這個名字。畚斗專裝瑣屑微末,早期戲班中借喻雜學各個行當、並無專長,但缺少不得的一類演員。
(3)收垃圾的工具叫什麼擴展閱讀
衍生工具:
1、掃地機:
以圓盤型為主。使用充電電池運作,操作方式以遙控器或是機器上的操作面板。一般能設定時間預約打掃,自行充電。因為其簡單操作的功能及便利性,現今已慢慢普及,成為上班族或是現代家庭的常用家電用品。
2、吸塵器:
吸塵器的工作原理是,利用電動機帶動葉片高速旋轉,在密封的殼體內產生空氣負壓,吸取塵屑。吸塵器主要由起塵、吸塵、濾塵三部分組成,一般包括串激整流子電動機、離心式風機、濾塵器(袋)和吸塵附件。
D. 將垃圾搓起來的工具叫什麼
1、簸箕。它是一種鏟狀器具,用以裝垃圾。也可以是用藤條或去皮的柳條,竹篾編成的大撮子,揚米去糠的器具。它也是指簸箕形的指紋,指紋的一種,每個人的指紋都是不一樣的,中間成封閉圓形的謂之「籮」,如果開口延伸出去謂之「簸箕」。
2、鐵鍬。鐵鍬是一種農具可以用於耕地,鏟土;其長柄多有木製,頭是鐵的,還可軍用。常用的鐵鍬分類有尖頭鐵鍬、方頭鐵鍬。
3、撮子。收集垃圾時使用的工具。
E. 掃地用來裝垃圾的東西叫什麼,求普通話,土話叫做戳機!
俗稱:簸箕。
簸萁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簸箕形的指紋。
中文名:簸萁
外文名:Bo Qi
又名:「撮子」、「扒插子」。
拼音:bòjī
解釋:中間成封閉圓形的謂之「籮。
F. 與掃把一起使用的工具叫什麼
與掃把一起使用的工具叫簸箕,讀音為bò ji,是一種鏟狀器具,用以裝垃圾。
簸箕還有其他兩種解釋:一是用藤條或去皮的柳條,竹篾編成的大撮子,揚米去糠的器具;二是指簸箕形的指紋,指紋的一種,每個人的指紋都是不一樣的,中間成封閉圓形的謂之「籮」(民間多稱為「斗」),如果開口延伸出去謂之「簸箕」。
(6)收垃圾的工具叫什麼擴展閱讀
簸箕的品種有大簸箕、小簸箕,還有凈物簸箕。
凈物簸箕是介乎大小簸箕之間的一種小型簸箕,沒有撐角,主要是裝物時用。隨著生活用途的多樣化,編織者也生產出一種變型的簸箕。這種簸箕三面立起,一面敞開,況且有舌頭,用以「吐廢物」,而這種變型的簸箕叫笸籃,有似我們日常應用的洋瓷臉盆。
從容量上看,有大笸籃、小笸籃,從形體上看,有正方形笸籃、圓笸籃、長方型笸籃;從用途上分有盛饃笸籃、針線笸籃、旱煙笸籃等。
笸籃的做工較之簸箕簡單點,但工藝更講究,還加了一道塗染、勾畫的工序。鳥魚花草等繪於其上,了了數筆,形象逼真,栩栩如生,故而笸籃不僅是家庭生活的日用品,而且還是一個民間藝術產品,在開發其使用價值的同時,也賦予其藝術生命力。
G. 掃地那個裝垃圾的東西普通話叫什麼掃把我是知道了,那個裝垃圾的東西呢
裝垃圾的東西叫做撮箕(cuō jī),又被稱為撮子(cuō zi)。在以前是用竹片編織而成的,現代也有用鐵或者塑料製作而成的。撮箕這種說法在中國的西南地區使用比較普遍,東北地區一般說撮子,而且把撮(cuo)的平舌讀成(chuo)捲舌。
(7)收垃圾的工具叫什麼擴展閱讀:
簸箕雖然一直以來都是作為農具使用,但是,現代的簸箕也可以作為室內室外的裝飾品使用,如果在入門玄關處用於放鑰匙,放雨傘等小物件,也可以在書桌上、辦公桌上放置以裝盛一些曲別針盒、訂書機、電話本等辦公物件,用它一收納,也就整齊輕鬆了。
簸箕_網路
H. 鏟垃圾的那東西叫什麼
簸箕。
為了作為一種鏟狀器具用以裝垃圾,簸箕需要用鐵鐮(推刨)、方錐、槽錐、鉤針、撥停、繩錘、捋篾刀、量舌、尺子等工具來做出來。
1、鐵鐮
目的在於刮簸箕舌頭,需要颳得平整均勻(用推刨推的效果要比鐮刀刮的好很多)。
2、方錐
目的在於在簸箕舌頭上鑽眼。
3、槽錐
目的在於纏簸箕沿子。
4、鉤針
目的在於在簸箕舌頭上鉤繩子(用針是循環往復、錯落有致、一氣呵成的一整套動作,針腳密疏、綴條粗細平整都是在瞬間完成的)。
5、撥停
目的在於打繩(有的也叫脫螺子)。
6、繩錘
目的在於纏繩,既省力,纏下的繩子松緊又合適。
7、捋篾刀
目的在於刮纏沿子的篾子。
8、量舌
目的在於丈量簸箕舌頭上所鑽孔眼的距離。
9、簸箕尺子
有大小之分,目的在於量簸箕條長短。
另外,還有踏板子、捋篾棒、墊尺和刀子等。
(8)收垃圾的工具叫什麼擴展閱讀
簸箕的相關明細
據了解,鏟垃圾的簸箕主要分大簸箕、半大簸箕、小簸箕,而用簸箕簸糧米,即把混合物置於簸箕中,雙手端著扇簸,讓比重輕的秕子或糠麩被簸箕扇出的風吹到器外。
由此看來,簸箕可以作為一種農具,用來簸去稻米中的雜質和空殼,在農村裡也用來晾曬柿子、花生等等,北方用柳編,南方用竹編。
其實,簸箕既可以指用竹篾或柳條編成的器具,三面有邊沿,一面敞口,用來簸糧食等,也可以指簸箕形的指紋,或者指風味小吃,如簸箕板,簸箕炊等。
I. 裝鏟垃圾的工具叫什麼叫什麼斗
叫簸箕。不過其實有三種物品被稱作簸箕: 一,一種鏟狀器具,用以收運垃圾。 二,用藤條或去皮的柳條,竹篾編成的大撮子,揚米去糠的器具。 三,指簸箕形的指紋,指紋的一種,每個人的指紋都是不一樣的,中間成封閉圓形的謂之「籮」(民間多稱為「斗。
J. 撮子(cuō zi)的別稱是什麼
撮子(cuō zi)的別稱是簸箕(bò ji)。
「其」在甲骨文中是一個簸箕的樣子,簸糠用的工具。當然不用來簸糠,撮土也行,就是個簸箕形象,上面不堵住,表示一邊開口,其他三面都擋著。
從開口的一邊進來,進來以後了再簸,就把米的糠皮簸出去了,它是一個簸箕的完整形象。到了金文,加了個讀音符號,下面是幾座的「幾」,上面還是簸箕的樣子,此時它除了簸箕以外,已經有了「地基」的意思了,打的地基。
(10)收垃圾的工具叫什麼擴展閱讀
簸箕的由來:
當年孫臏被去掉雙膝,囚在陰暗潮濕的地窖里,身下坐的柳條皮漚爛了,為了打發時光,他便把柳條褪去皮,用細繩連成一片。
後來他被齊威王尊為軍師,在馬陵道打敗龐涓,便把這種製作方法傳到民間,做成了在農村廣泛應用的柳條簸箕。